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530

  至于紧邻齐国以南的楚国,更是楚汉争霸时期,楚霸王项羽的老家!
  而刘肥获封为齐王的高皇帝六年,距离项羽乌江自刎刚过去不过一年而已……
  若这还不能说明问题,那另一件事,则足以证明刘邦的真实意图。
  猜猜刘邦给刘肥派去的齐王相是谁?
  ——平阳侯曹参!
  从这些状况就不难推断出,刘邦将年龄最大的长子发往齐地为王,就是要在异姓诸侯林立,暗流涌动的关东,插入一枚钉子。
  实际上,刘邦不单单派了儿子中年纪最大的刘肥,去做了齐王——刘邦还将自己的亲弟弟刘交,送去了楚地为王!
  要知道当时,楚国遍地都是‘为项王披麻戴孝’的乱臣贼子!
  所以,悼惠王刘肥获封为齐王,乃至于如今的楚王刘交得王彭城,实际上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考量。
  现如今,燕国宗祠已有刘邦长兄一脉,即故羹颉侯刘信继承;赵国暂时空置,并即将由失去梁国的天子幼弟刘太接受;韩国废黜;梁国即将由刘邦亲子刘恒为王。
  淮南国亦有刘长;楚国,更是在历史上的楚元王刘交治理下,逐渐向着‘文教圣地’的方向前进。
  在异姓诸侯尽皆授首,关东诸侯尽皆刘氏的现在,齐国的存在意义,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过去半年发生的一切,已经很明确的证明:齐国,这个曾被汉高祖刘邦寄予厚望,期望其屠杀‘异姓诸侯’这条恶龙的勇士,已经变成了新的恶龙。
  先是刘肥之子齐哀王刘襄,以‘讨伐诸吕,护汉社稷’为名,试图夺嫡登位;后有现在的刘肥长孙,三世齐王刘则,带着刘肥所有的儿子列兵睢阳城下,想要完成先齐哀王未能完成的‘壮举’。…
  甚至于在历史上的汉景一朝,将汉室大半诸侯牵连其中的吴楚之乱,其中直接参与到叛乱中的七个诸侯国中,光刘肥的儿子便有四人!
  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对历史的了解来看,对汉室中央而言,齐悼惠王刘肥一脉存在的意义,已经与高皇帝刘邦的预期毫无干联。
  非但如此,刘肥一脉甚至成了刘汉政权身上的一个恶瘤!
  这件事,早在刘弘尚为穿越之前,就已经刻入刘弘地脑海之中。
  穿越之后,刘弘也曾为这个问题苦恼:究竟怎么样,才能解决‘齐王’这个恶瘤?
  推恩自然是没用的——历史上的吴楚之乱,参与其中的除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外,其余四者,尽乃文帝以类似推恩的举措,裂齐土而王的刘肥庶子四人。
  直接剪除,又会落人口实,破坏刘弘在天下百姓心中的光辉形象。
  在刘弘原本的计划之中,齐王一门的消失,得等到十几年后,三世齐王刘则病逝,却没有留下后嗣的时间点。
  在历史上,齐王刘则死于文帝十五年,无嗣,本当国除;但文帝刘恒出于皇位来源不正的原因,为了稳住关东诸侯,只得另辟蹊径——刘则无子,那就立刘则的叔叔,刘将闾为齐王!
  同时裂齐国土,遍封悼惠王诸子为王:刘辟光为济南王;刘志为淄川王;刘卬为胶西王;刘雄渠为胶东王。
  再加上刘贤击鼓传花,接替刘志绝嗣后留下的淄川王,获封城阳王的刘章,以及济北王刘兴居;在历史上的汉文一朝,齐悼惠王刘肥一门,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门八王’之盛况!
  悼惠王刘肥有子十三,其中为王者足足九人!
  而这九人之中,齐哀王刘襄发动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济北王刘兴居反叛,破坏了刘恒筹谋十数年的汉匈决战;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四者参与吴楚七国之乱,齐孝王刘将闾暗中参与其中……
  除去绝嗣的淄川王刘志,仅剩的城阳王刘章,也曾追随齐哀王刘襄参与诸侯大臣共诛诸吕……
  只能是,汉太宗孝文皇帝英明一生,但遍封悼惠王诸子一事,却是毋庸置疑的败笔。
  而刘弘本来的计划,就是在刘则病逝之后,直接以‘绝嗣’的名义,顺理成章的废黜齐国宗祠——反正刘弘不像历史上的刘恒,丝毫没有‘皇位来源不正’的疑虑,没必要向刘恒那样委曲求全。
  结果可倒好,刘弘还没下手,反倒是这一家子不省心的货又起兵反叛,将现成的罪名塞到了刘弘手里。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暗自冷笑着,刘弘就将目光,移向了左侧的德侯刘广,宗正刘郢客,以及刘遂身上。
  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四者同为刘肥后嗣,而其余三者,或者说,重量级的三者,便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以及赵王刘遂。…
  兵临睢阳,逼得梁孝王一日七封血书,祈求长安增援的,是吴楚联军;意图引匈奴人入关的,则是赵王刘遂。
  而现在殿内坐着的三人,便和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中,为首的那三家息息相关。
  德侯刘广,吴王刘濞胞弟;楚王太子刘郢客,楚王刘戊的亲爹;刘遂,更直接就是历史上,参与吴楚之乱的赵王本人!
