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566

  耿不曲回头领命,然后打开窗户,溜了出去。
  抱着被子扑倒在床上,尽可能的蜷缩成一团。李承乾忽然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胆小鬼。对于这样的一趟旅程,哪怕是他也心生无力之感,可是如今却要硬生生的砸到别人的身上。这两百个人,很可能就是去送死的。薛延陀人的彪悍、北极之地的危机,美洲丛林里的那些野人,都是要人命的。而且,没人能保证一千多年以前,就有这几样东西,或者,就算是有,它们能是后世的样子吗?土豆种下去后,要是就结出葡萄大的几个,岂不是白跑一趟?
  用两百人的性命,去赌这么一个渺茫的可能。
  值得吗?
  一夜辗转反侧,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睡了多长时间,以至于顶着熊猫眼出门的时候,把邱海清都吓了一跳。
  “殿下昨夜没能睡好?”
  温暖的马车里,李承乾只觉得浑身难受,甚至有点晕车,只能点点头,然后躺倒在车厢里,补一觉。
  郧国公张亮作为东海水军的将领,寻常都是在地方任职,只有年节的时候才会返回长安,跟家人团聚。明明这个破职位与其说是统兵的大佬,不如说是一个虚衔,可是张亮并没有看不起,而是坚守岗位,不曾看轻半分。
  不过说起来,张亮还真是皇帝曾经手下人里最忠实的人之一。天策府中卧虎藏龙,既然他能够脱颖而出,能够被皇帝封为国公,说明功绩绝对比于泰还要多。
  不过想想也是,对于一个经受严刑拷打,依旧愿意为主上守密的马仔,作为老大的皇帝登基后,怎么嘉奖都不为过。至于他晚年宠信术士,收五百个养子意图谋反,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虽是国公,可是张亮没有住在太平坊,而是住在兴化坊,显得很低调。
  太子的仪仗从东宫而出,过太平坊通义坊,已经赚足了眼球,到兴化坊的时候,张亮和儿子张顗(音同椅,表示庄重恭谨的样子),已经等候在坊门前。
  亲自将马车引领到府邸门前,张亮就看到马车里就走出来个不认识的人。
  “这位相比就是张公了,下官太子詹事府书记,殿下就在马车里安睡,昨夜殿下应该是没能睡好,很是疲惫。”
  张亮担忧道:“这可如何是好,殿下也真是的,大可以取消今日的约定,或者睡足了再过来嘛。”
  邱海清拱拱手道:“您是殿下敬重的重臣,殿下岂能失礼,不如这样,张公不妨让马车直进府邸,让殿下多睡一会儿?”
  张亮自然答应,还吩咐锯断了府邸的门槛,免得会颠簸。
  到了正午,李承乾才睡醒,看了一眼身边的邱海清,就问:“还没到?”
  邱海清难为情道:“已经到了,属下见您困倦至极,就没叫您,现在咱们已经在张公府邸里了,为了避免打搅您睡觉,张公可是把府门的门槛都锯了。”
  敲敲脑袋,李承乾只能起身。
  穿上外套,才出,马车,就见张氏父子等候在马车边,围着一个炉子烤手。
  不等张氏父子行礼,李承乾先拱手道:“本来约好了上午拜访,不曾想因为睡觉误了事,连累您锯了门槛,还逼得您等候在马车前,真是失礼了啊,稍后孤会自罚三杯酒,以惩失礼之举。”
  虽说不喜欢喝酒,可是这是最合适的应对方法了。人家都做到了这种地步,再不喝酒的人,也得给足对方面子。武将最喜欢酒桌子上的礼仪,就算因为一件小事儿俩人打起来,过后酒坛子一碰,也就没事儿了。
  果然,听到太子这话,张亮顿时笑了,行礼道:“不妨事,不妨事,不过是一个门槛而已,微臣正想换了它呢!既然殿下醒了,不如就直接入席吧,有什么话,在酒席上说也是一样的。”
  互相礼让着进了大堂,果然宴席已经准备好了。不同于别人家的宴席,张亮准备的是海鲜宴。毕竟是在东海,海里的好东西张亮自然要运到长安来。话说,东宫采购的产品也是借了张亮的光,才能快速的运进长安。
  邱海清祖籍虽然是扬州,但是从没吃过海鲜,坐在案子后有些手足无措。
  看着面前俩盆大的蒸螃蟹,李承乾都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后世阳澄湖大闸蟹就已经是他能想象的顶级鲜类食材了,谁成想如今见到了这个。跟这个比,什么大闸蟹,简直就是小不点。
  见桌子上没有趁手的东西,李承乾就对身边张府管家模样的仆人说:“给孤弄个剪子和小刀子,厨房有黄酒也拿来一点。”
  张亮兴致勃勃的看着太子安排,等太子说完了才说:“殿下常住皇宫,也知道这东西怎么吃?”
