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566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迈步向前,充满了自信。
  高丽—安市城
  除了开始的盖牟城,阻拦了唐军的脚步以外,接下来的城池,无一不是一天以内,就被攻破。
  重回战场的李世民,重新找到了当初自己征战天下时候的感觉。迂回作战、声东击西、围剿作战……最出名的莫过于他假装要从怀远镇进攻,然后悄悄从北面渡过辽水,来到玄菟城下,让玄菟城布置的防守落在了空处,不费吹灰之力就破城。至于从怀远镇重新赶回来的军队,在没有城池的庇护下,轻易就灰飞烟灭了。
  无敌!
  这就是唐军的代名词,全军越打越兴奋,根本用不着鼓舞,也没有一个将士畏缩不前。只要天子剑前指,基本就宣告了一个城池的覆灭。
  受到皇帝的影响,本来已经脱离军旅多年的李道宗,也重掌将印,带着几千兵马也攻到新市城。他和部下折冲都尉曹三良,见新市城布防新奇,居然只带了十几名骑兵就冲到城墙下转悠。对于这个年轻的都尉,李道宗很是喜欢,直接收成了弟子,边晃悠边给曹三良讲解布防的知识。
  面对李道宗闲庭散步般的行为,新市城竟然无一人敢放箭,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城墙周围转了一圈儿,然后扬长而去。
  而北路的李绩和张俭,也势如破竹。张俭戍守辽东多年,对高丽边城自然是比被窝里的妾侍还要熟悉。每一战,甚至不用过多的火药武器,他们就能突破敌军,获得胜利。
  而登陆作战的张亮,虽然没有消息传来,却没人为他担心。笑话,论火药武器,或许高端的张亮不如皇帝的中军,但是论总量,却是他的军队占优。更何况,蒸汽船就是最好的补给舰,哪怕他想吃登州售卖的水果,也能在几天以后就吃到嘴里。攻占了卑沙城以后,他一鼓作气,一直进攻到了建安城下,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安营扎寨,嚣张的一塌糊涂。
  安市城,高丽名城,这里闻名的原因,不仅仅是城关的牢固,还因为这座城池的守将——杨万春。
  也是在安市城外,中军又一次受到了阻碍。
  就在唐军卖力厮杀的这些天,安市城外的护城河,居然扩展了,形成了一条宽五百米的巨型护城河。
  河水不深,也就到人的腰部,但是,这已经足够了,护城河里遍布机关,渡河而过,必然会折损人手。而河水的深度,让兵马不得而行,八牛弩的弩车,下不了水,而想要将马车制作成木筏,无异于自讨苦吃。
  难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见安市城难攻至此,李世民只好下令全军休息。连续几天无敌姿态的战斗,仅凭信念的支撑。虽然现在士气依然强盛,但是再打下去,恐怕就要伤害到将士的身体了。更何况,安市城,显然不是一天以内,就能攻破的城池。
  可是,李世民想休息,杨万春却不愿意。
  于是,大批的安市城百姓,跟驻军一起登上城墙,一起用唐话高声呼喊:
  “唐皇李世民,卑鄙而无耻,下作而昏聩,必然不得好死……”
  一声声的辱骂,彻底激怒了唐军,所有将领都嚎叫着跪倒在皇帝面前,请求一战。主辱臣死,如今皇帝被骂,除了血战,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朕何尝不想割了他们的舌头,但是,再战,就要累坏咱们的将士了。传朕旨意,全军后撤二里,修整三天。除了盖牟城以外,剩下的城池,咱们都不曾杀伤平民。但是,既然安市城的人如此不知好歹,那么,三天以后,朕要安市城,鸡犬不留!”
  虽然皇帝下令避战,让所有人心头憋了一口恶气。但是,皇帝体恤将士的话,还是让所有人心头一暖。至于皇帝“鸡犬不留”的话语,就是随军的文臣,也没有一个出来劝阻的。
  这个世道,彼此都需要脸面。既然安市城的人给脸不要脸,那就别要脸了,同时,脸的承载体,脑袋,也别想留着了!
  下令后撤以后,李世民却没有闲着,而是派出了热气球观察城内的情况。
  盖牟城的迎头一击,让李世民重新记起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而热气球带回来的消息,也让李世民一阵的心惊。
  安市城内的布置,比起盖牟城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杨万春,甚至比高惠真准备的还要充分。
  这个人,不能留!
  一拳砸在案头,李世民看向门口的窜天猴,说:“朕想要干掉杨万春,猴子,你有什么主意吗?”
  窜天猴嘿嘿一笑,走过来拱手说:“陛下,末将自然有办法,只是,耗费的时间,可能长一点,而且,还不太雅观。”
第五百零三章
大破安市城
  李世民笑道:“战场之上,只要能起到效果的,管他雅观不雅观。你以为,当初朕就没派人叫骂逼阵,就没有亲自骂人祖宗?”
  说完,看着窜天猴似笑非笑的表情,李世民惊讶道:“你不会真的要朕上门去骂吧。”
  窜天猴拱拱手,笑道:“这个还真的有劳陛下了,嘿嘿……”
  ……
  修整完毕以后,唐军的大军再度降临安市城前。而伴随着唐军的到来,安市城内,再度响起了军民的骂声。
  辱骂大唐皇帝,最能激起唐军的怒火,所有人都恨不得攻破安市城,将这个城池彻底从世界上抹除。
  但是,面对安市城军民的骂声,李世民反而笑了,对程处嗣说:“人家骂朕,朕也不好不反驳,这样吧,朕给你一万人,你去给朕骂回来!”
