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566

  看着赵文浩本就邋遢的脸上糊满了鲜血,李承乾顿生无奈之感。文臣都是有风骨的,如今要他下跪磕头,不比杀了他好多少,可是他依旧是这么做了。不过想来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古以来都是时间最悲苦的事情之一,更别说他的孩子,就剩下这一个独苗了。
  “也罢,孤会给你的儿子派医生过去,等给你儿子治好病,你再回来见孤,孤很想问你一些问题。”
  挥挥手,用不着李承乾多加吩咐,两个侍卫就把赵文浩给抬到一边去了。
  突然出现的赵文浩,让李承乾本来很好的心情顿时跌落了不少。岭南作为中原流放最频繁的地区,像赵文浩一样的罪臣肯定不少,看他的样子,就能知道其余人过得怎么样。不同于中原,他们引以为傲的文采之类,在岭南分文不值,在这里,想要好好活下去,只能靠双手而已。
  但是,这些铁砚磨穿的读书人,要他们躬身干活儿,简直就像是要了他们的命,哪怕落到如今的境地。
  叹了一口气,暂时把赵文浩的事情丢到一边,李承乾转身追上老婆们,陪着她们“见世面”。
  逛街逛了一整天,连午饭都是在外面解决的。返回冯家的时候,“战利品”最多的就是水果。因为苏媛碰到了有一个自称都是老弱的村子,大发善心,直接把他们寨子的摊位全给包了。
  这么多的水果,凭她们几个自然是吃不完的,所以只能分发下去,让亲率和玄甲军帮忙消化了。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李承乾却没有说苏媛一句,婆娘好不容易败家一回,自然得大力支持。
  手里拿着一个橘子,一抛一抛的走进后院,李承乾抬眼就看到了等候在一边的冯智戴。
  冯智戴嘴角带着略微尴尬的笑容,拱手施礼的格外慎重。
  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李承乾抢在冯智戴开口之前说:“有什么想问的,待会儿饭桌子上说,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送孤一些礼物,你也知道孤这个人很容易被收买的。”
  本来硬着头皮的冯智戴立刻换成了正常的笑容,拱手道:“今天海上的渔船打捞上来一条龙鱼,这种岭南特产滋味绝妙,殿下一定会喜欢的。”
  李承乾也笑了,在冯智戴的带领下,前去冯家的饭厅,也就是大堂。
  才进饭堂,就看到了门口处架着炭火的铁锅,铁锅周围案板厨子刀具一应俱全。看到这一幕,李承乾更有兴趣了,也不入席,直接站在锅前,准备看厨子动手。
  在太子面前玩刀子,还是很有压力的,所以厨子拿起菜刀的时候,手都是颤抖的。不过,行家也有行家的尊严,当他把鱼摆到桌案上的时候,手顿时不颤抖了。
  看到他拿到案板上的鱼,李承乾顿时砸吧了一下嘴,好家伙,原来是鳗鱼。虽然跟“龙鱼”的称呼有点不符,但是,鳗鱼的滋味,李承乾到现在还很怀念。
  鱼还是活的,但是很快就在厨子的刀下被杀,并变成了一块块的鱼肉。一把不知名的调料洒进油锅,鱼肉投入锅中,只不过翻炒了一段时间,就浇水熬煮,水开菜出,完成了菜肴的厨子,夹起了盆里的鱼肉先吃了一大口,才退让到一边。
  回到座位上,用不着冯智戴招呼,李承乾就吃了起来。因为鱼是现杀现做的,所以鱼的鲜被保存的很好。当然了,李承乾分辨不出这股自鲜有多厉害,要是让他做,多半是把它下油锅然后红烧了。
  看着太子全程风轻云淡的样子,冯智戴忍不住暗暗吃惊,这种鱼北方虽然也有,但是形体跟岭南这里的差的远了,特别是这种“龙鱼”更是难得一见,本以为这一次能让太子觉得新鲜了,结果人家丝毫没有震惊的感觉。
  吃了一大碗白米饭,李承乾点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了钱袋,丢给了张赟,张赟拿着钱袋,走到门口交给了厨子,厨子顿时千恩万谢,如果不是张赟制止,恐怕就要冲过来跪下了。
  当了太子这么多年,对一些事情,李承乾也已经适应了。就像现在,给厨子赏钱,并不是侮辱人格什么的,反而是对他厨艺的高度赞扬。
  见太子很满意,冯智戴才放下筷子,试探的问:“太子殿下觉得这鱼如何?”
  见冯智戴谨小慎微的样子,李承乾笑了:“行了,用不着这么拍孤的马屁,真要孤说,你这马屁还拍歪了,孤是太子,算是龙子龙孙,结果你请孤吃什么龙鱼?以后啊,还是给这个鱼换个名字比较好。”
  冯智戴一拍脑袋,他这才想起名字上的禁制,在岭南毛事儿没有,但是在中原却是很严重的。杀吃龙鱼,在中原甚至可以判流放了。
  起身拱手施礼,冯智戴道:“微臣有罪,实在是忘了这一茬的事情,还望太子殿下恕罪。”
  把空碗交给张赟,让他盛饭,李承乾笑道:“行了,这里就咱们俩,就不要说罪不罪的了,你找孤的目的,孤差不多也能猜到,这个拿好了。”
  说完,李承乾从怀里拿出自己之前一直把玩的橘子,扔到了冯智戴的手里。
  摸着有点温热的橘子,冯智戴迷惑道:“太子殿下这是何意?船上的怪病,跟橘子有什么关系?”
