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566

  一边,唐俭走了出来,拱手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现在高丽境内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啊,从最开始的十五岁以上到现在的八岁以上、上不封顶,高丽现在几乎可以算是全民动员了。更何况,不只是高丽,新罗百济、室韦靺鞨等,都跟高丽达成了利益同盟,他们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派人帮助高丽,但是,高丽如此浩大的工程,粮草何来?全民都不种地了,他们吃什么?
  所以啊,虽然鸿胪寺没有查到痕迹,但是高丽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唐俭并没有把话说得斩钉截铁,但是所有人都不怀疑他的猜测。因为这已经是明摆着的了。
  指着城墙,李世民皱眉道:“鸿胪寺的使节还有探子到底是晚了一点,现在高丽的长城已经搭建超过百里了,在高丽如此不计代价的疯狂下,这长城很可能会建成啊!一旦长城建成,我们还怎么对高丽动手?”
  “海上!”
  李泰走了出来,说:“他们总不能再围海铸造长城吧,咱们既然能在海上进攻高丽一次,也能进攻第二次,只要咱们制作足够多的军舰,不管多少士兵都能送过去!”
  李靖坐着轮椅,处在最内圈的位置,这样重要的事情,哪怕他现在已经闲赋在家了,也不可能被排除在外。
  听到李泰的话,李靖摇了摇头:“兵法上,奇兵只能出一次,出第二次的就不是奇兵了。虽然当初我等一行,几乎是重创了高丽的海上力量,但是,他们完全没必要跟我们海上作战。不知各位可还记得那场攻寨的战斗?如果不是太子殿下强行提了军心,恐怕我们面对五千精兵,未必能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自古以来攻守都是相互的,我们远渡大海走海路进攻,本就是劳师远征,高丽以逸待劳,只需要坚守,就能一点一点的把我们磨的没了锐气。再加上长城一起,高丽还会有大量的兵力能够分配到海岸,很难对付啊。我们是登滩作战,本就像是无根之木,一旦没能势如破竹的攻破敌人的防线深入敌境,就是溃败,也很难顺利的撤退啊!”
  没有人会忽略李靖的发言,或许他不是军方将领中最锐气的,却是最沉稳的一个。虽然他也不止一次的用奇兵铤而走险,但是事实证明,他哪怕是用险,也会保有至少四分的稳重。
  对于李靖闲赋在家以后一直老老实实的,李世民还是很满意的,居然对李靖拱了拱手:“既如此,朕敢问卫国公,如此僵局,咱们应该怎么应对?”
  李靖回了一礼,看向李承乾的方向说:“陛下为何要问微臣?太子殿下是微臣培养的,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何况,我大唐如今最大的倚仗,火药,还是太子殿下发明出来的。微臣觉得,或许太子殿下就有办法呢?”
  听到李靖的话,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看向了李承乾。对于这个大儿子,他还是很满意的。当初跟随李靖学习兵法的时候,他还觉得略有点多余,毕竟帝王是要统筹全局而不是代兵打仗的。现在看来,倒是当初的自己狭隘了。像现在的情况,李靖这样的兵法大家,毫无疑问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决策一项,太子根本不会受到李靖这一类人的影响,不受到制衡,才是皇帝最喜欢的事情。
  眼看着众多的视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李承乾不由得苦笑出声。看着一脸无辜的李靖,更是头疼。眼下这种情况,李靖必然是有办法的,甚至于他都很怀疑李靖的腿是不是真的不良于行了,这家伙分明是在藏拙。
  没必要拆穿李靖,李承乾很清楚李靖打从“退休”以后,日子过的有多么艰难。如今好不容易向皇帝证明了自己确实再无心权力地位,自然不能“东山再起”。
  走到工匠铸造的城墙面前,李承乾撩起衣服,一脚踹了上去!
