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530

  典客也好说——本来就不是什么重要的部门,在河西走廊没凿透之前,外交部的存在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卫尉虫达,已经在年前去世,朝堂正在拟定虫达的盖棺定论;不出意外的话,等秦牧从代北回来,就要送一个姐妹进宫,以外戚加驸马都尉的身份,正式出任卫尉一职。
  真正让刘弘感到头疼的,还是郎中令……
  ——早在穿越之初,刘弘以一封衣带血诏召飞狐军入关勤王,随后任令勉为郎中令时,此时就已经有了定论:令勉做郎中令,只是在长安镀个金,为日后从九卿转任飞狐都尉做准备而已。
  即便是内在缘由,也只是刘弘想从赶来支援的飞狐军抠一个校尉留在长安,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到现在,陈平周勃已经化作尘土,令勉继续留在长安,也就没有了必要。
  倒也不是说,就因为没有留下的必要,就非得马上让令勉卸下郎中令一职,而是另外一头,出了一丢丢差错……
  ——车骑将军柴武来报:贼从睢阳潜行至荥阳-敖仓一代,已然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不出意外的话,长则个把月,短则十来天,叛军溃散的消息就会送入长安。
  到了那时,即便整个剿灭叛贼的过程,柴武都丝毫没有参与,柴武‘定围剿之策’的功劳,也足以让他在功劳簿中位列前茅!
  实际情况,甚至比这还要悲观——作为围堵叛军的四部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一支,柴武麾下的飞狐军,必然会参与剿灭,甚至很可能会成为剿贼主力!
  也就是说:等‘叛军灭亡’的消息传来长安时,‘如何封赏柴武’这个问题,也将摆在刘弘面前。
  如今的柴武,刘弘还能怎么赏?
  赐爵?
  人家已经是彻侯了……
  还是食邑数千户的顶级彻侯!
  若柴武立下如此功劳,刘弘却不痛不痒的增加柴武的食邑,必然会让冯唐早于历史数十年堵住刘弘的御辇,说出那一句:陛下赏太轻,罚太重啊……
  加封食邑都不行,就更不提赏赐钱财了。
  封官,就是刘弘大概率要做出的选择。
  可如今柴武的官职,已经是车骑将军领飞狐都尉,身处汉室军方第三顺位了!
  在军方第一人太尉被罢设的情况下,能用来封赏柴武的,就只剩下一个位置:大将军。
  若不如此,就只能封文职——丞相啊……御史大夫啊……随便选。
  且先不提丞相、御史大夫等位置已经有人,光是任命柴武为大将军,也已经是让刘弘伤透了脑筋……
  ——大将军的位置,也同样有人……
  要想让明面上没有什么过错的灌婴,老老实实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柴武,刘弘就需要拿出比大将军更高的职务——最起码,也不能比大将军低。
  这件事,还在刘弘‘茶饭不思以图解局之法’的小本本上。
  无论如何,柴武即将成为大将军,算是板上钉钉;等叛乱结束,就要正式提上章程。
  做了大将军,柴武就不太方便领兵在外,甚至在遥远的飞狐迳总领北墙战事了。
  ——太尉被罢设,大将军就是军方的最高统领!
  在理论上,大将军将自此取代太尉,正式具备‘全掌天下兵马’的权力!