  穿越伊始,刘弘出于对历史记载的恐惧,对参与吴楚之乱的各方势力可谓是严防死守。
  ——吴王刘濞反叛?弛山泽令不下了!
  ——赵王刘遂反叛?不让他做赵王了!
  更有甚者,为了避免刘戊如历史上那般成为楚王,刘弘还考虑过要不要回绝刘交的提议,驳回刘郢客成为王太子的请求,以另立楚国王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件历史上发生过的事被刘弘阻止,而一件件未曾发生过的事悄然发生——尤其是悼惠王诸子反叛,让刘弘的认知悄然转变。
  有些时候,历史上发生的事,未必就是主人公想要做的,也未必能直接反应出主人公的性格。
  就如刘恒,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影帝,在华夏历史上更留下‘文景之治’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刘恒,真的一开始就想要做皇帝吗?
  只怕不是。
  在代地风吹日晒,王宫中连几床被子都拿不出的时候,刘恒肯定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要端坐未央,与陈平周勃争权夺利。
  同样的道理:在被刘邦封为吴王之时,刘濞就已经打算有朝一日提兵北上,和刘邦的子孙抢夺天下吗?
  恐怕即便是文帝太子刘启一棋盘砸死自己的爱子时,刘濞也并未因此,而出现‘起兵反叛’的想法。
  归根结底,刘恒之所以在历史上成为汉太宗孝文皇帝,是因为天降大礼包,将刘恒逼到了皇位之上。
  这,才有的刘恒智斗陈平周勃,仁治江山社稷,成就一端佳话。
  同样,刘濞之所以在历史上,成为吴楚之乱的发动者,是因为《许民弛山泽令》将矿山开采权交到了诸侯手上,而吴国又恰巧铜矿遍地,刘濞借此积累下足以抗衡中央的财富。
  所以,与其说英雄造时势,倒不如说时势造英雄——无论是文帝逆袭,还是刘濞谋逆,都是大势使然。
  就像民心尽失,天下群起而攻之的秦末,即便没有陈胜吴广,也会有张胜李广登高一呼,王羽赵邦逐鹿天下。
  历史上未曾发生,却因刘弘的到来而莫名爆发的齐悼惠王诸子之乱,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想清楚这些,再回过头看待眼前这些历史上的‘故人’,刘弘便理智多了。
  刘濞或许会发动吴楚之乱没错,但只要开矿权不开放,吴国依旧是遍地穷山沟,那刘濞就不会蠢到以卵击石。
  刘郢客的儿子刘戊是历史上吴楚之乱中的楚王没错,但只要刘弘在刘交这一代就推恩诸子,那四分五裂的楚国,也同样无以支撑刘戊起兵作乱,只能做个混吃等死的闲散诸侯。…
  至于刘遂……
  “陛下,臣有一事不甚解。”
  “若代王移封睢阳,那梁王刘太,当如何?”
  说着,刘遂面上隐隐带上了一丝急迫:“梁王乃陛下亲弟,若贸夺其国,恐陛下遭天下非议,以言欺凌幼弟啊?”
  闻言,刘弘并没有表露出不愉,只淡然道:“代王移居睢阳,梁王,自是为赵王了。”
  言罢,刘弘便带着意味深长的淡笑,不着痕迹的打量着刘遂的表情变化。
  果不其然,听闻刘太即将接手赵国之后,刘遂面色一僵,旋即若无其事的低下了头。
  对于刘遂,刘弘曾经的感官十分片面:历史上吴楚之乱中,意图引匈奴人入关的卖国贼!
  甚至比起吴王刘濞、楚王刘戊,刘弘对刘遂的厌恶更深。
  刘濞、刘戊固然可恶,但终归是自家亲戚之间的‘争执’,但刘遂却试图引外族插手,这就突破刘弘地底线了。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这点道理都不懂,还不配刘?
  但想明白历史与‘大势’的关系之后,刘弘对刘遂的看法,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扪心自问,如果刘弘站在刘遂那个角度,坐镇赵地,南方吴楚已然起兵,赵国却被刘氏诸侯,以及地方郡县围了一圈,该如何选择?
  百般思虑过后,刘弘只能无奈的承认:即便换了他站在历史上刘遂所处的位置,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恐怕也同样是勾连匈奴,以争取外力入场,将水搅浑。
  这样一想,刘遂在刘弘眼里,也就没那么可恶了。
  而今刘氏宗亲凋零,人丁稀少,刘遂这样现成的成年宗亲,不用也着实有点可惜。
  所以,刘弘已经起了分封刘遂,以弥补赵国宗室断绝的念头了。
  “夕者,赵幽王以一妇人之故,而亡故孝道人伦,致吕太后怒而除国,朕甚悯之。”
  不着痕迹的为赵幽王刘友盖棺定论,见刘遂嗡然抬起头,刘弘便继续道:“然幽王之罪,确有负太祖高皇帝之望,吕太后如此处置,朕身以为子孙,自当奉从。”
  随着刘弘愈发‘严厉’的言辞,刘遂目光中却反而泛起些许精光!
  看上去,刘弘只是在单纯针对吕后废黜赵国宗祠一事表达看法,其言辞更是犀利无比,就差没把刘友踩到泥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