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566

  “嗯?”
  “回殿下,高丽大概有战船五百艘,不过凑数的居多,真正有战力的也就是三百,水军一共两万三千余人,这是吐谷浑覆灭以前,探子探出来的数量,如今有多少,微臣不得而知。”
  点点头,李承乾道:“既然他们能达到两万三千的数量,说明建制已经接近固定了,就算有增长,也不会太多。好了,你回你的船上吧。”
  张亮起身,迷惑的看着进入船舱的太子。他很不理解太子问这个干嘛,莫非太子准备对高丽的水军动手?
  想到这个可能,张亮才要笑一下自己的胡思乱想,但是想到传闻中太子在郑州和汴州的所为,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这……还真有可能啊!联想一下太子和魏王要打造的无敌战船,莫非,这俩人打算对高丽开战?这不行啊,哪怕太子手里有皇帝的“便宜行事”旨意也不行!对一国开战,哪怕对方是高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皇帝,或者说朝堂整体以外的人能够自主决定的,哪怕是太子也是如此!
  带着担忧,张亮,一晚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趁着天气不冷,李承乾把晨练换成了游泳。从船上一直游到岸边,虽然是在六艘小船和两百多人的护送下,太子的成就还是获得了水师将领的一致喝彩。
  擦干净身子穿上衣服,再回头看看船的位置,李承乾对自己的体能还是很满意的。当初腿伤了以后,他用了好长的时间才将体能彻底恢复,如今正在长身体,看样子体能也在增长。这样就好,哪怕当太子的,也得有一副好身体。毕竟靠山山倒,倚木木朽。再多的护卫,也比不上自己的武功高超,再神俊的骏马,也比不上自己充沛的体能啊!
第三百五十一章
登州
  张亮虽然是东海舰队的头头,平时舰在人在,但是这个时候,显然不是跟船的时候。一同游上岸的还有他,大唐的将军,没有一个荒废武艺的。就算是李靖,每日的晨练也从不缺少。
  换上了崭新的衣服,张亮才窜上战马,命令启程。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句话用在大唐,在实际生活中算是至理。因为,不管是什么路,都是建立在方便、快捷的基础上。后世的凿山开路,在大唐基本没有市场,除了蜀道等少数的地段,别的地方绕山沿着水行走,是常态。
  这样就导致本来四五天的路程,却足足用了七天,才刚刚抵达登州境内而已。
  才入境不久,就有红翎急使匆匆而来。
  中年的骑士马术很好,远远的不等马匹停稳,就从马上一跃而下,落地只是翻滚两圈,就卸掉了力道。单膝跪倒在路边,焦急道:“郧国公、太子殿下,长安急信!”
  张赟上前接过信件,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才转交到太子的手里。
  接过信件,李承乾用了好大的决心才拆开来看看。按照皇帝的性子,估计这封信要么是痛批他不孝的,要么是痛批他这一次所为的。
  张赟手里的信件不止一个,估计还有长孙的,还有李泰的。没打算偷窥,见张赟过去送信了,李承乾拆开自己的信件看了起来。
  很意外,并不是痛批的内容,而是赞扬了他之前的所作所为,甚至还要求他好好照看皇后,如果可能的话,多给他写写信,让他知道一下大唐疆域内,各处的新鲜事儿。
  仅此而已……
  “这老爹,终于是扛不住寂寞了吗?”
  自言自语完,将信收起来,李承乾看向红翎急使。
  要说古代的顺丰快递员,真的挺不容易的,没有车船飞机,能够当作工具的只有马。自长安过来,一路不得停歇太久,虽然能无限透支马力,能在所有州府得到补给,在所有官驿歇息,可是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拿命在拼速度。
  看现在这个快递员就知道了,浑身的盐渍都快结痂了,嘴唇都是干裂的。登州没有找到太子一行人,在这茫茫的大地上追寻一伙人,也不知道有多艰难。
  从袖子里掏了掏,将一个鼓鼓的钱袋丢出去。接到钱袋,红翎急使喜笑颜开的拱手道:“多谢殿下赏赐!”
  用不着打开,这么大的钱袋,哪怕里面全是铜钱,也值得了,更何况沉的压手,明显是掺杂了银子的。
  下了马,李承乾问道:“往回送信的时候,还是你吗?如果是的话,那你就先跟孤一起走,等我们都写完回信以后,你再带回长安。”
  红翎急使拱手道:“自然是卑职带回去,殿下放心,卑职一定用最快的速度,把信送回长安!”
