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566

  见监督官还没有走太远,李承乾立刻看向窜天猴,伸出了手。
  窜天猴点下头,人就像一只猎豹般冲了出去。陡然间爆发的速度,让一边的常何目瞪口呆,他敢肯定,整个金吾卫中都不可能找出有这等速度的人。好家伙,亲率还真是厉害啊。
  不过五分钟,军需官就被窜天猴扛了回来。明明扛着一个人,但是窜天猴却依旧没有停下奔跑,就是速度降低了一些而已。
  对这一幕,李承乾早就习以为常,而皇帝都有点惊讶。要知道,亲率这群混蛋闲着没事儿,就顾着怎么突破人体极限了,窜天猴这是速度跑得快,不知道他们看到刘莽一拳能把一头牛打蒙过去,会是什么表情?
  军需官已经被窜天猴吓坏了,人虽然落地,但是两条腿明显还颤抖着。
  也不废话,李承乾直接问:“你刚刚说魏王号和吴王号也能装配武器了?也就是说,这两艘船也完成装甲装配和试航了?”
  军需官见是这个问题,长出一口气说:“是的殿下,魏王号和吴王号已经完成了装甲的装配和试航,属下在半路跟魏王吴王照面过,他们已经赶过去,准备坐船到登州这边来。”
  “不是说炼铁厂的效能跟不上,两艘船的铁甲没这么快制作出来吗?”
  “那是在炼铁厂的效能情况下,后来阎县子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分派任务给相邻州府,虽然普通铁匠打造出来的铁甲质地不均匀,但是走海路运过来以后,只要在水力锻造间走一趟,就能投入使用了。如此一来,两艘船的铁甲终于到位,就在前天完成了装配,属下才赶回来的。”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苦笑一声,忍不住为自己的愚蠢脸红。分派任务到周边州府,再将铁板运回来,看起来格外的费事费钱,可是再炼铁厂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却是更方便的方法。亏的自己总是吹嘘自己有钱,让工匠们随便花,原来花钱也是要方法的啊!
  相比较李承乾的脸红,李世民却兴奋了起来:“既如此,岂不是三两天以后咱们就能出战了?”
  见军需官点头,李世民立刻大跨步的走进了行宫,边走还边吩咐着李涧宣随行的各个将领、大臣入行宫开会。
  虽然这一次只是针对高丽一个造船厂的行动,算不上开战,但是国朝无小事,准备没问题,出战还是要朝中重要的人员全部同意才行。
  事情的走向跟李承乾猜测的不错,在皇帝、张亮、张俭、李靖等人的坚持下,文臣甚至没有反驳,就同意了出战。毕竟,以上四人,可以说是对高丽战争最有发言权的。
  紧张的备战第一时间展开,赵毅就像是驴子一样开始忙碌起来。
  张亮藏着的船,都挂上“征用渔船”的名头开出来了,只不过它们不再是战船,而是补给船,运送着粮草军需和部分将士,三艘新战舰则是专门作战。
  也是在同一时间,登州、莱州、辽东等地区彻底封锁,免得有奸细或者高丽的商人回去报信。尽管官府严令不得随便出门,但登州百姓还是忍不住好奇爬上自家房顶,眺望忙碌的码头。
  这是要开战了啊!在登州出兵,还能是对哪里开战?肯定是高丽啊!
  对于高丽,山东百姓痛恨它的程度远甚于隋朝,胳膊肘毕竟不能朝外拐,尽管痛恨隋朝朝廷,但是他们也很清楚当初导致这一切的源头是谁。而武德年间,大唐政权不够稳定的时候,登州百姓在海上也没少跟高丽人冲突,直到张亮到这边来,特别是大唐灭掉东突厥以后,情况才好转起来。
  进攻高丽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登州都沸腾起来了。就在赵毅对院子里的一大堆铜钱顿干无奈的时候,用不着他想办法购买粮食,百姓们就自发的捐赠起来。好多人家,宁可拼着一年都吃鱼,也要让大军不出现短板。
  当然,赵毅也没有腆着脸接受,而是一笔一笔的记了下来,并许诺官府采办到粮食以后,就会按照记录分发还给登州百姓。
  粮食不缺了,战舰不缺,兵力不缺,武器不缺,在底气如此充足的情况下,张亮欣喜若狂。虽然不在长安皇宫,而是在登州行宫,但是他是真的被任命为东海道行军大总管了。至于皇帝和太子,则是以督战的名义跟随军队,真正做主的,是他。
  能够独当一面领兵,当大总管,是所有军旅人的终极梦想,试想,有谁能对名流千古的机会忍耐得住口水?
