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566

  给地方刺史适当的放权,这就是放权计划的下一步。
  但是这一步不同于给朝堂高官放权,给刺史放权,可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一直以来,都被标明为大唐历史的转折点。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
  但是事实上,安史之乱,只是一个国力转折的转折点而已,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使得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与中央力量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藩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藩镇割据更加无法控制。
  当中央的力量无法控制地方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战斗的发生。军阀都想独立,都觊觎皇帝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所以,一场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现在大唐的兵权,至少依然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军州的统兵权力虽然在都督的手里,但是,都督却有三四个,最多的有五个。而都督的任命权,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也就是说,李承乾想要谁滚蛋,就能让谁滚蛋,根本没法反驳。
  而刺史一级官员,没有了沾染兵权的可能,政权稍微放一些,尝试一下,还是可以的。洛阳作为长安以外最大的城市,将会是第一个尝试的地方。
  回到皇宫,李承乾把自己逛街的收获——洛阳的小吃,跟李泰一起分享了。
  踩着月光散步的时候,在应天门,李承乾和李世民不期而遇。
  推着轮椅的是长孙,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所以李承乾上前接过了轮椅,跟太上皇太后一起散步。
  “朕明天一早就启程,入洛水乘船而下。等朕到了扬州,会派人送信给你的。你母后、兕子她们,朕会照顾的很好,你在长安用不着挂念。现在大唐内部一片祥和,朕就算孤身在外,也没什么值得担心的。有些人就算有反叛的想法,在大势之下,也只能收敛自己的野心,踏实做事。”
  李承乾边推轮椅边说:“造反的事情,儿臣不担心,儿臣主要担心的是勋贵阶层和寒门学子阶层的冲突。寒门学子真正得到了升迁的门路,自然想着上进。对于勋贵阶层的自然入仕,他们必然觉得不公平,想着去掉,而勋贵阶层,绝对会把着最后的特权不放。
  如今朝堂高官中,赵毅已经做到了尚书右仆射,方宇做到了尚书丞。马周已经是中书令。这已经是很大的比重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这句话,其实是不全面的,吃得饱了,人还想着穿得暖,穿得暖了,还想着房子能好看一点。寒门学子能入仕,甚至登上朝堂顶端,他们必然会对传统勋贵发起挑战的。”
  李世民笑道:“这不就是你希望看到的吗?彻底的压缩传统勋贵的特权,是好事儿。国家的动荡之源,其实就是大家族。朕不管你怎么调整朝政,你心里必然是有数的。只是,朕这段时间怎么发觉,你是要把皇族的威信,也一并弱化呢?”
  “您应该很清楚,咱们这个位置,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坐一坐。绝对的中央集权,是行不通的,不少皇帝都这么试过,可结果呢?说到底,万世基业,永远离不开百姓的拥簇。放下皇族的身段,让皇帝不再成为一些人的仇视对象,才能确保皇家传承万代。”
  李世民皱了皱眉,但还是没有多说什么。尽管心里很反对李承乾的这种做法,但是他有预感,皇帝这么做的话,或许真的能另辟蹊径。至于后世子孙怎么看待,那就不关他的事儿了。
  散了一会儿的步,李承乾才把轮椅交还给长孙,看着长孙推着轮椅,缓慢的消失在月色中。
  他能明显的感觉到李世民的反对态度,但是,最终这位对皇权迷恋到了骨子里的皇帝,终于还是没有开口。
  李世民,已经彻底放下对皇权的依恋了。这一点,从他带着众嫔妃,倾巢而出就能看出来。大明宫尽管修建的分外华丽,但是他却更希望能看遍大唐的每一处。洛阳是第一站,接下来,不论是去程还是回程,虎牢关一类的,必然也是他的打卡点。
  追忆往昔,观察现在。李世民,已经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总结了。
  第二天,在把太上皇送上蒸汽船以后,李承乾才上了返程的火车。
  来的时候一路平稳,没有出现问题,所以回程的时候,李泰下令把速度提升了一点。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安到洛阳这一段的火车道,将会成为禁地。因为李泰的火车,不定用什么速度,来考验铁轨的可靠性。
  回到长安的李承乾,却并没有被政务压的找不到北。
  三省六部经过整合和放权,现在已经勉强能自行运转了。需要皇帝亲自批阅的奏折,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三省六部的高官们,已经习惯了临时组建一个讨论小组,一起研判一件事。
  不过,当时间来到三月的时候,李承乾依然接到了礼部的一份奏折。
  “啧啧,这两个混球,终于想起来朝拜接人了?”