  确定还是这人送信以后,李承乾才又回到马上。能够慢慢写信自然是极好的,这样一来,就能把好多的事情交代清楚。一次性的送信回去,总比零零散散的送信节省资源。
  晚上,队伍扎营休息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到长孙的心情雀跃了起来。毫无疑问,皇帝一定写出了一封够肉麻的情书。这样就挺好,如今分隔两地,俩人才能彼此思念,谁想谁都是好,一旦再见面了,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段时间积累的思念就没用了。
  晚饭的时候,李泰端着饭碗小心翼翼的凑过来,拽拽李承乾的衣角问道:“皇兄,我想给父皇回信,跟他要我封地的收益,您觉得这样妥当不妥当?”
  将嘴里的饭咽下去,李承乾也小声说:“那要看怎么写了,如果你单纯的写要钱,那肯定会引起父皇的不愉快,可要是你找点什么理由,让自己要钱变得理直气壮,那就最完美了。”
  “让要钱变得理直气壮?那钱不本来就是我的吗?”
  看李泰一脸懵的样子,李承乾就来笑,钱是他的没错,可也得看看是什么情况下的啊。
  “理是这么个理,可是你想想,如果大家都知道你要钱是要制作战舰,他们会怎么想?要知道咱们之前,可是有一个造龙舟下江南的家伙哦!”
  联想到隋炀帝,李泰立刻打了一个激灵。虽然他大大咧咧的不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不代表他愿意变成别人眼里的杨广。
  碗里的饭食顿时就不香了,放下饭碗,李泰果断选择讨教:“皇兄,您有什么办法,说出来听听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要钱要的理直气壮?”
  李承乾朝李泰勾勾手,附在他的耳边说:“自然是牵扯到国民上来啊,虽说你造战舰,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但是战舰造出来以后,首先受益的就是登州等沿海区域的百姓,遭殃的是高丽等国的水军。再说了,那些钱可都是你的钱,你李泰花自己的钱,巩固大唐海洋的边防,可是值得歌功颂德的行为。”
  李泰本来就聪明,只是一点拨,就明白了怎么回事。皇兄说的没错,钱虽然是自己的钱,但是怎么花,真的是一门学问。
  一转好奇的样子,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李泰认真道:“皇兄,臣弟看登州这里需要新式的战船啊,怎奈国朝对海上的力量不怎么看重,臣弟欲出钱替父皇分忧,打造一艘无敌的舰船,用来巩固海上的力量,您觉得,十万贯够用吗?”
  李承乾虽然好笑,但也换上了一副认真的样子说:“十万贯,应该是勉强够的,但是为了稳妥,还是十二三万合适,臣弟有忧国忧民之心,皇兄我敬佩万分啊!”
  说完,兄弟俩相视而笑,随即开怀大笑,搞得一边正在想着什么的长孙恼怒的看过来,却没办法训斥。
  已经入秋多日,近乎入冬的季节,登州却依旧是温暖的,虽然需要加衣,却不到不能出门的程度。看样子,把过冬的地方选在登州,确实是个明智的决定。
  在登州府衙不远处,新修建的登州行宫恢宏大气,这段时间来都是登州百姓议论的对象,至于相邻不远的人家,因为跟皇帝当了邻居,一时间自家的宅地价格飞涨,无数腰缠万贯的富商想要买下这里的地,跟皇家当邻居。
  虽然提前盘下周边的地,没准儿能因此而赚一笔,但李承乾却并没有这么做。让周边的百姓发一笔横财也好,堂堂太子借着自家的行宫炒地皮,实在是有点丢人。
  长孙对这恢宏的新行宫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大唐的行宫一般都是翻新的隋朝行宫,真正自主修剪的少之又少。登州不算什么重要的州府,在这里修建行宫,估计会引起大臣的弹劾吧!
  见长孙站在行宫门前久久不进去,苏媛就猜到了她在想什么。
  动一动搀扶着长孙的胳膊,苏媛笑道:“母后放心,这座行宫是殿下修建出来,专门孝敬您的,是东宫自己出的钱,没有占用国库一分一毫。就算有言官想要弹劾,也写不出弹劾的本章来。”
  听到这个,长孙才松了一口气。是东宫自己出的钱就好,再加上出于孝道,这样一来,就算有不开眼的想要拿这个为难太子,也会被所有人笑话死。打从出了长安以后,她时常担心的就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当初头脑一热跟着儿子离开了长安,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这样的行为究竟有多荒唐。
  她跟腹中的孩子怎么样都好,唯独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不能有失啊!
  抬腿往里走,长孙笑着对苏媛说:“既然你们没那个心思,不如你就搬到本宫这里来住,本宫也挺喜欢麻将这个东西的,加上小雪和秀秀,咱们四个正好凑一桌子,如何?”
