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1007

  鸳鸯笑着说,看的出来,她心情不错。
  宝钗点点头,就让她去了。
  因思:湘云本来就是史家的大小姐,来贾家住一阵已经是老太太疼爱了,可是宝玉就说一句,老太太就要多留,可见老太太对宝玉有多疼,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
  一时又想,宝玉在家中姐妹们的身上惯用心的,他又生的那样,又出色,别的姐妹倒罢了,只怕将来云丫头也会和她与颦丫头一样,陷入其中不得脱身呢。
  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宝钗素来通达,唯有关于贾宝玉的事是她平生的一道坎,至今还未想明白,所以也不敢深思,稍稍平复了一下心境,便踏入荣庆堂。
  果然贾宝玉和姐妹们都在,正围着贾母说笑。
  湘云也一改上午的倾颓,欢声笑语起来。见她到来,更是亲昵的拉着她坐到身边,说着什么:“太好了,我还能和你们一起玩呢!”
  贾母看着满堂孙儿孙女,笑得合不拢嘴,又见湘云的模样,便打趣道:“刚才还那般闷闷不乐,这会儿就这么高兴,真是个玩不够的,难道你一辈子呆在这里不成?”
  湘云心头很开心贾母留她,因此被打趣也不恼,反而扭着贾母的胳膊撒娇:“嘻嘻。就算在这里陪着老祖宗一辈子我也乐意,就怕老祖宗有宝哥哥、林姐姐他们陪着,不稀罕我来陪。”
  贾母呵呵一笑:“你少蒙我,你哪里是想陪我,分明是想和你林姐姐她们在园子里玩。”
  “嗯~~”湘云扭了一下。
  贾母又看向李纨:“珠儿媳妇,正好你也没什么事,她们都是些玩起来不知道收敛的,你也住园子里去,帮我看着她们,不要让她们在园子里胡闹的太过了。把兰哥儿也带进去,住哪随你的意,最好离他姐妹们都近些才好。”
  李纨自然是屈身领命,想了想,道:“那我就住稻香村吧,那里离她们都比较近。”
  贾母点点头,算是赞成李纨的话。
  “哈哈哈,太好了,大嫂子也进园子了,以后更好玩了!”
  湘云表现得最活跃,被贾母瞪了一眼。迎春探春等也拉着李纨高兴的说着话。
  众嫂子中,探春等人最喜欢李纨。因为李纨是书香世家出来的大家闺秀,通文墨,不像王熙凤、尤氏甚至是秦氏那样,都是半文盲。
  加上人又温柔,有她进园子照管她们,她们巴不得呢。
第254章
马道婆
  贾母既让李纨进园子中照管黛玉等人,贾宝玉也就趁势说道:“老祖宗,孙儿觉得,我,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还有林妹妹和云丫头,我们这么多人,每天早中晚都要到荣庆堂来吃饭,吵得老祖宗片刻不得安宁。
  如今大嫂子和兰哥儿也搬进园子里去,人越发多了。不如,我们就在园子里立一间小厨房,以后园子里的人想吃些什么,园子里自己就可以做了,倒不用一天三四次过来,扰了老祖宗的清净,老祖宗您说这样可好?”
  “立厨房?”贾母想了想,道:“倒也是,并不为打扰我,只是我看你们一天到晚跑过来也累的慌。便依你吧,等会你就去找你琏二嫂子,让她甄选地方和人手,就在园子里建一个小厨房。具体的事你就不用和我说,你们自己商议着,看怎么弄方便就怎么弄吧。”
  一听贾母赞同,探春几个立马手拉手,眼中都有些高兴之意,只是不好表达。
  不说跑来跑去累不累,单就说贾母这边来吃饭,规矩总是要多很多,哪有在园子里吃饭来的方便?贾母见了只是笑笑,她是随和的人,自然看得出三春等每日过来吃饭,都还是略有拘束之感。况且贾宝玉说的也没错,每天这么多孙女来闹一闹,一次两次还觉得热闹,天天三四次,就有些烦人了。
  所以,既然她们想跑,就让她们跑算了,当我稀罕每天叫你们过来吃饭?
  两件事议定,三春姐妹主动要去李纨屋里,帮她筹备搬家的事宜,让贾宝玉和黛玉去找王熙凤商议立厨房的事。
  宝钗却推说有事,先回了园子。
  到了蘅芜苑,宝钗吩咐莺儿,叫她将她之前看过的医书、药典找出来。
  搬进蘅芜苑之后,别的东西她少有带进来,但是书却是差不多都带了的。
  “姑娘,你看是不是这三本?”
  莺儿找了三本出来,宝钗瞧了瞧,道:“还有一本《坊间偏方点评实录》也拿来。”
  “嘻嘻,那本姑娘不是说大多是无稽怪谈,所以只看两回就没看了吗?怎么今儿又要看了?”
