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566

  飞鹰收回了自己的匕首,拉着李承乾侧移一步,顿时,黑暗中一根弩箭一闪而逝。
  断臂的,是常何。
  失去一臂的常何,顿时惨叫起来。虽然他的刺杀失败,但是,也喊出了声:“开城门!”
  伴随着他这一声呼喊,金吾卫好多人,开始拔刀自相残杀。好多都是四五个人,一起围攻一人。毫无疑问,被群起而攻之的,就是百骑司的成员。
  眼看着周围人都拔刀相向,飞鹰和张赟、于泰,都拿出了武器。
  李承乾一脚踹飞一个金吾卫的士兵,抢过横刀,跟飞鹰等人一起,杀了下去。黑暗中,四人和三个影卫的成员,一直杀到城下。眼看着,朱雀门已经被人推开了一条缝隙,李承乾只好下令骑马朝承天门跑去。
  承天门,此刻也乱成了一锅粥,玄甲军要求接管城防以后,金吾卫就动手了。
  不过好在玄甲军的人数占优,终究是拿下了城防,将承天门关闭起来。
  金吾卫在承天门有超过三千的人手,所以哪怕是内部肃清,都耗费了很长的时间。
  终于,自认是百骑司所属的金吾卫士兵,被捆绑起来暂时押运下去以后。
  天,亮了。
  一番砍杀,让李承乾浑身沾满了血。站在承天门城楼朝下看,只见侯君集的人已经占据了横街,甚至还准备了攻城锤。
  承天门不似朱雀门,脆弱的城门,似乎还真经受不起攻城锤的考验。
  阳光照射到大地上的时候,王家的人手,再加上金吾卫叛变的人,横街之上,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
  跌坐在城墙上,李承乾只觉得事情发生的太快了,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他还没来得及针对金吾卫,谁想到常何这厮,真就策反了金吾卫。成天门外,断臂的常何咬牙切齿,李元昌哈哈大笑,侯君集则正在马上擦拭染血的横刀。
  终于,嘈杂的声音平静下来,李承乾戴上有面甲的头盔,露出半个头朝下看去。
  只见,王家的三个领头人物,也出现在承天门前。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为殿下尽忠之时已到!
  王迮、王康、王耀祖。
  一个是王家当代的家主,一个是前前前代家主,已经有了九十六的高龄。至于王耀祖,虽然不曾担任族长,但早在隋朝文坛中,就久负盛名,其在族中的地位,不亚于副族长。
  三个人的出现,算是彻底宣布了王家参与造反之中。开弓没有回头箭,宣示的如此彻底,王家已经彻底没有了后悔的余地。
  如今,想都不用想,长安城内肯定也是一片混乱。但愿这一次的灾难,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吧!
  叹息一声,李承乾就准备下令射杀王家的这几个人。送上门来的人头,不拿岂不是对不起对方的好意?王迮三人,可都是乘坐软轿过来的,抵达以后傻乎乎的站在那里,身边连个肉盾都没有。
  就在李承乾已经招手的时候,城门外,忽然想起了王迮的声音:“太子殿下,我们不妨好好谈谈,如何,我等以太原王家的荣耀起誓,绝不对您放冷箭。”
  太原王氏的荣耀?李承乾信了。
  如果王迮以他个人的名义保证,他绝对不会相信,但是如果是以王家为名义的话,还是很可信的。毕竟,王家的信誉。荣誉可不是一年两年积累起来的。
  虽然选择了相信,但李承乾还是换上自己的铠甲,安排了于泰和飞鹰持盾守护在自己两边。
  站起来,才能看清城下的景象。
  两万人,真不是吹嘘的啊!金吾卫本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再加上王家的人,这么说,还有几千人,并不在皇城以内,而是在长安城内。
  至于这几千人是干什么去了,不用猜也知道了。
  常何脸上已经看不出血色,幸亏他下狠心用烙铁封住了血管,不然,这会儿他估计连被人扶着的力气都没有了。
  李元昌也不骑马了,坐在一个肩舆上,一副猫捉耗子时,胜券在握的恶心模样。
  至于侯君集,也放下了面甲,看不出喜怒。
  看到了这些人的不同表情以后,李承乾才把视线凝聚在了王迮的身上。毫无疑问,他就是这一次造反真正的头头了。
  王瑛死了,新继承王家家主的王迮,却一样是一个中年人。对于这个人,百骑司竟然没有多少资料,由此可见王家藏人的能力有多么高超了。
  依靠在城墙边上,李承乾笑道:“有什么可说的,王迮,你们王家真是越活越回去了。隋末天下混战,你们固守不出,暗地里却资助一些军阀,助长了天下局势的混乱。如今我大唐建立,武德至今,已经超过了二十年。二十年来,边境捷报频传、内地百姓安居乐业,太平盛世已经降临。就是这样的天下,你们却还要再起祸乱吗?”
