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1215

  “好家伙,再这么发展几年,保不齐你就成为中华首富了!”
  李凡愚坐在首位,打了个哈哈,“别这么说,现在的流动资金加上固定资产还不到二百亿,离首富还差得远呢。”说着,他扫了一眼在座的高管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努力啊!本总裁成为首富,走上人生巅峰的事情就仰仗大伙儿了!”
  说完,这货还做了个抱拳的姿势。
  见他一本正经的耍宝,众人发出一阵会心的哄笑。
  安宁摇了摇头,不动声色的瞪了一眼李凡愚,后者灵敏的捕捉到了这一闪那的风情。
  目前正信的业务量已经与半年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A4,A6,迷你,A8这四款量产车型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全面确定了正信“中华市场一哥”的地位。经过两个多月的测试和武器平台的配套研发,骑士十五的军方订单也陆续下达过来。
  可以说,正信仅仅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将国内的所有车企甩到了身后。若不是在走出国门后,美国市场上表现的差强人意,完全可以说这个企业已经一脚抢踏在了豪强品牌的门槛上。
  想到这里,安宁不免对自己这两个月来没有为正信创造一个开启未来的开端,感到一丝内疚。
  李凡愚见她嘴角勾起一丝苦笑,便知道这个笨女人又开始瞎想了。
  于是赶紧转移话题,“好了,无关紧要的话说了太多。作为公司的高层,想必各位对我公司最近一段时间的经营情况都是有目共睹的。在我们下线了七款车型,市面上四款热销的现状之下。公司目前的人事职能和公司架构,已经明显跟不上我们的发展速度了。这一点,在座的各位之前都跟我提到过。”
  一听他提起这个,一群高管立刻七嘴八舌的发飙了。
  “岂止是跟不上,简直就是耽误事了啊!李总,我们运营部的员工现在月出差平均时间,每人已经超过了十六天!部门里的单身青年们都在抱怨,这么搞怕是讨不到老婆。结了婚的也都在抱怨,这么下去迟早被隔壁老王绿了呀!”
  “嘿!你说这话没良心,我们企划部可是没少帮你们出差!我们就什么都没说!”
  “去去去!谁不知道你们那群和尚,经常出差泡了多少高铁乘务员和空姐妹子?我看你们巴不得天天出差!”
  “哎,你们还算好的。我们销售部现在忙得连轴转,想出门儿都走不成,太忙了啊!部门里刚结婚的妹子多,副经理直接从曰本花高价买0.01毫米的冈本,免费分发给有家室的员工。就怕有一不小心中弹,跟我们请产假的!”
  “噗、李总,忙是一方面。但是就像我之前跟你说的,随着目前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各个部门只见的沟通与协作已经不像公司刚刚成立时那么顺畅了。就拿我们奥迪部来说,现在咱们公司旗下的几款车型。除了骑士十五是属于产业园区的项目之外,剩下的车型其实都是我们部门直接负责的。但是从人事结构和权限上,具体办公过程中一些事情的决定权,还需要通过人事部,运营部,市场部和策划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不方便。忙一点我们是不怕的,但是把时间耽误在沟通和漫长的授权审批过程之中,我个人感觉是对效率和精力的浪费。”
  “还有啊,李总。在产业园区落成之后,我们的研发中心也落去了那边。现在张教授忙着管理研发中心的人事,徐工柳工和王工三人都各自担当一面,但是他们的具体职能我们都不是很清楚。对于产品的一些反馈和资料采集,我们不是很清楚他们究竟是谁负责。针对这一点,我建议您梳理一下研发中心的人事架构,不然我们市场部的工作实在是进行的不顺畅。”
  “额、我主要说两点。第一,我们财务部现在急缺人手。第二……我们现在十五个人挤在三十多平的办公室里,每天简直缺氧啊……”
  ……
  之前忙的时候,正信人将自己负责的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那个时候虽然是感觉有诸多不顺,但是大家伙儿都本着尽快尽好完成项目的心思,克服了种种困难。
  现在最新车型A8的销售和生产都已经稳定了下来,再加上今天李凡愚主动提起这个事情,所以之前积攒下来的抱怨一股脑都涌现了出来。
  李凡愚拿着根铅笔,将众人的意见仔仔细细的记在本子上。当所有人说完,他才在本子上重重的花了一个重点号,转身交给了安宁。
  “安总监,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安宁用纤细白皙的手指,将散落下来的秀发理到了耳边。
  看着案头公司现在的人事报表,再结合刚才这些抱怨和意见,略一思考才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组织架构是应该进行一次调整了。”
  李凡愚将手里的铅笔顿了顿,“如何调整?”
