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3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1/3565

  这是太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监国。
  以往帝后出巡,会丢些官员协助他处置一些小事儿。至于大事,依旧会送到皇帝那里。
  而此刻太子前方坐着的是宰相们。
  八位宰相。
  “殿下。”
  窦德玄起身。
  “今年雪少,关中多地有干旱迹象。江、淮等地亦是如此……”
  这是一个考验。
  这等政事每年没有十起也有八起,太子会如何处置?
  处置的手法,处置的态度都将会成为他执政途中的印记。
  李弘说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此等事地方老农更为敏锐。工部与户部可派人前往各处查问,工部随即清点各地水利,及时疏浚。另,户部准备钱粮,钱粮要及时输送到各地……以备灾荒。”
  ——那一句是贾平安的诗!
  先去查探核实,这是新学的方法。
  与此同时各项准备工作蓄势待发,一旦证实确有其事,工部和户部联手。工部组织指导各地疏浚水利,为旱灾做准备。而户部准备钱粮,并输送到灾荒可能的发生地。
  无懈可击!
  “是。”
  以往李弘观政只是看着君臣议事,偶尔说几句话,就和一个小透明似的。
  但今日他坐在那里主持朝政。
  李安期起身,“殿下,今日奏疏繁多,大多皆是……”,他抬眸看了太子一眼,“多是建言废后……”
  帝后之争结束了,这场延绵两年多的暗战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
  而成果就是太子坐在了那里。
  所以太子就是最后的受益人。
  政治从来都不讲情义,但凡能踩死对手就不会客气。
  皇帝在宫中一言不发,外界却波澜涌动。
  太子按理应当把此事丢给皇帝去处置,他没这个资格处置自己的母亲。
  所以李安期这番话只是一个引子,引入宰相们对皇后的态度。
  是支持废后,还是觉着维持现状更好?
  戴至德目光复杂的看着太子,知晓他遇到了麻烦。
  前面一个问题是政事,太子处置的完美无瑕。后一个问题里包含人伦、宫斗、政争……太子最好的法子是含糊以对。
  李弘看了一眼李安期,说道:“外界纷纷扰扰,可这是家事!”
  李安期的老脸一下就红了。
  戴至德忍住大笑,起身道:“殿下此言甚是。”
  ——这是孤的家事,一群外人哔哔个没完,关你们屁事?
  这个表态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太子仁慈,但执政的态度却不软弱。
  一个内侍进来,“殿下,赵国公持刀到了宫门外,呵斥一众官员,他求见皇后。”
  戴至德只觉得浑身都凉了一下。
  宫外的官员们都在排排坐,等着吃果果。
  大伙儿都觉得皇后要凉了,于是人人喊打。
  但贾平安却来了。
  一人一刀。
  在帝后暗战时,贾平安默不作声,一边都不帮。为此外界不少人说他忘恩负义,忘却了皇后对他的关爱。
  但没想到他却在这个时候来了。
  在皇后处于绝境时。
  一人一刀。
  这事儿自然只能去请示皇帝。
  皇帝正在听人念奏疏。
  “他这是做给朕看的吗?”
  王忠良一个激灵,“赵国公就一人。”
  皇帝冷笑,“一人一刀,这便是说若是朕要对皇后动手,他便会杀进宫来……与皇后同死。倒是有情有义……”
  ……
  武后坐在幽暗的殿内,邵鹏在说着。
  “陛下那边说……晚些一起用饭,天气冷就吃火锅。”
  “太子说火锅吃多了上火……”
  武后坐在那里,默然看着殿外。
  “那些人还在弹劾?”
  “是。”
  武后讥诮的道:“见风使舵者不可重用。皇帝此刻正在看着百骑送上的名册吧。”
  “是。”
  邵鹏说道:“沛王这阵子没来。”
  武后淡淡的道:“趋利避害。”
  邵鹏心中有些难过。
  “上次约好来觐见的那些贵妇也没来。”
  这便是树倒猢狲散。
  周山象眼眶都红了。
  一个内侍进来。
  “皇后,赵国公在宫外持刀呵斥群臣……此刻正在进宫,他……陛下还许他带着刀。”
  “平安……”
  皇后抬眸,一直平静冷漠的眸中多了些别的意味。
  ……
  “他想杀谁?”
  皇帝嘟囔道:“难道敢杀朕?去看看。”
  皇帝带着人缓缓而去。
  到了皇后的寝宫外。
  “赵国公在那。”王忠良轻声道。
  贾平安缓缓走向台阶。
  殿内,皇后独自走了出来。
  她伸手摸了摸发簪。
  皇帝看了一眼,哪怕视线不够清晰,他依旧记得那是一根用了多年的檀木发簪。
  贾平安走上了台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1/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