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30

  但现在殿内坐着的众人,悉数姓刘!
  光是身上流着的高祖皇帝血脉,就足以使得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在理论上具备了坐上皇位的可能性!
  而对于近乎一盆如洗的刘弘来说,除非拿出皇位做筹码,不然这些富拥一整个诸侯王国的‘王二代’甚至王一代们,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收买、拉拢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这一副‘仁弱’的模样,令他们安下心来,以待将来。
  看着殿内的亲戚们或轻松惬意、或激动难耐的面色,刘弘心中一直紧绷的线才微微松了些许——直到此刻,刘弘才算暂时坐稳了皇位。
  “也不知明年,在座的还能有几人存于人世……”
  皇帝羸弱,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非分之想。
  那样的人只会有两种下场:要么位登九五至尊,号令天下;要么‘英年早逝’,滚去地底见刘邦!
  ……
  PS:1.吕后移封代王刘恒为赵王,刘恒惶恐,以抱恙不朝长安,言称:愿以残躯固守边墙,谢绝赵王之位,吕后遂作罢。该事件引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2.这个,清朝皇帝的谥号啊……(摇头扶额)
  我是这么认为的,在清朝皇帝死后,臣子可能会抱着本词典,然后把所有绝对褒义的、形容皇帝的词挑出来,排除掉先代皇帝用过的,然后投票决定剩下的词中,褒义程度排名前十五的词;再把这十五个词连在一起,在最后面几个词中间,某处不通顺的地方加上‘孝’字,末尾跟上‘皇帝’二字。——标准的大清皇帝谥号就出炉了……
  玩笑话,就是吐槽一下;像书中的刘恒,在历史上的庙号+谥号,再加上一个‘汉’字也才不过七个字而已——汉太宗孝文皇帝。
  越往后的皇帝还越不要脸了,臣子也不知道拦着点,不觉得low吗……
  