  才到唇边的米饭,被李承乾放回了碗里,叹了一口气说:“问那么多干嘛,就算孤跟你解释,你也弄不明白,估计就是叫孙道长来,也是迷迷糊糊。你只要记住,只要是很难登陆的远航船队,船上必须常备绿色蔬菜,或者橘子一类的水果。如果担心坏掉,就把橘树,或者青菜栽到船上。不信的话,你去看看那些大食人的船,船舱里一定有绿色的蔬菜水果。定时补充这些,人才不会得那种怪病。”
  “就这么简单?”拿着橘子,冯智戴很是意外。
  “就这么简单!”
  斩钉截铁的说完,李承乾就继续享受起鳗鱼来,还分出一份让张赟带回去给三个婆娘。
  拿着橘子的冯智戴,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对李承乾拱手说:“既然太子殿下如此的肯定,那就一定是有效的。冯家致力于海上的开拓,这个橘子,价值千金,不知道太子殿下想要什么?”
  叹了一口气,李承乾无奈道:“不过就是一次点拨而已,如果你实在过意不去,就当是孤留在岭南的饭费吧,如何?”
  冯智戴笑道:“跟太子讨要饭费的,恐怕有史以来,冯家也是独树一帜了,殿下的意思微臣明白,这就去报告给父亲!”
  看着冯智戴兴致勃勃的离开,李承乾摇了摇头,继续吃自己的晚饭。
  坏血病的事情,对海上而言,确实是重要无比。不过,就算没有他指点,冯家很快也能发现其中的门道。冯家坐落于高州,海上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了,只要他们没有自立的心思,李承乾并不排斥给他们一点助力。反正,不管怎么样,最终获得的就是大唐。
  在这个世家的力量威胁到国家安定的时间段,警惕一下并不是坏事,但是一味强力的打压,就未必合适了。国家的进步,不是皇家的进步,一群人的前进一步,只是突兀的前进,只有所有人的前进一步,才能在世界这片旷野中,响起脚步的轰鸣声。
  吃完第二碗饭,尽管还觉得能吃两碗,但李承乾还是放下了筷子。又到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纪,不过一味的猛吃,对身体却还是不好的。能吃是好事,说明身体还在发育中。不管怎么样,李承乾对自己现在一米六几的身高,还是不满意的。
第三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承乾才是真正享受起了自己的假期。冬日的岭南,气候依旧宜人,不像长安,冬天的好多日子都只能窝在屋子里猫冬。
  打猎、钓鱼,偶尔出门野餐,这样悠闲的日子,直到长安的圣旨降临,才宣告结束。
  冯家的议事堂里,李承乾高坐首位,底下分别是冯盎和黎勇树、造船厂领头的工匠等人。
  展开圣旨,却不念,李承乾道:“虽然新年临近,但是有这份圣旨在,我等也不能懈怠了。陛下有令,登州造船厂、岭南造船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大唐临海州府市舶司的武装。扬州以北,是登州造船厂的任务,扬州以南,就是咱们了。苏州发生的事情,诸位应该有所耳闻,这一次,父皇是动了真怒。所以,这道命令,我等必须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造船厂厂长、工匠常怀春起身拱手道:“既然是陛下的命令,我等少过一个年没什么,只是,岭南阴干的木材有限,单单制造岭南舰队的船,已经很勉强了,殿下,您可有应对之法?”
  作为东宫从民间挖掘出来的顶级工匠,常怀春决不允许自己和手下偷工减料。阴干的木材才能保证木材没有过多的缝隙,如果用别的木材滥竽充数,谁敢保证日后某条船不会因为这一点点的问题而倾覆?
  李承乾自然知道这一点,可是,之前计划囤积阴干的木材,是固定的,如今,总不能变出新的木材来吧。
  想起后世木匠的做法,李承乾放下圣旨,询问道:“孤想,如果咱们建造一个仓库,里面用炉火加温,能不能加快阴干的速度?”
  常怀春想了一下,摇了摇头:“殿下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但是没试验过,谁也不知道这么烘干的木材能不能达到标准,稳妥起见,在检验确定以前,我等不能铤而走险啊。”
  李承乾点点头,示意常怀春坐下。的确,没经过检验,谁都没法保证加速烘干的木材能不能应用在造船上。皇帝的命令虽然满含催促之意,但是为了速度而降低质量,绝不是一个好主意。
  见太子苦思不得其果,冯盎在一边拱手道:“殿下,其实,岭南还是有很多阴干的木材的,只是……”
  “只是什么?”