  王迮微微一笑,拱手道:“太子殿下确实伶牙俐齿,只是,成王败寇,才是历代不变的真理。就像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满于秦王的身份,弑兄戮弟囚父,手足之情、父子之孝,全被他抛之脑后。
  但是,他继位以后,不还是慢慢的让世人遗忘了他做的这些事情?尤其是李建成,他担任太子之时,也算称职,当一个好皇帝还是没问题的。可结果呢?李世民继篡位以后,他就慢慢变成了一个昏太子,任用的都是一些奸佞之人。这,就是成王败寇最直接的证据。
  我王家造反又如何?最多就是背负一时的骂名,过个十几年,不也会如同现在的皇帝一般,将‘天可汗’、‘圣君’、‘明君’一类的帽子戴在头顶?”
  对于王迮的话,李承乾还真的无言以对。因为,事实还真就是这样,没法反驳。皇帝开创的玄武门事变,真的给后世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以至于以后的皇权更替,基本都会掀起腥风血雨。特别是武周时期,李家的血脉都快被屠戮殆尽了。
  见李承乾不说话,坐在肩舆上的李元昌坐不住了,对身边站着的王迮说:“说那么多的废话干什么?赶紧干掉他!”
  说完,他站起身,对着身后的众人高声呼喊道:“谁擒杀了太子,本王,不,朕赏他黄金万两,国公的爵位!”
  一句话喊完,令李元昌意外的是,所有人都不为所动。
  雕塑一般的场景,让李元昌有点怀疑时间的流动,忍不住伸手捏了一下自己的脸。
  就是这个动作,终于让李承乾绷不住,笑了出来:“不是,李元昌,你直到现在还在做你那当皇帝的春秋美梦呢?”
  李元昌愤怒的回过头,嗤笑道:“你也就现在能笑得出来的,待会儿等城破了,看你怎么办!”
  不理会上窜下跳的李元昌,李承乾问王迮:“你们选中李元昌,就是因为梁洲有没被发现的煤矿吧。而且,就算煤矿偷采被发现,也查不到正在给太上皇守孝的李元昌头上。”
  王迮点点头说:“没错,太上皇的故世,才给了我们实现这个计划的机会。而且,事情果然如我等所料,不管是百骑司,还是那个娃娃,都只是追查到太原,就没了下文。事实上,矿石确实是运到了太原,但是,冶炼和锻造,却是在潞州进行的。至于武装,更是在相州。如此大费周章,就是将矿石的踪迹彻底隐藏起来。如今,那些矿石的三成成品,您也看到了。”
  听到这里,李承乾顿时疑惑起来。王家作为世家,有点儿私人武装不奇怪。但是要装备一万人,就有点难了。如果说矿石的三成是用在这里,还有七成,看样子是用到了辽东那边。
  不过……武装是在相州完成的?相州可不是在河东道,而是在河北道啊!
  几乎只是一瞬间,李承乾就已经知道王家的计划是什么了。但愿,但愿皇帝那边,不会出什么大事。想想亲率的存在,李承乾更是放心了不少。
  忽略了还在叫嚣的李元昌,李承乾又看向侯君集,问道:“王家是受不了朝廷的打压,想要铤而走险玩一把成王败寇。可侯君集,孤实在想不明白,你又是因为什么谋反的?就因为高昌那件事儿?”
