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566

  这样很好,他帮助这些学子,也没有抱着挟恩图报的想法,他们送礼送一份心意也就好了。
  当看到“船模”的字眼后,李承乾又下令让人把船模拿过来。
  不出意外,应该就是邱海清送的礼物了。
  最先送进书房的是苏媛的花儿,明明是冬天,却开得正艳,离得近了还有一股子清新的花香。
  是香草。
  花盆里也换上了松叶土,在香草叶片的中间,还有一张隐藏的纸条。
  打开一看,李承乾顿时乐了。
  “要是养死了,就别来见我了。”
  苏媛能用这样傲娇的语气,还真的令人稀奇。李承乾几乎能猜出来这样一副场景:一个绝美的少女伏在案前,在一张纸条上写上一行字,想想觉得不行,只能团成一团丢到一边。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在未来小姑子的拐带下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联想到这里,李承乾忽然不去想了,闹了半天,原来是长乐的拐骗才让她写下这段话的。
  将花盆摆放在书桌上,顿时那些玉石镇纸、笔架什么的都黯然失色。
  很快,船模也送来了。
  好家伙,说是船模,却需要两个人抬才行,长一米多的船体,几乎各处都是仿真制作的,抬船的宦官生怕弄坏上面精细的零件。
  吩咐宦官把船模放在地上,李承乾直接上手拆了起来,当他在船舱内部看到“龙骨”的存在时,顿时松了一口气。有龙骨的船,才够结实,至少除了铁木等木料,在铁甲船出现以前,海船都离不开龙骨。
  整个船模打磨的很亮,也上了桐油,船舱和武器的搭配,都很合理。
  这个年代要出海经商,船没有战力纯粹是找死。要知道,海上人第一怕的就是飓风,第二怕的是缺水,最怕的,就是海盗。
  飓风能够对抗,运气好没准儿还能找到合适的避风港,做到不死一人。缺水凭借毅力也能撑住一两天,没准儿第三天就能获得淡水。但是遇到海盗的话,就没什么可说的。在跟邱海清的父亲邱越聊过后,李承乾才知道,这个时候海上可没有挟持人质、收俘虏的说法。淡水是命根子,这两样都会无端的浪费水资源。所以,杀人,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第二百八十二章
喝血的资本
  说起来悲哀,大唐以君主之国著称,从上到下都是正人君子。于是乎,就算是中东好多国家的海上军队、伪装成海盗烧杀抢夺,大唐也懒得效仿。
  暴力虽然是一种罪孽,平和虽然是一种优美的心境,可是当别人用暴力摧残到自己人头上的时候还保持平和,就成了悲哀。
  不管怎么说,大唐都需要自己海上的力量。或许,短时间这个力量用不着太强大,但是,无论如何,能够威振所有海上有船的国家,时最起码的要求。
  想到这里,李承乾才回忆起大唐海上的将领——张亮。这家伙也是国公,而且统领着东海水师。看起来是大唐海军扛把子,但实际上这个位置真的不算什么。因为,大唐不注重海军。
  人都是要挨打才会长记性的,什么时候倭寇到华夏的海边烧杀抢夺的时候,估计才会追悔莫及吧!
  “叫张赟进来!”
  用不着方胜叫,等候在门外的张赟推开门,自己进来了。
  “准备一份礼物,年后孤打算拜访张亮,商量一些事情。”
  张赟点点头,就下去准备。太子正式拜访的话,该准备的礼物一定不能太掉价。典设局那边,也要制定出行拜访的规模。
  太子喜欢把将要做的事情提前准备好这一点,东宫的所有人都清楚。
  将拆解开的船模重新装好,李承乾心头不由得火热起来。黎勇树的回信里,介绍了岭南那边海港的情况。冯盎做事情还是很靠谱的,就在珠江出海口,海港的建设已经进行了一半。至于造船厂需要的木材,已经准备妥当,只要等这些木头阴干,那么造船也可以开始了。
  “叫人去通知邱越和邱海清,年后,孤要接见他们两个,让他们等候消息。”
  “传令黎达海,岭南那边的供应,绝对不能短缺,哪怕银行建设的时候缺钱,也绝对不能短缺。”
  “传令拍卖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存货清空,年后就到了花钱的时候,这个时候少赚点不打紧。”
  “传令钱库,东宫除了日常开销的银钱,还有孤喜欢的东西以外,银钱全部送到黎达海那里,物品全都送到拍卖场。”
  一连下了四个命令后,李承乾才长舒一口气。这已经算是豪赌了,从他当太子以来的全部积蓄,可是大部分都要投入到岭南的造船厂和海港身上。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力度,国库都未必能支持。大唐水上的力量实在是太匮乏了,这个时候与其坐在钱堆上傻乐,还不如把钱用在合适的地方。
  方胜也明白了到了太子的决心,一样样仔细的记下后,就开始安排人去做。
  将书房中央的香炉去掉,换上船模后,看起来果然好看了很多。
  给香草稍微浇了一些水后,李承乾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期盼这个年能早点过去。
  时间慢慢的流逝,贞观六年的篇章翻过,已经十四岁的李承乾,自己都发觉声音开始了变化。
  过年后前几天,自然都是拜年的安排,一直到初六,邱越邱海清父子才得到了太子的传唤。
  带着激动的心情,父子俩进入了东宫,太子的书房。
  “草民邱越(学生邱海清),拜见太子殿下。”
  看着跪倒在地的父子俩,书桌后的李承乾皱了皱眉说:“这里虽然是东宫,可也用不着跪拜吧,起来,自己找个椅子坐。”
  邱越没想到会受到太子这样的对待,坐在张赟搬来的椅子上,屁股都不敢坐实了。
  相比较父亲,邱海清的表现就好得多,没有坐下,而是围着自己的得意作品打转儿,时不时自豪的笑一笑。
  处理完手里的奏折,李承乾就站了起来,走到邱海清旁边说:“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邱海清拱拱手说:“不瞒殿下,莫说是学生,就是工学院的工匠们,都对这个作品满意至极。这个船模完成的时候,专门请新任军器监少监看过,据他说,五牙大舰跟它比起来都远远不及!”