  知道定居以后会让长孙无聊,想起夫君教给她的那些坐卧都能玩的多种游戏,苏媛点点头说:“既如此,那儿媳就打扰母后了。”
  长孙等人说说笑笑的进了行宫后,行宫的防卫就彻底的森严起来。
  跟女眷不同,李承乾这个太子到了登州以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接见登州的官员。
  令人意外的是,登州刺史赵毅竟然也是出自学院,虽然李承乾没有印象,但是因为他是副院长的缘故,师生情谊还是有的。
  “殿下,学生是今年才毕业,所以您对学生没有多少印象。以前只从学兄口中知晓您的事情,如今见到本尊,学生何其幸也!”
  围着黑状的赵毅转了一圈儿,李承乾啧啧称奇:“先前在兖州见到了一个在户部历练过的,他能当上一州刺史孤不意外,你这家伙是怎么一毕业就得到登州刺史这个官位的?从五品下虽然不入流,但是还不是你们这些才毕业的学生能获得的官位,你上面有关系?”
  赵毅无奈的一笑,拱手说:“学生祖上历代都是老农,如何能有上面的关系?其实学生到登州来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艰苦奋斗的。”
  就在行宫外,李承乾找了一个路边的长椅坐下,邀请赵毅也坐在一起。这样的行为,让赵毅受宠若惊,犹豫了好久才跟太子坐在一个长椅上。
  “艰苦奋斗是怎么个艰苦奋斗法?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武德四年,太上皇首次设立登州,治文登,领文登、观阳县,属河南道。武德六年,割观阳属牟州,置清阳、廓定两县属登州。可是到了贞观元年,因为登州实在是没有太大收益和总是闹饥荒的原因,陛下废了登州和清阳、廓定两县,一直到今年才重新恢复了登州旧制。
  学生在学院的时候,功课一直没有落下,还选修了农学院的课程。所以,论文的内容是‘论如何治理盐碱地’。谁知道,这道论文,被司农寺丞称赞为论文第一,就是房相他们的复核,也给出了‘特上’的评分。
  登州、莱州等地,自古以来就是盐碱地的重灾区。所以当分派官员的时候,学生直接被分派到了登州来当刺史,虽然只下辖两县,但是用来积累为官经验,并实验盐碱地治理方法,却是足够了。当初离开长安的时候,学生曾对陛下立下诺言,此生绝不回京为官,愿意老死在山东之地!”
  明明是黑状的小伙子,可是说这话的时候,却严肃的像魏征那个老混蛋。
  敢于把一生奉献在改善民生上的人,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都必须获得尊敬。所以,李承乾直接伸手拍在他的肩膀上:“既然你这么说了,孤等着你成功的一天。”
  又询问了一下学院里的事情,特别是方老先生等人的近况后,李承乾才递给赵毅一份计划书,让他帮着自己实施。
  学院出身的,要是看不懂计划书才是笑话。只是翻看了几页,赵毅就皱起了眉头。
  登州不是通州大邑,虽然近几年因为海运转河运,靠着交通稍稍繁华了一点,但是却依旧比不上扬州这些州府。一个造船厂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仅仅是登州,恐怕满足不了啊。更何况,从无到有的制作两艘巨舰,要耗费多少国帑?恐怕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平民出身的赵毅,很难想象这些钱铺在地上会有多少。自己只是一个刚刚上任的生官蛋子,能做好这些事情吗?
  似乎是看出了赵毅心中所想,李承乾开口说:“别想那么多,孤早在汴州的时候就给各地写信了。你看着,用不了多长时间,众掌柜、各种物资,就都会抵达登州,孤要你做的就是协调这些东西而已。再说了,这一次不是国库出钱,是孤自己出钱,所以各方面的花费,大手大脚一下也没问题。懂了?”
  赵毅这才松了一口气说:“懂了,既然是殿下的私事,学生就没那么大的压力了。殿下尽管放心就是,学生在学院的时候,怎么也在学生会工作过,能应付这样的事情。”
  李承乾点点头,拍拍赵毅的肩膀,才转身走向行宫大门。
  公与私,从来都不一样,如果这么多钱,是国库出,给人的压力还真是大。但如果是太子的私事,虽然压力也很大,但是比起国库的钱来,要轻许多许多。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舰和打渔船
  听起来很怪,但就是这个道理。贞观朝廷着重吏治,到现在也没听说有谁动过国帑的念头,至于敢伸手的,到现在依旧健康活着的,终究是少数人。敢动国帑的人,斩立决。这不是一条唐律,但基本是所有犯了这一条的犯人的下场。但如果是太子私人出钱,就轻松了,同样出了一点岔子,至少还有拿自己的钱补足的机会,不至于出了岔子就掉脑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