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566

  看到李泰那已经肿起来的脸,李承乾叹息道:“哥哥也错了,不应该这样打你,起来吧,回去冰敷一下。你这次虽然鲁莽了,但是亲自体验了一次,肯定也获得了很多的资料,咱们还得把飞机好好改改。”
  李泰点点头,回头看了一眼正在被打捞的飞机,庆幸自己是把飞机开到了水池里面。第一次上高空,身边没人陪伴,并且随时可能出事儿,这样的事情,实在太挑战心脏了。虽然没尿,但是他可是汗透衣襟。
  上过一次天,满足一下心愿就好了。再有下次,他才不要再上呢。
  有了李泰这一次的飞天体验,飞机方向舵等关键部位,都进行了调整。而第二次试飞,也换上了大唐人。没办法,堂堂魏王都上天飞一圈儿了,实在没必要弄来一个倭国人。
  当滑翔的实验进行的差不多,螺旋桨的原理也弄清楚以后,麻烦的事情却摆在了眼前,那就是动力。
  指望人力驱动螺旋桨是不行的,至于内燃机,当前的钢铁密度还不达标。而蒸汽机……
  高空烧火不安全不说,就是水的沸点也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要是飞机飞的高一点,就没办法获得足够的动力了。
  硬着头皮用蒸汽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弄出一个残次品,算是怎么回事儿?
  凉亭内,李泰的脸依然肿着,见皇兄犹豫不决,就说:“皇兄啊,没有马的时候,骑驴也不丢人不是?您觉得骑驴丢人,可是好多人都没见过驴子。火药司已经制作出了飞机搭载的震爆弹,高空丢落,落地就会爆炸。
  还有皇命雷。如果搭载到飞机上,真是想炸哪儿炸哪儿。蒸汽机就蒸汽机吧,飞不高就飞不高呗,咱们也不需要飞的太高,能飞,本就是令外人绝望的事情。
  您之前诏令天下各国,提倡举办运动会的事情,已经得到了所有国家的同意,长安城外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建造了。您想想,要是咱们运动会开办的时候,两架飞机从体育场上飞过去,那些人会是什么表情?恐怕跟猴子看到人骑马飞奔的样子差不多吧!”
  听到李泰的话,李承乾忍不住幻想了一下那个场景,发现竟然意外的有意思。
  点点头,李承乾道:“那就用蒸汽机吧,过后还要确定一下蒸汽机使用到飞机上,会是什么样的。不过,这些都是你的工作了。”
  李泰惊讶道:“您打算回去了?皇宫高墙包围的,有什么意思?您还不如拿这个当借口,多在科研院这里休息一段时间。”
  李承乾苦笑道:“不成了啊,且不说已经在你这待了好长时间了,就是接下来的阅军大典,皇帝也不能缺席啊。”
  “阅军大典?您的军队,凑够百万人了?”
  看着李泰惊讶道样子,李承乾苦笑道:“可算是凑够一百万了,看来我还是高估了咱们大唐的人口啊。你要是感兴趣,不如来长安看看,百万大军齐聚长安城外,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震撼人心。”
  李泰撇撇嘴说:“不去看,不外乎人多一点而已。这也就是您办的太早,不然我的飞机才是主角。”
  飞机的亮相,还是太早了点,运动会举办的时候,各国的太子可是要作为领队前来长安的,给他们见识见识才最具震撼效果。至于那些长留使节,就算把话带回去,也不如实际看到的效果好。
  现如今,朝廷在长安专门划了一块地,作为各国使节常驻的居住地。地方自然是要掏租金的,但是这些人的吃喝拉撒,朝廷不管。不仅如此,他们在长安还必须遵守《留驻使节规范条例》。
  李承乾并不反感这些使节,正相反,有他们在,大唐宣布什么命令,都不用派人送了。而一些需要那些国家知道的事情,只要透露给他们知道,基本上他们的国家也就知道了。
  对于这些使节而言,如果人世间有天堂,那就必然是大唐。有些使节,本身就是一国富豪,他们宁愿花大价钱买到这个位置,也不愿意在本国生活下去。而就在使节驻地对面的拍卖场,对这些钱多到没地方花的人而言,自然是最喜欢的地方……
  看了看李泰的脸,确定很快就能好以后,李承乾才转身离开。
  以李泰现在的积累,主持飞机的后续研究完全不是问题,所以,他也能放心的回去了。
第五百六十二章
许敬宗
  入朝堂则励精图治,隐科研则进度猛进,这就是所有人眼中的皇帝。但是,只有苏媛四人知道,李承乾并非是想要帮助李泰,而是实在憋的烦闷了。
  至今,已经登基快要两年了。用不了太长时间,李承乾已经明白了做皇帝的感受。
  首先就是哪儿也去不得,就像这一次,他想要出门溜达溜达,都得找一个所谓“利国利民利军”的借口,才可以。不然,立刻就会有官员上谏,要皇帝保重龙体。
  保重个屁啊!
