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6

  见李承乾对着花园发癔症,长孙家庆忍不住的提醒。
  前些天秦王世子坠马昏迷,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如果不是调查后发现那真的只是一场意外,恐怕秦王殿下已经打到东宫去了。
  李承乾点点头,在长孙家庆的虚扶下,站起身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秦王府的防卫力量很是强大,哪怕是花园到房屋的这段距离里,就有十几处防卫力量。
  可以理解,毕竟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已经到了一个极其激烈的程度,彼此之间怎么防备都不为过。
  花园到住处之间,有一处被护卫牢牢把守的地方,这些护卫都刀出鞘,弓上弦,虽然没有敌人,可依旧虎视眈眈的样子。
  这里不是议事堂,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房间。可是再普通的房间,在这样阵仗衬托下,也显得不平凡起来。
  果然,看到走出房间的两个人后,李承乾就明白这里为何这么防备着了。
  这两个人,一个穿着一身带着锈迹的铠甲,铠甲上刀削斧凿的痕迹并没有掩饰。身材高大如熊,黑脸凶神,除了尉迟恭外,李承乾想不到还有谁会是这个样子。
  至于另一个,则是褐色眼仁,一头卷发如同胡人,虽然穿着一身文臣的袍服,但是掩盖不住他身体的强壮。这一个,在模糊的记忆里,李承乾记得自己是管他叫舅舅的。
  所以,这一位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长孙无忌!
  辨认出这两位的身份后,李承乾放慢了脚步,等靠近后,才微微施礼:“尉迟将军,舅舅。”
  见李承乾行礼,二人连忙还礼。不同于李承乾的微微躬身,他们二人则是认真的弯腰拱手。长孙无忌虽然是李承乾的舅舅,但是甥舅二人的身份却终究是一个天埑。
  等三人行礼还礼完毕后,长孙家庆才毕恭毕敬的行礼:“叔父,尉迟将军。”
  尉迟恭只是哈哈了一声,这种文邹邹的场合,他从来不会说话,干脆就交给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满的看了长孙宝庆一眼,才对李承乾说:“中山王殿下,你前些日子伤了头,此时应该歇息才是,切勿胡乱走动了。”
  “谢谢舅父关心,只是我心烦气躁,呆在房间里恐怕如同烈火烹油,于养病无益。”
  长孙无忌奇怪的看向李承乾。
  虽然听说了秦王世子,中山王李承乾醒来后性情大变,可是真的见到时他却好像见到了鬼。
  谢谢舅父关心?心烦气躁?烈火烹油?
  这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能说出来的话吗?这个小小的身体里,莫非隐藏了一个成年人的灵魂?
  看到长孙无忌奇怪的目光,李承乾暗叫一声不好。
  这两天,他一有时间就琢磨古人的说话方式,就怕对话的时候蹦出一个现代词来。
  现在跟长孙无忌交流,他无意之间就说出了这么一番话,估计引起老狐狸的怀疑了!
  在李承乾心目中,贞观年间的群臣,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特别是这个长孙无忌,吴王李恪就是他玩死的,唐高宗李治就是他一手推上去的。虽然只是一些文字的记录,可是对照这些记录,他只觉得长孙无忌这四个字跟老狐狸完全等重。
  对上这么一个人,可不能掉以轻心!
  幸到这里,李承乾微笑着迎上了长孙无忌的目光,一脸的坦然。
  殊不知,他这个坦然平静的神色,反而更让长孙无忌疑惑了。
  这样的表情,绝对不是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做出来的,哪怕这个孩子是秦王世子,自小就接受王家教育也是如此。
  边上,尉迟恭和长孙宝庆都是一阵挠头。
  他们想不明白,只是两句话过后,这两个人怎么就对着眼睛一言不发了?
  好久之后,李承乾才主动对着长孙无忌再一施礼,回头示意长孙宝庆跟着自己回去。
  看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长孙无忌皱起了眉头。
  看样子,不只是失忆和性情大变啊!
