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566

  大朝会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就是封赏,李孝恭因为平定高昌出尽了风头,爵位虽然还是河间郡王,但是食邑却加了一千户。朝臣们很清楚,这样的赏赐可以说是微薄,不过既然李孝恭笑嘻嘻的接受了,那么只能说皇帝跟他达成了什么私下赏赐,多半是郡王的爵位能够如同开国公一般不用递减的传递给下一代。
  李孝恭是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副总管是契必何力。伴随着房玄龄的宣布,契必何力官进左位大将军,爵位变更为凉国公,这是专门给他安排的,因为他的部族投降大唐以后,就生活在凉州附近。
  得封凉国公的契必何力当场跪倒,拿指甲划破脸向皇帝起誓绝不辜负皇恩,皇帝自然笑呵呵的命侍御史扶起契必何力,并赏赐了他绸缎百匹,粮食千担,准他回凉州看望自己的亲眷。
  宣布完旨意的房玄龄回到座位上,看到李承乾怪异的表情,轻咳一声说:“殿下可是看不起契必的所为?”
  李承乾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孤从来不会轻易的看不起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是奴隶,那他身上也一定具备他人所没有的特长。孤只是感慨,其实未必是蛮夷不守信用,也得区别对待罢了。”
  房玄龄笑呵呵道:“如果是别的草原降将,陛下要赏赐国公的爵位,还是把部族安置的地方封给他,老臣一定会阻止,但是契必是个例外。贞观六年十一月初二,契必何力与母亲率领本部落一千多家来到沙州投降大唐,陛下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甘、凉二州之间,任命契必何力为左领军将军,并封其母为姑臧郡夫人,其弟契必沙门为贺兰州都督。
  这样的安排,其实是处理投降部族的旧例。要知道,契必沙门的都督可是实权都督,手下允许有自己的军队的。契必何力虽然入朝,可是他弟弟和母亲在地方,完全可以依靠大唐重新壮大起来,再叛逃出去。死一个契必何力,跟一个族群的未来比起来,算不得什么事儿。
  可是,结果您也猜到了。他们不仅没有仗着都督的职权为所欲为,反而恭恭敬敬的上书给陛下,说明契必沙门不宜掌权,将都督的职衔转交出去了。经此一试探,就能知道人家是真心归顺。只要是真心归顺的,遑论他胡汉,只要于国有贡献,都能获得封赏。”
  李承乾点点头,拱手感谢房玄龄的解答。
  事实上,李承乾知道的要比房玄龄还多一点,只是不如他知道的详细罢了。要知道这位可是被俘后割掉耳朵发誓不降,惹得皇帝痛哭,并用公主和亲来换取的狠人。突厥部族投降的降将中多出叛徒,阿史那贺鲁就是一个,不过契必何力这家伙还真的对得起他的爵位,对得起皇帝的信任。
  封赏宣布完毕,朝会也就结束了,皇帝没留,李承乾也乐得直接溜出去。
  其实大朝会结束跟上班族下班的场景差不多,武将队伍聚成一堆儿,吵吵着要李孝恭和契必何力请客。文官队伍则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商量着各部之间的事情,年前大朝会以后,一直到小年“放假”,朝廷各部都要抓紧时间把紧要的事情都处理完。
  在一众缓步的人里面,唐俭的脚步就显得匆匆,好奇的李承乾赶紧上前几步叫住他。
  “莒公,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如果是别人,唐俭绝对不会搭话,不过回头看是太子,只能站住脚步说:“殿下,微臣是为高昌的太子忧心,这家伙打从安顿在长安客舍,就一直妄图自裁,看管的人手连他解手都要紧密跟随,真是让人操碎了心!看看颉利多好,从不惹事生非,之前不过是因为亲人吃不到肉哭了一场,陛下下令供给他们肉食以后就没事儿了。”
  鸿胪寺就是大唐的外交部,可笑的是,降俘,特别是需要被监管的降俘,也是他们管理的。
  高昌太子,不对,他现在是高昌王了。高昌王麴智盛也算是个有骨气的,拒不投降不说,还想着自裁,跟他比起来,颉利真是一个废物。
  “莒公不如带孤去一趟?他这个高昌王也是赶鸭子上架,同为太子,没准儿孤还能开导开导他。”
  唐俭撇了撇嘴,虽然他觉得麴智盛受打击的可能性更大,不过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拱手道:
  “那殿下就随下官来吧,不过您千万得带着护卫。”
  李承乾回头一看,见张赟已经站到了身后,窜天猴也亮了亮腰间的横刀,才跟着唐俭一起走。
  说是客舍,实则是高级牢房。
  不管是颉利还是麴智盛,都被关押在鸿胪寺准备的宅院里面,周围全是看管的军士。各国使节朝觐的时候,颉利等人就是最好的展览品,每次东突厥狼王的出现,都会让西突厥愤怒,薛延陀胆怯,高丽等国不敢言语。
  看样子唐俭等人很想给吐谷浑、龟兹等国展示一下高昌王的腰围,展示一下大唐俘虏的优质生活。
第三百零三章
暴怒的皇帝
  大唐俘虏的待遇可真的不差,自从颉利在皇帝面前嚎哭一顿以后,连肉食都不缺了。
  像监牢多过像宅院的院子里,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正在几个护卫的监视下晒太阳。冬天晒太阳对身体绝对是有好处的,不过晒太阳的人一脸的绝望,跟明亮的阳光对比起来,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护卫见来人是太子,纷纷拔出了横刀,斥退庭院里的高昌仆人,才毕恭毕敬的请太子入内。
  “麴智盛?”
