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566

  这么说的话,这份奏折的主要问题,就是要不要在辽东边境囤积火药武器了啊!
  再看了一遍,特别是看到这封奏折的落款是“侯君集”以后,李承乾下定了决心。
  出于对这个人的警惕,哪怕他说的很有道理,也不应该答应。确实,按照他这种提案,出征军队能够免却不少的麻烦。但是,火药武器可是一种祸端啊!毫无疑问,为了打一场漂漂亮亮的战斗,一雪中原的前耻,火药武器必然是要大量使用的。
  别看高丽不大,但是想想皇帝老爹那尿性,李承乾认定,这一次出动的火药武器,只会比出征薛延陀还要多许多。如此一来的话……
  提起红笔,李承乾毫不客气的就在兵部的奏折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驳”字,并在这个字的旁边,盖上了尚书省的意见。拿出一张纸,李承乾换黑笔写道:“致父皇、房相、魏相:火药武器,若非大军出动,不可囤积。一为安全故,二为预防计。强大的力量会招来觊觎,说都不能保证它们在边境,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转而成为针对我们的无双利器。
  做大事当沉稳,不可因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出征高丽所需之火药武器,不仅不可提前制作,还需尽可能在出征以前制作。甚至于,七成带走,三成陆续运去战场。高丽虽顽,不攻不知深浅。火药武器者,储存需防火防热。过量囤积,却无大军庇护,敌只需一敢死队,就可将其化为泡影。慎之,慎之。”
  写完这段话,李承乾才敲敲桌子,把奏折和刚写完的信递给张赟说:“来不及等墨干了,你立刻带着这份奏折去皇宫,呈交给父皇。”
  张赟点点头,也不行礼了,拿着奏折和信,就窜出了书房。
  送出这份信以后,李承乾才发现书房里多了个人——秀秀。
  她就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静静的刺绣,没发出一点声响。
  看到她,李承乾不由得笑了笑。秀秀跟苏媛不一样,这样的事情,她也只有在怀着孩子的时候敢这么做。
  放下笔,走到秀秀的旁边坐下,李承乾笑道:“想我了?想了就过来,离我近一点也没关系。干嘛一个人坐在这么远的地方,一声不吭的啊。”
  秀秀笑了笑,把绣花绷子放下,拉着李承乾的手放在肚皮上道:“妾身也就这个时候敢凑过来,不过靠近就免了,您正在处理政务,妾身不宜靠近的。”
  摸了摸秀秀大大的肚子,李承乾只觉得心里一阵的满足和紧张。
  光天殿里已经有俩对着尿的孩子了,很快,自己又要多一个孩子。以前也曾幻想过自己有了孩子应当怎么样怎么样,但放在后世,那是以一个孩子为准的。如今,一个孩子变成了三个孩子,特别是这三个孩子的生母还不一样。就算他不愿意,但是这些孩子打从出生以后,就被所有人贴上了高低的标签。
  在李承乾心中,孩子都是一样的,分不了嫡庶。皇帝能够对李祐李愔那么引诱,嫡庶的观念,未必就没有起到效果。
  想到这里,李承乾对秀秀就更充满了愧疚的感觉。拉着她的手,扶着她起来,李承乾道:“今天来了就别走了,跟我在丽正殿睡吧。反正我现在也得节欲,媛媛的身子又恢复了,现在跟她们三个在一起啊,就受不了。”
  秀秀为难道:“您还是别跟妾身一起了,妾身现在一晚上要起夜好几次,而且怎么睡都觉得不舒服,会吵到您的。”
  李承乾笑道:“这有什么啊,没关系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睡着了跟死猪一样的,要是能吵醒我,倒是算你厉害了。”
  “哪有说自己是死猪的啊,不过,您睡熟以后的样子,确实有趣,哈哈哈。”
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滴妈呀
  拉着秀秀的手,没有假手宫女,李承乾搀扶着她一起回到了卧室。
  放荡之后的节欲,对男人而言,毫无疑问是难受的。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反而就能忍住了。
  或许最初的感情来源是见色起意,但是相处的时间长了以后,李承乾反而觉得久伴才是最令人舒适的相处方式。
  第二天一大早,在晨练结束以后,李承乾收到了来自房玄龄的礼物。
  房玄龄自然是能看懂太子是在干什么的,对于高阳下令把公主府推倒,搬到房府来居住的变化,他也格外的满意。虽说家里得公主下嫁,是好事儿,表示得皇帝恩宠。但是吧,儿子娶一个祖宗回来,还是让人难以忍受。
  皇子就算了,面对皇家的公主,事实上的儿媳妇,却反而要低头行礼,寻常人受得了,像房玄龄这样的朝廷要员,又怎么能甘心?特别是唐俭这个老家伙,因为长乐而在朝堂里到处吹嘘,就更是让他愤恨。
  如今,事情终于有了转变,房玄龄也觉得自己倍有面子。所以,房家送到东宫的礼物,厚重的令人意外。
  “都是,面子惹的啊!”
