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566

  真要出现这样的事情,那可太可怕了。皇帝的离去,基本把洛阳周遭的兵力抽调一空。至于长安周边的兵力,则跟着程咬金北上去了丰州,眼下长安最重要的力量,就是金吾卫了。就连太子亲率,也跟随皇帝一起离开了。
  金吾卫不过一万多人,恐怕真的很难做到万全啊!
  同时,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清楚,太子邀请他们参与防守,提供机会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份诱惑,一份铤而走险的诱惑。
  但是,如何选择。
  已经不用说了!
  房玄龄严肃道:“既如此,老臣这就召集家中力量,还请殿下委以首领,负责调配。”
  杜如晦也说:“原高昌留守于泰,现在不是留在长安嘛,殿下不妨让他领导我二人家中的力量。”
  于泰曾经是亲率大将军,俩人还是清楚的。直接交出指挥权,也算是他们表忠的一个方式。
  李承乾却摇了摇头说:“不用,于泰孤自有安排。杜泽、房遗义虽然跟随亲率离开了,但是,杜荷和房遗爱还在。既如此,就让他们作为统领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再看向太子的目光不由得多了一点什么。如果真的发生篡位的事情,那如果能够平息,绝对是大功一件。家中长子都不用发愁,幼子也去了辽东,如今,二子也迎来了机会。
  拱拱手,杜如晦当机立断道:“殿下可还有别的吩咐?事情宜早不宜迟,老臣这就回家做安排。”
  李承乾摇摇头:“没有了,您二位做的隐蔽一点就好。”
  房玄龄和杜如晦拱手行礼后,匆匆的离开,就留下了魏征一个人。
  魏征知道,自己被留下来绝对是有事儿的,但是,有人妄图篡位这种事儿,他实在是没办法参与其中。毕竟,他家的奴仆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个,更别说他身体衰弱,儿子也没什么武力了。
  拱拱手,魏征问道:“太子殿下,咳咳,将老臣叫来,也是有事?”
  李承乾点点头说:“今天孤将您留下来,是要问问您,还有谁可担侍中之任?”
  魏征想了想才说:“侍中之职,殿下问这个干嘛?不过要老臣来说,大理寺卿戴胄,很是合适。除他以外,余者碌碌。”
  戴胄啊,李承乾道:“既如此,那您就辞了侍中的职责,让戴胄暂替吧。”
  虽说对官位得失不怎么在意,但是自己的官职被剥夺了,还是吓了魏征一跳,焦急的问道:“殿下这是为何?老臣在任期间,似乎没出什么差错吧。”
  李承乾无语道:“您今年已经六十有一,以咱们大唐的平均寿命,这个年纪已经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了。《礼记》云,七十以上者致仕。咱们大唐虽然没有固定的致仕标准,但是一般也是六十五到七十岁这个年纪致仕。
  本来,以您的优秀,孤也希望你多在职几年,为大唐做贡献的。但是,孤希望到了年纪以后,致仕的是一个健康的魏征,而不是病死任上。这段时间,门下省颇为操劳,相比您已经力不从心了吧!看看,呼吸急促不说,已经开始咳嗽了。
  很快大唐跟高丽就要开战,到时候,会更忙碌。以你现在的身体素质,能顶得住吗?所以,孤暂且剥夺你的职位,等你回家养好身体,再回来吧。”
  说完,李承乾就摆摆手,命张赟把魏征送出去。
  魏征也知道自己需要休息了,对于太子的安排,也是很感动,拱拱手,一声不吭的回家了。
  大权在握的感觉就是好,不管做什么,只要是对的,只管下令就好。
  在给戴胄写了一道太子教,委任他暂时兼任侍中后,李承乾才回到了东宫。
  很巧,长孙就在丽正殿,教自己的大孙子喊皇奶奶。
  小梦宇倒也学得快,没多久就学会了。现在,只要他喊一声“荒奈奈”,长孙就能乐半天。
  见李承乾回来了,长孙抱着李梦宇,开口说:“你也够狠心,知道皇宫危险,硬是把孩子也留下来。既然本宫都能出宫去,为什么就不能带上孩子?”
  李承乾苦笑道:“您一个人出去,已经是极限了。走的人再多一点,很容易就打草惊蛇。况且,东宫已经挖好了地道,事发的时候,还是能把孩子给送走的。”
  见长孙还要说什么,李承乾赶紧说:“您可千万别说留下来的话,要是您有点什么闪失,父皇回来能剥了儿臣的皮。况且,只有您,才够资格带着后宫重要的嫔妃离开。诱饵有东宫一个就够了,您啊,还是在青雀那里等消息吧。再说,青雀不也有儿子了?您在那里也不孤单。”
  怜惜的看了一眼大孙子,长孙伸手在李承乾的脑门上点了点,小心的把孩子递给苏媛,这才带着自己的爪牙扬长而去。
  伸手从苏媛的怀里把儿子要过来,掂量了一下轻重,李承乾不由得对儿子未来的体型担忧起来。
  不管是自己还是苏媛,都不胖啊,怎么儿子反倒是壮实的一批。相比较之下,梦月就瘦弱一点。
  “秀秀那里的地道,已经伪装好了吧!”
  苏媛点点头说:“伪装好了,整整一间偏殿,专门挖开了一个地道口。并且,武器已经秘密运输并储存到那间偏殿里了。夫君,真的会发展到那一步吗?”
