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校对)第8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6/1007

  迎来送往本是常情,只是两家地位悬殊,本不用如此,让管家送出城便可以了。
  贾家如此礼遇,令李婶娘倍感荣幸。
  更令她觉得荣幸的还在后头。
  随着马车缓缓驶出荣国府,早在宁荣街伫立的两队十余位官兵就紧随马车两侧。
  他们一身铠甲,腰配金刀,行动间步调划一,声音整肃。
  别说后面马车里的李纹和李绮两姐妹好奇、惊异,便连李婶娘也立马掀开车帘,然后便问:“这是?”
  李纨笑道:“这些是王爷的亲卫。王爷说了,他作为晚辈今儿本该亲自来送送您,只是实在抽不开身,所以只能派一队亲卫代为护送,还请您见谅呢。”
  “当不可,那可实在当不得,便是这样也受不起了,我们不过是平头百姓,哪里当得起王爷的兵亲自护送,大姑娘,你叫他们都撤了吧……”
  李婶娘闻言忙摆手,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她可不像贾家人,从小看着贾宝玉长大,能够在心里把贾宝玉看做亲人、晚辈。
  在她眼里,贾宝玉是真正的天潢贵胄,只不过因为机缘巧合和贾家结了些情分。
  但是她们算什么,贾家的远房亲戚,与贾宝玉可谓是八竿子打不着,哪儿有胆气占这个荣光。
  这架势,真的有些折煞她了。
  “那可不能。我可指挥不动他的兵。”
  李纨知道李婶娘的心思,故意笑道。
  在李纨看来,贾宝玉此举正好说明了贾宝玉是看上了她堂妹了,因为她与他说过要把妹妹李绮说给他。
  若非如此,贾宝玉百忙之中怎么还会记得她婶娘回南京这么一件小事,还特意吩咐自己的兵来护送,他又不是闲的。
  瞧瞧马车外头这架势,多威风,别说她婶娘了,就是她,又何时这般威风过?
  别的不说,就这样出城去,那些达官显贵的车辆,通通都得让行,不敢得罪……
  听李纨都如此说,李婶娘更是不敢开口叫散,只能再望几眼,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放下车帘。
  李纨宽慰道:“你老也不用紧张,王爷最是尊老敬贤之人,所以才这般,你只管领他心意便是了。”
  说着,又道:“之前我与您说过绮儿的事,你老考虑的怎么样了?”
  这才是李纨真正乐意送她们出城的原因。
  之前她就与李婶娘提过两回这件事,李婶娘虽都未拒绝,但是也没有太多欣然之意。
  今日她们就要回去,李纨自然要再探探口风。因为她知道,自己这个婶娘是个老实人,并非太过于巴高望上,若是自己这个中间人不积极些,只怕她就不了了之了。
  李婶娘也非愚笨之人,闻言立马有了些明悟之意。
  她心想,原以为这件事只是李纨自己的想法,因为她瞧过,在贾家这些日子贾宝玉虽然对两个女儿都颇为照拂,但是细细想来,王爷对别的女孩,比如邢家女儿、薛家女儿等,还有他家里的那些姐妹皆是如此。
  这么一来,只能说明王爷性中知礼和气,好客,并不能说明多的。
  这就是她唯一顾虑迟疑的地方。
  富贵虽然好,但是两个女儿都是她的心头肉,含辛茹苦养这么大,伤着碰着她都心疼呢。
  现在看来,或许并非如此。
  于是李婶娘也顾不得矜持,忙问:“王爷当真瞧上了绮儿?”
  李纨犹豫了一下,因为她上回提及这件事的时候,贾宝玉并没有明确答复。
  所以她之前也只是问了问李婶娘的意思,并没有说太多。
  但是看李婶娘的样子,只怕不说清楚一些,她到底有些没底。
  “这一点王爷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婶娘细想想,若非如此,王爷缘何对你们如此上心?自己忙不得空闲,还派亲兵来护送?
  王爷是个矜持的人,从来不恃强凌弱,而且又是他即将大婚的当口,他自然不好意思开口说这个。上次与婶娘说过这件事,后来我有一次就试探过他,瞧他那意思心里着实是有意的。
  婶娘切莫疑心,咱们李家虽然比不过贾家,更比不过王府,到底是清贵名宦之家,出来的女儿也低不到哪儿去。
  再说绮儿的模样婶娘也是瞧见的,标准的美人坯子,再出落个几年,定是绝色的美人模样。这样的人儿,谁能不爱呢?”
  李婶娘一听,心里彻底被说动,因此道:“那依你的意思,明年这个时候,我再带着她们上京来?”