  在李承乾看来,自己设置的护卫力量已经足够了。除了那一天心生所想,就带了俩人到朱雀大街闲逛,其余的时间,他的周围必然有超过四架的强弩护卫着。更何况,如今大部分的百姓已经解决了吃饱的问题,干嘛没事儿就琢磨造反啊。
  举世攻唐中,天竺虽然没有实际对大唐用兵,却曾经被泉盖苏文当枪用过,所以报复名单中自然有它。因为距离太过于遥远,土地拿下来也没有用。所以,延安元年,李承乾就下令给冯智彧,要求他带兵借路骠国,并令吐蕃、尼婆罗等出兵,把天竺又打了一遍。
  重新打下来的天竺,彻底废除了种姓制度,并且选出平民代表,担任国王。冯智彧也不是蠢人,他看中了天竺的耕地和气候,上表请求大唐将天竺设立为大唐的粮仓。这么精明的想法,李承乾自然会准奏。
  于是,就在今年,天竺生产的粮食,已经运回了大唐,使得大唐的粮价再次下滑了好多。
  大唐没有如同老英一般,将天竺变成殖民地,只是拥立新王,把它当作傀儡控制而已。虽然这种做法也挺无耻的,可是天竺百姓的反应,却让李承乾反而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吠舍、首陀罗基数最大,他们无比推崇唐人,认为是唐人将他们从婆罗门和刹帝利的掌控下解救了出来。
  冯智彧并没有给予这些人多少特权,只是准许他们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若是人口众多,能够少交一点赋税而已。
  作为世界文化古国之一的天竺,哪怕到了后世依然只能活在自己人给自己人编织的谎言里,种姓制度或许就是最大的问题。
  当然,对于大唐而言,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农学院的调查队实地调查以后认为天竺很适合种植棉花。而大唐百姓穿暖的问题,或许也不会经过太久,就能彻底解决。
  现如今,不管什么国家的商人,都以大唐的铜币作为货币,一些本土贵族,甚至以拥有大唐货币为荣耀。而等将来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大唐的货币成为无可替代的选择以后,李承乾从不怀疑一个科技领先全球的大国,会赚不到钱。
  依然是例行的朝会,但是当朝会结束以后,李承乾让马周留了下来。
  如今是延兴二年,马周大概还有两年左右的活头。当然,这是在原本历史上的轨迹。然而,就算是历史线发生了变动,恐怕他也很难摆脱宿命。
  消渴症,一种哪怕是后世都没办法根治的病症,在当今几乎就是不治之症。
  待到官员们都走光以后,马周才笑着把椅子靠近皇帝一些,拱手问道:“陛下叫微臣留下,可是有什么吩咐?”
  李承乾摇了摇头,看着马周消瘦的身形道:“爱卿近日身体如何?”
  马周愣了一下,但还是回答道:“还是老样子,吃了多少药都不见效。”
  再看看马周明显已经带了血色的眼睛,李承乾叹息道:“孙道长怎么说?”
