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1007

  “那些传言,你认为有几分是真?”
  田衡回道:“下官不知,最近朝堂气氛波云诡谲,下官对很多事都知之甚少,总觉得有些地方说不大通,却又无法辩证,所以不敢妄言。”
  宗辙终于点头笑道:“老夫最欣赏的便是你这一点,知之为知之,绝不轻易下定论,这很好。
  关于你问的那些,老夫也不能给你明确的答复。只能告诉你,当前局势,一动不如一静。至于别的,你当自行了悟,老夫也不敢与你做决定。”
  被座师夸奖田衡原本很高兴,只是听闻其后之言,又有些郁闷。照宗辙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不做了?
  “那贾家就任由禁军抄家了?贾宝玉不是部堂最欣赏的年轻后辈么,我们要不要对贾家施以援手?”
  田衡之子田齐与贾宝玉有不错的交情,他也很喜欢贾宝玉这个晚辈。如今贾家并无实际罪证,他自然对贾家心有怜悯。
  宗辙闻言,看了他一眼,竟笑道:“你若是当真想帮贾家,不妨给贾家定个罪名,然后出动邢名司的衙役捕快,或许可以与禁军斡旋一二,暂解贾府之困。”
  “这……”
  这么一说,田衡却又迟疑了。
  虽然刑部有这个职权,但是这么做,对他没什么好处,除了得罪人……
  讲到底,还是关系没到不顾一切帮忙的地步。
  宗辙也像是开玩笑,没有多说。
  忽见管家走进来,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并递与他一张素纸。
  “哦,竟有此事?”
  宗辙十分意外,赶忙展开看,越看眉头越皱,最后,却全部松懈下来,竟有笑意。
  “不知上面所说何事?”
  田衡早忍耐不住,见宗辙放下手方追问。
  “呵呵,守正也看看吧……”
  宗辙十分自然的将手中信纸交给田衡,而后笑眯眯的坐在梨花木椅上喝茶。
  “这,这是从何而来,这怎么可能?”
  田衡看了之后,满脸不可置信的神色。
  宗辙笑道:“围城的叛军趁着凌晨用箭射进城内的,现在估计城里到处都有了吧……
  怎么样,现在可有信心出动捕快了?”
  田衡神色极速转变,皆因素纸上面所述之事太过于匪夷所思……
  忽然他回味过来:“部堂的意思,这上面说的才是真的?”
  上面说的事,许多地方和城内流传的事实严重不符,必有一方在说谎!
  然而听宗辙的语气,竟似完全相信上面说的一样。
  宗辙摇摇头:“我不知道上面说的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若真是那样,那就有意思了……”
  田衡不理解,目露疑惑。
  宗辙也不多解释,只道:“你也不必多想,事实如何,最多三日自见分晓。
  我只告诉你,有些事,不要用眼睛去看,而需要用心去感受,你觉得哪一方说的是对的,就相信哪一方便是,如此而已。”
  田衡沉默半晌,起身道:“学生受教,既然如此,学生就不多打扰了,部堂还请安心静养……”
  说着,他复看了一遍素纸上面的内容,才规规矩矩的将东西放回桌案,而后谨身一拜,退了出去。
第564章
落难冯家
  齐王府,二皇子放下手中的密信,神色寂寂。忽问旁边的陆无为:“你觉得本王还有机会么?”