  工匠的搭建还是比较讲究的,这一脚下去,只是破开了一小道缺口,但是,随着李承乾一脚一脚的踹出去,很快,上面就出现了一个缺口。
  收回脚,看着一脸不解之色的众人,李承乾道:“其实很简单,一次攻不破,一直进攻就是了。高丽妄图用这样浩大的工程扼制大唐对高丽的进攻,算盘打的很好,但是,他们的长城,哪怕达到了如此的规模,也终究是样子货而已。试问,如果一道完整的城墙多了一处缺口,它还是完整的吗?如果是两道三道呢?它就只能是个摆设。
  若是有朝一日,我们进攻高丽,只需要保持间隔,将他们的城墙攻破出几处缺口,那他们的长城就形同虚设了。或许,这个攻破的过程,肯定艰难无比,但是,攻破以后,得到的远远比我们失去的多。更何况,我发现,现在,包括父皇在内,所有人都走进了一个误区。”
  说完,李承乾拱手,等着众人的反应。
  “误区?说说看。”
  李世民惊讶的看着大儿子,他很清楚,在这么正式的场合,太子一定不是说笑,既然说出来,那就一定有。
  李承乾严肃道:“这个误区就是,拥有了火药以后,咱们大唐不是无敌的,而且,火药武器也不是无敌的。没错,火药武器的出现,确实大规模的减少了将士的伤亡,但是,这不代表我大唐的将士就不用伤亡了。武器确实很重要,但是,面对高丽的长城,我们如果把希望寄托于手中的武器上,而忘记了勇气是什么,就算攻破了又有什么用呢?
  战争就是要死人的,哪怕高丽弱小,我们还是要死人的。没有伤亡的战争,那就不是战争。如果我们站在高丽的城墙前,担心伤亡而只把希望寄托于手中武器上,那还打个什么?我们越是畏首畏尾,高丽的城墙就越是坚固,那是能压垮我们内心的坚固。
  事实上,就我个人的感觉,我大唐现在不是最强的时期,尽管朝廷已经开始给各地的军队更换装备,举世无敌敢于挑衅,但是依旧不是最强大的时期。我们最强大的时候,恰恰是当初进攻东突厥的时候。那个时候,军费是朝廷硬挤出来的,将士的铠甲时残破的,草原的天气是寒冷的,我们的敌人是强大的,就算是这样,我们依旧击败了东突厥,活捉了颉利,威震四海。”
  说完,李承乾对李世民躬身一礼:“儿臣敢问父皇,您现在是否还有当初孤注一掷的勇气?”
  又面相众将领,李承乾拱拱手说:“敢问各位将军,诸位现在是否还有奋战到底不回头的血气?”
  看向房玄龄几人,李承乾再次拱手:“敢为各位,诸位现在是否还有艰苦奋斗只为胜利的决心?”
  李承乾每行礼一次,就会有头低下来。面对他的质问,包括皇帝在内,甚至没有人敢斩钉截铁的回答。
  是啊,最艰苦的时期过来了,如今大唐举世无敌,百姓安居乐业,已经正式进入了盛世的开篇,但是,伴随着安定富贵的生活到来,当初的那份勇气、血气、信心、耐心、决心,似乎也随之而黯淡了许多许多。受制于当今不易得来的太平景象,所有人都被掣肘了。
  “说得好!”
  一声大吼,震惊了所有人,众人都看向神采飞扬的皇帝,目光中满是不解。
  满意的点点头,李世民道:“本来你两年的时间都赖在岭南不回来,朕准备好好教训教训你的。但是听你今日之言,朕非但不会罚你,反而要赏你。太子,你说的没错,朕确实没有了当初的勇气。特别是泰山封禅以后,一度自我感觉能够跟历代的贤君相提并论,甚至够格追赶三皇五帝的脚步。正因为如此,才更怕行差踏错。
  你今天的话,让朕如同醍醐灌顶啊,小小的高丽,什么时候值得我等这么费神了?唐俭,鸿胪寺的刺探依旧,特别是要搞清楚东方众国究竟达成了怎样的同盟。”
  唐俭站出来,大声应道:“微臣领旨!”