  虽然嘴角抽搐,但李承乾还是命方山把房家的礼物都送到库房里面去。都是一些古代的稀罕玩意儿,看样子老房在古董方面颇有成就啊!
  换了一身衣服,长久没有出门的李承乾,再一次出现在尚书省大堂。
  杜如晦和杨师道还是很意外的,杨师道暂且不论,老杜就直接的多,自己桌子上的奏折直接抽出来三分之一,送到了李承乾的桌子上。
  看着空白的桌子上忽然多出一大堆奏折,李承乾郁闷道:“杜相,您这可就过分了,孤今天不来,你不是也得处理这些?”
  杜如晦撇撇嘴道:“太子殿下,尊老爱幼是美德,这话还是您曾经说过的,老臣身体虚弱,累累被案牍劳形,已经很辛苦了。您今天既然来了,为何就不能帮老臣分担一下?”
  见李承乾气结的样子,杜如晦又道:“行啦,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老臣就不信,我杜家的宝贝青玉玲珑,没有出现在给你东宫的礼单上?这一次啊,老房可是大出血了,为了好看一点,愣是拿他珍惜至极的宝贝,跟老臣换了那周朝之物,东宫这一次莫说别的,单单这个青玉玲珑,就是赚翻了啊!”
  杜如晦很明显的是在心疼,这李承乾还是知道的。但是,最让他疑惑的是,杜如晦明显话里有话。再者,周朝的青玉玲珑,这价值,简直没办法估量了。怎么总觉得这老家伙有送花与人借花献佛的味道呢?
  再次估量了一下青玉玲珑的价值,李承乾只好起身拱手道:“杜相啊,您有什么话,不如直接跟孤说吧,要不然啊,您这个青玉玲珑,孤可拿不清闲。”
  杜如晦笑了笑,拱手道:“太子殿下,老臣确实有个不情之请。”
  “讲来听听……”
  “我家孩儿要是跟公主也相处的不顺利,还望太子殿下也能出手。”
  “……”
  老子是太子!不是忒娘的复合大师!
  尽管无可奈何,但是李承乾还是答应了下来。这也没办法,城阳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杜荷那小子,要不是年纪贴近,如何有这么好的福分能娶到皇帝的嫡女?
  对于亲妹妹的丈夫,李承乾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管教一下的。毕竟,杜荷这混蛋,比起长孙冲等人还要无厘头。因为是次子的原因,除了在学院的时候还挺用功以外,如今出了学院,简直就要住在平康坊了。
  眼睁睁看着杜如晦把三分之一的奏折送到了太子那里,一番交谈以后,太子坐下来开始处理政务了。杨师道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奏折的三分之一拿了出来。
  嗯,随波逐流才是官场之道!
  因为太子这个生力军的加入,尚书省今天处理政务的时间又提升到了极致,不到正午,就结束了所有的工作。
  伸了个懒腰,李承乾才要邀请杜如晦和杨师道一起到东宫小酌一番,尚书省的大门处就出现了一张令人讨厌的脸。
  侯君集!