  李承乾抬头看屋顶,苦笑道:“谁知道呢,最坏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不过,以我的猜测,至少在咱们大唐跟高丽正式开战以前,应该还是没事儿的。等高丽的战斗打响,你就偷偷搬到宜春宫去住吧。如果传来警讯,记住,别傻乎乎的留下来,抓紧跑。保护好孩子,才是你的任务。”
  苏媛点点头,忍不住伸手搭在夫君的肩膀上,倚靠上去,享受这种温和坚定的感觉。
  在她另一只手的怀抱中,李梦宇也挣扎起来,很自然的就爬到了李承乾的肩膀上。
  苏媛一惊,刚要把孩子抱下来,却被李承乾给拒绝了。
  就让儿子跨坐在自己的肩膀上,李承乾伸手搂住小梦宇的屁股,顶着他走动起来。
  一串笑声,顿时响了起来。
第四百九十二章
百姓请战
  跟宝贝儿子讲身份,那是蠢货的行为。李承乾觉得,原本历史上李承乾最终变成那个样子,或许就是跟李世民的态度有最直接的关系。
  君臣父子,君臣父子。纲常伦理上,先是君臣,后是父子没问题,但是,私下里相处也是这个模式,那不是脑子有病吗?
  所谓的一家人,就是要融洽相处,才能团结一心的。一味的压迫,得到的只会适得其反。
  跟儿子玩乐了一段时间以后,李承乾才抱着儿子前往宜春宫。
  以前吃饭的时候,大圆桌只能坐几个人,现在,直接就变成了九个人。
  对于三个姐姐都有了孩子,武媚自然是十分羡慕的,但是,年岁却不是着急就会增长的。
  一大家子一起吃了一顿午饭,李承乾才背着手到宜春宫偏殿查看地道口和武器。
  地道高三米,宽度则是达到了五米。这么大的地道,一次性通过的人,还是很多的。而宫殿里的武器,就是通过这个地道送来的。
  看着两侧兵器架上各式各样的武器,方山眼光发冷,心头却炽热的厉害。毫无疑问,这些武器是给他们用的。干爹那一代,没能等到以身报效太子的机会,没想到自己等来了。
  抚摸着横刀的刀鞘,方山只觉得自己心跳都加速了不知道多少。
  看到方山脸红的样子,李承乾无语道:“行啦,别这么激动,说到底,这也只是孤准备的保险而已。外敌入侵,金吾卫才是第一道防线,百骑司和暗卫好手构成的东宫城防军,是第二道,这两道防线都冲破了,才到你们出场的机会。知道你们想着拿命报答孤,但是,就你们那两下子,就算手里有武器,也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看着地道口,方山嘿嘿的笑道:“或许我等没法杀敌,但是,为殿下争取离开的时间,还是能做到的。殿下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事儿,奴婢等人都会护殿下周全的。”
  李承乾笑了笑,没有回答。
  十几年的效忠啊,老一代卑贱者联盟,耿不曲、方胜王晟等人的愿望,恐怕要等自己继位以后,才能实现了。
  准备完全,剩下的就是等待。
  转头看向东北的方向,李承乾期待着边境的战火燃烧起来。
  ——幽州
  没有了辎重的烦恼,皇帝一行人前进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抵达了幽州。《尚书》中《禹贡》一篇言: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
  这就是幽州的前身。
  作为一个能追溯到尧舜时期的古城,幽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在大唐,幽州就是大唐东北方最后的底线。
  经过张俭这些年来的经营,营州一线虽然已经牢固万分,但是,保险起见,李世民还是决定先再幽州屯兵,免得暴露军队的行踪。
  久违的重新领兵出战,让李世民感受到了久违的意气风发。
  调配大军前进、安营扎寨,一系列的安排极其的流畅。
  下令甲兵全部囤积幽州,幽州沿线拒绝任何外人经过以后,李世民才召开了战斗会议。
  说是战斗会议,其实跟唠唠嗑的性质没什么区别。毕竟,该讨论的,在长安的时候,就已经讨论完了。
  幽州刺史府里,李世民看着一个个进入的将领,眼神中充满了火热。
  这一次,除了程咬金等人以外,大唐可谓是精锐尽出。程处嗣、长孙冲等,也在将领的行列之中。
  作为皇帝,李世民很清楚,该往下分配的功绩,还是要分配的。所以,对长孙冲等人的出现,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虽说不在意这些,可是看到秦琼也咳嗽着进来,刚坐下就浑身冒汗的样子,李世民还是很吃惊的。
  “秦爱卿,朕不是说过了嘛,你用不着紧跟大军,慢些跟随,也是可以的。”
  秦琼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拱手道:“当初,微臣就参加过东征,战场上,也曾看到高丽贱夷杀害我中原将士。如今陛下御驾亲征,微臣怎敢缺席。英雄一生,谁知道天下安定以后,就变成了狗熊。既然横竖都是死,微臣倒是更希望能死在战场上。这般,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生有了交代。”
  听着秦琼的声音,所有人都觉得难过起来。
  孙道长的诊断是不会出问题的,既然说了秦琼只剩下半年不到一年可活,那秦琼最坏的情况下,确实看不到战斗打响。可就算是如此,他依然是跟上来了。
  甚至不曾掉队。
  在内心里叹息一声,李世民只能把自己的怜惜收起来。他很清楚,现在给予秦琼的怜悯,对他而言,都是侮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