  不同于世家大族,李承乾在医学院也是专门掏钱给朝中大臣买了病房的。马周虽然家境一般,但是贵为宰相,怎么也去过医学院。
  马周苦笑道:“孙道长说,他也只能尽人事,这种病症,他至今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且,孙道长也说了,微臣,或许只有三两年好活了。”
  对于病人而言,孙思邈确实是最后的希望,但是同时,一样的,孙思邈的判决,也是击垮他们的重拳。因为孙道长给人下病情告知,基本没有出错的时候。
  尽管得知自己只有三两年的活头了,但马周却没有一点沮丧。在他看来,自己一介寒衣,能够进入朝堂为官,已经是祖宗保佑,至于坐到中书令的位置上,折寿一点都是正常的。
  叹息一声,李承乾道:“明日,爱卿上告老文书吧。”
  听到这句话,马周大惊失色,连忙离座跪倒在地说:“陛下这是为何?微臣虽然病重,却并不耽搁政务啊,微臣今年不过四十有五,这要是告老,岂不是被人耻笑?”
  如果是换作别人,李承乾还可能怀疑他是舍不得权力,但是马周的话,只能说明他想要在这个职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摇摇头,李承乾苦笑道:“你的眼睛已经泛红了,很快就会出血,导致视力模糊。朕对消渴症还是比较了解的,你这最后的两三年,或许会过得极为痛苦。朕即位以来,你一直尽心辅佐朕,好多时候甚至会偏袒朕,这些,都是情义。
  可是啊,马周,人活一辈子,要是没点给自己找乐子的时间,岂不是白活一世?朕命你告老,确实有部分担心你工作会出现失误。但是,更多的,是希望你能无忧无虑的度过最后的时光。朕会命户部,为你结算二十年份额的退休金,不够的话,就跟朕要,朕会命内务府全力满足你的。”
  听了皇帝的一番话,马周热泪盈眶。当官当到这个份上,还图个什么?
  三叩首以后,马周才答应了下来。
  目送着马周离开以后,李承乾叹了一口气,又少了一个人才啊。
  如今中书令不仅仅有中书令的职权,也为宰相,负责协调皇帝跟百官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朝堂中的班长。这样重要的职位,不是资历就能撑起来的,同时对人的处事方式、言语能力、逻辑能力等都有考验。
  马周致仕以后,让谁当宰相,真的是个大问题。
  搜肠刮肚的遍数朝堂的官员以后,李承乾锁定了一个人——许敬宗!
  贞观年间,这家伙因为参与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因此被封为高阳县男,太上皇征讨高句丽期间,他因起草诏书得体而深受太宗欣赏,在岑文本死后,替代他成为了检校中书侍郎。
  而当初伴随着马周升职成为中书令,这家伙也由副转正,成为了正式的中书侍郎。当初秦王府十八学士,如今就剩下他还赖在朝堂没有致仕,五十多岁的年纪,在现在看来或许不是很大?
  提笔写下许敬宗的名字以后,李承乾才想起来为什么自己对这个名字如此熟悉了。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忽悠的李治以“莫须有”的方式,废掉了长孙无忌。第二个原因是这家伙收受贿赂而改史,阿谀奉承而官运亨通,可以说是毫无下限。
  至于第三个原因……
  说出来可笑,他被自己的儿子给戴了绿帽儿。
  终于记起来这是何许人也,李承乾却并没有放弃对他的兴趣。
  奸佞之臣,只要是能达到被史书记载程度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手段。没点儿手段,这家伙如何能在“反武”最激烈的时间里,坐稳宰相的位置?
  李承乾发现,自己忽然对这个人充满了兴趣。
  看向黄门宦官,李承乾道:“去中书省,叫中书侍郎许敬宗来。”
  黄门点头,立刻下去传旨。
  没过太长时间,许敬宗就来拜见。
  趁着许敬宗行礼的时候,李承乾好好打量了一下他,并没有发现他长得像什么大奸大恶。
  见皇帝打量着自己,许敬宗不由得拱手道:“陛下因何打量微臣?可是微臣的官服有问题?”
  李承乾摇了摇头,指指马周刚刚做过的位置说:“坐吧。”
  许敬宗再次行礼,随即才坐下。
  看着一脸坦然的许敬宗,李承乾问道:“中书省的事务可繁忙?”
  “回陛下,因为有资格决策的人很多,重要的奏折会彼此研讨,所以并不繁忙。”
  李承乾点点头,想了想才说:“朕今天叫你来,就是想问问你对一句话的看法。有人对朕说,如今延兴年,已经是太平盛世了,你怎么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