  东宫丽正殿书房内,拿着新罗女王、百济王的入境申请,李承乾一阵无语。
  举世攻唐结束这么久了,这俩家伙才终于决定来大唐朝拜接人。金庚信尚且还能保持心态,扶余义慈都快崩溃了,他以为自己的父王已经彻底抛弃了自己,另立太子。
  礼部尚书方朶拱手道:“应该是户部的管事,在开发辽东道的煤矿时,对新罗百济压榨得太狠了,他们不得已,才来朝拜的。举世攻唐结束以后,各国都装作没听过一样,只是派遣使节奉上厚重的贡品,国王本身却不愿意来朝拜,实在是失礼啊。陛下,您看,咱们要不要在道儿上,给他们一点苦头吃?”
  李承乾站起来,拿着奏折走到方朶的身边,敲了他的脑袋一下:“笨啊,你要是把他们玩坏了,别人怎么看?当初父皇得号天可汗,却在贞观末年才落到了实处,如今朕怎么也得超越他老人家一点,在史书上才好看。不求万国来朝,一群国王一起来朝拜,怎么也够了。
  传令兵部,调用东海舰队留下的战舰,跨海去接人。传令张家,河运使用蒸汽船。朕要让这些土包子,看清楚大唐现在的实力究竟如何。实话说,朕很期待他们到长安以后,会是什么表情。”
  方朶微微一笑,皇帝这就是起了炫耀的心思了。不过也是,对于如今的大唐巨人而言,新罗百济跟水力的土鳖没什么区别。
  拱拱手,方朶问道:“陛下,那礼部应当如何制定接待的礼仪?”
  李承乾想了想说:“礼仪你们自己定,而且,要制定出一套新的礼仪出来。并且,朕要传令天下各国,从今往后,大唐将为帝国,余者皆为王国,并且划分等级。至于类似钵和国之类的,就不入流了。值得朕亲自接待的,也只有突厥吐蕃一类,至于新罗百济,请魏王李泰接待都是看得起他们。李元亨还在长安,就让他去接待吧。”
  方朶点点头,确实,让皇帝去接待新罗百济,那是过度给他们脸面。随便找一个藩王,已经不赖了。
  重新回到座位上,李承乾道:“等新罗女王,百济王来到长安,你就把消息散布出去。朕相信,那些还在装糊涂的人,知道应该怎么做。现在不是贞观年,不是随便摆出一副臣服的姿态就能糊弄过去的!”
  方朶拱手称诺,这就是大唐皇帝。如果说以前的帝王只能统御国内子民的话,那么现在的皇帝,毫无疑问已经有了号令天下外邦各国的资格。
  “没什么事儿,你就回礼部去吧。另外,关注一下勃律国那边的情况,朕很好奇于阗他们,打的怎么样了。”
  方朶答应一声,拱手施礼后,转身离开了书房。
  见方朶走了,一直隐身在书架范围的阿史那雪,才抱着梦雪走了出来。而梦雪的怀里,还抱着一只小猎犬。
  套娃一般。
  四岁的小梦雪正是淘气的时候,每天念完书以后,就一副要把东宫拆了的架势。
  听说父皇的猎犬死了,不忍心再养一条,她就拿自己的压岁钱,又买了一条。
  阿史那雪才把她放下,梦雪就抱着狗跑到了李承乾张开的怀抱里,手里的小狗,也很随意的放到了书桌上。
  摸着小狗的脑袋,李承乾在梦雪的脸上亲了一口说:“有孝心就是好孩子,但是啊,现在这狗还小,你不能这么对待它。不然,你怎么让它今后对你言听计从?”
  李梦雪奶声奶气的开口了:“爸爸养的狗,很听话吗?”