  李承乾笑了笑:“照葫芦画瓢罢了,这样的食材,孤还是头一回见到。”
  说完,李承乾倒了三杯酒,再倒进碗里,又斟了第四杯说:“这杯酒,算是感谢张公出手帮着东宫运货,孤欠你一个人情啊!”
  说完,李承乾把第四杯酒也倒进了碗里,然后端起来一饮而尽。还好,是黄醅酒,不是烈酒,否则一碗下去,恐怕就要醉了。
  见太子真的自罚了,张亮顿时把不快忘了个一干二净,只觉得太子并不倚势欺人,相当和武人的脾气。
  同样干了一碗酒后,张亮大笑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殿下若是喜欢,今后大可直接遣人到微臣府上要,只要是海里的东西,殿下想运回长安来,都能找张家代运。”
  长安到东海这段的河运,就是张家的产业。
  见张亮说得豪迈,李承乾也就含笑答应了。代运东西而已,没几个钱,既然张亮有意靠这个跟东宫拉近点儿关系,谈钱,可就丢人了。
  管家拿来了剪子和小刀,拿剪子剪下一个螃蟹钳子后,李承乾就把小刀递给张赟,让他把外壳切开。张赟的力气其实很大,切螃蟹壳儿不是问题。况且,除了他,还真没人敢在这个屋子里动刀子剪子,就连张顗,也只能苦着脸用牙直接咬螃蟹。
  吃了一只大钳子后,李承乾才长舒一口气。另一边,张亮也放下了筷子。
  现在,是说正事的时候了。
  拍拍手,就有两个军士将一个船模抬了进来。
  张亮是东海水军将领,只是一眼扫过去,就看出了船模的厉害之处,不由得直接站起来,靠近了看。
  擦干净了手,李承乾也走到船模旁,问:“张公是水上的行家,对于这艘船,可有什么建议吗?”
  为了让他看的明白些,邱海清专门拆开了几处,让张亮能够看到全部。
  围着船模研究许久以后,张亮才拍拍手:“真是一艘好船啊!特别是船板之间的榫卯,特别的考究,比起微臣的船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只是,船舷上准备的箭垛,就有些儿戏了,要知道海里不是河里,波浪起伏中,没准儿什么时候人家的船就比你的高出一大截,居高临下之下,这个箭垛屁用不顶啊!”
  李承乾只是点点头,旁边邱海清幸福的都快抽过去了。
  他也是才知道张亮是吃海上饭的,这样一个海上将领提出的建议,有绝对权威的参考价值。
  告罪一声,邱海清立刻准备笔墨,开始记录起来。
  张亮也知道太子拿出这么一个船模来,是为了什么,干脆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开始历点船模上的不足。不得不说,专业人士就是专业,只要指出的地方,就绝对是正确且关键的。
  将船模从头到尾的评判一遍以后,张亮才问道:“殿下今日拿这么一艘船过来,可是要造船?”
