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66

  看着自己握剑的手,李承乾心里稍稍有了一点自豪感。
  走到木桩边,摸着上面两厘米深的痕迹,李靖笑道:“其实,用剑根本没有什么招式可言。跟大开大合的刀不同,剑需要的是轻灵,什么时候殿下能每一剑都斩在这个痕迹上,那么对敌的时候,也能准确的斩中目标。就算敌人穿着铠甲,殿下的剑也能从盔甲的缝隙伤到他的四肢或者咽喉命门。”
  “这就是武功?”
  李靖认同道:“没错,这就是武功。其实,一般的百姓还是把武功给神奇化了。两人战斗,比拼的就是力量、速度、耐力和经验这些。而这些,殿下不是每天都在强化吗?”
第六十七章
两个“笨”皇子
  就知道心目中的武功形象会被李靖给击溃,所以李承乾反倒没什么反应了。
  看着那已经两厘米深的痕迹,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对李靖说:“最迟明年盛夏,孤一定会把这根木桩斩断!”
  李靖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悠哉悠哉的离开了东宫。
  现在大唐四处无战事,像他这样的武将上朝基本没什么用处了。
  征战是武将的职责,治世是文臣的活计,文臣武将彼此之间很少互相干预。
  现在就是如此,在军方没有太多变动的情况下,武将就算是上朝,也多半是在角落里打盹。
  正因为有教导太子的职责在身,除了必要的大朝会,小朝会他已经不去了。
  同样托病不朝的还有程咬金等人,都知道这混蛋的惫懒性子,皇帝也没有斥责。环望四周没有战事,对现在的大唐而言,是再好不过了。
  晨练结束,李承乾再一次洗漱过后才进入书房,准备接受课业。
  因为李泰和李恪实在跟不上的原因,老先生又重新倒退了学业,边教典籍边教识字。
  这几天老先生讲解的就是《千字文》,已经朝着疑难字探索的李承乾,对此自然感受不到压力。所以基本上是他负责李泰,老先生负责李恪的一对一教学。
  在李承乾的帮助下,李泰和李恪认识的字也在逐渐增加,至少比皇宫里别的皇子多多了。
  当然了,这里的皇子指的不是李承乾的兄弟,而是他的叔叔们。
  皇帝除了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外,也只是干掉了他们各自的五个儿子,余下的兄弟,并没有拿来开刀。可能是当上皇帝后比较放纵,李渊这些年又给李世民添了不少的弟弟。其中好多人,生母甚至是宫女。
  对于这些便宜兄弟,李世民也没有狠下心,反而给他们找来了先生教导,甚至许诺会给他们封地封号。虽然很可能是越州那样的穷山僻壤,但是能有封号已经很不错了。
  上午的课程结束,宦官送来了午餐,依旧是面条,只是却多了鱼汤,比光吃面条好多了。
  见李泰和李恪狼吞虎咽的样子,李承乾叹了一口气,放弃了告诉他们真相。
  新来的那个试吃太监,似乎有点强迫症,面条这种食物,他必须每一根都尝到后才会罢休。
  把每一根面条的两端都夹断丢掉后,李承乾才开始吃饭。虽然这么做聊胜于无,但是好歹会好受一点。
  注意到了李承乾的动作,李纲呵呵笑道:“习惯了就好了,你现在还只是太子,以后当了皇帝,膳食的审查会更严格。”
  “都在防什么啊,真是的。”
  叹了一口气,李承乾只能接着吃。人是铁饭是钢,他总不能因为厌烦太监的试吃就不吃饭了吧。在这个强迫症宦官滚蛋之前,他估计只能让厨房多做点粥饭了。这货,总不会每一粒米都尝一遍吧!
  老先生的饭量很少,只吃了一小碗的面条,喝了一小碗的鱼汤。
  看着老先生的饭碗,李承乾充满了担忧。
  “看什么看,老夫已经如此岁数了,什么时候离开都是可能的。现在,每过一年,老夫都觉得是赚的。呵,不说这个,小子,还有一个多月就是腊月,老夫在你这里待了这么久,过年怎么也是要回家的。过了年,你想好给老夫送什么年礼了?”
  作为晚辈,李承乾每到新年的时候都需要给长辈准备年礼,只是因为他现在没有成年,皇族这边用不着送礼。但是,作为老先生的弟子,李承乾怎么也该给老先生准备一份年礼。
  知道老先生的秉性,送财物一类的东西绝对会被敲,所以李承乾满不在乎道:“年礼嘛,等过年的时候再准备就好。李师,弟子准备送您一张纸,您看如何?”
  “一张纸?”
