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530

  除此之外,刘弘要想自己的政策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发展,就不能以‘别问为什么,照做就行’的态度去推动。
  最起码,刘弘要保证手中的主要班底,即朝中大部分大佬,能在心中对新政策有个大概的了解,明白其政治目的。
  这就使得刘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每做出一个举动,都要以此时的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将自己的目的解释清楚,并尽量从此时已有的先贤经典当中,为自己的举措找出一个理论依据,来增强说服力。
  就像财务改革之事,刘弘需要先在已有的账目记录方式上,改进得出统计表,然后为了财务统计表的运算,在算酬的基础上拿出算盘,再为了记录方便拿出纸张……
  刘弘还年轻,完全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大部分设想——脚踏实地的来,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时人的观念,才能避免将来人亡政息。
  而对于田叔这个人,刘弘地感官可谓十分复杂。
  刘弘对田叔的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后世的历史记载当中,以及穿越之后,在石渠阁翻看的档案。
  后世的史料记载,将田叔刻画的相当矛盾:黄老学出身,有情感洁癖,为人刻薄廉直,不和道德有缺陷的人有来往,却是以盗墓发家?
  早在前世,刘弘就对此持有很大的怀疑:且先不提田叔身为赵王张敖的门客,是否需要靠盗墓来获得财富,光是从时代背景来看,田叔会盗墓这件事就根本站不住脚。
  ——在汉室百姓心目中,头等大事就是宗祠!
  即便是国家,也是孝不离口,每每有婚丧嫁娶,封侯封王,庙算征战等大事发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祭祖。
  这也是汉室‘以孝治天下’的现实基础——只有在这种百姓不畏死而畏祖宗蒙羞,不畏亡而畏死后没有香火血食的风气下,以孝治国才可能从口号变为现实,为百姓所接受。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果田叔年轻时真的曾经盗掘过别人家的祖坟,那别说是被推举为官了,能不能躲过乡党的口诛笔伐都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既然司马迁都‘知道’田叔靠盗墓发家,那这件事在庙堂上,起码是人人皆知才对!
  但‘为人刻薄憨直’的田叔,以赵王张敖门客的身份被举荐为官,屡任为诸侯王相、王太傅等对道德素养要求极高的位置,并且做得相当出色,却从未被政敌以此道德污点攻击。
  光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太史公笔下的田叔被刻意丑化,应该是因为政治问题。
  文帝刘恒旁支夺嫡,孝惠皇帝的政治合法性自然被否认;作为孝惠皇后张嫣的父亲,张敖的政治成分自然也不再‘根正苗红’;那作为张敖的门客,田叔被黑一句‘盗墓贼’,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在石渠阁翻看档案过后,刘弘也确认了自己的猜想:被归在宣平侯一档的田叔,从出生年月,到父母的姓氏、出身,乃至于从小到大居住的地点、做过的事,都被事无巨细的记录在册,就是不见关于‘盗掘坟墓’的记录。
  本就对太史公的节操深感怀疑的刘弘,再度腹诽了一番,便稍拱手,对田叔道:“犹记得朕年幼之时,常闻母后提及子卿公忠义之名。”
  “今朕以此渺渺之身临天下,斗胆召子卿公为少府,还望公念母后之薄面,助朕一臂之力。”
  对于田叔重回中枢,刘弘可谓满怀期待。
  在历史上,田叔在景帝朝出任景帝之子,鲁王刘余之王相;刚到任,就有百姓上百找到田叔,指责刘余抢夺百姓财富的事,希望田叔能为他们做主。
  结果田叔将这些百姓中领头的二十个人抓捕,各打五十大板,训斥道:鲁王为上子,尔等为王民,却于此诋毁尔王,置忠孝仁义何?
  刘余听说之后,觉得十分愧疚,就从国库中将抢夺的财物取出来,让田叔还给那些百姓,田叔又说:王夺之,臣还之,则民恶王而感恩于臣;此非人臣之道!
  从这件事,就不难看出田叔的为人——作为景帝诸子中有名的混世魔王,刘余发现田叔如此回护自己,却并没有因此更加猖狂,反而是‘愧疚’的将夺来的财物还给百姓?
  想想刘余的亲兄弟刘彻,对这种应声虫的行为是什么反应?
  ——你老实,那就别怪爷们儿欺负你!
  更何况田叔还不是王太傅,而只是王相的身份,就将原本酷爱打猎,几乎每天都泡在苑囿的刘余调教的温文尔雅,内敛踏实,到入朝长安,宗室邀请打猎时,直言‘丞相在,不敢猎’的地步!
  光从这两件事,就不难得出结论:作为一个混迹政坛数十年的政客,田叔的政治手腕足够优秀!
  这样一个优秀的官员,即便撇开背景,也足以刘弘花费心思去争取了——更何况田叔的背景,就是刘弘理论上的‘母族’之爪牙!
  在封建时代,像刘弘这种非正妻所生的儿子,被称之为‘庶子’;绝大多数情况下,庶子是不能称呼生母为‘母亲’的。
  庶子的母亲,必然是父亲的正妻;出生之后,绝大多数庶子也都会被养在当家主母膝下。
  至于庶子们的生母,别说母凭子贵,咸鱼翻身上位了,能被儿子记住,将来照顾一下生活就不错了!
  ——后世影视剧中,后宅鸡飞狗跳,姨太太跟正妻勾心斗角,争取上位的状况,在此时完全没有发生的可能。
  因为妾的本质,实际上只是‘女仆’而已!
