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566

  很快,阿史那雪和武媚的隔离期也结束了。两个人的身体都很好,所以也没留下太多的疤痕,这让爱美的武媚心里轻松了不少。
  今年武媚才十五岁,虽然发育的凹凸有致,但是也只能远观,不适合动枪。所以,李承乾最多,也只是享受了一次四人同眠而已。
  忌日结束,缩在东宫“病了”的不只是李承乾一个,皇帝也是如此,李泰更是急不可耐的溜回了科研院。现在长安的魏王府已经成了一个空壳子,甚至于李梦宇出世的时候,李泰就把自己的府邸当成未来送给大侄子的礼物了。
  癫狂的日子持续了没有太长的时间,就在阿史那雪也怀上了孩子,天气也变热的时候,百骑司的急报,送到了朝堂上。
  夷州、南州,虏疮爆发了!
  不同于以往,这个消息并不是在小朝会上公布的,而是在大朝会上公之于众。
  消息一出,群臣哗然。
  看完急报以后,李世民毫不犹豫道:“快去请孙道长来!”
  孙思邈就在养殖场,赶在正午之前,赶回了皇宫,上了大殿。
  看到孙思邈,朝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坊间传闻,孙道长年后就在研究如何治疗虏疮了,城外养殖场被大军合围,郑重其事。如今,虏疮爆发,但愿孙道长已经把治疗虏疮的药配出来了。
  面见皇帝而不用行礼的人很少,但是绝对有孙思邈一个。不仅如此,皇帝还专门命人给孙思邈搬来了一把椅子。别人都是坐在地上,只有孙思邈能坐在椅子上。
  在椅子上坐定以后,孙思邈立刻开口道:“陛下,事情老道已经听说了。很遗憾的是,虏疮这种病,没办法治疗,用药最多也是辅助,最终扛下来,还是要看个人的体质。不过,预防的方法,已经找到了。现在,五千玄甲军,两千太子亲率还有道门的三百余人,都已经完成了预防接种。
  接种完成以后,人就不怕被虏疮过继。所以,老道建议陛下,将这些接种了的人,都交给老道带领,带足物资,奔赴灾区。有了正确的医护,虏疮的死亡率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医学院的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接种、令人获得预防虏疮的能力,微臣建议,从南州夷州外围非灾区的范围开始,接种,这样一来,虏疮就能限制在一个范围以内,也就有了让其绝灭的可能。”
  这些话,朝臣们虽然是第一次听闻,但是李世民却是很早就知道了。
  听了孙思邈的话,李世民离座而起,快步走到孙思邈面前。
  在朝臣们的惊呼中,皇帝面向孙思邈拱手施礼:“孙道长,虏疮之害,甚于猛虎,既然道长有应对的方法,那就请道长一施妙手,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朕,万分感激!”
  孙思邈连忙站起来扶起皇帝,道:“老道如何担得起,陛下放心,老道已经竭尽所能!”
  李世民点头,也不回去,直接开口道:“太子何在?”
  李承乾离席而出,拱手领命。
  “命你代表朕,前去主持救灾。长孙无忌何在?”
  长孙无忌连忙起身,出班拱手领命。
  “命户部节约开支,各项目都可紧缺,唯独孙道长救灾所用,不可短缺一个铜币!”
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发
  (谨以接下来的章节,致敬抗疫英雄和活跃于一线的志愿者们)
  皇帝的话说得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长孙无忌明白,皇帝这是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孙思邈的身上了。虽说输了也没什么,但是,赢了的话,那获得的,简直难以想象啊!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臣领命!”
  遍视群臣,李世民继续道:“传令各地州府,公告朝廷发兵援救南州、夷州的事情。虏疮无情人有情,朕相信,只要团结一心,没什么是扛不过去的!”
  “陛下圣明!”
  在群臣的接连呼喊声中,朝会到此结束。
  因为皇帝下的命令是不计代价,所以这一次长孙无忌格外的大方,酒精、白麻布,木炭这些能够分配购买的物资,都大量的采购。
  玄甲军五千人,道门三百人,亲率两千人,合起来就是近乎八千人的队伍。
  这么大一支队伍的集结,自然是瞒不了人的。当然,朝廷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公告随着信使的传递而传遍四方,南州夷州爆发虏疮的事情,公之于众。
  对于虏疮,不管是百姓商贾还是勋贵高官,都恐惧万分。这个病不分贫富,得上几乎就是必死的。整整两个州爆发了虏疮,所有人在得知消息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怜悯,而是这病会不会蔓延过来。
  至于孙思邈即将带人前去救灾的事情,都被他们给无视了。虽说之前有流言说孙道长正在研究治疗虏疮的药,但那也只是流言,谁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一朵由巨大怀疑凝聚而成的阴云,笼罩在了孙思邈的头顶。
  就在孙思邈忙着整理运过去的药材的时候,李承乾也在准备。只不过他准备的不是药材,而是粮食和肉。
  疾病爆发,还恰恰是在春耕以前,谁知道百姓家里的余粮能支撑多少?虽说这些年不收农税,但是,百姓们收获以后,想要买点其它东西,粮食,就是货币一样的存在。一旦好多人家只留下了部分的口粮,或许疾病的灾难过去以后,就是饥荒。
  至于肉,则是用来补身体的。得病中的人如果没有好一点的食物补充体力,也不好跟疾病抗衡。
  “养殖场仓库的全部肉干,都取出来,没杀的牲畜,也都干掉。带不上的,之后派遣运输队运过去。另外,通知走草原的商队,大量采购牛羊,制作成肉干。通知铁路的修建暂缓,先紧着南州夷州。”
  吩咐完,李承乾伸了一个懒腰,只觉得头大无比。
  最好的情况是一州爆发虏疮,最坏的情况是三州以上。如今;两个州爆发,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两州之地,因为人烟稀少的缘故,将病人集中起来,或许,八千人还能应付的来。
  两只小手不知道什么时候按到了他的肩膀上,帮他揉捏起来。
  李承乾头也不回的问:“孩子睡着了?”