  李承乾伸手拍了邱海清的后脑勺一下,直接把邱海清打懵了,捂着后脑勺不知道太子为什么打自己。
  “不过整合一下各地的造船资料,再头脑风暴一下,就沾沾自喜了?孤过年的这段时间,只要在书房,就会研究研究它,总共找出了两个最严重的缺点。”
  “两个?”
  邱海清目瞪口呆,这船模在工学院可是得到全体认证的,怎么会被太子找出两个缺点?还是最严重的?
  并没有质疑,邱海清当即拱手行礼:“请殿下指教。”
  对于邱海清的态度,李承乾还是很满意的。就揽着他的肩膀说:“你看看船舵,怎么这么多年了,船舵还是要有人在船尾掌控的?费劲不?你想想,只要用勾连装置,将控制传导到船首,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到时候掌船的人就用不着听前面的命令,或者跑前跑后了,躲在房间里,边欣赏面前的海景边开船,这多舒服?至于力矩的变化,你去找魏王或者阎立本取取经,不管是齿轮组还是滑轮组,都能做到。到时候,就算用一根手指控制船舵都不是问题。”
  边说着,李承乾边在船模上给他演示。
  听完这些,邱海清已经快傻眼了,努力的想象了一下,才发现这个点子真的可行。
  欣喜的他继续追问道:“那第二个缺点呢?请殿下继续指教。”
  直起身,李承乾无奈道:“你们的想法还是有点单纯,要知道,孤要你们造的可不只是能航行的船啊,还要具备战力的。可是你们看看你们给船准备了什么,拍杆这种东西有多大的威力?投石机安排在船尾这里确实很不错,可是茫茫大海上,你到哪儿准备那么多的石头?就算有,能用几次?货船装石头,岂不是占了货物的空间?让你们出海,你们会赔死。”
  “可是,现在船上的武器除了撞角,就是拍杆了啊。”
  李承乾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一个箭杆在邱海清的屁股上抽了两下说:“蠢啊,学院没教导你们墨守陈规吧,对,河船的武器就是撞角和拍杆,可你为什么就非得学传统?自己就不会创新一点?”
  知道太子不会无缘无故拿箭杆抽自己,所以邱海清干脆就从太子手里接过了箭杆。
  是中空的箭杆,拿着箭杆,邱海清不知道是何意。
  “这是惊雷箭的箭杆,火药武器你们虽然没见过,但是总听过吧。”
  “殿下的意思是给船上装这样的武器?”
  “废话!多好的武器,原始的海上战争就是靠近、相撞或者跳帮,可是装配上了这样的武器,对方还想着跳帮厮杀的时候,下一刻就喂鱼了。弓箭和八牛弩的射程怎样,你还是能想象出来的吧。”
  邱海清立刻笑了:“这样一来,岂不是只有我们打别人,别人打不到咱们了?”
  “至少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不过,就算到时候要跳帮,他们也一定损伤惨重了,面对残军,你觉得咱们大唐人还怕近战不成?”
  ……
  椅子上的邱越激动的看着太子和自家儿子讨论着,不知不觉眼睛都湿了。都说商人膀大腰圆,可是谁知道商人也有各种苦衷。一代做了商贾,代代都摆不脱商贾的身份。以前还以为儿子会跟自己一样,被人指指点点,可是谁曾想,自家小子这么争气,竟然被太子赏识了。且不论太子会给他什么官,只要是官,他这个当父亲的也能无愧列祖列宗了!
  见太子和儿子已经聊完,邱越赶紧站起来,拱手低头。
  抬起邱越的手,李承乾笑道:“倒是孤冷落你了,你放心,邱海清的官凭马上就会下发,虽然只是东宫所属的一个散官,还不入流,可是以后,孤总会给他更好的机会的。”
  邱越赶紧说:“只要殿下赏识,就是让他打杂,都是邱家的福分。”
  见父亲说得这么卑微,邱海清有点不好意思。
  李承乾踹了邱海清一脚说:“怎么,觉得父亲这么做丢人?你可得想想你父亲这般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告诉你,要是你不能给孤办好事儿,首先对不起的就是你爹。”
  邱海清赶紧低头认错。
  “好了,你的官凭、官服,都在总管方胜那里,领完了,就能回去了。在孤派你出发以前,你可以放一段时间的大假,好好珍惜。明天孤准备拜访郧国公张亮,你跟孤一起来。”
  邱海清点点头,领着父亲出去了。官凭官服什么的他不在乎,只是想要让父亲见见儿子的成果,才特意请太子连父亲一起叫上的。
  送走邱海清父子后,李承乾就回到书桌,继续处理奏折。
  都说脱缰的野马跑得快,这句话放在勋贵上也是一样。禁止勋贵经商的禁令一打开,特别是经过去年的安全期后,好多家族都按耐不住的将暗处的产业提到了明处,新创造的产业也不瞒着了。当众人竭力隐藏的家产暴露出来后,真是足够惊人啊!
  比如房玄龄,看着闷闷的,结果房家的产业规模都特娘的快赶上两个寻常国公了。真正遵守禁令的,只有少数人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