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1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3/3565

  “高丽多次派使者来新罗,说只要新罗低头,依附于高丽,高丽不但能与新罗共处,每年还能给些钱粮。”
  这是威胁。
  朱韬微微变色,怒了。
  但这个时候要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决然还是敲诈。
  没有人能摸清。
  唯有贾平安。
  金春秋的唯一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庞大的新罗,为此他需要把大唐引入,灭掉高丽,随后新罗才好施展。
  新罗亲近大唐不过是无奈之举,在高丽的逼迫下,唯有喊大唐爸爸才能存活。你要说什么忠心耿耿,天大的笑话。
  所以说什么新罗向高丽低头,得了吧,这话能哄骗当世所有人,但骗不了贾平安。
  朱韬看了贾平安一眼,想接手下面的事儿。
  懂王的好意贾平安心领了,却微微摇头,然后……
  呯!
  贾平安一拍案几,霍然起身,俯瞰着使者,冷冷的道:“金春秋这是想在大唐和高丽之间左右摇摆吗?身为大唐的臣子,要么对大唐低头,要么……就对着大唐的刀枪低头。今日使者既然说到了对高丽低头,那么……”
  贾平安指着外面,“两国交锋,不斩来使,请!”
  这是要翻脸!
  鸿胪寺的官员们不管怎么想的,都冲着使者在冷笑。
  事后怎么吐槽贾平安都没关系,此刻必须要为他搭台子!
  这是外交准则:哪怕是错了,也不能拆台,否则对手会抓住机会,不断逼迫。
  我只是威胁了一下啊!
  就是威胁罢了,你可以说些话来缓和,随后咱们再慢慢交谈,好歹要拿到好处不是。
  可你竟然直接掀桌子了。
  这就是没得谈!
  这!
  使者怒!
  但金春秋的交代中,却没有和大唐翻脸这个选项。
  贾平安会不会是虚张声势?
  使者看了贾平安一眼。
  贾平安对朱韬说道:“朱少卿,我那边事还多,这便回去了。请转告陛下,新罗想投靠高丽人,如此,我以为任其自便。”
  新罗人后续实则就是在看戏,看着大唐和高丽大打出手,随后高丽灭,他们就蠢蠢欲动了起来。
  小贾如此强硬,可妥否?
  朱韬深吸一口气,“你不必说,我知道,只管去!”
  懂王的姿态无懈可击。
  贾平安往外走。
  一步!
  两步!
  使者没动静。
  卧槽!
  贾平安心中犯嘀咕,心想金春秋难道还真敢和大唐翻脸?
  三步!
  前面就是大门了。
  出门之后,哪怕使者出声他也不会回头。
  大国外交,信誉和威严为先!
  第四步……
  使者的脸上全是汗水,就这么一瞬,他经历了各种内心挣扎,最后记得的是金春秋的那句话。
  ——新罗需要大唐!
  使者回头,“武阳伯!”
  贾平安回身,一脸错愕,“使者还有何事?”
  使者深吸一口气,低头道:“新罗永远都是大唐的臣子!”
  果然,新罗上层果然野心勃勃。
  贾平安看了朱韬一眼。
  懂王微微一笑,“如此,使者还有何事?”
  使者说道:“外臣此来,恳请大唐册封金特进。”
  等使者一走,朱韬看着贾平安,心想这个年轻人果然会哄骗,而且果断的让他激赏!
  这样的少年为何去了百骑?
  这是浪费!
  朱韬旋即进宫。
  “如何?”
  李治等着朱韬汇报和使者的交流结果。
  “陛下!”
  懂王一开口就是牢骚,“对陛下忠心耿耿之人何其多,能执掌百骑的人何其多,可适合鸿胪寺的却罕有。陛下为了百骑而舍弃了鸿胪寺,这不公!”
  李治愕然,“可是出了何事?是了,朕担心的是贾平安太过强硬,使者恼羞成怒之下,弄不好会翻脸而去。虽说大唐不惧,可终究不美。”
  小贾逼迫使者至此,换做是我,定然是要翻脸。可使者竟然憋了下去,可见金春秋的野心。
  “陛下,武阳伯先前和新罗使者交涉,一路强硬,最后使者威胁说必要时新罗可投靠高丽。”
  “大唐不接受威胁!”李治面色冷漠,“打到底罢了!”
  “陛下英明。”朱韬本想是你不必说,我知道,但这个是皇帝啊!他只能忍住了,“武阳伯当即拍案而起,说新罗既然自承是大唐的臣子,要么向大唐低头,要么就向大唐的刀枪低头。”
  王忠良只觉得热血沸腾,不禁脱口而出,“去筑京观!”
  李治看了他一眼,破天荒的没指着边上,“如此,正合朕意。”
  “新罗使者随即低头。”
  李治一怔,哈哈一笑,“竟然是色厉内荏?由此可见金春秋首鼠两端,一心想两面渔利的嘴脸。新罗……靠不住了!”
  陛下……英明!
  朱韬看着皇帝,心想不愧是先帝亲手教导出来的,这份眼光殊为难得。
  李治突然问道:“贾平安何以肯定新罗使者不会翻脸?”
  贾平安就差指着鼻子呵斥新罗不要脸了,作为使者就该据理力争,不行拍案走人都行,总是要为新罗争取脸面。
  我也不知道啊!
  懂王第一次觉得自己遇到了不懂的事儿,“陛下,武阳伯一直说新罗居心叵测,大唐出兵辽东要看准时机,切莫为了新罗去火中取栗。”
  新罗,金春秋……李治把局面盘算了一下,“若是金春秋敢翻脸,朕便灭了新罗又如何?”
  赞!
  朱韬觉得这样的环境最适合鸿胪寺开展工作。
  一抬头,李治发现朱韬在沉思,就问道;“朱卿这是在想什么?”
  朱韬抬头,“陛下,臣想了数人,觉着他们统领百骑绝无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3/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