  “从人事报表上看来,运营部,企划部,市场部和奥迪部现在有很多业务重叠,管辖范围也有不小的冲突。正如黄琪说的,现在我们奥迪部的业务量太大,是应该到了对他们进行人事扩充完善职能,从公司独立出来的时候了。
  动力公司那边,现在的员工数量也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人。之前一个主管带五十个员工,但是现在一个生产组长的手下,已经管理了近二百人,这已经不在合理的范畴之内。
  质检部的人手虽然不少,但是被你分配的哪里都是。产业园区各个零配厂家的代表,已经抽调了太多的人手。在这种情况下,对动力公司方面的管控难免力不从心。
  还有我们的研发中心,现在除了张教授之外,徐复方,柳青和王宇完全就是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有难关就跑去哪里,没有具体的分工和责任范围。
  说句实话,公司经营到现在没有出乱子,简直就是个奇迹。由此可想,各个部门之间做了太多的妥协和努力了。”
  “咳咳……”
  李凡愚老脸一红,要是说研发这块自己是当仁不让。但是公司的具体经营,他实在是不怎么在行。
  安宁笑着看了他一眼,“不过这些还是好解决的。在这样乱的结构之下我们都做出了如此之好的业绩,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正信人?”
  这话说得提气,众高管一阵应和。
  见将士气调动了起来,安宁才话头一转,对着李凡愚道:“李总,根据目前公司的状况,我们必须要再一次进行升级了。而且……要想一步到位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公司的发展。这一次的升级恐怕动作不会太小。或许你以后,得改一个称呼了。”
  改称呼?
  难道你要当众叫我老公?
  强忍住当众调戏安姐姐的冲动,李凡愚脑袋一歪:“怎么说?”
  安宁将手里的文件略加整理,起身对着在座的高管和李凡愚道:“咱们把公司升级为集团吧。”
第0420章
把废铁变成宝!
  公司升级为集团的事情,可不是安宁一拍脑袋就冒出来的想法。
  而是基于目前正信的实际情况,在心中大致的规划了一个框架,按照这个框架的规模才决定的。
  正信现在旗下已经有了一个独立的动力公司,一个目前还没怎么扩展的正信零配,若是将奥迪部分独立成为公司,那么旗下就有三个子公司了。再加上规模超级大的研发部,那么便是四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
  而这四个分支机构里,有三个都拥有着很大的规模,这已经构成了升级为集团的基本条件。
  所以在经过了两天的讨论和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下,安宁规划了一份结构升级的章程。
  按照她的构想,正信从公司架构升级为集团架构。由李凡愚任董事长,安宁担任总经理也就是传说中的CEO。王梅梅职务平调,由公司总经理变更为集团总助兼人事部经理。因为在李凡愚的一再强调下,没有上市的打算,所以不设集团董事会和监管会。
  奥迪从正信的内部独立出去,成立正信奥迪汽车公司。由黄琪担任总经理,依照奥迪部现有的人员为基础,从正信市场部,运营部抽调部分人手,并对外进行扩招纳新。
  潘强出任集团生产副总,职能上仍然统管动力公司的生产业务,但是重点工作方向则侧重在采购和物控两方面。孙国义出任动力公司总经理,配合潘强进行生产业务,并主抓生产车间,和设备部门。
  研发中心方面,由老张任集团技术副总负责管理。在三学霸之中,将综合能力较强,且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徐复方提升为研发总工程师。鉴于研发中心现在同时存在着正信团队和合作高校入驻团队,所以柳青和王宇以主管工程师的身份,分别负责两个部分的研发和日常管理工作。
  在对研发中心进行人事调整的时候,李凡愚念及王瑞在这几次的开发中,表现出来对改装和车辆调校方面的天赋和能力,特意将他所带领的团队提出来,成立了一个单独的研发部门——正信高性能研发公司,意图对公司现有车型进行高性能版本的开发。
