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1215

  现在李凡愚是过江龙,而且是一条在北美市场上名声不显的小龙。
  所以想要凭借F150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一举成名,就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最适合市场的策略!
  在他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说出来之后,无论是三学霸和小库尔博都一脸的顾虑和不解。
  “愚!我看了你们原本的设计,后桥铝制车身的概念非常好。在汽车轻量化的浪潮中,半铝或全铝车身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不明白,你之前已经定下了车桥采用铝制,现在为什么要改用高强度钢。这简直是逆退式的研发!”
  李凡愚摆了摆手,面对小库尔博的不解,他只好耐下心道:“库尔博,我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
  “高强钢荷载大还是合金铝荷载大?”
  “当然是钢!但是如果采用高强度钢车桥的话,会给F150增重近250公斤,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油耗。”
  李凡愚笑了,“你先听听我的想法。目前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卡曼A系列皮卡的理论载荷是1200磅,油耗是15升。B系列的理论载荷是1500磅,油耗是19升。而按照我原本以F150参数计算出来的数据,V6基础版的载荷是1500磅,油耗也是15升。如果采用了高强度钢的材质,通过我的初步推算,可以将理论载荷提升到1700磅。而即增加了可变传动比后轴和差速器之后,理论载荷可以达到1900磅,油耗增长也就是0.5-1升的样子。还有,如果用高强度钢代替合金铝,省下来的成本完全可以将我们的造价降低百分之五。而这百分之五,可以让我们把可变传动比的后轴和差速器作为基础版本的标配。你认为,这个取舍划不划算?”
  小库尔博想反驳,但是仔细的将李凡愚的理论消化之后,不说话了。
  梅森对研发层面的事情一知半解,但是以他经营思维出发,在心里合计了片刻之后,兴奋的一拍手。
  “划算!这样一来,F150岂不是成为了一款通用型的皮卡?如果经过这个改动,真的可以达到你说的结果,那么F150一款车就有了与卡曼AB两个系列抗衡的资本!划算,实在是太划算了!”
  李凡愚向他伸了个大拇指;果然鸡贼如我,心有灵犀!
  而三学霸也已经领悟了其中的关键。
  这看似退步式的改动,虽然牺牲了一定的技术高度。但是却让F150这款车更为实用,也更具性价比。
  面对这个神来之笔,徐复方当即点赞:“老哥,稳!”
  柳青:“稳稳!”
  王宇:“……”“稳稳稳……”
  见众人再无异议之后,李凡愚大手一挥,“走吧,赶紧着手修改!我们的时间紧迫,最好将研发进度尽量往前控制!”
  “收到!”
  ……
  将原本的设计推到重新修改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好在皮卡的结构跟轿车不同,因为有货箱存在的关系后桥部分相对独立。
  饶是如此新增的工作量也很大,这让研发团队当初定下来的项目完成进度滞后了。
  李凡愚的打算是等到《TOPGEAR》面世后,便将F150推出,最好是赶在第二集或第三集的时候。这样的话可以用以节目为平台,好好的给F150宣传一波。
  所以他给研发团队定下的日程,很是没有人性。
  现在还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修改,研发团队的压力瞬间飙升。
  但即使是这样,正信的研发工程师们也没有哪怕一个人,说出哪怕一句的怨言。
  一样在项目研发之中的原OEM工程师们都惊呆了。
  在美国,有劳工法和工会保护,一般的工厂或企业都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即使是加班,也规定了每年不超过多少。
  所以在见识到了正信的工程师们状态后,“偶买噶”这样的惊呼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连续几天,OEM工程师们见到正信工程师的状态就是;他们下班,这边还在继续。他们上班,这边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一询问之下才得知;这群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华少年,根本就是在两班倒的工作,根本就没有休息!
  这可不得了了,在这群老外看来,这特么妥妥儿的就是剥削,就是压迫!
  “天呐,这样的工作简直就是在自杀!”
  “圣母玛利亚!这样不行的,你们这样会把自己拖垮,我要去梅森那里,不!我要去你们李董那里跟他谈谈!这简直是非人道!”