  即便不考虑功高震主等因素,刘弘也得留个心眼:一个理论上掌控天下兵马的人,还是离自己近一点,睡觉才能睡得踏实……
  这无外乎信任与否,纯粹是君王的本能。
  手掌天下兵马,却拥兵在外,柴武自己心里也必然会犯嘀咕。
  而若是让柴武入朝,飞狐都尉一职就又空了出来。
  这般错综复杂的前因后果之下,令勉按照计划转任飞狐都尉,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这个时代的官场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柴武立了功,必须升职;升柴武为大将军,就要妥善安置现在的大将军灌婴;柴武入朝,飞狐军无首,令勉就要去做飞狐都尉;令勉一走,郎中令又空了下来……
  而在此次略有些喜剧色彩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事件中,刘弘再次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汉室就将面临人才空档期。
  开国功臣中,能打的大半死去;陈平、周勃这样‘参差不齐’的货色,也已经走向了各自的终点。
  而历史上文帝一朝显赫的官员,则大半都还没露头。
  张廷尉还没捐赀为郎,晁错也不知在哪里摸爬滚打。
  张武、宋昌、薄昭等将领,因为刘弘地出现而失去舞台。
  也就眼前的袁盎,借着刘弘算计陈平周勃的机会冒出头来。
  从本心上讲,袁盎政治手段老练,手腕够硬,能力又足够,刘弘还是非常倾向于重用的。
  毕竟是历史上,晁内史的终生宿敌,既然有晁错,作为起爆剂的袁盎也必不可少。
  但此时的袁盎,还是太年轻了……
  这货生于高皇帝七年(公园前220年),满打满算,现在也不过二十二岁!
  任命这样一个人为汉九卿,怕不是明日一大早,刘弘就要被四面八方飞来的弹疏活活埋掉!
  ——令勉年近四十,成为九卿都得刘弘在郎中令前面加个‘守’字,并表明令勉只是镀个金,再加上郎中令属于皇帝秘书性质的缘故!
  就连年近三十的秦牧,其成为卫尉也要经历过去一年做卫尉丞的资历,加上刘弘的信任、招安韩王部的功劳,再加上刘弘刻意给秦牧摁一个‘外戚’的身份!
  历史上的贾谊贾长沙,在袁盎这个年纪只是被任命为博士,可就将大半个朝堂得罪!
  如此状况下,让袁盎成为九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但现在不能做九卿,不代表以后不能。
  光是从历史上,袁盎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就足以证明:袁盎的最低高度,也应该是九卿。
  ——能逼的景帝腰斩恩师,光此一件,就足以证明袁盎的能力!
  即便不提历史上的‘履历’,刘弘即将面临的人才断档期,也使得袁盎必然会受到重用。
  要想重用,自然是要先历练历练,试试成色了。
  而今天,刘弘交代给袁盎的任务,就带有一丝‘面试’的意味。
  ——听说你在历史上,把景帝逼得去杀自己的老师?
  朕不信。
  真有本事,给朕把太后哄好看看?
  倒也不是刘弘儿戏,而是哄好张嫣,已经足以看出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了。
  再加上袁盎本身就是历史上的名臣,佐以这种程度的了解,对刘弘而言就已经足够。
  但此刻,看着车厢内正襟危坐,丝毫挑不出毛病的袁盎,刘弘心中突然冒出了‘再试探一番’的念头。
  “咳咳。”
  “车骑将军即入朝,令郎中转任飞狐都尉一事,便也不远了……”
  不着痕迹的自语着,刘弘话头陡然一转:“及致郎中令一职,朕欲以中郎栾布充之。”
  “袁中郎以为如何?”
  就见袁盎满是认真的思虑片刻,方拱手道:“栾中郎公忠体国,武勋卓著,当可负郎中令之责。”
  言罢,袁盎便又重回摆出那副毕恭毕敬的模样,端坐刘弘面前。
  见此,刘弘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不由感叹起汉初官员的高质量。
  刘弘看的清楚——从头到尾,袁盎都没有流露出丝毫异色,每时每刻,袁盎都在按照自己如今的身份作答。
  中郎作为汉室军官胚子云基地,也确实有为皇帝给出意见的职能。
  这也算是刘弘对袁盎最满意的一点了:袁盎这人别的不说,认清自己的角色这件事,当称天下之最!
  做了谒者,袁盎就能温润如玉,如今成了中郎,袁盎也能威武雄壮,随时准备出任一部之将官。
  这样一个明显不符合儒家价值体系的人,实在很难让人相信:这丫居然还是个忠实的儒家弟子!
  ——起码也是情感偏向儒家!
  想到这里,刘弘便暂且丢下了外放袁盎的打算。
  “今日一事,袁中郎办的不错……”
  只见袁盎一板一眼的作答道:“陛下谬赞,为君分忧,乃人臣本分……”
  看着袁盎如此作态,刘弘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