  将这些需要独立的部分分离出去,正信的内部结构也进行一次整合和调整。
  鉴于策划部和运营部在一些工作内容上有重叠,安宁将这两个部门合并升级成正信营销部,由李凯担任部门经理。财务部和人事部进行内部升级,除了由王梅梅兼任的人事部经理一职之外,现有人员职位不变,但是依照现在的编制补充部分人手。
  因为近期生产业务的激增,质检部也必须是要升级的;原来的正信质检部升级为质管部,由一直在工作中表现出众的质检部副经理沈宇达,也就是那个在年会之中抱得美人归的小子担任质保工程师。
  对正信目前的生产状况和产业园区部分细致分析后,质管部下设无损检测,实验质量,产品质控,材料质控,工艺质控,设备质控,焊接质控,热处理及理化质控和最终质控九个质量保证系统。对集团下属的生产单位,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和质量保障。
  确定了这些,正信犹如一个巨大的机器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分成一个个零件。进行优化之后变换序列重新组装到一起,以图发挥较之前相比更大的马力和能量。
  这一系列的变动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各个部门才发现面对新的架构人手缺的厉害。
  于是,一轮大规模面向社会的招聘开始了。
  话说正信的工资待遇,在业内那是出了名的好。而正信正在内部升级,由公司变为集团的事情在这两天也是轰动了整个汽车行业。所以一听说正信招人,公司招聘会的门槛分分钟被踩烂。
  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不用说了,甚至来参加招聘会的,还有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以及在外企的优秀人才。
  这样的场面,简直让正信人事部的HR感觉到眼花缭乱。一时间,人才那是扒着挑,就跟去菜市场买菜一般。
  在这一脸热火朝天的变动之中,李凡愚则是将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安宁。自己当了甩手掌柜,撒欢儿去了。
  天城国际机场。
  李凡愚将物流接收单上签了字,对工作人员道了声谢。
  随即,他指挥着动力公司那边借调来的运输队,将停放在机场货仓里的那六台“废铁车”小心翼翼的装了车。
  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呢?
  没办法呀,梅森的这些宝贝不知道放在垃圾堆里多少年了。叉车在搬运的过程中动作幅度稍微一大,这些老家伙身上就稀里哗啦的乱响。
  一个不注意,就有散架的危险。
  所以,工人们面对李凡愚“无比要保证车子内外结构完好”的搬运要求。只能跟伺候亲爸爸似得,像搬运鸡蛋一样,一点点的装车,慢慢的启动,一路小心再小心的运回了动力公司。
  动力公司最深处,那个被阑珊围起来的神秘车间。
  李凡愚在将几辆车子全方位检查了一遍之后,心里才微微放心了一些。
  这些车子虽然里外都烂透了,但是核心部件都不缺。可能对于一般人来讲,这样废铁状态的老爷车只能又回收卖铁的价值。但是在李凡愚看来,这可都是宝贝!
  历史上一些特殊且稀有的车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跟艺术品文物是一样的。
  如果一辆车性能优异,产量稀少,外形足够有特色。那么在完善保存几十年之后,完全是可以用文物价值去衡量的。
  只可惜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意外,留下来的这种车子实在是太少了。
  大部分的这种车子,都像李凡愚面前的这六辆一样。经历了辉煌,个人收藏驾驶,到了一定年份遭到破损,报废之后被扔到了废车场。
  感慨一番之后,李凡愚才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开着叉车将那辆奔驰540K搬到了万能修复设备的传送带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