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566

  处置这样一个人……
  放下手,李靖看向李承乾,笑道:“殿下,这事儿闹到朝堂上都够格了,您看看……”
  李承乾站起身,拍了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卫公,翼国公,孤竟然忘了给父皇母后去信请安了,真是不孝啊,这就去写信,先告辞了!”
  说完,就毫不犹豫的溜走。
  傻子才掺和这件事呢,太子确实是太子,可是满朝堂就数太子没有多少职权,就算参政,也只是作为一个参谋,处理一些有关商业的奏折,给皇帝解析一下而已。再说,有冲击东宫事件在前,这一次就算站在道理的一侧主持公道,也会被人怀疑给侯君集穿小鞋的。
  虽说很想这么做,可是,该忍住的时候还是得忍住。不去偷腥,嘴角就不会有腥味。
  见太子找借口逃走了,李靖顿时哭笑不得。
  秦琼笑道:“你还让他如何?他这个太子就是来战场参观的,不想生事。不管如何,他在这里做主处置了侯君集,都会给咱们武将群体留下一个坏印象。依我看,你还是把这件事交给皇帝定夺比较好,给侯君集安一个戴罪立功的处置,这样对谁都好。”
  李靖点了点头,高昌军的司马把这件事交给他,应该就是要的这个判决。不管怎么说,事情上升到国公、总管的层面,都不是地方任何官职能够处置的。
  拿出纸笔,李靖直接写了处理结果:鸿胪寺官员、高昌留守各司其职,泾渭分明,令侯君集戴罪立功,不夺总管之职,如何处置,交给皇帝。
  写完处置以后,李靖就在军司马的信件后方加上了自己的印鉴,省去了誊抄的功夫,命信使将文书送去长安。
  做出了这样的处置,已经是李靖的极限了。将帅不和是大忌,他不可能违逆军方整体的利益,临阵处置一路总管,这么做只会让文臣看笑话。
  从凉州城搬出来以后,李靖的加灶计划就不能继续了。大军的粮草有限,虽然夏州不远千里的送来了煤炭,可是在李靖的军令下,有资格享受煤炭的,还是只有伤兵营的士兵,大军整体,也只有正式开战的时候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灶减少了,吐谷浑顿时发现凉州储军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为了防止添兵减灶的阴谋,派出了大量的斥候,还有小股的游骑,刺探虚实。
  寒冬的边关,只要出现在帐篷外就会很快的被冷气冻到骨子里。虽然高昌的棉花已经种到了山东地,但是一年的产量还是不够装配整个大军的,再说,出现了国债事件,如今的朝堂已经变成了铁公鸡窝,能省的事情,兵部都不会主动跟户部申请资金。
  自古秦兵耐苦战,并没有多少府兵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寒风瑟瑟中受不了,宁可跑步暖身子,也不会闹事。
  行走在大营中,李承乾的心中苦涩不已。这是不人道的,将士们没有足够好的待遇,在他看来这是国嫁的失职。
  幸好黎达海是靠谱的,大量的干菜被运输队送了过来。跟草原差不多,陇右边关这里也不缺牛羊,到了冬天最缺的就是蔬菜。
  这不是军费,是东宫出钱购置的,所以远远的看到太子,士兵们都会笑着作揖。别人做这种事情会被怀疑,只有太子能做的肆无忌惮。
  营地中央有堆木料生火取暖的地方,见太子来了,好多士兵都赶紧把最里面的位置让出来。
  蹲到火堆边,虽然身后全是人,挡着风,可是李承乾还是又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火烤胸前冷暖、风吹背后寒”。
  在这烤火都是斥候,也只有斥候才有这样的待遇。
  热气球在使用了两次以后就不得不废弃了,寒风实在是太猛烈,就算有牵绊绳,热气球依旧被吹得东倒西歪,如果不是李泰鼓捣出来的残次降落伞好歹有那么一点用,驾驶员的性命都堪忧。
  废弃了热气球观察后,斥候就再一次放了出去。两军之间的区域从来都没有平静过,不是这边的斥候死,就是那边的斥候死。斥候,才是军队驻扎期致死率最高的职业,特别是寒冬之际,就算没被敌人斥候杀死,也有冻死在外的。
  将冻僵了一些的手烤的暖和了,李承乾接过张赟递来的垫子坐在地上,询问道:“你们刚从前线下来?说说,吐谷浑那边是什么情况?”