第0024章
瞎猫捕鼠
  宿醉醒来,刘弘感觉就像在梦里被人揍了一顿,头昏脑涨,浑身酸痛。
  汉时的酒提纯工艺不够先进,酒精度数并不算太高,口感并不很辛辣;但长年酿造又使其内的米粮发酵极其充分,宿醉后的感觉不亚于喝了后世的精馏白酒。
  摇晃着坐起来,就见身旁的王忠已经被门神秦牧取代;刘弘便令秦牧吩咐膳房煮碗醒酒汤过来。
  强忍着反胃,将那碗卖相着实恶心的醒酒汤喝下,又躺了片刻,刘弘才觉得舒服了些。
  “王忠呢?”
  秦牧沉声回答道:“末将辰时入宫,王公便称往少府取剑。”
  辰时……
  眯着眼扫了眼窗外,刘弘才发现天早已大亮,午时刚过。
  狠狠揉了把脸,还没等刘弘站起,背着个木制医箱的曹岩便出现在了寝殿内。
  见礼过后,曹岩便来到了刘弘身边,为刘弘轻轻把起了脉。
  看着曹岩闭目沉吟的模样,刘弘心中的猜测再度涌上心头:陈平把曹岩安排在自己身边,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若朕所记无差,曹公当为平阳侯次子?”
  听闻刘弘装作不经意的试探,曹岩微一睁眼,便继续专心感受起刘弘手腕处的脉搏跳动。
  见曹岩不为所动,刘弘做出一副回忆的模样道:“还记得朕年幼时,平阳懿候尚在人世,朕先皇父甚敬之……”
  初代平阳侯曹参,亡故于惠帝五年(前190年),谥号“懿”候。
  谥法云:温柔圣善曰懿。
  即便是在汉初那将星璀璨,人才辈出的时代,曹参的“懿”都算得上是难得的美谥了。
  但问题在于,曹参死时,刘弘才不过三岁……
  三岁稚童,久不见父母双亲尚还认生,又如何能记住父亲的臣子?
  就更别提实际上,惠帝刘盈见到曹参的频率并不高——当时的刘盈,还藏身于深宫之内,以图将来呢!
  曹岩却是微笑着收回手,不卑不亢道:“臣先父尚在时,亦时常夸赞陛下仁孝聪慧……”
  刘弘闻言,只好放弃继续试探的打算,正襟危坐起来。
  ——同样的道理,三岁时的刘弘连饭都不一定能自己动手吃,曹参能看出个什么?
  所以和刘弘一样,曹岩同样在扯淡!
  就是不知道曹岩是正如面色所呈现的那般淡定,还是在担心宫中有陈平的耳目……
  在刘弘看来,曹岩身为勋贵家族的庶子,必然对比他年幼,却因为嫡出而继承父亲爵位的弟弟曹窋心怀不满。
  但情况不明,刘弘还不好显露太明显的拉拢之意,以引起陈平周勃的疑虑。
  就见曹岩在一张粗麻布上写下了几味中药,将其交给一旁的秦牧,便回过头,对刘弘拜道:“陛下大病初愈,餐当以淡凉清火之物为主,酒亦不可多食……”
  刘弘只好暂时放下心中所虑,面色淡然道:“朕知矣。”
  “秦牧,送送郎中令。”
  ……
  与后市影视剧中所呈现的不同,汉时并不是每日都有早朝,而是以高祖刘邦‘五日一朝太上皇’为依据,每五天进行一次常朝。
  常朝的存在意义,类似于后世单位周一的工作会议;皇帝会责问臣子的工作进度,并将新的任务安排下去;臣子们则是在汇报工作之后,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交由朝臣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由皇帝拍板定决。
  至于两次常朝之间的日子,如果发生需要向皇帝汇报的事,朝臣则会先告知丞相,看丞相是否具有决定权;如果丞相无法解决,再由丞相决定是让这人亲自去汇报皇帝,还是由丞相代为汇报。
  这,便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之来源——任何一件事,在送到皇帝手上之前,都会由丞相先过目甚至先处理,再总结归纳报给皇帝。
  在皇帝大权在握的正常年代,这种运作方式自然没有问题;鸡毛蒜皮的事被丞相解决掉,丞相拿不定主意的大事再由皇帝决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政务的处理效率。
  但在皇权羸弱的时候,这种运作方式下的丞相就将大权独揽,成为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就像此时,刘弘在皇宫内欣赏着被点缀过后的‘高祖皇帝剑’,甚至闲的有空跟秦牧过过招;而陈平则是在丞相府埋首案前,处理着案几之上堆积如山、其上书有各类政务的竹简。
  从早晨天还没亮时起,陈平便已经坐在了案前;到现在足足四个时辰过去,太阳都向西边微微倾斜了,案几上的竹简却丝毫不见减少,甚至比早晨还要多了些。
  放下手中兔毫,陈平揉了揉酸涩的手腕,端起一旁的茶碗猛灌一通,这才撑着早已麻木的双腿站起身,缓缓向丞相府外走去。
  与后世官员有周末一样,汉时的官吏同样有自己的休息日,称为‘休沐’,大致为‘歇息、洗浴’之意。
  明天,就是陈平的休沐日。
  按照往常的惯例,此时的周勃必然抱着一罐酒,等候在他家客堂之上。
  回想起过往的休沐日前夕,周勃那副‘不醉不休’的憨态,陈平嘴角不由微微上扬,旋即复归平淡。
  坐入车厢,示意马夫慢些赶车后,陈平从怀中取出一支柱形细筒。
  竹筒端口处的红色泥封已经被破坏,末尾倒插着两根黑色的鸟兽尾羽。
  封泥防窥的方法早在战国时便已有之,虽在汉初已经广泛流传到民间,但火漆泥封依旧是官府专用。
  鸟兽尾羽,更是只有在涉及边关的军情战报之上才看得到。
  羽毛数量从一到三,依次代表着军情的急缓程度;倒插,则表示消息尚不能完全确认。
  缓缓取出筒中的布锦,看着上面规整的文字,陈平眉头不由缓缓皱起,旋即望向窗外,哀叹着自语起来。
  “绛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布锦缓缓从陈平手中滑落到膝间,折起的布角出隐隐露出其上所文。
  ——云中守臣尚昧死百拜,谨奏陛下,吾皇万寿无疆……
  ……
  PS:魏尚成为云中郡守的具体时间不明,只查到一句‘文帝时为云中守’,此时的年龄应该为50-55岁之间,还算符合逻辑,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于较真。
  如果有大佬对相关知识有所涉及,佐吏恭闻教诲。
  
第0025章
少府无主
  刚走到府邸正门外,陈平便看见周勃背负双手,焦躁的在院内来回走;见陈平迈过门槛,更是一拂袖,转身身,向府内疾行而去。
  陈平只好无奈的苦笑着,跟上周勃的脚步,向前堂走去。
  刚走进门,就见周勃毫无仪态的盘腿坐在西席首位,左手、右肘分别撑上膝盖,右手揉捏着脸颊处的髯须,满目焦虑。
  淡笑着摇了摇头,陈平负手走向首位,语带调侃道:“太尉今日竟未携酒登门,莫不是怕了老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