  话语坚定,一如当初他决定出使东突厥,要用自己的性命为大军拖延时间的时刻。
  “欧阳烁,传命火药密司,依旧要研究火药武器,信心不能失去,武器更不能停滞不前。”
  欧阳烁站出来,拱手领命,坚定的眼神,像极了当初决定承载火药的秘密,将一生奉献给大唐的时候。
  “李绩,朕命你前去辽东,暂时顶替张俭,一为让张俭得以休憩,二为将来进攻高丽做准备。”
  “臣,领旨!”
  李绩站了出来,腰杆挺得笔直,话语铿锵有力,一样的语调,打从大唐建立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长孙无忌,命户部着手囤积进攻高丽所需军费粮草,同时,现阶段国内已经开始的工程,绝不能断,知否?”
  “臣,遵旨!”
  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不再是平日里跟谁都和善的样子,而是一脸的严肃。仿佛,当初吝啬到了极点的铁公鸡,又回来了。
  满意的点点头,李世民欣慰的看了李承乾一眼,回头对正在记录这次朝会的废舍人说:“整理太子所言,朕要传告文武百官、各军将士、公告天下百姓!”
  “啊?”
  一片肃穆的场景中,只有李承乾震惊失色,他当时只是顺势而言,几句话过后被情绪引导的说出了这么一大篇话,如今回忆起来只觉得羞臊的很,没想到皇帝竟然还要传告天下?要命,真要命啊!
  “啊什么啊,你在岭南懈怠了两年,朕不罚你反而赏你,便宜你了,明日就到尚书省就职,有你这番话和登州、岭南的功绩在,恐怕没人反对你担任尚书令了。”
  皇帝说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笑了起来。太子的能力,他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反正之前尚书令也是皇帝掌握的职位,现在分给太子并不算什么。或许,在历代太子正式继承大统之前,不是象征性的参政,而是在尚书令这样正式的官职上参政,会是好事。
  至于皇帝所言进攻高丽一事,没人反对,就连一边的战争痛恨者魏征也没有说话。都是经历了隋末时期的人,深深知道当初隋朝进攻高丽不成反而自身分崩离析,让中原于天下而言丢了多少的脸面。
  个人的荣辱,于大局而言,还能忍,甚至是抛弃,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群的耻辱,唯有用血来洗刷。
  朝会到这里才算结束,众将领和大臣离开,李泰也混在其中,准备回他的工学院了。
  李承乾本来也想走,却冷不防被人揪住了耳朵。
  是皇帝。
  “别人可以走,你不能走,留下,关于岭南的事情,朕还有很多要问你的。”
  看着前面李泰回首幸灾乐祸的样子,李承乾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就知道,回到长安以后,属于自己的时间,可就一去不复返了!
第四百一十章
只差一步的人妻李
  无可奈何的停下,见皇帝老爹已经转身往后殿走,只好跟上。
  过两仪门,见两仪殿而不入,李世民很少见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甘露殿。到底是两个儿媳妇都在,就算他脸皮很厚,但是该避讳的还是要避讳一下。
  甘露殿里明显缺人气,李涧正小心翼翼的整理龙案上的奏折。
  没去处理政务,而是吩咐宦官送上茶来。坐在一边的桌子上,示意李承乾也坐后,李世民才开口道:“行啊,虽然这两年你赖在岭南不愿意回来,但是好歹是让太子妃怀上了。这第一胎最好是儿子,这样一来,大臣们对你再有微词,也只能闭嘴。青雀那里你不用担心,不管他生的是儿是女,皇长孙的位置,还会是你儿子的。”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他知道,这是皇帝在安慰他。毕竟李泰的这个孩子,怀的实在是太早了一点。不过因为前后相隔不到一年,还是有很多办法能够动手脚的。比如,等孩子能走路的时候再办百岁……