  李纨便知道事情成了,笑道:“何用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横竖你老在南边也没有什么走不开的事,等到明年二三月,你只管带着人上京来便是,剩下的事交给我。
  我可告诉你,王爷的王府已经落成,正月里就大婚,大婚之后定要再纳妃嫔的,只是不知会纳几人,所以就算为了绮儿着想,这件事也是宜早不宜迟,尽快促成才好。”
  李婶娘点点头,被李纨说起了急迫感,一时甚至都想真就不回南京,先把这件事作定再说。
  到底理智告诉她这种事慌忙不得,才按捺住心思。
第747章妙玉师父的遗训
  李纹和李绮走了,宝钗搬回了家,探春去了王府。
  少了这几个人,大观园都似乎静谧下来。
  黛玉晌午之后收拾好,出了潇湘馆闲散,却见各处都是深冬的荒凉之态,倍感无聊。
  迎春木讷,惜春幼稚,黛玉都不大喜欢。
  偏偏湘云这死丫头最近也不知道有什么心事,也不与她拌嘴了,想想竟又觉得无趣。
  无处可去,便只能一个人随意逛逛。
  昨晚臭宝玉没有回来!
  徘徊在怡红院附近,黛玉正在考虑要不要进去,给袭人她们一个为她奉茶的机会,忽见周瑞家的领着一个尼姑说笑着从那头走来。
  黛玉心里好奇,便小步子往那边细瞅了几眼。
  见那尼姑头上带着帽子,边缘光洁,回话时总是双手合十,便知道这是个真秃子。
  谁知她们竟是往她这边走来,黛玉一时没有找到地方躲藏,就站在那小路边上。
  周瑞家的一眼见到她,立马撇下那尼姑,上来问候:“大冬日里,姑娘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
  “我一个人散散……周姐姐,这位是?”
  听黛玉问,周瑞家的立马笑回:“这是城外牟尼院里主持的弟子,慧能师太。”
  说完见黛玉蹙着眉头,知道她不明白,又解释:“牟尼院的主持和妙玉的师父是都是佛门名宿,又有交情,妙玉没进咱们园子之前,就是住在牟尼院。
  慧能师太过来,是来找妙玉的,说是……”
  周瑞家的奉命领路,也不大清楚具体的情况。
  黛玉却恍然了悟,忙也问好。
  那慧能师太看起来二十多岁,看见周瑞家的态度就知道黛玉的身份不低,因此双手合十解释:“贫尼此番前来,是奉家师之命,将妙玉师父留下的遗物并遗训交给她,并顺道代家师瞧瞧妙玉师妹。”
  “嗯,既然如此,周姐姐便送这位师太上去吧。”
  黛玉下意识的随着慧能拜了一拜,反应过来心里觉得有一点别扭,也不欲多言,忙让周瑞家的继续带路。
  栊翠庵就在怡红院后头的山上。
  目送两人离开,黛玉踢了踢脚下的小石头,正要回去,忽然又生好奇。
  听说妙玉的师父去了两三年了,当时妙玉也是在膝前的,什么遗训定要假借他人之口相传?
  如此一想,索性转身也朝着山上走去。
  给周瑞家的等开门的老妇正要关门,远远就瞧见黛玉走上来。听黛玉说来瞧妙玉,也便让进。
  黛玉对栊翠庵还算熟悉,只是她不好意思紧随周瑞家的等人的脚步,故特意别处绕了绕,顺道瞧瞧妙玉等人修剪过的盆景等景物。
  等她估摸着时间往妙玉住的这边来之时,隔着月洞门就瞧见妙玉几个在花架下喝茶说话。
  只听周瑞家的笑声朗朗:“若是这样倒是一件好事,咱们家里的人都说,瞧她这身气度模样,分明更像一个大家小姐,若非听她谈论佛法比别人高深,谁能信她是个佛门弟子呢?”
  黛玉明显感觉到周瑞家的说的好话并没有得到妙玉的欢心,不过妙玉不就是这样的性子么,也不奇怪。
  倒是妙玉看见她走过来,神色一动,起身相迎。
  黛玉解释道:“方才我在山下撞见她们两个,心里想着许久没见到你,特意过来瞧瞧,你们说什么呢?”
  周瑞家的似乎不吐不快,忙扶黛玉至她方才坐的地方坐下,自己站着,一边笑道:“姑娘不知道,妙玉她师父给她留了一道遗训,大概的意思,便是说妙玉命中自带劫数,幸得高僧点化,渡入佛祖门下,才能消灾赐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6/1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