  “李承乾?”
  张赟才要发怒,李承乾就笑着阻止了他。从地位上来说,麴智盛还是够资格叫他的名字的。
  哪怕现在是阶下囚。
  扬扬手里的酒壶,李承乾很自然的坐到长椅上,递给了麴智盛一壶。
  麴智盛欣然的接了过去,也不用杯子,就对着壶嘴喝了一大口,呛的连连咳嗽。
  “大唐这种新兴的酒我还喝不太习惯,当初父王倒是收藏了不少,都是大唐商队送到高昌的。”
  “那是东宫所属商队送过去的,烈酒在西域很有市场,如果不是你们高昌盘削的太厉害,估计送过去的不只是之前的量。”
  对于麴智盛利索的大唐官话,李承乾并不意外。事实证明汉语在大唐时期还是很有市场的,不管是为了交流还是为了提防,外族人都不约而同的学起了汉语。特别是领导者,要是不会汉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又喝了一口酒,麴智盛才说:“当初我就跟父王说过,高昌地处三国交界,还在商道的核心位置,能捞到这么多,也是时候收手了。因为三国之间的平衡一旦打破,那高昌的末日就到了。既如此,还不如趁着风光的时候,选择一国,彻底的归顺,虽然没了王位,但是凭借这份功劳,突厥吐谷浑的小可汗、大唐的国公,还是能换来的。这样一来,高昌百姓也能免受战乱之苦。
  可是啊,当时父王沉浸在金山银海中,对我的劝谏充耳不闻,如果他能听信我的话,如何会到现在这个地步。小国就该有小国的样子,倚仗邻国的支持而对另一个大国极尽挑衅,这是取死之道。”
  李承乾点点头,疑惑道:“既然如此,那进攻王城的时候,你又为什么拒不投降?”
  麴智盛微微一笑,喝了一口酒后才说:“那不一样,大唐对高昌动了杀心。中原有一句话叫‘主辱臣死’,你没见到高昌的战场,见到了,你就知道你们大唐的将军有多残暴。碛口一战,唐军俘虏一万多,可是那些俘虏甚至没有出现在大唐的奴隶市场,你猜猜他们去哪儿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大唐的将军,自主性很强,哪怕杀个一两万的俘虏,也能找好借口,再汇报给朝廷。
  “父王侮辱了大唐,高昌受到这样的对待我并不怨恨。与其投降亲眼看着臣民被屠戮,还不如抗争到底。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估计你也会是一样的选择吧!”