  而且‘妾’这个名头,还得是生下孩子之后才可以拥有的;没有孩子的根本连被称之为‘妾’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与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的妻子不同,妾,都是花钱买来的
  主家手上,是有妾室的卖身契的
  只要主家愿意,随时可以将妾卖出去换钱!
  即便不说这些,妾室的地位也远比后世人想象中的低——在此时,对登门拜访的客人,最高规格的招待,就是‘以姬妾侍寝’。
  通俗来讲,大部分情况下,妾除了要和其他奴仆一样,从事家中的体力劳动外,最大的作用,也只是在家中来客人的时候,给客人暖被窝……
  若是被客人看中了,更是随时可能被送出去——将姬妾送给宾客,在此时是一桩雅事!
  刘邦就曾因为臣子赠送的姬妾,而奖赏臣子金银财物,乃至于官爵。
  文帝刘恒的生母薄氏,第一个男人也不是刘邦——在成为汉宫侍女之前,薄氏是魏王魏豹的妾;是韩信击败魏豹之后,被韩信进献给刘邦,方入刘邦后宫的。
  就皇室而言,虽然与‘妾’对应的‘嫔’‘姬’等妃子,其地位比奴仆高一些,也不用被用于招待宾客,但每一个皇子公主理论上的母亲,都不是各自的生母,而是身为正妻的皇后。
  所以,无论刘弘的生母是谁,刘弘真正意义上的母亲都只有一个:孝惠皇后,张嫣。
  而作为宣平侯张敖的门客,田叔对于刘弘理论上的生母张嫣,即孝惠皇后而言,说是‘家臣’也不为过。
  所以实际上,田叔对刘弘具有天然的忠心——张敖是田叔故主,刘弘作为张敖之孙,那自然就是田叔的少主了。
  这样的关系,在封建时代几乎没有断绝的可能性,尤其是田叔这种宁死也要随张敖如今,誓死追随的忠义之士而言,这种关系几乎等同于后世网络游戏中的‘滴血认亲’。
  所以对于田叔,无论是忠心还是能力,刘弘都完全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只有一点:田叔会不会出于忠义,而争取将张敖一脉重新推上赵王之位!
  这样的事只要发生,刘弘就将陷入困境:出于孝道,作为刘邦子孙的刘弘必须严格遵守‘非刘氏、不得王’的铁律;但作为张敖的外孙,刘弘同样要出于孝道,为张敖争取更好的政治待遇。
  如此两难的境遇,解决起来十分棘手,无论结论如何,刘弘都将不可避免的沾上‘不孝’的污名。
  作为臣子,让君父担上‘不孝’罪名的田叔也是难辞其咎——主辱臣死!
  最乐观的结果,田叔也得以死谢罪!
  到头来,刘弘无缘无故背上一个‘不敬高祖律令’或‘苛待外祖之后嗣’的污名,还要失去一个政治成分出色,能力足以名留青史的能臣。
  所以,财务改革这件事的提前提出,也有田叔的一份功劳——刘弘要为田叔找点事情做,让他顾不上乱想。
  而作为刘弘地小金库,少府也确实是最需要进行财务改革,让账目更加透明的地方。
  
第0159章
田叔之望
  很显然,田叔明白了刘弘的意思。
  早在来到长安的第一天,田叔径直入宫而不得见,却在晚上等来好友虫达的‘友好拜会’之后,田叔就大致明白了刘弘地意思。
  ——卿为宣平武侯(张敖)故旧,便是朕之肱骨;今朝中于朕颇有不利,还望卿以此为首重,助朕厘清吏治……
  这,就是虫达转达给田叔的原话。
  对于刘弘的担忧,田叔心中自也是明了——光是刘弘托虫达的话语中,特意将张敖成为‘宣平武侯’而非赵王,就不难看出刘弘地意图:汉家只有张姓宣平侯,从来没有张姓赵王!
  刘弘这个反应,虽属情理之外,但也算在田叔意料之中——对于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实际上太祖刘邦就已经给出结论了:非刘氏,不得王!
  虽然刘邦在白马誓盟时,喊出这句宣言前不久,才刚喊下‘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的诺言;但对于统治者,尤其是刘邦这种‘合格’的统治者来说,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举动,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原本朕打算封功臣为王,让他们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的,但谁让他们反了呢?
  既然这样,那就怪不得朕了;为天下苍生计,朕就食言一回:非刘氏,不得王!
  这种事,其实就跟后世的网络一样:别说某情节合不合理了,光是主角穿越到某某仙侠空间,其本身就十分不合理!
  但只要作者能自圆其说,给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读者也同样会接受书中设定,安心往后看下去。
  一样的道理:刘邦食言了吗?
  实际上,是的。
  朝令夕改?
  好像勉强也算得上。
  但真要说这个举动对朝局有多大的影响,为后世埋下了多大的祸患,那就是危言耸听了——作为当事人,刘邦仗着自己那张比长城长度还厚的脸皮,将这件事圆了过去:三家不同法,五代不同礼!
  作为刘邦的嫡系血脉,往后的刘氏皇帝,虽然脸皮厚度比不上长城的长度,但长城的厚度,大都还是能达到的——山河永固,与国同休,那说的是侯国!
  反正刘邦都归天了,对于刘邦下的规矩,西汉的刘氏皇帝都表示:太祖高皇帝之律令,最终解释权归朕所有。
  即便是此时,刘邦日夜奔波在镇压诸侯王叛乱的时代过去不过二十多年,异姓诸侯王问题依旧属于‘敏感政治问题’的范畴。
  对此,田叔同样有着清晰地认知——若非如此,田叔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弱肉强食,人吃人的封建官场活到这把年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