  今天的侯君集多少还懂得规矩,老老实实的报名,得到准许以后,才进入大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攻坚队几个队员,正在尚书省门口执勤的原因。
  互相行礼以后,侯君集直接说明了来意:“太子殿下,微臣所上申请提前储备火药武器的奏折,为何被您驳回了?火药武器害怕潮湿和火焰没错,但是,只要规矩森严,保存得当,还是不会出现危险的。”
  听到侯君集这么发问,李承乾就知道皇帝和魏老贼、老房头,把侯君集奏折遭拒的原因,扔到了他的头上。
  隐藏在桌子底下的手挠了挠后背,李承乾无奈道:“规矩制作出来,就是让人遵守的。火药司条令里有清晰明确的一条,讲述了非大战来临,不得过量囤积火药武器。或许,备战高丽这个时候需要例外,但是,这一次开了口子,下一次,后人岂不是就有借口跟随了?
  孤认为,重蹈覆辙的事情之所以出现,主要体现在这个‘重’字上,只要没有第一次,也就没有了以后的错误。火药武器事关大唐国体,是不能有例外存在的。侯尚书为朝廷考虑的心,孤和父皇全部知晓,但是,下一次,不要上这样不符合规矩的奏折了。”
  侯君集维持着行礼的姿势,有点懵。他才问出了一个问题而已,太子怎么就说了这么多?这么长的一段话,句句振聋发聩,句句惹人惊醒。而且,一边的杜如晦和杨师道还一副颔首称赞的样子,这……
  岂不是叫我无话可说?
  无可奈何的再低一点身子,侯君集道:“既如此,确实是微臣孟浪了,多谢太子殿下点醒。”
  说完,侯君集摸不着头脑的离开了。
  见侯君集滚蛋了,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杜如晦悄咪咪的走到太子的身边,低声询问道:“太子殿下为何要如此应对侯君集?可是他所要求的事情,有何不妥?”
  作为朝堂中的老人,乱世混出来的人精,杜如晦已经敏锐的嗅到了太子对侯君集的一种警惕的感觉。
  点点头,李承乾道:“当初卫国公就说过,侯君集这个人过于张狂,恐对己身不利。现在看来,果真是如此啊。以一武将出身,就能够跻身尚书之列,侯君集的荣宠堪称绝无仅有。但是啊,他却不懂得身处高位应当无为而治的道理。火药武器这件事,他确实不只是孟浪了啊!”
  杜如晦深有同感的点点头。火药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朝堂中,被皇帝明令标榜的逆鳞。对于火药,谁不是避之不谈?或许侯君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火药露出了觊觎之心,不对,不需要觊觎,哪怕是关心,都不是为人臣子之道啊!
  这件事成了暂且不论,要是出现了差错,可不是几个无名小卒的头颅就能平息这件事的。
  想到这里,杜如晦不由得警惕起来。像他们这些顶级勋贵之间,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不只是官场上的往来,家里的生意等,还是比较密切的。如今既然侯君集有不太好的趋势,该断开的,还是得早点断开比较好。
  李承乾并不知道杜如晦已经下了这样的决定,因为侯君集的出现,正好让他想起了皇帝给他的密令。
  检查火药司啊……
  不是兵部的明面上的火药司,而是百骑司监控的火药司。
  跟杜如晦和杨师道告别以后,李承乾谢绝了金吾卫的护卫,只带着亲率的二十几个人,出了皇城。
  既然要检查,自然是仔细的检查一遍比较好。中午出发,天黑的时候差不多能抵达,睡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开始,比较好。
  卸掉一切有关于东宫的标志,伪装成一个寻常商队以后,才出了长安城。绕行两圈儿,确定没有尾随的人以后,“商队”才离开了主路,进入了一条小路。
  火药司的所在,一直以来都是大唐的最高机密。哪怕是李承乾,因为火药司再三换址以后,也不知道它们现在在哪儿了。
  跟皇帝的一番相处,现在的李承乾已经能够泰然自若的接触这些最高机密。毕竟,他也是堂堂的太子不是?
  进入小路以后没多久,就遇到了一户人家。这里就是百骑司的门户所在,跟伪装成猎户的百骑司所属表明身份以后,在猎户的带领下,才进入了正路。
  因为惧怕火星,所以通往火药司的道路都是泥土夯实了的,因为维护的给力,倒也不比水泥路差多少。
  弯弯绕绕的在山区里绕了不知道几次,才终于抵达了火药司的精华地区。
  这里,是火药的作坊,皇帝彻底接手以后,甚至把火药武器的制作,也收拢起来,作为机密。
  荒凉的山区里,一片繁华的地区,怎么看怎么格格不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