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66

  激动之下,窜天猴的另一条腿也跪了下来,连连喊道:“谢太子殿下提拔,谢太子殿下提拔!”
  李承乾从没见过被人对着自己这么感恩戴德的连连磕头,一时间有点不适应。
  周边的士兵忍不住都露出了羡慕的目光,该死的,不就是抓大铁环和爬杆儿嘛!我也能做到啊!可惜啊!早知道是这样的好事儿,我也上了。
  于泰则直接的多,直接一脚踹到了窜天猴的身上,怒道:“当官了又如何,还不是被老子管着,赶紧的,教老子怎么耍!”
  于泰的这一脚并没有用力,窜天猴立刻爬了起来。
  李承乾指着绳梯几样对窜天猴说:“孤交给你一个任务,就是尽可能的把所有人都教会,明白了吗?”
  窜天猴点点头,就点头哈腰的带着于泰先去教学。
  看着士兵们都围了过去,李承乾转过头,去看阎立本那边的工作。
  攀岩墙壁没法子,只能弄木头的。但是考虑到安全,还得装上安全绳。
  军营边,阎立本正指挥工匠们担土垫坡。木墙太高,为了更方便安装,他们要先垫出一个跟攀爬墙一样高的土坡来。同时因为这个土坡在,木墙更不容易倒下。
  土坡边就是各种工具,李承乾拿起了一块攀岩块看了看,不由得对这个时代的工匠敬佩万分。他们没用铁钉什么的,这些攀岩块,底下都有榫口,是用榫卯技术固定到攀岩板上的,短时间里根本不用担心坚固问题。
  至于绳子,也是一样,用丝绸裁条编制出来的绳子,几乎是这个时代最坚固的绳子了。
  看到李承乾拿着丝绸绳子发呆,闲来无事的阎立本走上前,问道:“殿下,为何您要坚持用丝绸编绳?实话说,这个木板木块什么的都是小钱,弄十几批都比不上这些绳子值钱啊!”
  作为大匠,他自然看得出李承乾制作这个攀岩板就是锻炼士兵攀爬能力的。可是,弄这么长的绳子就过了吧,在他看来,底下垫一点干草就是了。
  李承乾看出了阎立本的想法,道:“值钱什么的都是小事,孤可不想自己的亲兵都变成瘸子。话说阎卿,你兄长跟孤说,论画画,你的技艺犹在他之上。将作监不忙的话,要不要到东宫来教孤画画?”
  阎立本,《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像》的作者啊!
  阎立本受宠若惊道:“殿下要是想学,下官必定倾囊相授!”
  他的画技确实是一绝,想学的人多了,但是他从没有收徒的打算。
  然而,太子不一样啊!虽然混不上太子少师什么的官职,但是只要教过,对他而言就是荣耀。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主流的价值观。
  扯了扯绳子,李承乾忽然抬头问阎立本:“阎卿,今天是八月二十三是吧。”
  阎立本点点头:“对啊,殿下怎么把日子都过糊涂了?”
  “日!明天不就是二十四了!”
  李承乾看了看军营边的渭水,只觉得心肝脾肺肾都在疼。
第三十八章
突厥南下
  之前就觉得日期有点不太对的样子,从阎立本口中确认了明天就是二十四号后,李承乾终于回想起自己忽略了什么了。
  突厥南下!
  准确的说,是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想要趁着大唐政权交替之际,侵略大唐的土地。
  而渭水之盟事件,就发生在明天。
  至于事件的发生地——便桥。
  李承乾僵硬的偏过头,顿时看到了不远处架在渭水上的一座木桥。而老先生,就在木桥边垂钓。
  不会这么巧吧!
  今天,恐怕最边境的地区已经发觉了突厥的异常。
  “我去!阎立本,赶紧的,叫于泰过来,孤现在腿有点软。”
  李承乾不怕突厥大兵压境,他怕的是把李纲给牵扯进来。要是兵荒马乱中吓到老先生,就算他已经成了太子,也会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的。
  阎立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见李承乾的恐惧不似作假,于是赶紧把于泰给叫了过来。
  刚完成一个空翻的于泰,听到阎立本的呼唤,飞一般的跑了过来。
  离得近了,于泰焦急道:“殿下您可是不舒服?”
  李承乾摇了摇头,指着便桥边钓鱼的老先生说:“赶紧的,把老先生送回长安去,并且通知父皇,颉利很可能会带兵直达渭水,通过便桥直抵长安!”
  听了李承乾的话,于泰哈哈大笑:“太子殿下多虑了,咱们长安的位置虽然确实危险,北边的防线也不怎么强。但是,只要有点脑子的,都会对这里的虚防警惕起来。这叫空城计,殿下以后学习兵法的时候会学到的。”
  看着自信满满的于泰,李承乾一阵无语。
  该死的,狗屁的空城计啊!堂堂大唐的首都,地处边境线周边也就算了,不设重防是怎么回事?
  空城计?也只能吓唬吓唬中原的将领吧。如果是对突厥人用,能管用才怪了!突厥人才不管你空不空呢,他们就跟听琴的牛一样,见到缺口冲就是了!