  李承乾点点头说:“没错,东宫准备在南海建造海港和造船厂,发展海上商贸。同时,这个造船厂也将给大唐生产战斗用的舰船,成立一支南海舰队。不过张公不用着急,东海舰队一样能到这个造船厂领船。”
  张亮摇摇头:“微臣在意的不是这个,只是,殿下东宫出资,是不是不合规矩?虽说东海舰队的好多船都是民船改造来的,已经破烂不堪,可是考虑到国库,微臣还是没敢跟户部开口啊!那长孙无忌,一根屌毛都很难……”
  才要说几句长孙无忌的坏话,张亮才想起来人家是太子的舅舅,连忙住嘴告罪。
  李承乾大笑出声:“您说的没错,舅舅他就是铁公鸡,别说你要翻新战船,就是吏部要官员俸禄,他也拉着脸不痛快。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库空虚之下,只能紧着花钱。不过,孤出资,不会有人阻拦,正相反,估计,朝堂里的那些人会举双手双脚赞成!”
第二百八十四章
毕业了
  有人在国库空虚的时候,主动承担起给海军翻新战船的任务,这个人如果是别人,势必会被他们大卸八块,可是如果是皇帝或者太子,那就没事儿了。天下都是他们家的,给自己家的兵花钱,没人说出不是来。再说,在这些内陆人的眼中,海军还真的没多大用处。
  想了一下,张亮发现这件事还真的有点可行性。
  至于南海建造海港……
  张亮试探的问道:“殿下建造海港,可是要发展海贸?”
  李承乾点了点头,事关海上事宜,或许可以隐瞒别的勋贵,但是肯定瞒不了张亮。与其撒谎隐瞒,不如现在就说出来。
  “孤建造海港,发展海贸有三个目的,第一就是赚钱。钱是个好东西,没人会嫌多。这些年来,西方那些敢下海的海商,不知道在咱们大唐卷走了多少钱财,跟他们的利益比起来,那些海边的家族还在沾沾自喜,简直愚蠢。
  第二就是经略岭南,岭南虽然归属,但是跟中原没有太多的联系,而岭南的那些土家族顽固至极,想要渗透岭南,只能以利益为饵。
  第三,就是加深南北交流了。咱们大唐南方北方一直存在隔阂,而加深交流,商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只要有了运货的商队往来,南北总能慢慢融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个大集体的。”
  张亮也是农民出身,斗大字不认识一箩筐,虽说这些年在官场里转悠的懂了一些东西,可是听到太子讲这些,还是有点迷茫。
  只要看张亮一脸懵逼的样子,就知道他没有听明白。于是,李承乾只能改口说:“您只要知道孤这么做对很多人都有好处就行了,而且,父皇也支持孤这么做。”
  对张亮而言,只要有最后几句,甚至是只有最后一句就行了。只要皇帝同意,莫说是给太子的事情提供帮助,就是直接卖命也不是问题。否则的话,他还真就未必敢跟太子掺和太多。
  毕竟,他出身低微,能让皇帝满意甚至挂念的,只有“忠贞”而已。
  拱拱手,张亮笑道:“既然这样,殿下但有吩咐,可直接送信给微臣,微臣必定办到!”
  听到张亮言语里的坚定,李承乾点了点头,同时也察觉到张亮态度的转变是什么原因了。
  还是皇帝的同意啊!
  皇帝老爹能够征战四方,治国安民,甚至于夺取皇位,靠的就是自己网罗的各种肉人才,和张亮这样大字不认识一个,却忠贞无比的人啊!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侥幸。
  看完了船模,众人重新回到座位吃东西。酒宴结束,李承乾也不多留,带着邱海清离开。
  坐在回去的马车上,李承乾拍了拍邱海清的肩膀说:“看到了?这就是空想和经验的差别,关于海船的建造,你现在有头绪了吧!”
  邱海清点点头,抱着自己的笔记一脸的贪婪,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知识,需要他短时间里吃透。闭门造车只能造出四不像来,如今有了张亮这个海上将领的建议,他顿时重新有了干劲儿。
  见邱海清重新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李承乾也替他高兴。
  先把他送到家里后,太子的车驾才返回了东宫。
  后宫—两仪殿
  “承乾这小子,今天去拜访张亮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