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30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2/3565

  皇帝的脸已经成了铁青色,“说。”
  杨德利说道:“臣看着他们作威作福的模样却忍不过去,就动了手。”
  御史殴打地方官员,这事儿可大可小。
  皇帝冷笑,“打得好!”
  李勣开口了,“是打得好!”
  武后说道:“这等虐民的官吏,打死勿论!”
  杨德利说道:“后来臣又去了州廨和黄英尊争执,臣一时没忍住,又动了手。”
  皇帝脸颊抽搐,看了一眼杨德利那瘦小的身材。
  杨德利觉得自己被羞辱了,“陛下,臣原先种地力大无穷。”
  皇帝有些无言以对……说什么?御史下去殴打犯事的官员值得夸赞?若是别的御史也有样学样怎么办?
  御史去了地方,地方官战战兢兢,担心给毒打一顿。
  这个事儿暂且搁下,皇帝突然皱眉。
  “太子前几日说了什么?”
  李义府的脸有些绿。
  上官仪一脸不自在。
  太子说做决断要调查清楚,但宰相们觉着自己大半辈子啥没见过?这等小事儿哪里需要去调查,一言而决。
  皇帝派了杨德利去实地查探,回来随即打脸。
  太子自然不好说此事,但皇帝却无所顾忌。
  上官仪干咳一声,“殿下睿智,可见陛下教导之功。”
  许敬宗斜睨着他,觉得这货谄媚的没脸了。
  上官仪看了皇帝一眼,发现皇帝神色沉凝,好似……不大高兴?
  他想到了自己……但凡谁夸赞儿孙有出息,他那种美滋滋啊!比被众星捧月都乐呵。
  是啊!
  人到年龄了,自然而然就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儿孙。
  上官仪想清楚了此事,旋即冲着太子拱手,“殿下一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发人深省,臣这几日左思右想,觉着这话妙不可言……”
  他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的嘴角微微翘起。
  老夫猜中了。
  上官仪叹道:“我等辅佐陛下何等的要紧?天下政事每日都在手中过往,以前便是殿下说的拍脑袋决策,大谬也!”
  李治看着太子,见他一脸平静,但却能看到些小得意。
  这个儿子是不错,这等事儿得罪宰相他却毫不犹豫的做了,可见对事不对人。帝王要紧的是什么?
  李治想到了先帝的话。
  要对付一个人,那便用别的法子,千万别用朝政为由去整治人。开了这个先例,以后朝中人人自危,谁还敢说实话?另外,一旦帝王用朝政来整人,臣子们也会学,如此相互攻讦,把朝堂弄的乌烟瘴气的,前汉党锢之祸不远矣!
  宰相们实则也想让太子受受教训,也该知晓尊重老臣。
  李治心中转动着各种念头……
  他看了李义府一眼。
  李义府却没感觉到他的目光。
  皇帝微不可查的冷哼一声。
  随后缓缓说道:“太子年少,还得要诸卿辅佐,不过太子所言却让朕颇为动容。天下每日多少事?”
  皇帝看着宰相们,说道:“州县官吏每日之事便是治理一地,若是都待在州廨县廨中做决断如何?朕以为不妥当。太子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皇帝再说,“到了朝堂,天下每日多少事都送到了朝中来,朕与诸卿每日理事堪称是忙碌不堪。可这里是长安,长安看不到天下,只能通过各地的文书来了解天下,可天下官吏可信乎?”
  这个问题……
  皇帝目光转动,“李卿说说。”
  李义府下意识的看了李勣一眼,才想起皇帝不可能这般把问题丢给李勣,也不会用这等说法。
  他看了太子一眼,“陛下,天下官吏大多尽职尽责,大多可信。”
  连李义府都在耍滑头,可见做官不得罪大部分人的重要性。
  李治目光转动,盯住了贾平安。
  这是要让我出来放炮?
  贾平安见到李义府的嘴角挂着笑意,知晓这是幸灾乐祸。
  放吧!
  “贾卿。”
  李治颔首,“你来说说。”
  这个问题会得罪许多人……
  “咳咳!”
  有人在干咳,皇帝大怒,可一看却是心腹许敬宗。
  老许在提醒贾平安:小子,悠着点,学李义府就是了。
  连李勣都看了贾平安一眼。
  皇后微微抬头,按理现在她该垂帘……也就是坐在帘子后面,可架不住皇帝说这是掩耳盗铃,加之大唐上层的男女之防没那么重,所以如今还能堂而皇之的坐在后面。
  李弘看着舅舅,心想这事儿该如何说?
  “陛下,靠人是靠不住的。”
  贾平安一开口就放炮,就在李治微微变色时说道:“想维系官吏的清廉或是可靠,靠自觉和节操靠不住。”
  皇帝冷着脸,“这天下的官吏都不妥?”
  “不说不妥吧。”贾平安实话实说,“大唐开国还不久,官场这个大染缸臭味还不浓烈。可天下官吏手中都有权力,而这些权力随时都能生钱,陛下,指望人看着钱不动心是不可能!万万不能!”
  贾平安觉得这等想法太天真,“这里有一条线,刚开国时官吏还算是清廉,时日越长,贪官污吏就越多……罕有例外。”
  李义府忍不住反唇相讥,“大唐立国也差不多五十年了吧,如今大唐官吏就不错。”
  “五十年很长吗?”
  贾平安反问道:“李相在吏部可知晓每年处置了多少官吏?是越来越多还是如何?每年多多少……”
  呃!
  李义府卡壳了。
  随即他寻到了解释,“此等事谁会去计算?”
  贾平安笑了笑,“新学就会,在户部和工部,新学出身的官吏都会用数据来对比。譬如说户口,每年做一个数据,随后和上一年相比就知晓收支的变化。譬如说工部,每年征召了多少民夫?动用了多少工匠,花费了多少钱粮……这些数据一出来,就能作为朝堂决策的依据。做决策……还是不要拍脑子的好。”
  这是为大外甥报仇!
  李义府微笑道:“吏部不需要。”
  新学别想往吏部挤!
  但想想李义府再度补刀:“赵国公在兵部,想来能多要些新学的学生,也算是师生再度聚首,更是能朝夕相处。”
  这一刀真狠!
  ——陛下,贾平安要在兵部大搞一言堂了啊!
  太子果断出来,“孤乃是算学的祭酒,今年科举前,孤还去了算学,鼓舞了学生们。”
  大外甥随即为舅舅扛事。
  李义府面色有些僵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2/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