  “上帝,你们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加班费么?”
  面对老外们的大惊小怪,正信的少年们一脸懵逼。
  研发啊!不就是该这么搞么?
  我们正信一直以来就这样儿啊……
  还有,你不是要找我们李董么?喏、在那个旮旯睡觉呢,去吧!
  面对一群老外工程师质问“为什么要这么拼命赶进度”的时候,李凡愚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这个问题有深度……
  正信的这个风格,好像在成立之初就打下了。
  为什么这么拼命呢?
  记得最初进军B级车市场的时候,连续两个星期都没睡过超过六个小时的觉。那时候是因为人少,即使是有最完整的车型数据包,工作量也显得无比大。所以大家伙儿就自发的加班加点,只为了尽快把第一款自主量产车型做出来,让市场上有一款像样的国产车型。
  但是就算是后来产业园区的研发中心落成,各个高校的研发团队补充进来也还是这个风格。到了最近的车型A8研发时,也一样是忙的一笔。
  为什么这么拼命,李凡愚心里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但是没有固定的答案,不代表没有答案。
  而是答案有点儿多。
  为什么拼命?
  因为落后的帽子戴的久了,心里就有一种紧迫感。
  因为看见世界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心里着急。
  因为永远被压一头,心里带着深深的不甘!
第0453章
惊人的载荷能力
  美国的汽车检验标准和国内不大一样,除了对汽车本身的质量要求较高之外,对于安全和环保两个方便也是非常严苛。
  但是正信制造,从来就没怕过任何形式检验。
  梅森最近忙于关于F150各项技术的专利申报,对已完成部分检测的事情,就交给了人头熟的小库尔博。
  虽然这个货情商很低,但是检测就是这么个事情,一板一眼不需要搞什么猫腻。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种比较直白的工作,对于小库尔博来说还真是合适的很。
  在一些配套厂家的配合下,测试很快的进行着。除了几个外包的部分,在环保测试项目遇到一些问题之外。几乎所有的测试都是一遍过。
  眼见着这种神奇的进度,李凡愚估摸着F150距离下线的日子不远了。
  测试部分马上就要结束,F150的各项数据和成本也已经核算出来。
  如果在接下来的测试中没有什么重大变故的情况下,V6基础版本发动机最大功率可以达到255KW,扭矩330牛米。即使是作为一款自重2.7吨的皮卡,百公里加速也逼近了十秒之内,初步的测算后为9.5秒。而得益于后桥部分采用了高强度钢,采用了可变传动比的后轴,后轴理论载荷则达到了惊人了1800磅。如果用户选择加装驱动差速器,更是可以将这个数据增加到2000磅!
  要知道,这还只是V6的低配基础版。
  而V8和V10两个版本,随着发动机功率和悬挂的增强,后轴载荷的理论数值则分别达到了3000磅和4500磅!
  4500磅什么概念?
  两吨!
  载荷两吨什么概念?
  见过农贸市场拉菜的箱货没有?那个就是两吨卡车。
  然而,现在这个数据还仅仅是理论数据。
  在完成了首批三个发动机版本的F150试制之后,处于兴奋状态的李凡愚领着一群技术工程师们,专门做了一个载荷实验。
  实验的方式,就是将生产线囤积的那些高强度钢板材装车,看看F150最多能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状态下载重多少。
  正信采用的高强度钢是成卷的那种,美国这边的标准是28X3700X1000每卷。也就是说,厚度是28毫米,度是3700毫米,长度是1000毫米。按照密度换算出来,一卷大约是0.7吨的样子。
  测试的结果则是……
  V6版本的F150在装了三卷之后,仍然可以行使自如。装到第四卷的时候起步略微吃力。按照这样的情况来计算,极限载荷大约是两吨到三吨之间的样子。取个保守值,4700磅!
  V8版本则轻松的装了五卷,到了第六卷的时候起步吃力,极限载荷约6000磅!
  V10……没测出来。
  为什么没测出来呢?装了六卷钢材之后轻松松松起步,在往上装……后桥减震倒是还没到底,但是车厢放不下了……
  要知道,六卷钢材四吨多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