  李纲笑了笑:“那老夫就等着看你的纸上能不能长出花花来。”
  说完,李纲推着轮椅,到了摆着围棋的桌子边。
  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李承乾在围棋上已经跟李纲的技巧不相上下,师徒俩已经是互有输赢。
  李泰和李恪不敢打扰,跑到另一边下棋。他们两个在皇宫的时候,除了学习外基本没有玩耍的时间,尽管在东宫也要学习,但是却有这样的玩耍时间,在他们看来还是东宫这里好一点。
  一盘棋下了近乎一个时辰,最终是李纲输了。
  虽然赢了,但是李承乾还是很自觉的收拾棋局。
  李纲微微一笑:“围棋一道,你也算是有所成就了。跟原来的闷头猛冲不同,现在的你已经学会了进退自如。亲眼看着你的成长,老夫甚慰啊。”
  从下棋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态,初学者埋头猛进是正常的,如今李承乾也算是学会了下棋,这个时候他能够纵览全局,说明他本身也有了一定的大局观。虽然这样对做事未必就一定有用,但是终究是有正面的影响的。
  李承乾把棋子都收起来后,笑道:“李师,您说小子如果能下的过您,围棋这一样就不说纵横天下,也能在长安露两手了。您可别骗我,今年宗室汇聚一堂,小子到时候没准要露一手的。”
  看李承乾孩子般的得意,李纲哈哈大笑:“老夫还能骗你?就连你舅公高士廉,围棋上也不是老夫的对手。你如果要跟皇后省亲的话,记得代替老夫好好收拾收拾那老家伙。”
  李承乾自然点头答应。
  今年,是皇帝老爹执政的第一年,估计皇后的省亲是少不了的。作为晚辈战胜长辈,会惹人闲话,但是如果代师出征,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实话,李承乾对这一次的新年还是挺期待的。虽然对唐朝的历史比较了解,但是了解终究是了解,不是全面熟识。这具身体的记忆,遗留下来的也不够多。所以,趁着这个机会,他可以好好认识一下皇族的成员。
  另一边,李泰和李恪下得乱七八糟。
  老先生只是看了一眼就不想去管了,教李承乾的时候,他从没感觉到费劲,但是对于这两个皇子,他却无可奈何。倒不是说他们不够聪明,主要是老先生现在的感觉就像是喝惯了白酒的人重喝啤酒,没什么滋味了。
第六十八章
五十分之一的国库
  在李承乾的期待中,腊月如期而至。
  贞观时期的官员假期还是比较宽裕的,虽然制度规定新年只有七天的假期,但是实际上,从小年的这一天开始,官衙就开始逐渐的封印停笔,准备过年了。除非这一年有什么积压的政务或者突发情况,是不需要上班的。
  李纲也在小年以前回了家,自六月来到东宫,已经接近半年了,虽然李承乾很希望老先生能留下来过年,但是,皇宫终究不是老先生的家。过年,还是要跟家人一起才行。
  跟热热闹闹的皇宫不同,东宫是一切如故,没有任何的装扮。因为,作为东宫之主的李承乾,过年的时候要到宫城去过。
  宫城里那么热闹,东宫太冷清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李承乾就给东宫的宦官侍卫都发了一些钱,让他们能自己改善改善伙食,也算是过过年了。至于军营,李承乾也给他们放了假。在军营苦熬了这么久,还要憋着他们在军营过年,虽然不会出事,但是太不近人情了。
  新年在临近,晨练却不会停止,照常的将李承乾折磨的精疲力尽后,李靖才心满意足的回了家。
  那道剑痕还是两厘米深,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木桩失去了水分的原因,现在木桩反而更坚固了。
  每天都是挥剑挥剑,除此以外,李靖什么都不做。至于兵法,估计他觉得现在传授不太好,一直没提。
  见李承乾收起了剑,李泰跑过来送上毛巾,李恪送上温热的茶水。
  虽然老先生回家了,但是这两个家伙依旧照常的来了东宫。
  趁着李承乾喝水的功夫,李泰道:“皇兄,你干嘛接受这个李靖的折磨啊。教导武技的老师,我和李恪也有,可没有这么折磨人的啊!我们练习的时候用的都是木剑,这真剑,看着都沉。”
  喝完茶,李承乾边擦着汗边说:“这你们就别管了,卫公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
  事实上,对于李靖的所为,李承乾也有一点猜测。
  木刀木剑对于孩子而言确实合适,但是,习惯了木刀木剑,换上真正武器的时候,难免会不适合。他这么做,很有可能是要他从一开始就适应真正的武器。这样,到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不掉链子。
  虽然真正的宝剑很沉重,但是,练习到现在的李承乾,用它挥舞个三四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这三四下可不是瞎挥,力道不够,准确度却有所保证。
  拍了拍李泰依旧是圆滚滚的肚子,李承乾笑道:“虽然练武了,可是我怎么看你的肚子还是这么大啊!青雀,要是实在不行,明天你就跟着我一起晨练吧。”
  看了看皇兄那已经棱角分明的双臂,李泰连连摇头。傻了才跟着皇兄一起练呢,他这些天一直在旁观,皇兄的汗如泉涌可不是作假。让他上,啧啧,想想都是折磨。
  跟退缩的李泰不同,李恪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先是踌躇,想好了之后,李恪才问:“皇兄,青雀不跟你,我能跟着你吗?”
  李承乾转头,看着有点畏缩的李恪,暗自叹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杨妃都跟李恪说了什么,可是看他这谨小慎微,生怕得罪别人的样子,一定是自保自黑之类的教育。
  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李承乾柔声道:“当然可以,不过,男子汉大丈夫,做出决定后就不能退缩,你真的想好了?”
  见皇兄没有生气,李恪坚定道:“想好了,年后我就跟您一起!”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另一手拽住李泰:“走吧,去吃饭。吃完饭,咱们还要学拜年的礼仪呢。”
  李泰和李恪笑了笑,跟着李承乾杀向了餐厅。
  尽管有老先生的警示,但李承乾依然不愿意那样提防的对待李恪。或许是早期孤儿院生活带来的影响,李承乾并不认为小孩子没有可塑性。就算再奸诈的恶徒,想必也有一个,甚至几个他能善意对待的人。
  如果皇家之间注定没有和平,总要刀兵相向。那么与其直接动刀,还不如被背叛来的爽快些。至少,带着被背叛的心情,就算下手,也能很快释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