  别人问,斥候们只会缄默,但是问话的是太子,就没什么问题了。
  一个上年纪,大约四十多的老兵走到张赟身边,张开双臂,想要接受检查,却被李承乾拒绝了。如果在大唐军队大本营还不能放下戒心,那活着也太累了。
  老斥候蹲到李承乾前面,嘿嘿笑道:“殿下,小人担任斥候已经好多年了,积攒的功勋差不多是全军最多的。这几天吐谷浑的斥候派出来了很多,俺们跟他们也冲突了几次。令人疑惑的是,他们好像并不想刺探大军的情况,而是在原野中乱逛,还有往空地堆积干草想要弄个避风地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话你跟大总管汇报了吗?”
  “没,那几个干草堆积的好地方被咱们的人攻占了,嘿嘿,您别说,有干草挡风就是比土坑里藏着舒服。”
  看着老斥候得意的样子,李承乾就一阵头大。这还是全军资格最老的斥候呢,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没想到敌人会放火吗?如果换做是窜天猴,绝对会怀疑到这一点。战场上,把敌人当成杀亲仇人揣摩才是斥候的思考方式。
  如今正值寒冬,草木枯寂,只要一把火放过来,不火烧连营才是怪事。
  草原的大火虽然没有毁天灭地的威力,可是,大火过后,战马吃的草、人用的燃料没了,可是大灾难。吐谷浑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放火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火过后,大唐只有撤兵这一个选择,否则几万大军,包括牲畜,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张赟,李涧,叫上护卫,孤要出营巡查一遍。”
  才要回营帐换铠甲,就被李涧挡住了去路。
  “殿下,您要出营可以,但是必须上马车,还要请李卫公派出三千精骑护送,否则奴婢绝不答应!”
  “知道了,就你事多!”
  李承乾要出营地巡查,李靖本来是反对的,可是听说了火攻的担忧以后,就立即答应了下来。
  三千精骑,护送着太子的马车出了营地。
  才出营地,李承乾就下令让三千骑兵扩大阵列,地毯式的在军营前面的草地上来回巡视。
  就如同老斥候说的,吐谷浑的斥候好像对大军的机密并不好奇,一直到靠近敌军营地一半的路程处,才依稀能发现原野上的残骨。这些尸骨毫无疑问大部分都是吐谷浑人的,大唐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哪怕是战死的斥候,同伴也会尽一切可能把他的尸体带回营地,而不是暴露在原野,成为野狼的养料。
  说句有些心酸的话,“围尸打援”这种战术,对华夏人才是效果最超群的战术。
  正如同老斥候说的,原野上一些空地处,真的有草料堆积,看似是围成一处避风屋的样子,但是这些草料无不出现在空地,也太可疑了。
  张赟李涧俩人都蹲在马车门口,一人抓着半边的帘子,时不时的会把李承乾推回车厢里面。
  最讨厌这样的待遇了,俩人越是推,李承乾就越是想要看外面的情况。
  到了路程中央,李涧就不允许继续上前了,一个宦官头子,说话比太子还管用。
  李承乾才想问问李涧谁才是太子,却冷不防被李涧一脚踹进了车厢里面。
  “反了,奴才都敢……”
  才一个鲤鱼打挺起来准备呵斥李涧一句,就看到了李涧肩膀上插着的一支羽箭。而张赟,早就将车厢所有的隔板都升了起来。
  “射雕手!外面的所有人都听着,立刻回营!”
  喊完话,李涧反手就拔出了箭矢,厚实的衣料很快就变得一片殷红。
  “射雕手是什么?”