第五章
嘴上的折磨
  “辅机,你怎么还没走啊。”一个清越的声音从长孙无忌背后响起。
  长孙无忌一回头,只见杜如晦也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三人中他是最后走出来的,可见秦王对太子的反击,已经确定下来了。
  天策府聚集着秦王征战天下之际网罗的各种人才,其中尤以“房谋杜断”出名。
  房玄龄擅谋,走一步之前就能看穿之后的三四步。
  杜如晦擅断,好多时候,多数人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杜如晦却能一口断定执行。
  今日秦王独留下杜如晦,看来是有什么事情交给他决断了。
  “没什么,只是见到了世子康复,松了一口气。”
  虽然对李承乾疑虑重重,但是长孙无忌很聪明的没有多说什么。一些事情在没有查明真相,只是在怀疑阶段就公之于众,智者所不为也。
  而长孙无忌,更是智者中的智者。
  杜如晦捂住嘴咳嗽了几声,才慢步走过来说:“知道你们想知道什么,我只能告诉你们,秦王没有那么优柔寡断,咱们大可放心。”
  有杜如晦的这句话在,尉迟恭和长孙无忌都露出了笑容。
  如今,他们身在天策府,跟秦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太子和秦王之间,更是水火不容。虽然长安这个湖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可只要一步走错,就将倾覆。都是一大家子人,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主上优柔寡断。
  “只要秦王一声令下,俺尉迟必定一马当先!”尉迟恭攥紧拳头,信誓旦旦道。
  他从来不考虑什么危险不危险的,在刚刚受降,就被委以重任的时候,他就已经将忠心献给了李世民,而不是什么李家。
  远处,李承乾倚靠在影壁上,一直目送着三人离开。
  长孙宝庆担心道:“世子殿下,您还不准备回屋吗?”
  李承乾这才点头,带着长孙宝庆回了住处。
  自从知道如今是武德九年的时候,李承乾就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可能安稳了。
  历史上,李世民就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一天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如今寒冬已过,万物萌生,四月的暖风已经吹遍了长安。
  再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长安皇宫那把龙椅,就要换人坐了。
  长孙宝庆看出主子似乎在感慨着什么,但是他很聪明的没有问,只是在李承乾进屋后就吩咐侍女把饭食端上来。
  李承乾盘腿坐在桌案边,并不觉得如何的失礼。虽然唐朝人是跪坐的,可是,这样的坐姿在李承乾看来就像岛国人一样,还格外的难受。
  盘腿儿坐着多舒服!
  今天的伙食,明显的改善了。
  除了一碗白米饭外,还多了一只肥鸡。
  吃了几天的小米粥,李承乾也觉得嘴里快淡出鸟儿来了。看到肥鸡,当下毫不犹豫的撕扯下来两个鸡腿,两个鸡翅膀,然后把剩下的都放到了长孙宝庆面前。
  长孙宝庆咽了一口口水,推辞道:“世子殿下,我不饿,还是您吃吧。”
  虽然这么说,可是李承乾在他眼睛里看到了两个明显的字——“渴望”。
  按理说,长孙宝庆虽然只是一个庶出子弟,但是他怎么说也是长孙家的成员。如今,看着一只鸡流口水,实在是有点那啥。
  不过,李承乾知道,就算自己是世子,皇族成员,能吃到这只鸡,也挺不容易的。
  如今是武德九年,距离唐朝建立,虽然已经过去了九年时间,可是这九年间,唐王朝的征战也一直没有停止,自隋朝覆灭以来,战火四起,百姓根本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初立的大唐,百废俱兴。
  如果不是因为他病号的身份,堂堂秦王世子,中山郡王,也得吃小米饭,全鸡?有个鸡腿都算挺不错的了。
  “吃吧,本王胃口一般,有鸡腿鸡翅就够了,剩下的你都吃掉吧。”
  把感动的一塌糊涂的长孙宝庆赶到一边,李承乾开始吃饭。
  白米饭还好些,毕竟是吃习惯的东西,可是鸡腿,就有点那啥了。
  把咬了一口的鸡腿放到盘子里,李承乾忍不住问长孙宝庆:“本王又没有高血压,为什么鸡腿连盐都没放?”
  长孙宝庆把鸡肉鸡骨头塞了满嘴,好不容易咽下去后才说:“禀世子,这两年,咱们大唐各处都缺盐,本来,山东那边的盐场,产量丰富,可是突厥截断了商道,别处的盐场产量又不行。多种原因影响下,就算是咱们秦王府,也没有足够的盐用,就连秦王清晨刷牙,都没有青盐用了。而平民小户,估计半年都难得吃一回盐。”
  “啧。”
  听到长孙宝庆这么说,李承乾忍不住的咋舌。
  虽然对初唐时期的情况有所准备,可是真的见识到后,反而觉得实在是惨了点。
  炒菜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唐朝的伙食,跟原始人没什么区别。就是鸡,也只是放水里煮熟就能吃,了不起加一点点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