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1215

  从动力公司出来,李凡愚不禁苦笑。
  这董事长……当的这个憋屈!
  然而,就在他认为自己憋屈的同时,却有一大票的人在骂他跋扈。
  这些人,属于被李凡愚抛弃的那个部分。
  京城,一个星级酒店的豪华包房里。
  七八个人正围在一桌子的佳肴和空酒瓶连连咒骂。
  “我操他妈的,我早就说那李凡愚不是他妈个东西!他算是干嘛吃的?好好的事情,硬是让他给搅合黄了!”
  “别他妈提了,一提这事儿就闹心。通过发改委那边儿的关系,听说救市政策眼瞅着就要定下来了。就是这个王八蛋,在讨论会上给搅合了一顿。还跟薛耀国伙同一气,搞了个十二厂联合。把咱们给扔出来了,草他大爷!”
  “李凡愚这一手玩儿的高明啊,分化拉拢的手段用的倒娴熟的很!本来咱们三十多家企业联合在一起,加在一起六百多个亿的资产,谁敢坐视咱们就这么败落下去?可他妈现在好了,人家云雀大发那些大资产见政策要不下来,死了心回家搞生产去了。那些生产线合格的,被李凡愚拉拢到了他那边儿,就他妈剩下咱们老哥几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我看呐,上头就是想看着咱们死喽!”
  “各位,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咱们的厂子虽然投资不大,但是加起来也几十个亿!你们我不知道,反正我那厂子要是没有进项,可是顶不到两个月了。”
  “算了?算个叽霸!我他妈买厂房挖人手,投进去六千多万。之前在那个王八蛋那买了平台技术,请了他们的设计师团队,又搭进去四千多万。你还能顶两个月,我可是连下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就这么算了,我这一个多亿打水漂去?”
  “这个李凡愚,怎么特么不咔嚓一下瘟死了呢!他要是死了,十二厂联合的事儿办不成,大家伙儿又是抱成一团。大家都没饭吃,上头没准儿就得重新考虑救市的事儿。”
  众人都已经处于微醺状态,不知道是谁说的这话。但是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场面竟然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默。
  不知道多久,有人试探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沉默。
  又是许久,有人似乎是下定了老大的决心,恶狠狠道:“要是没有别的办法,这倒也是个办法。”
  “握草,你们可他妈想好了啊,这可是犯罪!”
  方才说话的那人一听这个词,森然一笑:“投厂子里的钱,可他妈是我辛辛苦苦半辈子赚来的。从亿万富翁变成穷光蛋,这日子我过不了,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要是不能,刚才哥说的,倒也不失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怎么样?干,还是不干?”
  在座的,是那些在李凡愚口中“神仙都救不了”的那三分之一。
  这些人都是看着造车浪潮大起之时,才进入汽车产业的。
  他们普遍的情况就是没有生产线,或者生产线根本不能满足于生产需求。将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产房和购买技术上,企图靠搞出车型之后进行融资,以吸引来的资产进行下一步的经营。
  这是标准的房地产投机模式。
  但是他们把汽车制造产业想的太简单了。
  他们没想到,一个亿两个亿的资本在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是砸不出多大点儿浪花来的。
  这跟房地产以启动资金买地,用地皮作抵押贷款,用贷款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对外销售,用销售所得回笼资金偿还贷款的流程和模式,简直有天差地别。
  一个车企想盈利,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车型。
  而研发一款车型,投入巨大不说,在时间上是不可控的。或者说也能控制,但是你需要有足够大的资金作为后盾,往里死命的砸钱。
  别人不说,就说广旗;一个传奇SUV,用了他们五年的时间。
  这个过程,足以让一些小资本的企业耗尽每一滴鲜血。
  所以说汽车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儿的。这里从根儿上讲,就不是一个投机者可以混得开的土壤。
  但是说这些都没有用,这就跟股市是一个道理;被套住的人,是不会思考那么多的。
  要么割肉脱身,要么一条道走到黑死挺。
  对于在座的这些人,他们割肉都割不起。
  所有的资金,都花在了前期投入上。厂房,研发,人工。这些东西,如果企业经营的好了才能被称为资本。如果企业没能坚持下去中途倒了,可能都不如白菜值钱。
  未完成的研发不叫研发,没价值的厂房形同荒地,至于人工……发不出工资谁特么理你?
  所以此时被放弃,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些人,在没有入行之前也都是名震一方的有钱户。
  就像刚才那汉子说的;从亿万富翁到一无所有,这个转变他们太难接受了。哪怕有一丝丝的机会,此时已经穷途末路的他们,都愿意付出风险尝试一下。
  是的,哪怕是犯罪。
  许是借着酒劲,在听到那汉子的言论之后,另外几个人猛的拍了桌子。
  “干!”
