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1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4/3565

  “陛下,有御史弹劾贾平安殴打刑部官员。”
  柳奭作为中书令,官员的奏疏最后就要经过他这一关。
  李治皱眉,“为何动手?”
  “说是那些人辱骂了贾平安。”
  柳奭不带情绪的说道:“可他们却矢口否认,另外,陛下,百骑从刚开始护卫陛下,后来加了查探外藩消息之责,再后来又多了监察长安之责……”
  这个百骑越管越宽了啊!
  这个角度找的好!
  褚遂良给了柳奭一个赞赏的眼神,却没看到李治用阴郁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皇帝恨不能把所有的权力都握在手中,谁反对谁就是对头。
  柳奭准备的很充分,“那些也就罢了,可贾平安竟然把手伸到了鸿胪寺里去,陛下,这……不妥吧?”
  褚遂良随即补刀:“此刻是鸿胪寺,那贾平安说不得明日就能去刑部指手画脚。”
  李勣冷笑,“若是越权,鸿胪寺为何听从?”
  这就是漏洞。
  褚遂良欲言又止……
  ——贾平安是陛下的人,鸿胪寺哪里敢阻拦?
  李治眸色微冷,旋即一笑。
  “陛下,鸿胪寺少卿朱韬求见。”
  “让他来。”
  李治看向褚遂良的目光中多了揶揄之色。
  朱韬早就禀告了和南诏使者交涉之事,他却没说,就是在等这个时机。
  要想夺回权力,唯有不断削弱对方的力量,而打击对方的威信最为直接。
  此刻他就想把褚遂良的威信扫落于地!
  朱韬进来,“陛下,逻盛炎方才低头了。”
  李治也是一怔,“说说。”
  不是说他们只是内部有些恼火吗?怎地就低头了?
  褚遂良只觉得脸上微热,但这个结果并不能削弱他的威信。
  朱韬说道:“逻盛炎前阵子威胁要回南诏,鸿胪寺并未动容,后来鸿胪寺安排人说了些话……说吐蕃人到了南诏等地后身子会不适,厮杀不力,更有道路险峻,粮草补给艰难……”
  李勣不禁心中微动,“后来如何?”
  “随即南诏使团就乱了,一个个被叫去问话,出来时神色惊惶。”
  李勣含笑,“这就说明那番话没错。”
  “英国公高见。”朱韬笑道:“后来鸿胪寺依旧不动声色。”
  这便是看谁先眨眼,在后世的外交场合中多见。
  “就在先前,逻盛炎求见,说前阵子身体不适,说了些昏话。随后又说了些好话,说是南诏愿意为大唐挡住吐蕃的侵袭等等,只求一些兵器。”
  “原先还要钱粮!”崔敦礼笑道:“如此这便让他们原形毕露了,陛下,鸿胪寺有功!”
  老崔这是故意的!
  谁不知道此事是贾平安插手造成的?现在你故意说鸿胪寺有功,这便是想说贾平安有功。
  做人,不能这么墙头草啊!
  朱韬笑道:“此事却是武阳伯一力坚持,鸿胪寺只是照做。陛下,不止于此。”
  李勣突然皱眉,“若是如此,逻盛炎也无需低头,大不了回去,那五诏也不能把他们如何。”
  “英国公果然高见。”
  朱韬再度赞美了李勣,“武阳伯分析,说南诏的目的从不是什么抵御吐蕃,而是一统六诏!所以鸿胪寺便不动,逻盛炎果然就主动低了头。”
  “这是不打自招!”
  李勣起身道:“陛下,南诏野心勃勃,以后必然难治。给予他们的物资得慎重考量了。”
  李治点头,“如此,大唐不可相帮太过,否则南诏尾大不掉,反而成了隐患。”
  这等国策一但被确定,此后的决策依据就照此而行。
  李治看着褚遂良,淡淡的道:“朱卿,贾平安可是仗着朕的威权,强行参与了此事?”
  这怎么可能?
  朱卿心想这事儿臣不是禀告过了吗?
  怎地还问?
  他随即又忧郁了起来,觉得皇帝竟然这般健忘,非大唐之福。
  他没看到褚遂良的脸,此刻渐渐铁青。
  “陛下,臣与武阳伯于外交之事颇多默契,此次他分说了南诏之事,臣觉着有理,于是便支持了他。”朱韬很是纳闷的道:“若是说的臣认为不对,就算是相公们来了,臣也不会低头!若是谁认为臣不对,只管来辩!”
  这便是懂王!
  这一刻他微微昂首,自信满满。
  朕要的便是这番话!
  李治看了褚遂良一眼,“朕就说贾平安再大的本事也不至于能让鸿胪寺低头,英国公,此事你来说说。”
  这番话就是打脸:你褚遂良说贾平安仗着朕的威权压制了鸿胪寺,朕便让朱韬来打你的脸。
  接着还得鞭尸!
  鞭尸的人就是李勣。
  他目光温润,“陛下,由此大唐探清了南诏的打算,更摸清了那边的局势,以后大唐的决策便不会犯错,陛下,武阳伯有功无过!”
  这是面对一个方向的功劳!
  从此大唐在西南的布局和应对就能从容不迫了。
  那个贾平安,果然是人才……李治颔首,“朕也深以为然!”
  柳奭面色木然。
  褚遂良面色木然。
第462章
宁可站着死
  逻盛炎走了。
  走之前他来寻到了贾平安。
  “武阳伯可是去过西南吗?”
  “他们去过!”
  西南……你说云贵川吗?
  贾平安觉得自己就是在一面镜子的后面在看着逻盛炎,镜子后,飞机起飞,高铁呼啸而过;镜子前,那些人艰难的在故道中跋涉着。
  他想到了茶马古道。
  其他人,这位武阳伯看着年轻,他定然不可能去过西北,那么其他人会是谁?
  难道是大唐的密谍?
  他试探着问道:“武阳伯若是想去南诏,我愿为向导。”
  “那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四季如春。”
  后世的春城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4/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