  终于,侯君集的声音变得掺杂了几分怒气:“难道,还不够吗?我是什么人?陛下最忠心的下属,玄武门一事,全程参与不说,还亲自厮杀在第一线。可就是这样,依旧位在墙头草李靖之下,讨伐吐谷浑,都要被他说三道四。
  至于我在高昌发点财,又怎么了?尉迟恭、李绩、张俭他们,那个没干过?尤其是程咬金,当着皇帝的面,都敢说自己贪了多少钱。可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要被夺职入狱,还要被降旨斥责?我才是从龙的头号功臣啊!”
  哪怕戴着面甲,依旧有丝丝口水从下巴上流了下来,可见侯君集的话说得有多么的激烈。
  不过,再激烈又有什么用?跟一个自认有理的人,什么话都说不进去的。
  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早年间练习弓箭受不了枯燥的练习,干脆来个不练,然后跟人吹嘘自己勇力过人。早年间他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
  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确实有他一个。所以皇帝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
  一卫将军,开国国公,如此显赫的封赏,换个人来,只会觉得这辈子值了。
  李靖的兵法,是谁都能学的?毫不夸张的说,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李靖的兵法外传。就是收了苏定方当个记名土地,教导的时候,都必须有百骑司的人在一边盯着。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侯君集想学兵法,皇帝依然是下旨给李靖,而且,是要求全部教授!
  这件事,当时在军方都传开了,人人都觉得皇帝偏心。尤其是程咬金,聚会的时候更是直言侯君集简直就跟皇帝的私生子一样,呵护的没边儿了。虽然程咬金因为口无遮拦被皇帝好一顿教训,但是他的话却是所有人公认的没毛病。
  至于官职,早在贞观四年,他就拜兵部尚书,参预朝政。
  兵部尚书不是重点,重点是后面的参预朝政!隋唐时期,这是宰相才有的职权,而侯君集一介兵部尚书,就有了。毫不夸张的说,虽然侯君集是兵部尚书,但是跟房玄龄等人平起平坐还是没问题的。
  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只要是开战,侯君集总是会被安排到军队中。这样的待遇,就连程咬金等人都不曾享受过。与其说这是皇帝任命出征,不如说是皇帝明着把军功往他嘴里喂。
  就是这样,依旧是没能把这个白眼狼给喂熟啊!
  李承乾根本想象不出,皇帝在得知侯君集谋反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任谁真心相交,结果被对方视而不见,都会感慨万千的。
  就在李承乾准备为皇帝说两句话的时候,王迮有了动作。
  他只是一挥手,就有王家的人走出来,将李元昌给擒拿,按倒在地。
  “你们干什么?你们抓朕干什么?你们……啊!!!!”
  话还没说完,就有一个刀鞘砸到了他的脸上,随即李元昌一口血混着碎牙就吐了出来。
  终于等到了狗咬狗的一幕,李承乾顿时笑了起来。
  早就跟李元昌说过,奈何他自我感觉良好,实在是听不进去啊!
  拿刀鞘砸脸的,就是王迮。
  扔掉刀鞘,拍拍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王迮开口了:“太子,李元昌不过是我们拿来当肉盾的而已。这般不自知的人,如果一直合作,没得拉低了我王家的声望。稍后,就定为李元昌谋反吧,我等不过是进宫勤王而已。”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顿时迷惑了。死死盯着王迮,等着他的下文。
  “当初,我等制定的计划是,刺杀皇帝、攻破皇城擒杀殿下你;擒拿出征将领的家眷,借此逼迫在外将领顺从。最后,拥立晋王李治为帝。不过,现在要改变一下了。晋王李治被您不知道藏到了哪里,自从去年春耕大典以后,就不知所踪。魏王的科研院,把守森严,没有数万大军攻打不下来,现在,正统的继承人,就剩下太子你一个了。
  我王家虽然做了这种事情,但是自己称帝,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从李家嫡子中选择一个。眼下,太子殿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毫无疑问,太子殿下您有成为一代明君,将大唐带动更加富强的能力。甚至于,还会超过当今皇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