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530

  我们也是旁支啊!
  都不用说别人,光是此时此刻重兵驻扎在睢阳城外的齐王,就足以让刘恒头疼——人家可是连嫡系的刘弘,都敢驳斥为‘非惠帝子’的!
  对于刘恒这样一个旁支得到皇位,齐王能服?
  刘肥那十几个儿子,哀王刘襄亲爱的弟弟们能服?
  从这一点而言,刘恒所要面对的问题,比小皇帝刘弘要严峻的多。
  为了避免那样的事发生,刘恒有且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将关东诸侯,尤其是齐王一脉尽数剪除;要么,接受‘关东失去中央掌控’的现实,成为末代周天子那样的名誉皇帝。
  答案不言而喻: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前者。
  这也是陈平与朝堂的共识:代王登基之后,首要大事是关东诸侯;而陈平的开国老臣能作为博弈筹码的,也恰恰是此事。
  刘恒要想剪除关东诸侯,除了要在大义层面站住脚之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得到长安中枢的一致支持。
  尤其是在小皇帝刘弘,刚刚演示过‘在没得到朝堂支持时,镇压诸侯王会发生什么事’的实践课之后,代王刘恒必然会为了压住关东诸侯,而在一定程度上向朝堂妥协。
  比如为了朝堂安稳,而保留陈平的丞相之位,恢复周勃的太尉职务……
  等等。
  这才是陈平甘愿接受刘恒成为皇帝的事实,携百官之城门外迎接刘恒的原因——事态,或许会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此时此刻,看着那辆早早出现在直城门外的御辇,陈平却有些拿不准谱了。
  如果刘恒想跟朝堂相安无事,又怎么会做出如此‘失礼’的举措?
  在陈平的预想中,刘恒必然会战战兢兢的出现在直城门外,惶恐的接受百官拜谒,然后当场宣布任陈平为丞相,周勃为太尉,以此安朝臣之心。
  但现在?
  刘恒别说惶恐了,就连御辇,都毫无忌惮的坐上去了!
  这意味着什么?
  刘恒是否决定扒开朝堂单干?亦或是直接清洗朝堂,全面安插心腹?
  想到这个可能性,陈平便有些焦躁起来;藏于衣袖中的手轻握成拳,手指不安的互相揉搓着。
  “丞相。”
  一声低沉的轻呼,将陈平的注意力从思虑中吸引回现实。
  稍侧过头,看清那张满是憔悴,眼眸布满血丝,神情中满带着失落的面庞,陈平只的轻叹一声,又缓缓闭上了眼。
  刘恒对朝堂的态度不得而知,陈平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结局;但周勃,却几乎将所有的前途葬送。
  未央宫没攻下来就算了,居然还……
  回想起方才,在未央宫外所见,那一根根插入宫墙的巨矢,陈平只能出于同僚之间的交情,默默为周勃默哀三秒。
  抬起头,大致扫视一圈,见百官都大致到齐,陈平正要上前拜谒,又似想起什么般呆愣原地。
  按常理,刘恒此时还尚未拜谒高庙,祭祀告祖的程序未完成,其身份仍旧是‘代王’;即便百官此番乃出城迎接新君,也应该暂以‘代王’相称。
  但刘恒此时,却是直接坐上了御辇……
  对着御辇叫‘代王’,与礼制不符;称呼尚未登基的刘恒为‘陛下’,同样与礼制相悖。
  “哼!到底是旁门庶子,端得不知礼数!”
  暗自腹诽一番,陈平只好下定决心,缓步上前,正欲拜谒,就闻城门处传来一阵骚动声。
  回头望去,只见一道苍老萎靡的身影,在身旁贵勋扶持拥护下,缓缓向百官所在的方向走来。
  朝臣百官本为刘恒车驾预留的‘通道’,此时却成了那位老者闪亮登场的舞台……
  “安国侯无恙。”
  “敬拜北平侯。”
  “义安侯安好……”
  稀稀散散的拜谒声传来,惹得陈平缓缓睁大双眼,满是惊骇的望向迎面而来的十数人。
  而在陈平身旁,周勃神情中的惊诧,在一道‘曲成侯无恙’的拜谒声中到达顶峰。
  ——半个时辰之前,尚身披甲胄,戎装屹立于宫墙之上的虫达,此时却是一副标准的彻侯打扮,出现在了城门之外!
