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6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7/3565

  整件事他回想了一遍,马上就想到了贾平安的用意。
  “此人……”长孙无忌眼中多了厉色,“老臣以为可关押在宫中,令人严加看守。随后拷打,把他的学识都抄录下来,随后令可靠之人研习……如此可为万全。”
  长孙相公果然高明!
  柳奭干呕了一下,“臣附议。此等学问骇人听闻,臣在想,莫不是仙人之学?万万不可置之不顾。”
  宇文节说道:“是啊!长孙相公所言甚是,此等人本是扫把星,更是得了异人传授学问,臣以为最好控制在宫中,若是不妥……”
  他挥挥手,仿佛是杀了一只鸡。
  李勣冷眼看着他们在表演。
  什么关押于宫中,这等建议纯属是馊主意。
  但以长孙无忌的城府为何要出这等主意?不外乎就是觉着贾平安是皇帝的人,而这等学问一旦成为皇帝的助力,小圈子又将会多一个麻烦。
  但皇帝可会同意?
  李治微微一笑,“诸卿所言朕都想过了。只是朕在想,今日贾平安在道德坊坊门处测试,为何?”
  他看看长孙无忌,觉得这位舅舅真当自己是傀儡了,“朕才将让他去国子监教书,他就来了这么一下,诸卿以为为何?”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这是来自于贾平安的提醒。
  “他这是在说,自己承袭的这门学问价值无穷,若是教授给了国子监的学生,有泄密的风险。若是外藩得了这等学问,大唐危矣。”
  呵呵!
  李勣微微一笑,知晓皇帝还是在给长孙无忌留面子。
  可李治真没想留,“他这是在告诉朕,他的身上有许多能助力大唐强盛的学问,朕若是弃他不顾,那么他亦会把朕和大唐视为路人……”
  “诸卿的想法都不错,可那少年却不是一个温顺的!”李治微微俯身,眼中有些怒色,“关押拷打,那是羞辱,不,那是屈辱!朕想大唐长盛不衰,但却不会用这等卑劣的手段!今日不会,此后……也不会!”
  他是真的恼火了,起身看着柳奭,眼中有不屑之色闪过,“天下生民亿兆,今日听闻此人有才,于是绑架而来,拷打所学。明日听闻那人有才,掳掠而来,逼迫拷问……这是帝王还是贼子?”
  长孙无忌嘴唇动了几下,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他是有些忌惮了那个扫把星,所以才会赞同这等荒谬的主意。此刻被李治这么一说,不禁有些难堪。
  李治的眼睛很亮,“朕听闻某人有才,心中欢喜,恨不能朝夕相伴,视为肱股。此为帝王之心。若是囚禁拷打,这是……”
  长孙无忌老脸一红,知晓后面的意思。
  ——这是山贼!
  连当年的瓦岗都不如!
  柳奭干呕了一下,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宇文节觉得该缓和一下气氛,就笑道:“陛下,那少年知晓此物的厉害,如此,臣以为他当深居简出,作蛰伏之态。”
  这话没错,历史上许多大才都是这般干的。
  被大佬看重后,他们蹲家里装作啥事都没发生,然后大佬自然赞叹曰:果然是视名利如粪土的君子。
  李治知晓刚才自己把舅舅的脸面剥的够呛,就笑道:“如此可去看看。”
  王忠良去安排,李勣才发声,“陛下,这等学问不可小视,国子监自然该教授,可臣觉着先缓缓更好。”
  李治点头,“朕知。”
  他突然笑了起来,“朕在想,那少年在道德坊这么一炸,便是在告诉朕,你若是把某弄进了国子监,莫要后悔才是。朕此刻想来,却是后悔了。”
  他这是打预防针,免得有人建议把贾平安弄进国子监去教书。
  这等学问分明就是强国之基,而国子监里多是权贵子弟,教授给了这些人,那就是在批量打造世家门阀。
  好险!
  李治想到自己的决定,不禁脊背发寒。
  幸而那个少年是没心机的,否则他默不作声的去了国子监,只需教授些让人惊讶的学识,自然就收拢了人心。
  果然,朕一直护着他的好处就来了。
  晚些去查探贾平安动静的人回来了。
  “陛下,贾家正在道德坊摆宴,但凡坊内的人皆可去吃。”
  尼玛!
  这是啥意思?
  宇文节被打脸了。
  “他这是何意?”连李勣都很是好奇。
  来人说道:“贾平安作诗了,他在外面和坊民们一起饮酒作乐,带着那些孩童一起玩耍……”
  他摸出一张纸,看来这首诗不短。
  李治笑道:“贾平安诗才名震长安,连上官仪也不是对手,今日朕与诸卿共赏。”
  王忠良觉得上官仪听到皇帝的评价大概会想死。
  此刻文坛多赞美上官仪的诗,并名曰上官体。可上官仪却两次败在贾平安的手中,其中以第二次最惨,大庭广众之下,被贾平安一首‘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击败,毫无还手之力。
  那人念诵道:“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春正肥。”
  李勣抚须微笑道:“道德坊于他而言便是山中吗?有趣。”
  这个开头轻快有趣,众人不禁微微颔首,觉得天真自然,果然是诗才了得。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前面都是欢喜的宴饮描述,很是轻松。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饮酒酣醉,拿出横刀挥舞,寒光与落日争辉。
  听到后面两句时,李治不禁微微一笑。
  这是想为君王效力之意,让他如何不得意。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这个……
  李勣想捂脸。
  当年朱买臣落魄时,妻子看不起他,离他而去。
  这话怎么有些隐喻呢?
  李治看看长孙无忌等人,又想到了自己。
  此次他准备把贾师傅弄到国子监去教书,这和朱买臣的愚妻有何区别?
  李治不禁莞尔,觉得少年发牢骚也颇为有趣。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殿内沉默着。
  我是大才,随便上天怎么打压,怎么磋磨,我依旧能大放光芒。
  关键是贾平安借着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晚些散去,柳奭走在长孙无忌的身边,低声道:“相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扫把星的意思是说,从今日起,他便要走出家中,大放光芒了。他好大的口气!”
  长孙无忌眸色平静,“老夫此生见过无数大才,可能走到最后的……”
  他指指自己,柳奭想想还真是。
  当年先帝的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号称十八学士,还有其他人才无数,这才奠定了秦王府的基础。
  那时的长孙无忌并不算顶尖,在房玄龄等人的光芒之下,靠着和先帝的关系苦苦维持着。
  但过了数十年,房玄龄等人早已归西,而长孙无忌却权倾朝野。
  “相公豪迈,某佩服。”柳奭心中还有些不安,“那少年的学问……”
  “学问学问,这是大唐的根基,陛下不傻,自然会有妥当的安排。”长孙无忌微笑道:“他开一门新学也是好事,新学新学,纷争必然不少!”
  柳奭懂了,“回头寻人去辩驳,让他焦头烂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7/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