  “奶娘照看着,还有小雪,妾身知道您累了,就来看看您。”
  “不是累,是无力啊,在正式抵达南州地域以前,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苏媛皱眉道:“父皇怎么会派您去啊,这病这么厉害,一旦您……”
  李承乾笑道:“我不去谁去?这灾难还不到皇帝出面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因为冻灾,朝廷和皇家收获了百姓的尊敬。如今,虏疮爆发,朝廷再一次倾力拯救,如此,才能奠定超过两百年的基业。”
  苏媛停下手,趴在李承乾的肩膀上,伸手搂住了他的脖子:“要不,妾身跟您一起去吧。”
  李承乾摇了摇头:“你去了孩子怎么办?奶娘虽然亲,孩子也小,但是他们可都知道自己的亲娘是谁。再说,你没接种牛痘,去了不是送死嘛。小雪怀上孩子了,也不适合奔波,你要是不放心,我就带着媚娘去。”
  苏媛嗯了一声,抱着李承乾的脖子,默不作声。
  这一去,恐怕入冬以后才会回来,虽然没听说过,但是她隐隐也猜到了。
  温存并没有享受太长时间,没过多久,张赟就敲敲门,在外说:“太子殿下,孙道长派人来信,说可以走了。”
  “知道了,转告孙道长,就说孤马上就去会合。”
  出发的消息已经送达,李承乾知道,是时候准备离开了。
  不过……
  反手抱住苏媛,上下其手一番,再亲一亲,过足了手瘾的李承乾又快步的跑到光天殿,不顾两个孩子还在睡,挨个亲一口,再跑到宜春宫,收拾一下秀秀,亲亲二儿子。最后,从宜春北苑出门,离开前,好好的安慰了一下阿史那雪。
  天天在身边的时候,只觉得这几个孩子烦人至极,如今要离开了,反而像是把心给留到东宫了似的。
  孙思邈就在皇城门口,队伍也是在皇城门口集结。这是皇帝要求的,他要让全长安的百姓,亲眼看着这支队伍从皇城出发,经过朱雀大街,最终出城。
  政治的需要而已,李承乾并不准备加以指责。事实上,哪怕是面子活儿,至少李世民还是做了。
  张扬的做,也比低调的不做强!
  如此盛景又岂能少了袁天罡这个见缝插针的家伙,兴道坊、善和坊、通化坊、开化坊,整整四个坊市的街边,都站着道士,他们盘膝在地,为出发的孙思邈祈福。
  虽然孙思邈身为道门的人,但是慧明和慧觉,还是带着慈恩寺的僧众,接替了道门以后的位置,念经为孙思邈祈福。在真正的悲天悯人面前,是不存在身在何门的。所以,哪怕是忙着译经的玄奘,都出现在街道边。
  没有什么吉时,李承乾的队伍加入以后,大队就正式开拔。
  最前方就是李承乾和孙思邈共乘的马车,就算是太子的座驾,如今也成了货车,车厢里都是一些重要的药材,李承乾和孙思邈,也只能坐在车厢前面的木板上。
  如此盛大的场景,长安的百姓自然早早的就汇聚在了朱雀街两侧。
  对于迎难而上的孙思邈,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为他祝福。
第四百七十八章
抵达
  期望越大,当失败的时候,失望也就越大。
  孙思邈还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肩膀沉重的像是背了一座山,坐在马车上缄默不语。
  马车出了长安,偶尔能在路边遇到周边的庄户。庄户们看到这支队伍,都会拱手行礼。朝廷这一次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朝廷这是在“显摆”了。不过,对于百姓而言,不管哪个朝代,朝廷都会显摆,倒也习惯了。或者说,大唐显摆的次数,远远超过隋朝,老百姓巴不得朝廷多显摆显摆呢。
  队伍出了长安,就进入官道,日夜前进,一直到壁州,才会降低前进的速度。因为大量空板车的存在,人们还是有休息的地方的,就是不舒服罢了。
  太子和孙道长,还是会有优待的。俩人用来睡觉的地方,是运着帐篷的马车,躺在上面,前进中的颠簸不怎么会影响睡眠。
  尽管如此,孙思邈也只是睡了很短的时间,就醒了过来。
  李承乾一觉醒来,睁开眼的时候,正好看到孙思邈在矫正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