  贞观十年六月八日,黄道吉日,不过就算不是黄道吉日,李世民也不准备改天出战。
  重新穿上自己油光水亮铠甲的皇帝,带着玄甲军和左武卫的两万军队,聚集在了海滩上。算上东海水师的一万人和自愿参战的登州青壮,人数达到了三万四千多人。
  三艘船尽管巨大,可是装载三万四千人,是坚决不可能的,因此,这一次,登州所有坚固的渔船都被征辟了。
  才到海滩,就见一个老者站在大军将要经过的道路中央,旁边陪同的是登州刺史赵毅。
  老人家估计有八九十,面庞如同枯木一般,走路都需要赵毅和另一个孩子扶着才行。但是,两只同样枯槁的手,捧着的酒碗却没有一点摇晃。
  直到皇帝接近了,老人家才开口了:“陛下,老头子代表登州百姓,敬您一碗酒,祝您此次出战,大获全胜!”
  跟在李世民身后的李承乾看了一眼赵毅,就知道这个桥段是他安排的。不得不说他这个安排很是精准,正好一巴掌拍到了皇帝心里最痒的地方。
  宫中被圈了十年,这次出战,正是皇帝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个时候得到百姓的祝福,估计前面那个家伙屁眼都笑开花了。
  果然,皇帝一脚踹开了想要试毒的李涧,大跨步的上前,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长舒一口气,李世民拱手行礼道:“朕要感谢登州百姓的好意啊,等朕凯旋,必定全民狂欢。老丈且慢走,吃好睡好,等着朕凯旋归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吉利,所以李世民是先请老人家离开的。
  一直到老人家和赵毅消失在小路拐角处,李世民才伸手前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到了海滩上,准备登船。
第三百七十三章
旧事重演?
  第一个登船的必然是皇帝,太子号是他这一次的座舟,所有的八牛弩火药箭矢都装到了太子号武器舱,而船上的投石机,都被替换成了八牛弩,只要一次齐发,估计太子号这么大的船都要一波跪。
  而第二艘船是李泰的魏王号,这家伙拒绝坐自己的船,而是凑到了太子号上。因为魏王号上所有的八牛弩都拆解下来,换成了投石机,让他觉得自己的船很挫。
  李恪的船就没有火药武器了,不过登州工匠临时赶制的普通·1八牛弩箭矢,依旧装了三四个舱房。就算没有火药的助力,普通八牛弩箭矢能发挥出来的威力一样惊人。
  坐在船头,李泰对李承乾的安排埋怨不已,他也知道不好跟皇帝发牢骚,只好跟李承乾倒苦水。李承乾知道他是指桑骂槐,也就听之任之。
  船出海以后没有多长时间,就看不到身后的陆地了。四百多艘船,尽管阵容密集,但是身在船上,第一次出海的人还是感觉到了那种孤立无援的可怕。
  最紧张的莫过于李世民了,他之前只顾着兴奋,却忘了自己还是第一次出海,如今看到宽阔的水面上空无一物,顿时慌了起来。而这个时候李泰还蹲在一边碎碎念,直接点燃了他的怒火。
  一巴掌抽在李泰的铠甲上,李世民怒道:“行了,多大点事儿值得你这么唠叨?魏王号和太子号的安排是朕下的!再敢多说一句,朕让人把你送回去!”
  虽然心里很想回到岸上,感受脚踏实地的感觉,但李泰还是闭上了嘴。
  跟惶惶不安的皇帝不同,新任东海道行军大总管张亮,此时则对着地图,苦思对策。在他身边,程咬金、李靖等人都在,不时会有人指点一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尽管身为大总管,但是张亮并没有摆出大总管的谱来。朝中军方数得上的都在这里了,他不是李靖,不够资格力压群雄。他很清楚海上的事情还是自己说了算,但是在战斗的安排上,还是要听听老油条的意见。
  “卫公,我之所以选择穿越大海中央,走最短却最难的路,就是为了打高丽人一个出其不意。如果咱们是从海边过去,虽然容易,但是一旦走漏风声,哪怕还在海上,却依旧会寸步难行。
  浑水湾地处半岛地形左边,靠近咱们大唐这个方向。只要咱们速战速决,来自高丽陆地上的援军,就不可能在陆地上堵截住我等。只要我们不贪功、不冒进,打完就走、援来就走,高丽人也只能站在岸边穷跳脚。”
  李靖点点头,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一下说:“浑水湾造船厂这里的地形是最常见的河流入海口地形。只要咱们保证正面猛攻的同时,派遣两支军队从两侧迂回上岸,三面攻击,高丽人就算能逃脱,估计也要损失一半以上的人。
  咱们这一次主要是毁灭造船厂的,意不在人头,能吃掉一半以上的人,就已经是意外之喜了。郧公,有此大功在,你就算担任吏部尚书,满大唐也没人敢说出个不是来!”