  现在他可以肯定,负责设防的一定不是李靖。大唐初期的将领,响马山贼出身的比较多,最多就是熟悉常规的行军章程。真要是让他们玩阴谋诡计,就是难为他们了。
  如果是李靖这种军法大家,才不会弄这种铤而走险的事情。他只会把防守薄弱的地方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不给人留一丝缝隙。
  一巴掌拍在于泰腰上,李承乾怒道:“孤在命令你,别他娘的多嘴,你是太子还是孤是太子!!”
  被李承乾拍了一巴掌后,于泰只能立刻行动起来。太子不过是叫他把老先生送回长安而已,算不得什么难题。
  走到钓鱼的老先生身边,李承乾苦笑道:“李师,弟子要让于泰把您送回长安去。军营里的设备安装还要弟子操心,恐怕要在这里留宿了。军营离渭水不远,夜里寒气重,对您的身体不好。”
  李纲头也不回的说:“前些日子你让老夫跟你一起吃茱萸花椒等煮的水煮鱼的时候,可没担心老夫的身体吧?说说,到底因为什么?老夫这么大的年纪,用不着你来操心。”
  就知道骗不过老先生,李承乾只能承认:“小子认为,东突厥这两天就要南下,而且,很有可能是直逼渭水,通过便桥南下。”
  听完后,老先生没有嘲笑李承乾的异想天开,而是认真道:“说说你的理由。”
  找来一根树枝,李承乾把自己偷着记住的地形图画到了河岸边。并在东突厥草原和渭水便桥之间画了一条直线。
  老先生看了一眼,就立刻放弃了,他是个文官,看不懂李承乾画出来的地形。
  指指高陵、泾州、泾阳这三个地方,李承乾恨铁不成钢道:“我刚刚试探了于泰,这蠢才居然告诉我这几个地方的防卫并不严。您知道的,草原民族在秋季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只要突厥人按照这个路线进攻,大部队就会直接逼近长安城。”
  “但是你这只是一个设想,一个七岁孩子的设想,你觉得除了老夫,会有人信你?”
  听了李承乾的话后,李纲虽然表示支持,但是依旧怀疑。他不是武将,只是觉得李承乾说的跟真的一样,但是没法完全认可。
  毕竟说到底,这就是个猜测。尽管他是太子,可是就算报上去,也不可能被重视。朝中武将都是一个德行,自视甚高,一个七岁太子的猜测,就算有道理,他们也会全力否决。
  李承乾苦笑道:“弟子自然知道,所以弟子也只是报个信儿而已。最重要的,是需要把您送回去,您这么大岁数了,一旦大军压境,小子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闻言,李纲瞪大了眼睛:“臭小子,你要干什么?别告诉老夫你要带你这两千人堵在这里!这是以卵击石啊!回去,你跟老夫一起回去!老夫决不允许你这么干!不管你的猜测会不会成为现实!”
  李承乾顿时苦笑。
  他没想到,老先生居然拾掇他当逃兵。
  完蛋了,老家伙看起来很开明,实际上也很倔,他只要认定了什么,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另一边,于泰已经准备好了牛车。
  不明就里的他刚一靠近老先生的轮椅,就被老先生一鱼竿抽的连连后退。
  站到李纲面前,抓住他的手,李承乾认真道:“您放心,小子有办法的。而且,您以为小子是那种以卵击石的蠢货?”
  李纲撇了撇嘴:“好了,既然你不想跟老夫回去,那老夫就跟你一起留下来。先说说看,你准备怎么做?虽然老夫不是武将,但也知道突厥来犯,最起码也有二三十万兵力。你这两千人,给他们喂马都不够,怎么抵挡?”
  李承乾回过头看了一眼军营,微微一笑:“咱们没有军队,但是有木匠啊!在小子看来,这些木匠,就顶百万精兵。”
  说完,李承乾瞅向于泰:“你回去,通知父皇的事情还要照做。另外,你给孤把全长安的木匠都叫过来!就说孤要找他们做工,工钱优厚!”
第三十九章
连夜开工
  “还有,长安城里破旧的马车,你也尽可能的都带过来。”
  于泰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长安的木匠连夜叫到军营来,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叫来尽可能多的马车,不过在军营,李承乾就是他顶头的上司,他没有反驳的权力。
  领命后,于泰带着几个士兵骑上马,飞一般的离开了。
  目睹了一切的阎立本,有些担心的走过来,问道:“太子殿下,是不是要发生什么事儿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认真的看着阎立本,问道:“老阎,你跟孤说实话,你知不知道八牛弩是什么样的?”
  阎立本想了想,才承认道:“自然是知道的,将作监也参与过八牛弩的改良,只是殿下,您问这个干什么?如果您想造八牛弩,下官是绝对不能参与的。您要知道,八牛弩可是军国重器,下官泄露自己知道八牛弩,都是重罪了啊!”
  八牛弩,又名三弓床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
  能够将弩箭钉进城墙,就可以想象它到底有多恐怖了。哪怕全大唐,八牛弩的数量也不超过三十,甚至于好多将军都不敢将其用于直接射击,就怕有伤天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