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9/1215

  紧接着,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叫了他一声。
  “小青子。”
  柳青扑棱一声站了起来,“哎哟,韩爷!您什么时候来的?”
  韩毅名笑了一声,道:“哈哈,刚到不久。”
  见到柳青一脸的狼狈相和李凡愚脸上尴尬,韩毅名呵呵笑道:“我说你们啊,研发遇到了问题怎么不找找人?都是挺好的年轻人,难道还玩儿闭门造车那老一套?”
  柳青嘿嘿道:“韩老,闭门造车放我们正信完全不是事儿,我们所有的车都是闭门造出来的。但是这次的项目……他特殊啊。”
  说着,他看了看李凡愚,用眼神询问了一下。意思很明显;这事儿能跟韩老说不?
  李凡愚轻轻的点了点头,“韩老不是外人。”
  柳青之前可是因为保密的事情被李凡愚收拾过的,现在长了记性。得到了应允,才大致的将船舶发动机的事情说了一遍。
  韩毅名听完,神色一滞,隔了会儿便笑道:“好!好小子啊。你们这是搞了军车搞坦克,现在又进军船舶动力领域了。”
  “嗨。”柳青懊恼的甩了甩脑袋,“军车和坦克动力系统,在我们这里还属于老本行。毕竟之前就有技术积累。但是现在这个船舶发动机,我们可真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了。”
  韩毅名哈哈一笑,拍了拍胸脯,“我懂啊!”
  “您?”柳青眼睛一瞪。
  “不信?我十年之前就参与过玉柴的货轮柴油机研发。但是当时那次研发是失败了的。并没有做出符合性能需求的产品。不瞒你们说,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你们也许知道,咱们中华跟别的国家情况不一样。在之前的工业领域技术,都是从先军后民的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大型船舰发动机,一直是我们的弱项。这一点,是既跟我们不扩张的国际战略导致的海事技术发展缓慢有关。也同样跟我们的海运运输工具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有关。这是我们的痛啊。”
  见李凡愚和柳青一脸讪笑,韩毅名拍了拍额头,“上了年纪,嘴碎。从那之后,我曾经花了五年的时间,对相关领域废了一番苦心。之前淄柴为安海船舶做万吨集装箱船动力配套的时候,我也参与了。”
  “啊!”柳青脸色一喜。
  韩毅名微微一笑,“小子,你们这个发动机参数要求拿过来,我帮你们看看。”
  李凡愚立刻将之前潼洋疏浚集团发过来的资料拿了过来,韩毅名一看,笑了。
  “果然是这个项目,小子们,你们不用考虑什么跟我保密不保密了。之前我已经在三个单位都接触过这个项目了。这一次,一疏对这个项目的投入很大。这么跟你们说吧,经手这个项目的单位,都是咱们国内最优秀的科研机构和领域内权威。不算你们,我的三个弟子都在负责消防系统,大功率液压系统和绞吸系统的研发工作,前些天我们还接触来着。”
  也许是感觉自己说的太多,怕年轻人不耐,韩毅名摆了摆手,“行了,废话不说了、拿纸笔来。我给你们讲一下我的经验和对未来大超大功率船舶发动机的设想。”
  ……
  这一说,就直接从中午说到了晚上九点多。
  虽然从根上讲,韩毅名在这个领域之内也没有建树。但是经验,眼光以及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还是让他积累了一大堆的东西。
  这些东西放在李凡愚和柳青的耳朵里,可就成了Biliingbiling的灵感。
  韩老说的很杂,但是却很有系统。在李凡愚看来,这些东西稍加整理,就完全可以做出一篇论文了。
  从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的应用前景,基础的技术特点,现在存在的困难,以及各项配套,如齿轮箱,电控系统和燃料储罐设置配套等问题。
  说的虽然粗略,但是并不浅薄。很多观点和设想,都给了李凡愚相当大的启发。
  待老人将肚子里的存货都倒出来之后,李凡愚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面,已经有了近七千字的速记,手边也积攒下来三十多张A4纸的设想图。
  “好了,我知道的基本上都说出来了。”韩毅名拍了拍李凡愚和柳青的肩膀,“但是我老头子也就只有这些能耐了,具体的,还得你们自己去摸索。”
  李凡愚和柳青相视一眼,起身郑重鞠躬,“谢谢韩老。”
  “韩老,你的这些经验太值钱了。”李凡愚说的很真诚。
  在技术领域,一些东西是资料和数据不能表达出来的。经验和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部分。现在韩毅名就已经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都传给了他和柳青。
  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这些东西起到的作用,在李凡愚看来比一个亿的研发经费都要值钱。
  “呵呵。”韩毅名摆了摆手,“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岁数大了。对这些东西的理解也就到这儿了,剩下的还得你们年轻人去做。但是知虽无涯,人亦无穷尽,这或许是上天对人类的怜悯。我们这些快要到头的过来人,浑浑噩噩的一辈子,到头来真要是说能对这个世界做什么贡献,也就只能是把这辈子参悟到的东西传给你们这下一代了。”
  见李凡愚和柳青一脸的感慨,韩毅名的脸色正了起来,“但是这些不是白传给你们的,在船舶动力这个领域,我们还很落后。就比如之前的郑和号,虽然号称全世界最大集装箱货轮,但是动力系统仍然是国外公司配套。我们现在虽然在双燃料柴油船舶发动机上面也有建树,不过相对于其他领域内的强国仍然落后一大截。而这些,都是决定我们未来海运,甚至是军用船舰是否能发展起来的关键。”
  李凡愚重重的点了点头,“我懂了韩老。您放心。”
  韩毅名这才欣慰一笑,揉了揉发硬的眼皮,大大的打了个哈欠。
  将老人送回了酒店安排下来,李凡愚便迅速的回到了研发中心。
  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
  当晚,柳青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第0929章
海神H系列发动机问世!