  听到冯盎的话,李承乾顿时得到了一点希望。
  拱拱手,冯盎无奈道:“只是,岭南掌握阴干木材最多的,却是黎家,哪怕是造船最强的何家,都没有他们家的木材多。毕竟,黎家一直以来都是做木材生意的。”
  “黎家?”
  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当初那些七嘴八舌的家主中,开口说话的一个。转头看向黎勇树,李承乾觉得,他应该比较清楚。
  黎勇树起身拱手道:“回禀殿下,黎家的木材确实足够,而且,都是上品。当初卑职刚到岭南的时候,被他们百般刁难,同样阴干的木材,他们卖给海港就要三四倍的价钱。不然,海港和造船厂的建设,也不会一拖这么久。
  不过,自从您到岭南以后,黎家顿时老实了,甚至黎家的家主还上赶着愿意低价把木材卖给卑职。虽然不同宗,但是卑职到底跟他们是一个姓氏,因为担心买了会惹人非议,卑职才没有接受。”
  想起黎家家主墙头草一般的作为,黎勇树忍不住撇了撇嘴。或许,一个单独的人,或者家庭,受到同姓宗族的招揽,会喜出望外,但是,这绝对不包括他们一家。
  黎家地处岭南,说到底就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耗子窝。他们一家现在在太子手下任职,不出意外,绝对能借助太子的庇护成长起来。不用太久,三五十年以后,他们这一宗,就不是岭南这一群人能望项背的。
  李承乾知道黎勇树的想法,但还是叹了一口气说:“虽说他们上赶着求收购木材,咱们拒绝,挺爽的,但是现在既然咱们缺木材,就没必要为了一时的畅快打压他们了。也罢,黎勇树,既然你跟黎家熟,就跟他们接触吧,不过,用不着他们降价,该是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就算他们坚持,也把话给他们说清楚了,想打动孤,可不是这么容易的。”
  “那是自然!黎家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拱拱手,黎勇树知道接下来,没有自己的事情了,就起身准备去黎家。他很清楚,太子最喜欢坐起而行,绝不拖沓的人。
  见黎勇树已经走了,李承乾又看向常怀春:“常厂长,孤问你,造船厂现在的工匠够用吗?”
  常怀春摇头:“不够,人手虽然富余。但是大匠不够,您也是知道的,除了甲板等部件以外,重要的地方,包括安装,都得是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行。当初一半的工匠留在了登州,现如今,大匠维持正常的制造还行,但是想要装备其余的地方,是绝对不够的。”
  听常怀春这么说,李承乾叹了一口气,对冯盎说:“那就把何家也算上吧,这一次,父皇是彻底下定决心,将大唐的边疆打造成铁壁,甚至连之前不怎么看重的海上,都如此的上心。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年,肯定是大唐全面加强国防的几年时间。海上既然有幸作为第一批,虽然不怎么被重视,但是,咱们还是要起一个好头啊!”
  冯盎拱手道:“殿下放心,料想何家也不敢耍什么花招。微臣这就亲自去何家,他何家要是敢打马虎眼,微臣就带人平了他!”
  冯盎也很清楚,面对皇帝亲自降下的旨意,除了完美的执行,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见冯盎也起身离开了,李承乾看向李泰:“说说吧,你这几天在造船厂忙活什么呢?”
  李泰嘿嘿一笑,看了一眼李恪和李孝恭,拿出一张图放到李承乾的面前说:“皇兄,这就是我们几个设计出来的图纸。全造太子号这样的无敌舰船肯定不行,但是,咱们还是能造出远超一般水平的舰船的。说到底,这批船除了担负守卫领海的任务以外,还有护航商船的任务,一旦到了别人的地盘被打了,岂不是丢人嘛。所以,我们一起给岭南的舰船设计了一遍,战力怎么说也能提升个两三成吧!”
  只是看一眼图纸,李承乾就知道,其实这张图纸大多是出自李孝恭的手笔,李泰虽然聪明,但是最多也就是出点骚主意罢了,但是,关于撞角、投石机这些部位的改进,只有经验才能做到。
  朝李孝恭拱拱手,李承乾道:“河间王不愧是大唐水上有名的悍将,做出的这些改进,让孤大开眼界。撞角方面,在减少了用料的情况下,威力反而有所提升,单这一点,就令人佩服啊。”
  李孝恭笑了笑说:“老夫也不过是随便一说,真正设计画图的还是魏王殿下,说实话,除了太子殿下以外,魏王殿下算是老夫见过最天才的人了。”
  李泰并没有因为李孝恭把自己摆在皇兄之下而气愤,反而洋洋得意的样子。他很清楚,自己虽然一直都被人称赞,但是真的跟皇兄比起来,根本不及。
  拍了拍李泰的肩膀,李承乾道:“既然你觉得应该改动,那就改动吧,有这一次的造船盛事在,你在岭南怎么也不会无聊了。”
  李泰笑着点点头,还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李恪。
  李恪挠挠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李孝恭,到底是忍住,没有发作。
  想了一下,李恪才说:“皇兄,过几天,我还是回吴中封地吧,如今也算是来岭南见识过了,就不在这里多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