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3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3/3565

  贾平安没法掺和。
  他起身告退。
  “对了,何时让兜兜进宫。”
  不会是想为哪位皇子寻媳妇吧?
  贾平安心中警钟长鸣。
  回到家,他寻了兜兜来。
  “进了宫中,多和太平玩耍,少和皇子说话。”
  “哦!”兜兜很平和,让老父亲心中焦急。
  “阿耶,其实我不喜宫中。”
  “那就好。”
  云章说道:“郎君此去河北道的消息传来,有人和小娘子绝交了。”
  “这是好事。”贾平安笑道:“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可多?”
  他也不希望子女被外界孤立。
  兜兜说道:“三个。”
  “郎君,国子监祭酒求见。”
  贾平安捂额,“这位老先生来作甚?”
  到了前院,贾平安拱手,“王祭酒倒是稀客。”
  王宽拱手,“老夫今日却是来做个恶客。时至今日国公也当知晓国子监难以为续,若是国公乐于见到国子监没落,老夫无话可说,觉着理所当然……”
  “书房说话。”
  二人去了书房。
  嘤嘤嘤!
  正在书房睡觉的阿福爬起来,王宽笑道:“好一只食铁兽,看着憨态可掬。”
  阿福抓人的时候也是这般憨态可掬。
  贾平安揉揉阿福,“去寻兜兜。”
  阿福马上就跑了。
  “怎地像是见鬼了一般?”王宽有些好奇。
  “只是欢喜。”贾平安笑的很假。
  有人送上茶水,王宽喝了一口,缓缓说道:“国子监原先是贵族学堂,除去算学之外,收录的多是权贵高官子弟,这等人背靠家族,凭着国子监学生的名头出去就能为官。”
  这也是垄断的一种。
  “算学崛起,算学的学生不断出仕,老夫直说吧,算学的学生和国子监的学生都在同步出仕,可算学的学生做事上手快,学的也快。而国子监的学生却相形见绌。如今官场都在说宁可要个算学的学生,也不要十个国子监的纨绔。”
  王宽有些激动,“我国子监的学生在他们的口中竟然变成了纨绔。纨绔是有,可那些学生大多做事认真,这便是才干不足被嫌弃了。”
  一群苦读圣贤书的权贵子弟出仕后愕然发现不对,怎地算学的学生这般能干?我们不懂的他们懂,做事麻利不说,而且还能不断学习总结,更进一步。
  宦途一开始他们就输了,哪怕他们的起点更高,可口碑一丢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王祭酒和我说这些何意?”贾平安却没有半点同情心。
  王宽说道:“老夫想的是……让国子监开新学一课。”
  这话王宽以前说过,但那时没人当真。
  贾平安皱眉,“那里乃是儒学的大本营,王祭酒不担心万夫所指?”
  王宽苦笑,“万夫所指总比坐视国子监没落强。朝中有人建言,扩大新学在科举中的名额,这是陛下觉着时机到了,开始压制儒学……老夫知晓,再不动手,以后就不必动了。”
  他起身拱手,“请国公垂怜,好歹调派数十算学先生去国子监,老夫感激不尽。”
  “数十?”贾平安笑道:“算学刚出了数百学生去各地教书,如今没多少人手。”
  王宽咬牙,“有多少老夫要多少?”
  大族隐户被清理后,势力明显萎缩了大半。没有了人口,他们就像是褪去了利齿和利爪的野兽,只能咆哮,却无法伤人。
  受此影响,儒学的地位一降再降,那些曾经牛皮哄哄的大儒,如此出门也得小心些,免得吹牛吹过头了,会被人驳斥。
  儒学的地位降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子监学风不正,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此事还得要请示。”
  贾平安真的不在乎国子监没落与否,但他却希望能有另一个教育体系来抗衡新学系统。
  不能垄断,否则多年后算学依旧会成为儒学第二。
  王宽随即就上了奏疏。
  “皇后,国子监祭酒王宽恳请朝中调派算学先生去国子监教书。”
  皇后明显的楞了一下。
  国子监,那不是儒学的大本营吗?
  王宽竟然开口求援,要改弦易辙,开新学了?
  这事儿帝后显然乐见其成。
  ……
  算学抽调的数十先生进了国子监,国子监炸锅了。
  “我等不学新学!”
  一群师生咆哮着,而士族三剑客面色惨白在嘀咕。
  “不学就去学儒学!”王宽站在那里,坚定的道:“愿意学新学的自去报名。”
  不是强迫,而是自愿。
  “老狗!”
  人群中飞来了砚台,正好砸在王宽的额头上。
  王宽踉踉跄跄的后退,郭昕扶住了他,说道:“叫医者来。”
  “不必。”
  王宽抬头,鲜血流淌的满脸都是。
  他扶着郭昕说道:“故步自封就是自寻死路,儒学该改了,可如何改?该心向天下,让那些说教少一些,让那些能强盛国家的多一些……整日学做人,可老夫看着这些年也没出几个好人,这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如何做人,何益?”
  他的声音苍凉,“不愿学新学的可不去,愿意的报名,每日排课。”
  他缓缓走了过去,人群裂开一条缝隙。
  “老狗!”
  有人痛斥。
  有人却欢喜的道:“我要学新学!”
  “娘的,你等不愿学自去,别特么的阻挠,信不信耶耶弄死你!”
  武勋的孩子都叫嚣着要学新学,而文官子弟却大多反对。
  “他们的父祖都是靠着儒学出人头地,如今儒学式微,他们若是低下头,父祖的面子要不要了?”
  “是面子还是儿孙的前程大?”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
  王宽就这么缓缓走过人群,回身道:“老夫不会是国子监最后一任祭酒!”
  人群默然。
  儒学式微已成定局,若是这般发展下去,专门教授儒学的国子监就很尴尬了,地位只会越来越低,最后无人关注,无人报名……只能关门大吉。
  有人不忿的道:“新学里也在教授儒学。可见我儒学博大精深!”
  “赵国公说了,新学就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自然有好东西,这些好东西就该拿来教授给学生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3/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