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566

  将三人都支开以后,李承乾才揽上李恪的肩膀,笑道:“有啥话就说,咱们兄弟虽然久不见面,但不至于这么生分吧!”
  见皇兄把周围的护卫都赶走了,李恪才开口道:“皇兄啊,齐氏也生了一个儿子……”
  李承乾无语道:“生儿子就生儿子呗,有什么不能说的,莫非你被人抓住了?这可不是小事儿,闹不好你封地会被削的。”
  李恪摇摇头,但是又点点头,如此反复两遍以后,才咬牙说:“孩子的事儿,长史没有捅到朝堂,只是让我闭门思过,对太上皇忏悔。这事儿已经摆平了,我想跟您说的是,我在封地的时候,被王家的人找上门了。”
  “王家的人?”
  李承乾想了想,问道:“他们莫非是跟你说,要你造反?”
  李恪摇摇头:“不是,他们就问我支不支持您当皇帝,别的没说。”
  “支不支持我当皇帝?”
  李承乾顿时摸不着头脑起来,不是,这王家有病吧?问谁不好问老子?怎么的,难道是坏事儿做到一半,忽然良心发现了?也不对啊,这些人到底在搞什么?
  看着李恪的眼睛,李承乾问道:“你确定问你的是王家的人?”
  李恪点了点头:“没错,因为问我话的人,是宣州刺史的儿子,宣州刺史王璟,就是王家的直系。”
  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李承乾依然没能搞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王家脑子被驴踢了,也不会闲着没事儿跑到吴中去问李恪这样的问题。这一类的敏感问题,好多时候问出口,就是别有用心。再加上铁矿石的事情,几乎用不着继续“嫌疑”,可以坐实王家是要搞事儿了。
  正思索间,李愔跑过来,跟李承乾说鱼血已经放的差不多了,他们没人会开膛破肚。
  看到李愔,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问:“李愔,你在封地的时候,没有没有人偷着问你莫名其妙的问题?”
  李愔一惊,双手几乎是下意识的捏住了袖子,眼神立刻就飘到了李恪那里。
  见大哥点头,李愔才点头:“有,荣州刺史王敬明,路过我的王府做客的时候,宴席上,曾经问我觉得您更优秀,还是晋王李治更优秀。”
  李恪问道:“你是怎么回答的?”
  李愔耸肩道:“当时我虽然喝醉了,但是依然察觉到他这个问题不简单,所以也就没说,一脑袋杵进了菜盘子里。”
  装醉逃避,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李愔回答完,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走向前院,准备问问李祐。如果真是这样,或许,各地藩王被他们问了一个遍也没准儿。
  王家自然不会闲着没事儿做什么问卷大调查,他们如此所为,跟造反没什么两样了。只是,他们的问题为什么问的这么古怪?
  厨房里,李治和李祐正拿着菜刀在鱼身上比划。
  见到李祐,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问:“李祐,你实话跟哥哥说,王家有没有派人问你一些奇怪的问题?”
  李祐手里的菜刀直接掉到了案板上,大惊失色之余,他还是老实回答道:“有,陕州刺史王璞曾经拜访过臣弟,问臣弟觉得皇子里面谁最优秀,还问臣弟对您信服不信服。当时,臣弟直接斥退了他,要他安分一点儿,别没事儿找事儿。皇兄,臣弟对您肯定是信服的,那人,是不是您派来的?”
  李承乾摇了摇头,王璞虽然不是王家直系所属,但是肯定跟王家也脱不了关系。
  三个人,三州刺史,王家如今的底蕴,依然可怕啊。齐州、吴中、蜀地,不同方向,近乎边陲,依旧有三个王家的人,简直可怕。
第四百八十八章
好狠
  世家对于朝堂的控制能力,从他们层出不穷的直系、旁系官员就能看出来。
  说到底,学院的出现,还是不能彻底解决世家对于人才的垄断。毕竟,荫庇这种规则,就是皇帝也没办法彻底去除。
  只能是祈求,哪怕是世家出身的人,也能学到知识,不是不学无术的家伙。
  看着李祐紧张的样子,李承乾劝解道:“行了,这件事,我知道就好,你们也不必跟父皇提及了。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就是。”
  李恪站出来问道:“皇兄,是不是王家对您有什么想法?如果是的话,咱们一定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李承乾笑道:“给什么颜色啊,五姓同气连枝,在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下,就算是咱们皇家,也不好对他们逼迫过甚。但是,反过来说,一旦他们被抓住了把柄,剩下的,也只有万劫不复了。”
  仔细想了想后,李承乾觉得装作不知道比较好。李恪他们遇到的事情,几乎可以断定王家是要搞事儿了。再结合李元昌守孝三年的话语,几乎可以断定他们是要在三年丧期结束以后发动。
  王家的目的,基本已经定型了。皇帝必然是要御驾亲征高丽的,而前朝号称“百万大军”都没能打下来的高丽,必然要朝廷全力以赴的应对。内地的兵力,基本都会动用。这样一来,精锐聚集在辽东,剩下的一个空壳子长安,实在是太好动手了。
  皇帝出战,为了安稳,必然会把那些名臣宿将能带的都带上。控制了长安,就是控制了这些人的家小,到时候只要振臂一呼推翻皇帝,另立一个皇帝……
  也只能是这么想的了。
  想着事儿,李承乾动手却不慢。偌大的一条鲶鱼,很快就被他开膛破肚,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块。
  一直到这一步,李治才走过来,准备按照兄长教的方法,煮鱼。
  一条鱼一种吃法就没意思了,所以除了水煮鱼,李承乾还边教边做,又弄出了红烧鱼、干炸、清蒸一共四种吃法。
  一顿全鱼宴,让兄弟们吃的大呼过瘾。李承乾少有的喝了酒,还喝多了,最后是被人抬着走的。
  如果只看宴席的画面,很难想象这是皇家的一群皇子,其中还掺杂着一个太子。
  因为丧期还没过,年宴依旧是取消,只有一场皇亲之间的家宴。
  子时的钟声敲响,李承乾带着李泰等人一起恭贺皇帝新年快乐,苏媛则带着一众王妃公主,恭贺皇后。
  贞观十四年,结束了。
  接下来,是贞观十五年。
  太上皇丧期三年之内,国朝不得擅动刀兵。但是,不得擅动,不代表不能准备。
  所以,当上元节也结束,朝廷恢复上班以后,最先从门下省送到尚书省的,就是兵部户部要在一年时间以内凑齐的装备。
  “八牛弩一千五百架?投石机两千架?粮食一万石?煤炭两千万斤?棉被五万套?棉衣十万件?啧啧,老房好大的手笔啊!”