  李承乾点点头,拿起酒壶跟麴智盛碰了一下,俩人一人喝了一大口。
  麴智盛说的话,李承乾没法反驳。虽然没经历过,但是设想一下那样的场景,他除了顽抗到底,没有别的选择。甚至于,“投降”,都不在选择之中。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都是降将,但是不曾有人看轻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投降的是中原势力。到了对外的时候,谁要是投降,立刻就会被钉在史书的耻辱榜上,受万年唾骂。
  今天的阳光很足,风也很小,很容易让人忘记此时还是冬天。
  李承乾和麴智盛都喝了不少的酒,身体正热,都不由自主的摊开身体,伸了个懒腰。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两个人就像是分隔多年的好友。
  “我想要自杀,因为高昌在我手中覆灭,我没脸继续活下去,只有一死,才能有脸面对黄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李承乾,你也是太子,应该理解我的心情,虽然祸患是父王招来的,但是,我还是没办法推卸责任。颉利我也见了,我不愿意那样窝囊的活着,如果你理解我的话,就给我一个痛快吧!作为回报,我可以将王室的珍藏送给你。你要知道,我们王室的珍藏,可不只是王城皇宫里的那一点儿。”
  “啧啧,如果没有回报,没准儿我会答应你,可是你拿出你们的家底,岂不是陷我于不义之地?搞得好像我是为了贪图你的钱,才想办法让你去死的。”
  麴智盛苦笑,只能大大的喝了一口烈酒。
  见麴智盛的酒壶空了,李承乾就把自己的酒壶递了过去。明明是一起喝酒的,可是他的酒壶里还有大半。酒这个东西,李承乾从来都是控制在微醉就停下。
  麴智盛并不嫌弃,而是直接喝了起来。
  倚靠在长椅上,李承乾想了很长时间,才开口说:“明天起,我会给你送好多的酒,跟以前的酒不同,烈酒喝多了,真的会喝死人。在沉醉中死去,应该,不会太痛苦吧……”
  麴智盛眼睛一亮,对李承乾拱拱手,顿时开心了起来。
  站起身,李承乾便往外走边说:“跟你父王比起来,你更适合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虽然咱们敌对,但是我没必要侮辱你,能给予你死掉的权力。”
  说完,李承乾伸了个懒腰,才彻底离开院子。
  庭院门口,唐俭见太子出来了,紧张的走过来问:“殿下,他打消死志了?”
  李承乾摇摇头说:“没有,反倒是我答应让他去死了。莒公,对于这样可敬的敌人,咱们得大度一点。不过他答应把高昌王室珍藏的消息交出来,算起来,鸿胪寺也不亏。”
  唐俭顿时不知道说什么了,虽然高昌王室的珍藏肯定是很大一笔钱,可是俘获的高昌王族,就麴智盛一个,他要是死了,就少了一份威慑啊。
  没有理会天人交战的唐俭,李承乾直接回了东宫。
  今天来见麴智盛,也是有感而来。
  见到了契必何力的忠心,见到了麴智盛的死志,让他感慨万千。
  契必何力的投降是正确的,因为他保全了族人。麴智盛据死不降也是应该的,因为这是他骨气的体现。
  而作为大唐太子的自己,想要避开这种选择,就得努力把大唐变强才行。
  也幸亏穿越到了大唐,这是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一个彪悍的朝代。在对外上,只有汉唐明格外的强势,而像是宋朝那种输着输着就习惯了,爱咋咋地的朝代,想要扭转这种颓势,才是艰难的。
  唐俭没办法决断,只能上奏给皇帝。皇帝最终还是接受了麴智盛的条件,不过,他想要赴死,得是在唐军找到高昌王室财产以后。
  伴随着这个命令一同下达的,还有皇帝的斥责,针对太子的斥责。
  李世民觉得李承乾这是没事儿找事儿,才跑到鸿胪寺搞出了这么一出。
  挨了斥责的李承乾,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东宫里,“读书思过”。
  答应麴智盛找死的事情,纯粹是那天的巧合,在朝堂上看到了契必何力,就鬼使神差的见了麴智盛。
  不过,答应麴智盛这个条件,他却并不后悔。敌人,有的时候也要尊敬。
  小年来到的时候,李承乾的禁令才解除,得以出东宫活动。
  临近新年,满长安到处都洋溢着年节临近的气息。不过今年不同于往年,街道上好多地方都能看到异邦人的身影。
  “现在的长安,才算是万国来朝啊,不仅仅吐蕃突厥等国家,就连遥远极西之地的萨珊帝国、东罗马帝国都派来了使节,殿下的火药武器,当真是震惊世界了。”
  前来宣布禁令解除的就是唐俭,见面以后就先拍了个马屁。
  “莒公说笑了,火药武器虽然是孤发明的,但是用于战场的却是大唐的将士,这是他们的功劳,不是孤的。”
  虽然觉得唐俭很吵,但李承乾还是招待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