  莺儿嘻嘻笑着,到底转身翻了一会儿,将那本古拙的札记也给找了出来。
  宝钗循着记忆将这些书粗略翻找了几遍,都没找着,最终还是将目光锁定在那本札记之上。
  札记内容不多,总计不过万余言,收录了近百个民间药理偏方,什么样的都有。
  她索性从头依次翻找下去,终于,在书中间,找到了一张方子,当中记载了两味药,和平儿给她的方子恰恰堪合。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在作者的点评语上:木耳与紫茄花加红糖熬制汤膳,苗民多有用此法避孕者。余虽闻,尚不知真假。
  宝钗心头一震。
  “怎么了姑娘?”莺儿见宝钗认真看书,便也坐到一边去。察觉宝钗的异常,便问道。
  “没什么。”
  宝钗猛然将书合上,摸了摸袖子中那张方子,心中一时间闪过万千念头。
  将方子摸出来重新看了几眼,确定这确实是一张上等的滋补药方。
  希望只是她多心了,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王熙凤嫁到贾家七年了,谁不知道,她一直都希望能生个男孩,又怎么会想要避孕呢。
  ……
  却说赵姨娘受了王熙凤的气,心中十分忌恨,只是无计可施,索性也不出门,只在屋里找些事来做。
  一边做,一边骂骂咧咧。
  “哟呵,这是谁惹赵奶奶生气了?”
  一个尖锐难听的婆子声音响起。
  赵姨娘抬头一看,一个三四十岁,穿着一身道袍,生的瘦骨嶙峋的婆子走进来,笑盈盈的。
  赵姨娘见之大喜,立马迎上去,道:“不是听说你离开京城了吗,怎么回来了?”
  原来此人是城外药王庙修行的婆子,姓马,人称马道婆。
  因为能言善道,惯会装神弄鬼,所以在京中经常有富贵人家到她庙里烧香拜佛,祈求无病无灾。
  贾宝玉小的时候多有疾病,贾母为了给他消灾,在京城各大寺庙,请了很多“得道高人”认作长辈,祈求庇佑。
  这个马道婆就是其中之一,是贾宝玉的寄名干娘。
  “什么离开京城,不过是到西边福禄寺去修行了两年了,这才刚回来,就来看望赵奶奶。不想一二年不见,这府里已经大变样了!
  不但宫里出了贵妃娘娘,连宝哥儿也长大成器了。只怕赵奶奶也跟着沾了好些光吧。”
  马道婆走到赵姨娘之前坐的地方,看见那炕上堆着许多绫罗的碎角料子,便多瞧了几眼。
  “哼,还沾光呢,没叫人欺负死就阿弥陀佛了。”
  赵姨娘冷笑一声。看见马道婆的目光,素知她的习惯,便道:“看吧,都是些零的、碎的,要有好的也不会给我了。你若是看上,只管捡两块去就是。
  我正要找间庙替环儿烧香,原不知道投哪家神仙,如今你既回来了,便投到你那里去吧。
  唉,要是我手头但凡宽宥一点,我也多上些,如今……算了,不提也罢。我这里还有五百钱,回头你拿了去,回去帮我家环儿置了香油,在药神面前供一供可行?”
  马道婆听了赵姨娘的话,本来还想顺势捡走几块,不过听她原来是有求于她,便住了手,笑道:“你可别蒙我,以如今你们家的威势,你又是府里有头有脸的人物,给你家环儿上供,怎么就只五百?”
  她嫌赵姨娘给的少了,且知赵姨娘必不像她说的那般难,决心定要榨出她的私房体己钱来。
  “嗐,你别说了,还有头有脸呢,如今都被人家给踩到脸上啐了,我能说什么?不过忍着罢了,回头还不知道她要弄些什么幺蛾子治我呢!”
  马道婆看赵姨娘一脸晦气和愤恨之色,心思一动,便道:“你说的可是琏二奶奶?”
  一听此话,赵姨娘连忙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直道:“了不得,还敢说她呢,晌午就给她老人家一顿劈头盖脸的辱骂,这会子再说她,怕是房顶都要给我掀了!
  我劝你老也别去触她的眉头,她可不像我这样尊敬神明,一旦恼起来,可不管你是不是出家人呢。
  上年我们家供奉的一家庙里,有个叫做静虚的师太,估计你也知道,都是府里常来常往的人。
  就因为有件事求她,谁知道她把人银子收了,回头又不想办事,竟想了个法子,把人给赶出京城去,一分银子也不给她留。
  做出这样没天理良心的事出来,谁又敢说她什么?”
  赵姨娘这话就是存心挑拨了。
  果然马道婆一听,心头当真不高兴了,她们这样装神弄鬼的人,大家对她们的敬畏就是立身之本!王熙凤这么做显然坏规矩了。
  思之王熙凤平时对她确实不如其他人对她恭敬,立马就信了八九分,因此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这样的出家人,那是神明的‘钦使’,她不敬我们,迟早都是要遭报应的。”
  一说,又见赵姨娘脸上愤恨,她心念一转,说道:“不是我说句造孽的话,还怪你自己没本事。明着斗她不过,暗地里难道不能算计?”
  “怎么个算计法儿?我倒是正有这个意思,只是没个道理可循,你若是肯教给我,我大大的谢你!”赵姨娘许是积怨已深,一听有办法报仇,立马追根问底。
  马道婆觑视着她道:“你能怎么谢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1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