  李靖说完,程咬金等人都笑了起来。武将现在已经没有实打实的兵权了,皇帝要集权防止叛变,他们不想造反就只能老实接受。不过,从李道宗、李孝恭、侯君集等人接连担任文职要职来看,皇帝也没有把事情做绝,而是准许武将介入文职体系,获得朝堂中的权力。
  兵权这东西拿着烫手,能挖文官的墙角,在他们的地上播种,众人都乐见其成。如今六部尚书,兵部吏部两个重要的位置,都是武将所属任职,说明他们已经在朝堂权力圈子站稳了脚跟。欠缺的,只是往下安插一些家中子弟罢了。
  众将领开会的地方就在皇帝旁边,这倒不是皇帝要求的了,而是他们主动这么做的。皇帝虽然说过这一次只是督战,不会插手其中,但是很显然,哪怕只是在一边听听,都能让皇帝过过干瘾。
  果然,张亮才准备给传令兵下令,船长室外面的皇帝就开口了:
  “让玄甲军、亲率和金吾卫,各自迂回吧,朕的玄甲军也好久没有真正上战场了,这一次朕就将他们交给你指挥。”
  张亮顿时大喜过望,他很清楚自己这个东海道行军大总管有多憋屈,也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够指挥玄甲军和亲率。如今皇帝开口,他心中的一丝担忧顿时全部烟消云散。以玄甲军和亲率的战力,足以胜任两侧的包围,而且没准儿,会比正面的进攻还要恐怖。
  听到皇帝的话,众将领,包括李靖在内,都羡慕的看着张亮。能指挥玄甲军和亲率啊,荣宠什么的都不论,作为统帅能够指挥无敌的军队,本身就是最爽的事情。
  船队在海上航行的速度很慢,毕竟征辟的渔船速度跟三艘战舰比起来,只够吃屁的。
  不到黄昏,张亮就下令转向,船队略微朝东拐了个弯,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里,就看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海岛,正好够全军修整的。
  东海海面上的小岛,哪怕不在海图之上,也死死的烙印在张亮的心头。哪里有多大的海岛,他知道的比自己有几个孩子还清楚。
  船一靠岸,海边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呕吐声,迎风的话,就能闻到一股子酸味。
  李世民眉头微皱,快步的走到了还没搭建完的帐篷里,才好受了一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玄甲军等士兵大多是关中人,别说坐船远航了,上船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如今陡然远航,好多人都出现了晕船反应。
  不过好在孙思邈在登州,一包不知成分的中成药灌下去,就算再严重的晕船反应,也会立刻缓解,至少吃东西不会轻易吐出来了。
  也幸好有孙思邈在,否则三万多人一路劈风斩浪的过去,结果刚到高丽人的海滩就吐个没完,岂不是出去丢人现眼了?
  第一天是如此,第二天的时候,将士们的反应就好多了。第三天,除了极个别的人以外,剩下的将士只要用了孙思邈的晕船药,就能抵挡风浪的起伏。
  第四天,船队在半岛地形裸眼的极限距离外,嚣张的驶过。这里是后世的大连,但是现在却属于高丽境内,有卑沙城、得利寺山城和城山山城三座坚固的城池,还有两万水军驻守在这里。毫无疑问,高丽人建造这三座城池,在这里安置水军,就是为了在海面上盯紧大唐。大唐海上发兵想要绕后攻击平京,这里首当其冲。
  在极限距离绕过半岛后,就要恢复向北的航线了,浑水湾,就在当前航线的正北方。也不知道渊盖苏文是因为自负还是为了保密,造船厂的选址竟然远离卑沙城等三座坚城,也远离水军的囤积基地,而是选在一个没有多少人烟的地方。
  对于渊盖苏文这个决定,张亮很是欣赏。
  航行到此时,船队就算是彻底进入了高丽的海域。可怜现在的大唐,没有足够的精力对付高丽,只能靠着张亮的努力,跟高丽对半瓜分渤海。这要是放在真正的盛唐时期,谁敢跟大唐这么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窜天猴的眼睛无疑是最好使的,蹲在桅杆上的他,甚至比哨兵还先一步发现前方海域上的高丽船只。
  顺着一根揽绳,如同真猴子一样的荡下来,人在甲板上翻滚一周,就单膝跪在皇帝等一众大佬面前:“启禀陛下、大总管,前方出现不明船只,按照比例推算,很有可能只是高丽的渔民,如何处置,请大总管示下!”
  简单的一句话,无疑就展现了窜天猴极高的情商。既没有忽略皇帝,又彰显了张亮这个大总管的权威。
  张亮下意识的看向皇帝,等来的却是李世民看傻子一样的表情。
  “瞅什么瞅?朕是大总管还是你是?”
  当然我是大总管啊!但是你丫的不还是皇帝嘛!
  在心里咆哮一声,张亮心里还是很暖和的,毫不犹豫的对窜天猴说:“命附属搭载士兵的伪装战船先一步上前,争取活捉他们,如遇到抵抗或者事不可为,格杀勿论!”
  战争正式开始,这个时候谁要是傻呵呵的跟敌人讲仁慈,绝对是傻冒。战争面前,不分平民不平民的。
  一艘打着高丽旗子的战船脱离大队伍,伪装成归来使节船靠了过去,而剩下的船只全部落锚后退一段距离停船,免得暴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