  在众人因激动而变得过于大的动作之下,桌子上的酒菜发出一阵稀里哗啦的颤动。
  桌边,一瓶启了封的红酒跌落到了地上。
  殷红的酒液无声的流淌,在柔软华丽的地毯上,绽放出一片像极了由血液绘成的玫瑰。
第0483章
攻克DVVT
  正信仿佛从开创开始人手就没有够用的时候。
  即便是现在经过了两次的落照升级,但是在李凡愚确定了宏光的研发任务之后,仍然是将研发工程师们忙活的够呛。
  臭小子们在美国回来没过两天舒服日子,就又变成了朝五晚九,甚至狂磕进度到深夜的苦逼日子。
  因为美国市场现在正处于开拓阶段,F150后续研发占用了近半的人力资源,所以目前研发中心的正式的研发工程师只有百多人。
  虽然在集团升级之后,随着公司的扩张,研发中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纳新;作为李凡愚母校的天城工大自然在正信照拂的范围之内,大批的研究生进入正信半工半读。清北哈三大高校也陆续补充进来了一些研究生和博士生。
  但是这些人手在能力和经验上还有欠缺,需要成长的时间。现阶段,这些人只能帮助工程师们打打下手,完成一些简单如建模和部分测试实验环节。
  鉴于这种情况,李凡愚便将集团的事物一股脑的扔给了安宁,自己则坐镇研发中心,监督协调研发进度。
  这活儿,原本是属于徐复方的。
  虽然是监督,但是具体的工作也是非常繁杂。研发工作一开始,设计到的东西就太多了。正信的生态模式有点儿特殊,不仅仅要负责整车的研发,还需要承担一部分本该属于配套厂的事情。所以协调工作,足以将李凡愚这个企业老总打回原形,重新变身成为一个技术宅男。
  研发工作进行了十几天了,这两个多星期,李凡愚吃睡都呆在产业园区里。吕鹤鸣为了拍马屁,给他特意装修的那间豪华办公室,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三个家。
  对于李凡愚直接介入研发项目,正信的工程师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那些新补充进来的团队成员,却显得依然很兴奋。
  李凡愚耶!
  虽然没有什么影星歌星有名气,但是在汽车工业领域,这个名字在中华新一代的工业人里可当真说得上是传奇。每天在安排完具体工作后的闲暇之余,看着一群崇拜的目光,李凡愚压力很大……
  DVVT发动机因为是宏光这个车型的核心,所以是正信最先着手研发的部分。经过研发团队协力之下,已经试做出了样机。
  现在进行中的,就是发动机进入量产前的最后一步,测试。
  不同于现在中华汽车行业里其他车企的测试手段,因为全套测试设备都是安宁从海外办置回来的,所以正信采用的其实是欧规的测试方法。
  具体到发动机这里,就更为复杂。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欧洲佬对于机械的可靠性要求还是非常高的,这也正是李凡愚愿意花大价钱引进这些设备的原因。
  作为自汽车工业的大本营,欧洲在标准的制定上确实有一套。这些都是值得正信去补完,去学习的东西。
  就拿这个发动机测试来说,在台架测试的部分,正信现在就需要做四个环节。
  分别是MS-IID,IIID,IIIE和VD四种发动机实验。
  MS-IID是用来平定汽车发动机在低温和短途形势条件下,润滑油对阀组防锈蚀的能力。MS-IIID,IIIE和VD是分别用来平定润滑油高温氧化,增稠,油泥级漆膜沉淀,发动机抗磨损的能力。
  相对于中华现阶段工信部采用的SH/T系列测试,MS的测试明显更为复杂也更为完善。
  从QS15的V8V10发动机开始,正信就使用的是这套测试标准。所以只要是正信测试通过的发动机,过工信部的审核是一点儿压力都没有。
  作为一款低端低成本的发动机,P-TEC发动机本身是没有什么技术难点可讲的。唯一比较麻烦的地方在与DVVT技术所独有的凸轮轴链轮上。
  因为正信之前制造的所有发动机,从定位上来说都比较高。所以为了追求发动机的静音性能,凸轮链轴一直采用的是皮带的带动方式。但P-TECDVVT需要非常频繁的改变进排气门状态,如果仍然采用皮带传送,在耐久性上就过不了关。
  而尴尬的是,产业园区的配套厂家,并没有制造这种链轮结构件的经验和技术……
  所以在这个环节,正信发动了采购部门大动干戈的找了一家国际配套厂。
  要不是因为这个耽搁了进程,怕是现在发动机都已经可以送审了。
  通过这一点,倒是让李凡愚感觉到了国内在基础工业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弱势。但是这不是可以靠他自己,或者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对于这一点,也是无奈的很。
  攻克了难关,P-TECDVVT发动机很快就通过了工信部方面的审核。将注册各项技术专利的事情交给集团的法务部,李凡愚则又带领团队进行了宏光其余部分的研发。
  作为一款国民级卫星MPV,宏光的车身技术简直可以说是正信做过的项目里最简单的了。发动机的问题解决之后,整个车型的进度简直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