  在皇党一系成员出现的一刹那,陈平顿觉一阵阴谋的气息扑面而来,却一时之间,摸不到那藏于迷雾中的真相。
  “嘿!吾还以为,尔僚果乃忠义之辈矣!”
  周勃一声夹怒的嘀咕声,将百官的议论一同送至陈平耳中。
  “古人诚不欺我:识时务者,方为俊杰啊……”
  “噤声!此皆重臣矣;拂了此僚颜面,当心日后……”
  耳边响起百官的‘低声’议论,眼前是皇党成员面色庄严的进入班列,让陈平心中的危机感逐渐散退。
  朝臣百官基本到齐,陈平终是一咬牙,上前一拜:“臣等,恭迎陛下……”
  嘴上拜谒着,陈平心中不忘吐槽:粗野匹夫……
  见丞相出身,朝臣百官也赶忙跟上:“谨拜陛下……”
  俯首拜喏的百官却没有发现,身为刘弘心腹的皇党成员,同样俯首称臣;甚至比起其余人,皇党成员的拜谒更由衷,甚至带着些许期待和兴奋。
  在汉庭满堂人杰的注视之下,刘恒的面容从辇车后探出,出现在百官面前。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刘恒并没有如众人的预想中那般缓步下车,躬身回拜;而是慌忙跳下辇车,旋即向着辇车跪拜在地,同样呵出一声‘恭迎陛下’后,将额头紧紧贴在了地上。
  片刻之后,一道令百官惊骇欲绝的身影,在一位妇人的陪同下走下辇车,出现在长安城直城门外。
  “诸公免礼。”
  只见刘弘拱手稍一弯腰以作回礼,便扶着身旁的老妇人,来到不远处的朝臣面前,在陈平面前停了下来。
  在陈平惊惧的目光中,满脸淡笑的刘弘却是稍一诧异,旋即困惑道:“朕临行之时,太后曾令绛侯于府中思过?”
  “今绛侯与百官一同出城迎驾,可是绛侯知过,太后恩赦绛侯否?”
  刘弘语气中满带着困惑,似是真的对此不解;但只有刘弘身前呆愣原地的陈平和周勃,看得见刘弘目光中,那毫不掩饰的锐意。
  “庶子安敢欺我至斯!”
  哆嗦着发出一声似弩似俱的咆哮,周勃赶忙跑向城门处,欲要再回北营。
  就见初晨原本空荡荡的城门门洞下,片刻之间涌出数十武士,将周勃团团围住。
  门洞阴暗处,缓缓走出一道面白无须,体形修长的声音,嗓音颇有些尖锐。
  “鄙人待绛侯,可有数十日啊……”
  城门外的百官,乃至于刘弘地注意力,此刻却已不在周勃身上。
  “王太后车马劳顿,朕甚愧矣。”
  温笑着扶起薄太后的手臂,刘弘似无任何事发生一般,向身后的御辇走去。
  而朝臣百官深埋进泥土里的额头,则将仍旧站立于城门外,只弓腰拱手的皇党官员的身影,衬托的无比挺拔……
  
第0237章
绛戾侯薨
  翌日清晨,长安百姓小心翼翼打开自家院门,发现没有军卒阻止后,方试探着踏上了长安街头。
  昨日从下午开始的宵禁,无疑使得长安百姓的心高高悬起。
  长安上一次发生这样的不正常宵禁,还得是去年年末,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之时。
  ——前后足足四天四夜,长安城城门紧闭,城内剑戈齐鸣,而绝大多数百姓都识趣的待在了家中,并未应街道上的内史衙役消失不见,而违背那次长达四天四夜的宵禁。
  须得一提的是,作为封建时代治安管理唯一有效的办法,宵禁制度,在古华夏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政权所坚持。
  ——日落而城闭,民入舍眠,不得外出;日出尔城开,宵禁自然解除。
  这样的宵禁政策,也并不单单出现在长安这样的都城——几乎每一座有资格被成为‘城邑’的城池,都会施行类似的宵禁制度。
  而此时的长安,甚至天下大部分城邑的宵禁,都是从日入时分开始——日入,城门便开始关闭,百姓自觉地回到家中;待天黑透,内史衙役自然地上街巡逻,探查街道上的‘可疑踪迹’。
  可长安城昨日的宵禁,却是在太阳刚开始向西方倾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