  接到文书的第一时间,李承乾和杜如晦、杨师道就凑到了一起,暗自咋舌。文书上没有修改的字迹,说明房玄龄的这个制定,皇帝是同意的。
  杜如晦道:“搁在以前,这会儿只是准备而已,过后肯定还要追加。房玄龄定的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省事,免得像以前一样需要添油一般的供应边军。话说当初对战东突厥的时候,太子殿下就在军中,也知道对边军的供给有多艰难。”
  听到杜如晦提起当初,到现在李承乾依旧觉得鼻腔里有血腥味,肚子里一股子羊肉的膻味就涌出来了。
  对战东突厥的时候,真是要粮草没粮草,要供给没供给。黎达海组织起来的运输队,每次只能运送一部分的医护用品。而过年的时候运过去的一车好东西,像他堂堂太子也只能吃一次。剩下的,都要紧着病患供给或者是留给先锋营的人。
  中原的补给送不到,就只能就地取材解决吃食的问题。时至今日,李靖依然拒绝有人讲东突厥战役的时候,提起以战养战、就粮于敌这样的字眼,谁提就跟谁急。在他看来,这一战纯粹是逼不得已才这么做的。
  杨师道也看了一眼文书,捋捋胡须道:“这个煤炭,就要靠太子殿下解决了。辽东苦寒,没有燃料,遭殃的可不是陛下一个人,而是数万大军。至于器械之类,需要兵部跟军器监领命。最要命的应该就是长孙铁公鸡了,这一次的支出,就够他好一阵心疼的了。”
  说完,杨师道就笑了起来。
  李承乾点点头,叫来门口等候的小吏,说:“请户部尚书长孙无忌、兵部尚书侯君集、工部尚书李大亮,来尚书省议事。”
  杜如晦惊讶的追加道:“兵部不用叫侯君集了,叫兵部左侍郎赵子安来就是了。”
  眼见小吏转身走了,李承乾惊讶的问杜如晦:“怎么就不叫侯君集了?兵部左侍郎还做不了这个主吧。”
  杜如晦无奈道:“殿下您今天早晨被陛下叫去问话了,所以不知道。今天早晨侯君集骑马上差,结果在朱雀街上人马俱翻,断了一臂一腿,被紧急送去孙道长那里治疗了。告假的文书,还是老夫批的。”
  “摔了?”
  李承乾顿时瞪大了眼睛,不是,前天长安才下了一场雪。虽然路上的积雪被清理了,但是,屋顶上的积雪总没人清理。白日雪一化,第二天一早路面上全是冰,这天气骑马?怕不是出门以前脑门被马踹了一脚吧。
  杨师道也说:“他摔倒的地方,老臣也看了一眼,那马都摔断了脖子。真是危险啊,这种情况,人摔没了,都是有可能的。”
  说完,似乎是想起太子也曾两次坠马、两次病危,只好尴尬的笑笑,闭上了嘴。
  看了一眼今日的奏折份量,李承乾下定决定说:“今天的工作不多,您二位就能处理完。侯君集虽然是咱们的下属,但好歹也是一个堂堂国公,如今摔了,咱们不去看望一下是很失礼的。不如,就由孤代替您二位和父皇,去看望看望他吧。”
  杜如晦撇嘴道:“您堂堂太子亲自登门看望,有失身份,还是老臣代劳比较好。”
  杨师道顿时急了:“还是我去吧,年前家里幼子成亲的时候,潞国公还送了礼物,正愁没法回礼呢。”
  看杜如晦和杨师道争了起来,李承乾一拍桌子,无奈道:“您二位够了啊,过年期间一直轮值的是孤啊!如今想偷闲两天都不行?”
  见太子都拍桌子了,杜如晦和杨师道只能闭嘴。
  挑选出几道重要的奏折先处理完以后,李承乾就进了后宫一趟,要了一份圣旨。
  事实上,这份圣旨已经写出来了,皇帝也正在思考派谁去看望。李承乾的出现,也解决了他的麻烦。
  派太子前去宣旨安慰,这可不是一般的隆重。对于自己的老伙计,李世民哪怕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也没有忘记。
  作为大唐当今医学界的发源地,孙思邈的医学院自然是病人心目中的圣地。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哪家在医学院没有一个专属的病房,说出去会被人笑话。
  李承乾赶到医学院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躺在病床上的侯君集,手臂小腿都被夹板固定着,不似作假。
  当然,让李承乾认定他没有作假的主要原因,还是孙思邈。作为重金包房换来的特权,勋贵们生病以后,是有资格直接请孙思邈诊断治疗的。
  太子的到来让侯君集一愣,特别是看到太子展开了圣旨,更是想要起来。
  “圣旨到,潞国公、兵部尚书侯君集,特许躺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