  拍拍手,在皇帝的示意下,立刻就有宦官把岭南地域的地图拿了出来,其制作之精细,丝毫不弱于冯家的地图。只看这张地图,李承乾就知道,百骑司这些年来一直没有闲着。在皇帝的推动下,百骑司就像是蜘蛛网一般覆盖到了大唐的全境,哪怕是刚刚渗透的岭南也是一样。
  什么帝王之威,文武百官惧怕皇帝,不只是因为泰山封禅这些啊,百骑司才是最重要的。李承乾有理由相信,要是皇帝想要知道某一天哪个大臣是跟哪个妻妾同房的,百骑司都能做出回答。
  “看看这个地图,跟你了解的有什么区别吗?”边喝着茶,李世民将一个竹竿推到了李承乾这边。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地图。
  一口茶喝完,李承乾才拿着竹竿点在海南岛的位置说:“南海岛的位置有点靠东了,它应该在辨州下方,跟高州还有一段距离,琉球的土地也没有这么小,那是很大的一片土地。而且,关于咱们大唐目前的领海,还是有点轻率了,他们画图的时候用的比例尺不对,应该是还没有真正坐船远航。
  或者说,百骑司的人,根本没机会坐船远航吧。毕竟,现在在南海之上巡航,甚至抵达南海领海最南端的,只有南海舰队。虽然冯盎没有直接指挥南海舰队的能力,只能在战时指挥。但是,有他的威名在,不管是地方家族,还是百骑司的人,恐怕都不敢对南海舰队下手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敢在他面前随便提起百骑司的,也就只有太子了。这些年来,精明如房玄龄,也不断的通过更换府中仆役,试图摆脱百骑司的影响,唯独东宫的产业一切如故。甚至有百骑司成员暴露的,也不会招来鄙视,反而被黎达海、老金等掌柜聘请为贴身跟随,丝毫不觉得是被监视了。
  他不是不知道百骑司对于文武百官而言,就像是头顶上悬挂的利刃,谁都不痛快。但是啊,天下还是要在监管中,才能安定。泉州的刘家自以为计划的天衣无缝,殊不知不只是冯盎,百骑司也自始至终密切的关注着他们的动作。之所以没有提前发作,是因为他很想看看冯盎会怎么选择。
  事实证明,冯盎还是很忠诚的,也并没有做作。他选择的是先帮着隐瞒、并规劝刘家,规劝不成才动手舍义求忠。
  “没错,百骑司来信给朕,说必须要进入岭南舰队,随航以后才能画出相对正确的图纸。朕给他们的回信才送走,朕命他们不得隐瞒自己的身份,直接表露以后,再随船出发。”
  “这是最好的选择,不同于沿海行驶,远航的船上,所有人都要一条心才行。别看儿臣在岭南的两年之间,岭南已经完成了一圈儿领海的巡航,但航道从来都不是一条,而是多条,还要漫长的探索,才能够保证咱们对领海的控制。”
  说完,李承乾伸出竹竿,在西爨东爨的位置点了一下说:“这里不应该独立于大唐之外了,事实上,岭南已经完成了对东爨西爨的控制,有食盐、粮食、铁器和药品的诱惑在,那些猴子一样的山野人,还是很愿意献出忠诚的。儿臣在岭南的时候,要地方官员用‘神化自身’的方式统治那里的野人,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只是,因为没有中原一样的防御工事,那里又紧挨着吐蕃,有朝一日吐蕃全面动手,未必能抵挡的住。从这一点来看,百骑司的决定又是对的。没有抓牢的土地,还是不适合当成咱们自己的啊。”
  看着李承乾讲的头头是道的样子,李世民在一边充满了欣慰。看样子这三年的时间,太子在外不回长安,并非是单纯的怄气,见识的多了,心胸也就越广阔。以至于现在对着地图指点江山的样子,像极了当初的他。
  或许,今后的帝王,就不应该锁于宫墙之内,而是应该放出去培养才行。
  这样的想法一起,就被李世民提笔记录到了一张纸上。皇位传承不是小事,恐怕这件事他要思考很长的时间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