  程处嗣顿时瞪大了眼睛,但是,阵前质疑主帅的决定,是最愚蠢的。更何况,这个主帅还是皇帝,多说几句话,没准儿脑袋都要没了。
  不就是骂人吗!
  单膝跪地,程处嗣厉声道:“陛下放心,末将保证骂的这些狗娘养的找不到北!”
  再次行礼以后,程处嗣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中军大帐,点齐自己的一万兵马,就出阵迎敌。
  五百步宽的护城河,不仅阻碍了唐军的脚步,也限制了高丽人的进攻。
  想要攻下安市城,就必须要渡河作战。而不管唐军是以土石垫路,还是伐木做舟,都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在收到前大对卢泉盖苏文的信以后,杨万春就制定了这个策略。
  以逸待劳!
  今日,唐军足足派出了一万人,让他大吃一惊。但是短暂的惊讶以后,就变成了狂喜。
  一万人而已,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作战方式,都注定了要被这条护城河吞噬的一干二净。想要破城?先拿唐军的尸体把护城河填满再说吧!
  一万人齐聚护城河边,但是让杨万春诧异的是,带头的将领,却用高丽语言,开始咒骂他们的高丽王。而且,其中一些句子明明是高丽语,可是听起来却要理解一段时间,才能明白。
  当明白这些词句的意思以后,杨万春顿时大怒。
  “这唐朝皇帝,也就这点气量了,派出一万人,竟然只是跟我们对骂。”
  无可奈何的一笑,杨万春下令道:“最近几天本将军都在提防唐军明撤实进,根本没睡好觉,你们盯着一点,如果唐军只是在护城河边骂人,那就跟他们对着骂,咱们乐得清闲。”
  说完,揉一揉黑眼圈,杨万春轻蔑的看了一眼唐军的方向,摇摇头,回去睡觉了。渊盖苏文真是个胆小鬼,竟然在信里那般讲述唐军的恐怖。没错,唐军的武器确实厉害,但是武器不是万能的。不需要太多的计策,只需要一条护城河,就能让唐军无可奈何。
  至于高惠真的信,到现在他也没有拆开,在他看来,一个败军之将的话语,没什么可以借鉴的。高惠真,哼,空得名将之名。
  但是,杨万春并不知道,就是因为高惠真,因为盖牟城,唐军才没有故技重施。
  两军对骂其实很没意思,刚开始的时候,彼此还用对方的语言骂,骂到后面,就变成了本国语言的谩骂。不需要听得懂,只要对面在高声的嗷嗷,那就是在骂人没错了。
  如果说开始还是言辞上的交锋,慢慢的,谁也不理会对面在骂什么,就是比谁骂的时间长,骂的声音大。
  人的嗓子是有极限的,程处嗣只是骂了一天,第二天就嗓子哑得没法出阵,只能换尉迟宝林上。
  就这样,对骂一直持续了五天。
  五天以后,唐军还在城下开骂,但是安市城已经没人能对阵了。
  嗓子都快出血了,还怎么喊?
  人数占优的唐军,从对骂战中,终究是以人数的优势,碾压了高丽。
  第六天,变成了唐军单方面的叫骂,高丽全城甚至都找不出几个嗓子好的人,出面参战了。
  第七天,就在高丽人充满了挫败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这一次,唐军派出的不是大军,而是一个人——唐俭。
  唐俭的高丽话说得贼溜,虽然说话不带脏字儿,可是在高丽人的眼中,却比普通的谩骂,还让人恼火。
  无可奈何之下,一个高丽偏将站上了城头,跟唐俭对骂起来。
  俩人都是用高丽话对骂的,说了什么,不经翻译根本听不明白。但是,从那个偏将拔刀要跳下城头的动作来看,自然是唐俭的大胜利。
  第八天,安市城本来准备了一个偏将,准备跟唐俭好好对阵一下的时候。大唐这边,走出来的却是——皇帝!
  李世民甚至没有多带随从,身边只有几个宦官,和一个唐俭而已。
  偏将还没开口,就被唐俭骂了下去。区区一个偏将,有什么资格跟大唐皇帝对骂。
  于是,几分钟以后,杨万春,出现在了城头上。
  见对面的果然是唐朝皇帝,杨万春轻蔑的一笑,并不准备先开口。
  杨万春不开口,李世民却笑着开口了:“蛮夷之人果然粗鄙,高丽是下国,见到上国皇帝,竟然不知道行礼吗?”
  城头上,杨万春嗤笑道:“唐皇陛下,您既然知道高丽是下国,却为什么又要以上国之身份,以大欺小?而且,作为大唐君主,你连一句高丽话都讲不出来,还要用唐话跟我交流吗?一个优秀的将领,其必备的能力就是会讲敌人的话,由此可见,皇帝陛下这个统帅当的,还真不怎么称职。”
  “朕觉得,学你们的语言很没有必要。当初,大唐太子曾经跟朕讲过一个道理,那就是,虽然世界各地的语言虽然不通,但是,当一个国家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的时候,周围的国家都会主动学习这种语言,甚至以学会为荣。
  现在,大唐就是如此。朕曾经到长安西市上转了转,只要是在那里做买卖的,不管是哪里来的胡商,都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唐话。这是强国才有的气象。相比较之下,你们高丽的语言,可没人愿意学吧。”
  一边的唐俭笑道:“陛下说的没错,虽然微臣学会了,但是现在发现很没有必要。高丽的使节,会以最流利的唐话,对大唐表示臣服,微臣高丽话最大的用处,大概就是跟家里的高丽婢女交流了,陛下啊,高丽的婢女,确实不错,比起胡姬来不遑多让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