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校对)第8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1/1007

  ……
  鬼知道贾宝玉一个中午都在想什么。
  他从没想过,自己也会经历这么尴尬的事情。
  但是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谁叫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从来懒得做万全的准备。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只是,换做谁看见也罢了,偏偏是探春这丫头……
  叫自己以后怎么面对她?难道传说中的社死也被自己给遇上了?
  贾宝玉尚且如此,更别提当事人之一的袭人了。
  从地上起来之后,袭人就跑进自己的小房间,躲起来没出来过……
  听丫鬟们说老太太也进园子里来了,贾宝玉想了想,还是准备过去瞧瞧。
  来到芦雪庵,却安静的很,麝月说贾母领着众人去藕香榭看惜春的画去了。
  贾宝玉就又过藕香榭来。
  贾母等人果然在这边,唯独不见探春。
  “三丫头原本还好好的,只去怡红院找你之后,回来就说身子有些不爽利,这会儿在自己屋里休息,你欺负她了?”
  黛玉说着话,眼神还狐疑的瞅着贾宝玉。
  “哪能啊……”
  贾宝玉自然含糊其辞,然后在众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了出去,来到秋爽斋。
  秋爽斋一如既往的开阔大气,只是贾宝玉过来的时候,却被人给堵了门。
  “咳咳,你们姑娘跟我闹脾气呢。”
  贾宝玉有些尴尬的看着周围几个惊讶莫名的丫鬟,解释了一句。
  然后他再次拍了拍门,唤道:“好妹妹,你开开门,我有话跟你说。”
  “你别说了,你走吧,我不想看见你……”
  屋里探春的声音,轻颤轻颤的,令贾宝玉听来,心里也是轻颤轻颤的。
  再三叫门没有用,贾宝玉计上心头,因招手让侍书和翠墨过来。
  翠墨和侍书听了刚才探春的话,还以为贾宝玉对她们姑娘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否则她们一向开明通达的姑娘,不至于连门都不让贾宝玉进去。
  心里正同仇敌忾,对贾宝玉没有好情绪,见他如此,都赌气的选择视而不见。
  贾宝玉走过去,拧住翠墨的耳朵。
  翠墨吃疼,赶忙求饶。
  于是,在贾宝玉的威胁下,不得不按计划行事。
  “姑娘,是我……”
  一会之后,翠墨扣门道。
  “他走了?”
  “嗯……二爷确实走了。”
  里头的探春似乎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会,把门打开。
  只是猛然间,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地上冒起来,她大惊失色,就要赶忙将门合上。
  只是为时晚也,贾宝玉的力气不是她可以相比的。
  于是,她只能惊呼一声,眼睁睁的看着贾宝玉冲进她的屋子,将她制住,然后反脚一下子把门给合上,上闩。
  “侍书姐姐,二爷不会真的欺负咱们姑娘吧?”
  翠墨做了叛徒,心里正在煎熬。此时看着紧闭的房门,回想起方才探春的惊叫,不由十分忧心。
  侍书也有些担心,却只道:“就是真欺负咱们姑娘,我们能怎么办?他可是二爷呀。”
  翠墨苦瓜着脸,后悔不跌:“早知道,刚才就是二爷把我的耳朵拧下来,我也不能帮他去骗咱们姑娘!”
  于是,两个小姑娘皆看着紧紧闭合的大门,愁苦不已。
  只是她们却不知道,此时隔着一道房门的屋里正在说的话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若是她们知道,肯定不会再有这些担忧。
  她们甚至还会庆幸,庆幸她们刚才帮了贾宝玉。若不然,她们的姑娘哪里来的终身幸福!
第719章
探春竟是最小的
  甄家多年未入京,这一次来,走亲访友,维护人情关系,自是应当之事。
  而京中故旧知甄家乃是靖王舅家,此番过后,甄家必然饱受福泽而强盛崛起,皆愿与之交好。以致于甄应嘉夫妇近日来所收到的拜帖接连不断。
  甄应嘉夫妇忙于此道,应接不暇。
  但是今日甄应嘉回访挚友回府,却神情低落,隐有惊慌之色。
  邹氏见之,不由询问情由。
  甄应嘉悲叹道:“大事不妙矣。”
  如此长吁短叹一番,才向邹氏道:“今日我在黄侍郎家中,听闻朝廷复议追缴国库、府库欠银之事……”
  邹氏听了皱眉道:“此事往年也有传闻,怎么这次是真的不成?”
  大玄自开国以来,就有有功之臣向国库借银修建家宅,或是应急所用之举,此乃太祖首肯。
  太上皇在位后期,举国安泰,国库充盈,太上皇因怜惜某些官员生活拮据,但有生老病死无所支撑,哀怜过甚,有伤国本,故在太祖善政之上,大开方便之门:
  凡有官爵之家,遇大事无银可用,可据实上奏户部或地方府衙。户部和地方官府当按情借款,扶危救难。
  此政一出,天下十数万士人,莫不感恩戴德,盛赞圣皇陛下仁德无双。
  于是许多官员果然从国库和府库中借得款项,度过艰难困苦的时日。
  但是相比较那些少部分真正需要从国库、府库中借银救难的官员,其他那些更多的官员,却借着善政,想方设法从国库中借银享乐。举国奢靡之风,由此而来。
  后期朝廷虽然发现其中弊端,加大追缴力度,使得情况有所遏制,但是却一直未曾完全废除这一仁政。
  以致于一些“老赖”,至今还欠着国库和府库大量银子。
  显然,甄家就是老赖之一,不然此时不会这般紧张。
  甄应嘉叹道:“听说朝廷这次是真的缺银了,所以动了真格。”
  邹氏想了想,道:“若是如此,咱们只看风声,别家怎么做,咱们家也照做便是,总也不至于出什么大事,横竖欠银的,又不止我们一家。”
  甄应嘉再次深深一叹:“你是不知道,别的都好说,若是朝廷当真动真格,咱们家砸锅卖铁也能应付过去。
  但是听说朝廷这次不但要追缴欠款,还要翻旧账。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自太祖时期那些事,加起来少说欠了国库数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咱们如何拿得出来?”
  邹氏面色一变,惊呼道:“怎么那些也要算?不是说那些银子都花在太祖身上了,怎么要让我们来还?”
  “谁说不是呢!
  当年太祖仿舜南巡八次,倒有四次都是咱们家接待的。
  那时人人都道咱们家圣眷举世无双,可是谁又知道,咱们家为了操办这些事,废了多少功夫和银钱?这些海量的银子,可是一家一族可以承受的?
  不得已之下,才从国库中借了银子。
  后来太上皇下江南,照样有一次住在咱们家,这前前后后五次接驾,才让咱们家欠了国库几百万的欠款。”
  甄应嘉一边喝着酒,一边将这些内情说来。
  邹氏知其说的乃是实情,便道:“是啊,这些银子算起来都是花在太祖和太上皇的身上,与咱们家倒是不相干。这几代人都过去了,朝廷也没说要追缴这些银子,怎么如今却提起来了?难道是有人故意要害我们?”
  邹氏一句话,提醒了甄应嘉。
  是呀,这些欠款从他爷爷开始就已经还不清了,好几十年来,朝廷也没说过要让他们家还钱,怎么突然就这么不讲情面了?
  甄应嘉突然一拍大腿,道:“谁说不是!必定是有小人作祟,若是太上皇他老人家真要咱们还银子,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不提,突然就要我们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1/1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