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1007

  二皇子声音尽量委婉,既不想打击贾宝玉的积极性,也要让他明白,要想做这件事,首先就是一个银钱的问题。
  照贾宝玉所说,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银子来,且不能中途而废。
  贾宝玉沉声道:“臣既然敢作如此想法,自然不会一点思绪也没有。
  养生堂既然收养了大量的孩童,自然就要为他们的将来做谋划。
  臣拟定,养生堂中不论男孩女孩,都交给他们本领和谋生的本事。男孩读书明理,练习武艺;女孩,学会织布和针线。
  然后男孩长到十六岁,便让他们去参军,为国效力。
  至于女孩,臣打算在京城开设布坊和绣坊,等到这些女孩子十二三岁之时,就可以到绣坊和布坊做活,如此赚来的银钱,应该就足够支撑起养生堂的运转了。
  所以,朝廷只需要给予臣一笔用作启动建造养生堂的钱,最多两年时间,臣就有把握自给自足,从此以后便不再需要朝廷担负任何开支。”
  二皇子一愣,在他的脑海中,善事从来就是善事,只出不进。根本没想过,还能用养生堂中的人来赚钱。
  不过听了贾宝玉的话,他又觉得,似乎可行性很高啊。
  如此朝廷只需要支付很少的国库收入,便能获取大量的名声,且,那些人长大之后,还可以为朝廷效力。若是这样,朝廷确实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那绣坊和布坊之事子衡可有把握?要知道,一旦最后子衡没有做到,造成的后果就得你我二人来承担了,滋事不小,还请子衡慎重考虑。”
  贾宝玉抱拳:“微臣家有一门近亲,正是皇商薛家,家中有很多经营刺绣和布匹的生意,所以,微臣要建立绣坊和布坊,并不会太难。
  况且,微臣一家乃开国功勋,蒙太祖、世宗、太上皇几朝恩赏,坐拥良田十万亩,当此之世,正该为朝廷尽忠竭力。
  臣愿以祖产作保,万一日后力有不逮,最多停收人员,将现有人员安置妥当,却是没什么问题的。
  所以,还请殿下成全。”
  二皇子闻言,眼神一动。这些开国公府……
  十万亩田地,别说养个一两千人,便是一万人,也尽足矣!
  十万亩田地,就算不是肥沃之地,至少也值五十万两以上。
  “好,既然子衡执意要行此利国利民的义举,我又何有拒绝之理?
  不过子衡可要有心理准备,朝廷最多支付所需十之二三左右的银子,我也填补不了太多,剩下的,可全部都要靠子衡以后自己筹谋了。”
  二皇子还是为贾宝玉着想。
  贾宝玉面上一笑,道:“多谢殿下成全!”
  这个世道,名声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钱,只是拿来做事的。
  他的年纪资历摆在那儿,等着朝廷主动给他权利是不大可能的。想要更高的权利和地位,要自己去争取。
  见贾宝玉自信满满,二皇子也不再多言,又笑问几句贾宝玉的计划,然后忽然笑道:“子衡可听说过一句话?”
  贾宝玉抬头。
  “俗话说,孙卖爷田心不疼,子衡今日拿祖产作保,细想想,是否有几分这个意思?”
  二皇子呵呵一笑。
  贾宝玉莞尔。二皇子的打趣已经委婉了,原话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实则是句骂人的话。
  世人都认为,祖产不可变卖,否则就是不孝。
  但是这个道理嘛,在贾宝玉这里是行不通的。
第251章
昨儿为什么不提?
  皇帝恩赏的事,皇帝不在意,连贾宝玉自己也不太在意。
  轻车都尉是勋官,只是一个名誉,没有任何实际权利。
  但是在贾母、王夫人眼中,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吾儿(孙)又升官了!
  她们都是命妇,知道他们这等人家,官、爵就是立身之本。
  而且,朝廷的官职,只要到了三品,之后每升一个台阶都会很困难。
  那些朝廷大员,哪个不是熬个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挪一步的?
  看看贾政吧,二十多年了,从主事升到了员外郎,就平移了两个小台阶,一个大台阶。
  另有一点,王夫人对此有额外的看法。
  她本来只有一个五品的诰命,那是随贾政得来的。后来女儿封了一品皇妃,她也得益,宗人府次年就把她的品级升了一等,现在是四品诰命。
  便是如此,她还是贾家宁荣两府四个诰命夫人中最低的……
  但是她的实际地位,却是仅次于贾母,这是她心里的一根刺。
  所以,若是能提升诰命等级,是她梦寐以求的事。
  贾政眼看指望不上了,女儿再好到底已经是皇家的人。
  就只有儿子。
  只要贾宝玉将来能做大官,就能给她请封更高的诰命。
  一等轻车都尉虽然没有资格,但它是正三品官衔啊?贾宝玉有了这个,至少说明,以后升一个正三品的实职是没什么问题。
  到时候,就能给他请封一个三品诰命了,那样至少就不低于尤氏这个晚辈了。
  所以,她心下欢喜的什么一样,连素来没什么笑容的脸上都多了一些红润之色。
  当家主母如此,那些下人们哪有不奉承的道理?自然是吹天吹地,把贾宝玉夸得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云王夫人也是世间上最有福气的人等等。
  一时,整个荣国府再次围绕贾宝玉掀起了一阵拍马屁的狂潮。
  王熙凤带着平儿等丫鬟,遵从王夫人的吩咐,亲自把五百两金子给贾宝玉送过去。
  她平生一好权势,二是爱财。
  金灿灿五百两金子,一个盘子都装不下,只能分装两盘。
  王熙凤看着眼红死了。
  不过贾宝玉的金子,她可不敢贪墨,也就只是多看两眼而已。
  来到怡红院,贾宝玉的丫鬟们自是比她不如,一个个眼睛发亮,惊呼不已。
  晴雯笑道:“哇,这么多金子,都是皇帝赏给二爷的?”
  晴雯最不怕事,拿起两个小金锭子,放到樱桃小嘴边就咬了一口。
  “嘻嘻,真的呢。”
  她笑了一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鉴别出真金白银。
  晴雯挑头,其他几个活泼的丫鬟也就围上来了。
  她们中大多也见过金银,不过平时用的金银都是碎的,看起来也脏兮兮的,不像这两个盘子里,黄灿灿,还泛着金光,看起来就十分好看。她们也想像晴雯那样咬一口……
  只是到底顾忌身份,不敢造次。
  话说,里面每一锭金子,都可以买一个像她们这样的小丫鬟了。
  王熙凤听了晴雯的话,笑道:“皇帝赏给你家二爷的,还能是假的?你们可得给你们家二爷收好了,要是掉一块,可是把你们卖了都赔不起呢!”
  王熙凤的打趣,向来都是很直接犀利的。
  晴雯等顿时瞪了她一眼。
  胡说,几两十几两银子那是买小丫头的价格。像她们这样的,肯定不止这个价。
  晴雯最不忿,她可是自视甚高呢,以她的姿色,起码,起码也得值几百两银子吧,她觉得。
  而且,二爷肯定不会卖她的!
  王熙凤本来就对贾宝玉很好,如今更是如此,便是连她屋里的这些大丫鬟也是和颜悦色,甚至嬉笑言语的。加上无事,便就在怡红院,坐着喝口茶,和她们说笑一回。
  正好宝钗、迎春等人闻讯过来瞧看,又说笑一回。
  迎春、黛玉等,都少见这么多新筑的金锭子,因此也在盘子里多看了两眼。
  她们平时用的,也是铜钱,还有碎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1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