  韩毅名为李凡愚定了方向和思路,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对于拥有设计专精这种逆天BUG的人,有了开头,剩下的东西就完全可以继续下去。
  按照韩老的指导,既然没有基础,那就不如放手一搏,向目前最高的技术迈进。也就是传说中的双燃料船舶发动机。
  双燃料发动机这个概念李凡愚并不陌生,其实就是以柴油为引火燃料,可燃气体为主燃料的发动机。
  目前研究使用较多的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
  相对于石油来说,液化天然气具有储量丰富、使用方便和排放清洁的特点。基本不含硫化物和微小颗粒等有害物质,可有效降低90%的氮氧化物和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而是未来替代能源最理想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船用柴油来说燃气更便宜。在长时间做工状态下,对环境更加亲和的同时,也更具有经济性。
  但是这个包括天然气和船用柴油的双燃料里,韩老又结合自己的观点,给出了两个油料分支,也就是常规船用柴油燃料和重油燃料。
  石油在其工过程中,较轻的部分会先被分离出来。因此,原油在加工过程中,会先依次产生汽油、煤油、柴油,这三种较轻的油,这三种燃烧性能比较高的油统称为“燃油”。
  最后剩下的较重的剩余物叫重油,也就是传说中的边角料尾料。
  这种东西的燃烧性能不太好,但是也能燃烧。所以常用与用于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
  之所以将这个专门画出来,其实和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性质差不多,也是增强发动机的经济性。以满足填海船长时间作业的经济性能,降低补给难度。
  所以按照韩老的指导,李凡愚和柳青一起设计的发动机,实质上是可使用三种燃料的。
  而之前按照柳青的想法,正信想要在传播发动机领域有所建树,一款两款的单独产品,绝无可能形成竞争力与产品优势。
  所以不如趁着这次的机会,以一疏项目要求的四款发动机为核心进行扩散,上下探索,做成一个系列化的产品。
  按照第一疏浚集团的要求,因为需要在外海海域进行填海作业,主推进用的发动机功率必须要大。
  以满足航行需求,主推进发动机的功率不应小于6000KW。
  另外两台发动机,主要为液压泵及绞吸系统提供动力,为了保障作业效率,功率不得低于3000KW。
  而另一款发动机,则是为全船的照明,通讯,消防,淡水净化等功能提供电力,作为恒速发电机组使用,功率不得低于1500KW。
  本来,按照李凡愚的意思是先易后难,将最符合第一疏浚集团技术要求的山神I型柴油发动机进行魔改,先将两台3000KW功率的作业发动机解决掉。
  但是经韩老指导后,并且充分考虑了柳青的系列化建议后,李凡愚决定将之前的方案推翻,从头来过。
  这样一来虽然付出的精力比较大,但是对于正信未来在船舶动力领域,将会打一个相当良好的基础。
  只不过这样的研发,工作量可就太大了。
  就算是有设计专精作为辅助,几十名特种设备研发部优秀的工程师打下手,李凡愚和柳青还是将自己陷在工作室里整整一周,才完成了20.30.46三个缸径系列,L6.8,V12.16.18各五个型号,涵盖了整个海运船舶需求的双燃料中速船舶用发动机!
  又做了相当一部分优化改进之后,正式投入了测试。
  为了给结合之前特种设备研发中心的动力命名方式,全新的系列发动机,被李凡愚以海神命名。
  而为了感谢韩毅名院士对于系列发动机的思想启发,初代系列机被命名为海神H。
  H,自然代表了韩毅名院士。
  系列发动机可以使用燃气、船用柴油或重油作为燃料。并且在运转过程中可平稳地在各种燃料之间切换。
  由柳青设计,李凡愚进行优化的独立液态燃油系统,能够保证从船用柴油向重油切换的过程中输出功率不变。
  在燃气模式下,和燃油模式相比,发动机经济效率提高35%。
  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7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约20%,氮氧化物排放量可减少80%,并能实现硫化物的100%减排!
  这样的排放标准,完完全全满足了国际海事组织的Tier
III标准。
  只要满足了这个标准,理论上海神H系列双燃料发动机就可以应用于燃气船、近海供应船、化学品船、破冰船等远洋船型之上!
  而更加令人振奋的是。
  在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测试之后,海神H系列发动机得出了足以让任何一个中华船舶行业从业者惊叫的参数!
  满足于恒速发电机组,或较小变速机械的系列发动机海神H20,以缸体数量和布局不同分为三个型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9/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