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9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3565

  “对了,还赏赐了你官奴二十户。”许敬宗羡慕的道:“这可是此次抄没的仆役,都是上等货。”
  把奴仆比作是货物,这也是大唐特色。
  杜贺已经流口水了。
  等许敬宗一走,他欢喜的道;“郎君如今身为武阳伯,还是百骑的统领,本该有些崛起的模样了。可贾家什么都好,就是少了田地和仆役。这年头,没田地出去说话都不好意思,家中仆役少了丢人!”
  这年头出门秀宝马,秀家中的田地和仆役。
  你要说家中在长安城外面点有上千亩良田,那真是奢华的没朋友。
  “二十户,回头带去种地,郎君,咱们家以后不但不用卖粮食,还有结余。”
  是啊!
  贾平安倒是忘记了此刻的习惯。
  但凡有些出息的人家都会屯粮。
  “先去看看田地。”
  贾平安带着杜贺等人出了长安城。
  太近了!
  出了安化门,顺着清明渠策马,不到三里地就看到了一片良田。
  杜贺下马,伸手抓了一把土在手中捏散,仔细看着,还嗅了嗅。
  “王老二来看看。”
  王老二是府兵出身,平时种地,闲时操练。
  他蹲在地上眯眼看着。
  杜贺笑道:“你狗曰的还懂看地气?”
  他给贾平安解释道:“但凡世家大族,田地多,都会在春季请人来看地气,那些人能看出一块地的肥瘦,若是瘦了,这块地便放着歇息,等明后年再种地。”
  老祖宗真心牛逼,还弄出了这等休耕的手段。
  至于望地气是什么原理,贾平安不懂。
  “好地!”
  王老二回身道:“郎君,有了这块地,贾家才算是站住了脚跟。”
  至于吗?
  贾平安觉得这个有些夸张了。
  可杜贺一脸欣慰,王老二和徐小鱼满是欢喜之色。
  贾平安恍然大悟。
  华夏人没有抢掠的习惯,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去养活自己。所以华夏人最看重的便是土地。
  有了土地,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越过越好。
  土地才是华夏人的根!
  贾平安带着人去了庄户住的地方。
  “都被弄走了。”
  有好事的跟着来看热闹,给贾平安说道:“前几日来了官人,把那些庄户都带走了,说是赏赐给了谁。”
  贾平安看了看屋子,吩咐道:“按照贾家的规矩来。”
  “郎君放心!”
  杜贺早就熟悉了这些手段。
  回过头他就去领了官奴。
  二十户官奴老小都有,老的担心会被抛弃,被领着去道德坊见贾平安时,其中一个老人出来说道:“郎君,贱奴有的是力气,能为郎君种地杀人呢!”
  “从此刻起,你等便是贾家的人了。”贾平安知道此刻首先要做的便是安定人心,“贾家对待仆役就一个要求,勤勤恳恳。不偷奸耍滑,不动歪心思的,只管安心。”
  “多谢郎君!”
  道德坊的不少人家都看到了这一幕。
  “武阳伯果然宽厚,有的人家嫌弃年岁大的,让他们自生自灭呢!”
  “外面不是说武阳伯是什么以德报怨?这等德行的主家,这些官奴算是有福气了。”
  那些官奴听到街坊的议论,心中渐渐有底,眼中都多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贾平安吩咐道:“把饭菜弄出来,让他们好生吃一顿再去贾家庄。”
  火星湾那里太偏了些,但靠近骊山,以后可以作为贾家的别院,没事了带着老婆孩子去度假,顺带看看能否泡个温泉。
  而城外的这片土地将会成为贾家持久的粮食基地。
  这便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等那些饭菜被弄出来时,官奴们看傻了……
  ……
第374章
皇帝炸了
  一盆炒腊肉,一大盆菜干炒香肠,最后是蛋汤。
  这菜……
  边上的街坊看傻眼了。
  “这是给他们吃的?”
  官奴们更是不敢上前。
  一个孩子牵着母亲的衣角,嘴角都在流口水,可却不敢开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知晓自己处于什么阶层,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贾平安招手,“来!”
  孩子楞了一下。
  杜贺笑道:“郎君叫你。”
  孩子仰头看了母亲一眼。
  妇人有些不安。
  但这是新主人,她不敢违令,只得低声道:“乖。”
  一个乖字,就蕴含了所有的意思。
  ——要小心!
  孩子缓缓走来,眼神怯生生的。
  贾平安等他近前就问道:“可想吃肉?”
  孩子没有丝毫犹豫的摇头。
  贾平安招手,“曹二,弄根骨头来。”
  曹老二赶紧回去,晚些弄了一条羊腿来。
  “拿着!”
  贾平安把羊腿塞给孩子,揉揉他的头顶道:“好生听话,好日子在以后。”
  孩子拿着羊腿不知所措,想还回去不敢,鼻端全是羊肉那带着膻味的香气。
  他不争气的咽口水,回身看着母亲。
  妇人惶然,“郎君,不敢呢!”
  他们是奴隶,早就习惯了被当做是畜生看待,何曾吃过什么羊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