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530

  看着殿内‘顽固守旧’的一众老臣,刘弘心中‘血洗朝堂’的冲动悄然散退,满堂忠臣,在刘弘眼里也稍顺眼了些。
  “为帝王者,当有包罗天地万物之胸襟吗……”
  暗自自语着,刘弘地气质悄然发生着改变。
  那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暴戾,对不合心意的事务时刻存在的敌意,在这一刻悄然而逝。
  殿内众人不明白,在刘弘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但此时此刻,刘弘那一双清澈的眼眸,却悄然带上了一丝淡然——不是过去那礼貌式的淡然,而是由内而外,自刘弘的眼眸直抵众人灵魂深处,却丝毫不带锐意的淡然。
  就像一潭深泉,不过丈尺见方,却深不见底……
  “袁生所言,虽有失当之处,然亦有在理出处。”
  走到殿中央,将匍匐在地的袁盎轻轻扶起,刘弘又缓缓行走在殿内。
  “朝公之所忧,亦唯江山安定之所虑。”
  话尽出口,刘弘便回到了御阶之前,稍一正冠,便躬身一拜:“朝公心怀社稷,朕心甚慰……”
  这一刻,就连张苍、令勉等日夜陪伴刘弘左右的皇党成员,都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
  “陛下言重。”
  “为人臣者,自当为君分忧,以治天下。”
  “此臣等之本分……”
  说着,朝臣百官亦齐齐一拜,以做回礼。
  而刘弘却是眼带暖意的回过身,对着御塌旁跪坐着的张嫣再一拜,旋即拾阶而上,回到了御塌前。
  “太祖高皇帝、先孝惠皇帝,先大行皇帝,太皇太后临行前皆有遗训:不至社稷倾覆之地步,敖仓之粮,粒米不可动!”
  “朕以未冠之年以临元元,自不敢违先皇之遗训。”
  先对朝臣百官的做法表达认同之后,刘弘话头再一转。
  “然袁生所言,亦有理。”
  “敖仓之粮,自太祖高皇帝时,便只闻粮进,不见粮出。”
  “今敖仓之所立已有十数载;仓内所存之粮,自有年久勿能食之虞。”
  说着,刘弘望向左侧朝班,对张苍点了点头,继而道:“今秋收在即,又得主爵都尉收民所产之粮。”
  “朕以为,与其任敖仓质量勿食而弃,莫不如,以主爵都尉所收今岁之新粮,以替敖仓所藏之陈米。”
  “敖仓粮米虽陈,然亦可当食;以主爵都尉平价、或低价售与百姓,则民得食价廉之粮,而敖仓得入今岁新米,亦当无有粮陈而弃之虞。”
  语气祥和的将自己的看法道出,刘弘便温言望向殿内百官:“朕年幼,未涉朝政者多矣。”
  “诸公多老臣,若有教,臣谨闻之。”
  “若言之有理,咸使朕得益,朕当不吝以金爵为赐!”
  言罢,刘弘便将和善的目光撒向殿内,等候着朝臣百官的回应。
  见刘弘先陈明利弊益害,后又做出请教的架势,朝臣百官心中嗡时一紧,不由得纷纷低下头。
  ——陛下如此胸襟,以天下万民为己任;吾等却不似忠君报国,反从妄从行悖逆事……
  刹那之间,汉官与后世官员最大的一处不同,便一览无余的显露在这清凉殿之上。
  “陛下志向高远,臣等却未明圣意,此诚臣等之罪也……”
  半真半假的哽咽着,朝堂众臣不由齐齐跪拜在地,对御阶之上的刘弘深深一拜。
  ——风骨!
  汉官与后世官员最大的区别,就是那打不断的脊梁,和折不弯的风骨!
  有汉一朝,汉官在天下人,乃至于外邦眼中的形象,无一不是那铮铮铁骨。
  而作为视骨气胜于生命的汉官,其风骨最大的一处体现,就是肯认错,敢认错。
  不是后世官僚那般,东窗事发时方忏悔,也不是被皇帝强摁着低头,而是在尚未酿成大错之时,就低头认错,乃至于羞愧自尽……
  汉,就是一个神奇到皇帝,都敢大大方方下诏书,向天下道歉的时代。
  这神奇的时代,便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傲骨之来源!