  “那是自然,黑炭头是一条很聪明的狗,让它坐下就坐下,躺下就躺下,不动就不动。等你再长大一点,爸爸教你怎么训狗,好不好?”
  “嗯!”
  “但是,在这之前,你必须保证课业要做好。爸爸可是听说了,你读书可不怎么认真。”
  看了一眼小狗,李梦雪答应道:“那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李承乾笑着捏了捏孩子的鼻子,父女凑在一起亲昵了好一会儿。
  等到梦雪抱着小狗到书桌前面玩耍的时候,阿史那雪才终于得到机会坐到了李承乾的腿上。
  看了一眼孩子,阿史那雪酸酸地说:“明明妾身也是她母亲,为什么她宁愿听您的话,也不听妾身的话?”
  李承乾笑道:“还不是你太溺爱她的缘故,都说慈母严父,我对她严厉,她自然就听话。”
  阿史那雪笑道:“妾身可没看出您哪里严厉了。”
  李承乾耸了耸肩膀,见丫头转过头去,毫不犹豫的施展了一项不亚于降龙十八掌的武学。
  阿史那雪自然是没法反抗,顿时失去了全身的力气。
  过了一把干瘾,李承乾才说:“新罗百济已经决定过来朝觐了,估计很快,贺鲁也会过来。你们分别了这么多年,今后或许隔两年就能见一次了。”
  阿史那雪很清楚,自己不应该再奢望能跟弟弟见面,但是见夫君如此的关心自己的想法,还是感动的不行。
  媳妇再感动,李承乾也没有在小孩子面前把她妈就地正法的脸皮,只能借口有事,落荒而逃。
第五百四十四章
教育
  蒸汽机河船现在正在逐渐普及,蒸汽战船也在升级换代。当然,因为橡胶的产量还不够,所以现在河运产业只能用原始版本的蒸汽机。但就算是如此,投入和收获依然是值得的,溯流而上,以前一直是河运的大问题,自从有了蒸汽机,溯流而上的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登州的海产也终于能够对全大唐进行发售。
  当然,最让李承乾高兴的事情,就是一些海产品,哪怕在夏天他也能享用到了。
  要求地方上贡,一直都是皇帝的特权之一。
  当然了,他要的海产品也不是单单自己吃的,主要是因为儿子喜欢。
  今年已经五岁的李梦宇,是皇家新一代的小霸王,甚至一度蛊惑的长孙想要带他一起出门去旅游。
  一个五岁的孩子,或许可以学习一些学问了,但是完全不到出门旅游的年纪。倒不是担心,主要是李承乾并不觉得出门旅行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有什么用处。行千里而开阔眼界见识,必须得是十几岁的时候才能开始。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叛逆的时候,而出门游历,既能让他体验一下没有父母在身边管束的快乐,又方便帮助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而让李梦宇放弃出门的原因,就是登州的海鲜。
  八爪鱼、螃蟹,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鱼。
  东宫的厨房里,李梦宇打下手,李承乾当主厨,很快一道道美食就被做出来了。
  这是独属于父子二人之间的游戏,有的时候李承乾也会抱着他,让他动手翻炒一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会不自觉的把一个孩子惯得废掉。刚登基的时候,因为忙碌而放松了对孩子教育的李承乾,在朝政稳定下来后,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到了孩子的身上。
  蒸螃蟹一拿出来,李梦宇就迫不及待地流出了口水,鼓着腮帮子吹起的样子,看起来格外的可爱。
  李承乾笑着把螃蟹送入餐盒,盖上盖子以后,交给李梦宇说:“今天做的有点多,咱们父子二人,无论如何是吃不完的。有好东西就要分享,你把这几道菜带去宜秋宫,跟弟弟妹妹们一起分享吧,怎么样?”
  李梦宇自然是连连点头。
  把餐盒交给李梦宇的奶娘,李承乾目送着一大一小两个人离开,等他们转而消失在厨房的外门后,就立刻贼一样的绕道,也去了宜秋宫。
  绕过崇仁殿,经过丽正殿,刚打算经过光天殿,却见李梦宇并没有去宜秋宫,而是直接来了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