  车厢里就有医疗箱,拍掉李涧拒绝的手,李承乾就轻车熟路的给他止血包扎起来。
  很明显,刚刚如果不是李涧踹了他一脚,这支箭就会射到他的脑门上。
  生死的边缘走了一趟,李承乾并没有过多的恐惧,反而觉得热血上头,脑细胞都颤抖起来。反倒是张赟李涧都出了一身的汗。
  敲敲防护铁板,李涧咬着牙说:“射雕手是草原人对箭术高超者的称呼,按照惯例,一族之中一般都不会出现第二个射雕手。就咱们大唐,恐怕连陛下那样的箭术,在异族都不够资格被称呼为射雕手。这支箭能射穿厚重的门帘,依旧盯准您的头,所用的弓不会低于五石,这样的弓,这样的准头,恐怕也只有吐谷浑的射雕手有这样的技艺了。”
  因为李涧傻冒的将箭矢直接拔出的缘故,金疮药并不能有效的止血,李承乾只能拿出针线,消毒后给他缝伤口。
  忍着针线穿肉带来的疼痛,李涧继续说:“殿下,今后您千万不能再出营地了,哪怕在营地也不能出现在边缘地区。咱们全灭了吐谷浑,都不顶人家狙杀您一位啊!”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讲武德
  虽然很赞同李涧后半段话,但是李承乾并不赞同他前半段话。
  确实,要是自己这个太子在边境倒霉了,就算吐谷浑被全灭,对大唐而言这也是一场败仗。边军的这些总管,就算有功劳,都会黯然失色。不过,缩在营地里也太丢人了。敌人既然派出了射雕手,如果不趁早干掉的话,到时候战场上只要是将领,都要无时无刻处在威胁下,谁还有心情好好作战?
  回到营地,将李涧赶去给伤口消毒后,李承乾进了中军大帐。
  跟以前一样,李靖依旧被各种战报文书包围着,如果不是秦琼的帮助,恐怕他现在不只是挂着熊猫眼那么简单。
  偌大的作战图上,标记一直在更换。可以看到,鄯州、河州、淳州、甘松岭,四路大军已经逐渐形成了对吐谷浑的包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包围圈很快就要形成了,到时候,吐谷浑所有的军队都将被李靖设计的巨口一口吞下。
  “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了,路途太远,通信太慢,恐怕现在各路大军已经完成了合围。虽然寒冬腊月跟吐谷浑作战非老夫所愿,可是如果能毕其功于一役,未必不是好事。”
  展开地图,李靖在地图上又画出了几道线条。
  连续几天的急行军,对各路大军而言都是一种折磨。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鬼天气,路途中甚至会出现冻死的人。可是为了胜利,没人会在意这些。
  看到李承乾衣襟上的血迹,秦琼吓了一跳,问道:“殿下不是去巡视营地以外了吗?怎么身上会有血迹?”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李承乾无奈道:“本来想确定一下吐谷浑的人是不是要放火,谁知道遇到了射雕手,要不是李涧动作快,恐怕我就交代在那里了。”
  跟担心太子的秦琼不同,李靖放下作战图后直接问道:“怎么样?吐谷浑真的要用火攻?”
  “火攻谈不上,应该说耍赖更合适。他们根本没有跟咱们作战的打算,只想一把火把这里的草原山林全部烧掉,让咱们没有燃料和喂马的草料。如今他们在西北上风位,咱们在东南下风位,一把火烧过来,最差的情况,没准会牵连到凉州。到时候,咱们几万人没了烧的,战马没了吃的,只有撤退一途了。”
  回想了一下周边的地形,李靖冷笑一声说:“吐谷浑人还真够机智的,确实,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连老夫,恐怕都没有继续进军的勇气。就算咱们奋起而上,他们只要边逃边烧,咱们一样会被拖垮。好算计啊!”
  设想了一下这个可能,秦琼也不由得胆战心惊起来,连声道:“既如此,咱们还是快些进军吧!”
  李靖嘿嘿一笑,转头对李承乾说:“殿下,既然您发现了吐谷浑人的阴谋,老夫倒要请教一下,如果您是大总管,会如何应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拿出几张纸撕得粉碎,将碎屑丢在地上。用火折子点燃一边的碎屑后,李承乾才说:“放火其实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最简单的一点,吐谷浑人在好多空地上堆积草料,就是怕火焰烧不过来。咱们想要对付他们的火攻,只要清理出一条没有牧草树木的隔火带就行。
  隔绝了他们的阴谋后,就是还礼了。这次各路大军不止装配了少量的火药武器,还有燃烧瓶。只要把燃烧瓶拆开,把里面的汽油倒出来,咱们想烧多长的火线就能烧多长。命令各路大军齐心协力,用隔火带将吐谷浑人的军队包围起来,剩下的,就是咱们再隔火带外,看吐谷浑人的笑场了。如果是他们先放火的话,咱们紧紧跟随,没准儿他们会以为是自己放火烧了自己,绝对更有意思!”
  说完,李承乾伸手将碎纸屑一分为二,着火的一边很快就烧光了,而另一边依旧完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