  “陛下所虑,皆以江山社稷计,行虽略险,然当可行。”
  随着张苍代表皇党成员出班发言,开敖仓之粮以应关中之事,便算是在朔望朝之上定下章程。
  准确的说,从此刻开始,汉室朝堂不再分‘皇党派’‘陈周派’亦或是‘中立派’。
  除一道尴尬孤立的身影之外,汉家朝堂,已经彻底站在了刘弘这边;满堂朝臣,皆汉之忠臣!
  而作为那唯一一个尴尬的例外,刘揭在朝班之列可谓如坐针毡……
  “待散朝后,便向陛下乞骸骨,归国罢……”
  正当刘揭做出隐退决定的同时,朝堂议论之中,陈周集团的其余成员,也都收获了自己的结局。
  “奉常丞不疑谨奏陛下:绛侯勃口出狂言而不自知,得太后规训而不改,复又以矫诏之事乱长安。”
  “谥法云:不悔前过曰戾;其知而不改,过而复过也。”
  “臣与朝堂诸公议,皆以为,绛侯勃,当谥之以戾,以警后世……”
  “御史大夫臣不疑谨奏陛下:曲逆侯平行将亡故,即所任之右相一职,当议定人选;曲逆侯之丧葬事,亦当着章程……”
  “郎中令臣勉谨奏陛下:大将军于睢阳驻防已有三旬,然齐贼之乱未平;当遣使以斥,促大将军速平齐贼之乱,以安江山……”
  从刘不疑出班那一瞬间起,刘弘在整个朔望朝之上,都再也没有插上话。
  无数曾被刘弘所看不起的官僚,纷纷在一个个议题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朝堂‘欣欣向荣’的议论氛围中,得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结果。
  待等黄昏前后,朝臣百官才鼻青脸肿的走出未央宫,彼此之间,却又丝毫看不出有何嫌隙。
  站在未央宫前殿的高台之上,刘弘注视着朝臣百官离去的背影,不由长出一口气。
  “今日起,汉家将迎来新的时代……”
  “朕的时代!”
番外:《新史记·陈平周勃列传》
  绛侯周勃是沛县人,祖先本是卷曲人,后迁到沛县。
  显赫之前,周勃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经常为有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后来又做了拉强弓的勇士。
  高祖在沛县起兵时,周勃以中涓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胡陵,取下方与。夺取下邑时,周勃最先登城,高祖赐给他五大夫的爵位。
  汉军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上城池;汉军攻打开封,周勃的军队先到城下的最多。
  高祖自从在沛县起兵到返回赐县,一共是一年零两个月。楚怀王封沛公为安武侯,任命他为赐郡郡长。沛公拜周勃为虎贲令,周勃以虎贲令的身份跟随沛公平定魏地。
  攻打长社县,周勃最先登上城池;攻打颖阳、缑氏,切断黄河渡口;在尸乡北边进击赵贲军队,往南攻打南阳郡守吕崎,攻破武关、蛲关;在蓝田击破秦军,到达咸阳,灭亡秦王朝。
  项羽到达咸阳,让沛公做汉王。汉王赐周勃为威武侯。后跟随汉王进入漠中,汉王拜周勃为将军。汉王回军平定三秦,到达秦地后,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汉军攻打槐里、好峙时,周勃立了大功;汉军进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周勃又立了上等功。
  攻打曲逆,周勃立了大功;汉王把钟离县赐给周勃和颖阴侯,作为他们共有的食邑。
  在易县城下打败了叛军。周勃率领士兵在驰道上阻击叛军,功劳最多。高帝赐给周勃列侯的爵位,分剖信符,让周勃的爵位世世代代不断绝。把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周勃的食邑,号称绛侯。
  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以丞相的身份取代樊呛领军,攻下蓟县,俘获燕王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于浑都县屠城。
  追赶叛军到达长城,平定上谷十二个县,右北平郡的十六个县,辽西、辽东二十九个县,渔阳郡的二十二个县,周勃的功劳拍在第一。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没有心眼,高帝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学,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都面向东坐着而责令他们说:“赶快对我说吧。”这就是周勃不爱习文的模样。
  周勃平定燕国以后回军长安,高祖已经去世了,周勃就以彻侯侍奉孝惠皇帝。
  ……
  这时周勃与陈平谋划,联合齐哀王刘襄起兵响应,朝中大臣坐镇于长安,将把持朝政的吕氏驱逐。
  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在家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陈平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有人对陈平说:“你家里那么穷,吃了什么长得这么魁梧?”陈平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庭,不帮丈夫看顾田亩,就说:也不过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