  陆无为顿了顿,道:“上面写的不一定是真的……”
  “不一定是真的?也就是说先生也觉得有可能是真的了?呵,太上皇他老人家果然福泽深厚。”
  陆无为默默不言。
  他能感受到二皇子现在的心境。
  当日星夜驰回京城,便是笃定太上皇已经醒不过来,或者直接就已经驾崩了……
  八十岁高寿的太上皇,经历连番的刺杀和打击,去了,也实属正常。
  至少太上皇不在,山上公卿虽多,必然一盘散沙,各自为主。如此一来,就算他们中有人知道二皇子的真实身份,也无关紧要。
  在二皇子这个第一顺位继承人占据京城的情况下,只要苦心经营,勾连四方,他们有极大的胜率。
  可是现在,按照冯唐等人的反应与他们射入城内“妖言惑众”的告示来看,太上皇竟然已经苏醒。不但苏醒,还掩去了景泰帝谋反的事实,将所有的罪过全部安插到二皇子的身上。
  只这一点便证明当日二皇子的猜测没错,太上皇确实已经知道二皇子的真实身份了。
  所以,二皇子才会这般气郁消沉吧。
  面对太上皇,没有人不气弱……
  其实,陆无为看得出来二皇子也不是现在才如此。因为他们前两日就已经收到了关于“太上皇苏醒”的消息,但以当时的情形看,那更大的可能是山上的河间王等人稳住局势的手段。
  只是后来的局势告诉他们,太上皇可能真的已经苏醒了……
  “禀殿下,杜阁老来了。”
  随着侍从的声音,杜安樘从殿外走进来。
  陆无为见状,悄然退下。
  “殿下。”
  杜安樘上前简单一礼,直言道:“自昨日起,城中有宵小之辈流窜于各处,散播谣言,意图为反王正名。老臣与北静王商议,已经出动官兵搜捕,定不能叫宵小之辈得逞。”
  二皇子听了,看着杜安樘尽忠职守的面容,沉默了一下,道:“流言,只怕已经止不住了。”
  说着,二皇子将密信递给杜安樘,一边解释道:“叛军黎明前用弩箭射入城中的,此时估计已经在城中传开。”
  杜安樘看了密信,神色难看至极,忽然怒斥道:“冯唐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诬蔑殿下,蛊惑民心!”
  信中所言颇多,总结起来大概可分三点。
  其一,铁网山上发生了叛乱,始作俑者正是二皇子。
  其二,太上皇已经苏醒,得知二皇子窃据京师,雷霆大怒,责命靖王率领众臣平乱。
  其三,怒骂二皇子不忠不孝,弑君弑父,规劝城中之人切莫受二皇子蛊惑,犯下诛九族之大罪。
  其中陈述事实的部分言之凿凿,怒骂之语掷地有声,规劝良言深切悲恸,使人极易相信上面所言才是真相。
  “杜老一点也不相信上面所言?”
  二皇子认真的看着杜安樘。
  杜安樘皱眉看着二皇子,喝道:“殿下难道以为老臣会受此等粗劣谎言蛊惑?”
  二皇子没说话,杜安樘接着道:“老臣再问,铁网山上的叛乱,可是如上面所说,乃是殿下所为?”
  “不是。”二皇子道。
  杜安樘立马道:“那便是了,休说殿下一直在京养伤,便说那南安王、吴天佑等人,也绝非殿下可指使之人,此其一。
  另,若是太上皇真的已经苏醒,又岂会诬蔑殿下为逆臣?朝中何人不知,殿下乃是太上皇最属意的皇孙?此其二。
  所以,这不过他们的卑劣伎俩,目的便是诓骗无知众人,混淆城内视听。
  殿下且勿忧心,老臣回去之后,立马令五城兵马司的人彻查,城中但有敢传递、议论信中所言之语,皆严惩不贷,定不叫那奸贼得逞。”
  二皇子听闻此言,眼中露出感动之色,然后却还是迟疑道:“纵然如此,可是如今叛贼势大,连冯唐这等军中老将都已经投入敌阵,只怕山上诸位朝廷公卿也大多归附……”
  杜安樘闻言,眼中露出一抹狠厉之色,道:“既然冯唐等人如此不明大义,殿下不防杀鸡儆猴。”
  二皇子神色一动,“如何杀鸡儆猴?”
  “以冯家人之血,慑山上文武之心!”
  二皇子已然明白杜安樘之意,因为之前他看信之时,便已生出此等心思。
  因为密信之中,可是不乏对他的斥骂言词。没有人喜欢被人指着鼻子骂,二皇子也不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1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