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530

  郎中令专责御驾安危,卫尉则掌管两宫宫禁,这就意味着郎中令和卫尉二人之间,在保证一定私交距离的同时,要有基本的默契。
  在秦牧看来,栾布今日登门,就是为此而来。
  但栾布开口所说的第一句话,就将秦牧的预料全盘否定。
  “鄙人此来,乃奉陛下之意,以强弩都尉改制之事,于秦令吏相商。”
  说着,栾布不忘礼貌一笑,等候秦牧吸收这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讯息。
  “改制?”
  见秦牧满脸诧异,栾布只默然点了点头。
  “陛下之意,强弩都尉当整合分辨,新立二军。”
  说着,栾布意味深长的点了一句:“新立之二军,当于往日之南北军同……”
  闻言,本就深处困惑中的秦牧,陷入了漫长的沉思之中。
  早在刘弘在南军重整之后,草草以‘强弩都尉’为名之时,秦牧便对长安两军的改制有所预料。
  ——南军在诛吕之乱中被打残,北军又被划为‘政治不可靠’,南北两军的改制,也算是在清理之中。
  自刘弘从箫关回到长安,陈平、周勃相继死去,北军各部校尉被捉拿入狱之后,北军也已被暂时禁卒于北营。
  对于北军的处置,朝堂众说纷纷,有说北军将自此没落的,也有说北军将直接被撤编的。
  而作为刘弘心腹的秦牧,知道的则无疑多一些。
  ——早在年初,将令勉麾下的飞狐军强弩校尉部强留在长安之时,刘弘便已对此发表过看法:北军必须留下,但军官得换一批。
  这也属于情理之中——北军先后两次做出‘攻击未央’的大逆不道之事,上层被清洗是必然。
  北军又作为关中人民心中的‘子弟兵’,为了基本盘的考虑,又不能撤裁。
  所以在秦牧的预测中,北军大概率会维持原有编制,只是中高层军官会被清洗,底层军官在甄别之后或用或去。
  但秦牧万万没想到:如今北军的甄别工作都还没进行,陛下居然先从强弩都尉下手!
  想到这里,秦牧便满带着疑虑,问出心中困惑。
  “陛下意,强弩都尉当如何整遍,又以何为要分立两军?”
  闻言,栾布稍措辞一番,便将刘弘地想法大致道出。
  “陛下意:以今强弩都尉羽林校尉、材官校尉,合北军射声校尉组一新军,名羽林军。”
  “羽林军者,以强弓硬弩之卒充之,由卫尉掌之,其余规制,皆比往日南军故事。”
  ——过不了多久,栾布就将接替令勉,成为新一任郎中令!
  而作为准卫尉,秦牧也自然要与曾经的虫达与令勉一样,早点和栾布接触一下,好在将来的工作中配合的更好一些。
  郎中令专责御驾安危,卫尉则掌管两宫宫禁,这就意味着郎中令和卫尉二人之间,在保证一定私交距离的同时,要有基本的默契。
  在秦牧看来,栾布今日登门,就是为此而来。
  但栾布开口所说的第一句话,就将秦牧的预料全盘否定。
  “鄙人此来,乃奉陛下之意,以强弩都尉改制之事,于秦令吏相商。”
  说着,栾布不忘礼貌一笑,等候秦牧吸收这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讯息。
  “改制?”
  见秦牧满脸诧异,栾布只默然点了点头。
  “陛下之意,强弩都尉当整合分辨,新立二军。”
  说着,栾布意味深长的点了一句:“新立之二军,当于往日之南北军同……”
  闻言,本就深处困惑中的秦牧,陷入了漫长的沉思之中。
  早在刘弘在南军重整之后,草草以‘强弩都尉’为名之时,秦牧便对长安两军的改制有所预料。
  ——南军在诛吕之乱中被打残,北军又被划为‘政治不可靠’,南北两军的改制,也算是在清理之中。
  自刘弘从箫关回到长安,陈平、周勃相继死去,北军各部校尉被捉拿入狱之后,北军也已被暂时禁卒于北营。
  对于北军的处置,朝堂众说纷纷,有说北军将自此没落的,也有说北军将直接被撤编的。
  而作为刘弘心腹的秦牧,知道的则无疑多一些。
  ——早在年初,将令勉麾下的飞狐军强弩校尉部强留在长安之时,刘弘便已对此发表过看法:北军必须留下,但军官得换一批。
  这也属于情理之中——北军先后两次做出‘攻击未央’的大逆不道之事,上层被清洗是必然。
  北军又作为关中人民心中的‘子弟兵’,为了基本盘的考虑,又不能撤裁。
  所以在秦牧的预测中,北军大概率会维持原有编制,只是中高层军官会被清洗,底层军官在甄别之后或用或去。
  但秦牧万万没想到:如今北军的甄别工作都还没进行,陛下居然先从强弩都尉下手!
  想到这里,秦牧便满带着疑虑,问出心中困惑。
  “陛下意,强弩都尉当如何整遍,又以何为要分立两军?”
  闻言,栾布稍措辞一番,便将刘弘地想法大致道出。
  “陛下意:以今强弩都尉羽林校尉、材官校尉,合北军射声校尉组一新军,名羽林军。”
  “羽林军者,以强弓硬弩之卒充之,由卫尉掌之,其余规制,皆比往日南军故事。”
  
第0282章
柴武班师
  在后世人看来,冬天,是遍地雪花的曼妙,是一杯热咖啡的慵懒,也是一盘饺子的团圆。
  可对于身处封建时代早期的汉室而言,冬天的意义,却没有那么美好。
  对于百姓而言,冬天是一年之中,唯一无法耕作的时间,是百姓每过一天,都会因‘吃了粮食却没赚到钱’而心中不安的时间。
  对国家,对边墙一带的守军而言,冬天,也是匈奴人大举来犯的严峻时刻。
  在历史上,汉室只有一种人,会希望冬天早日到来,且不要那么快过去。
  ——酷吏。
  准确的说,是那些执政手腕简单粗暴,以杀豪强为‘安民治民’之纲要的执法官员。
  在后世传言中,便有王温舒这样的酷吏,曾因治下死囚连杀秋冬两季,直至开春都没有杀完,而发出‘若是冬天再长一个月就好了’的感叹。
  而王温舒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是因为汉室的观念中,有一条没什么根据,却又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不成文的默契。
  ——死囚,必须在冬季杀死。
  至于春、夏、秋三季,则都被认为‘杀囚不详’。
  而今年,情况却有些不同了。
  往年在凛冬之时,不安的在家中消耗粮食的百姓,终于在天子刘弘地号召下,从自己的‘舒适圈’走了出来,全家老小齐上阵,快速进行着冬小麦的补种工作。
  边墙地区,也因为刘弘选择的‘屈辱和亲以安胡’政策,而得到短暂而宝贵的安宁。
  至于酷吏……
  ——历史上声名赫赫的酷吏,在这个时间点还没有冒出头。
  但这丝毫不影响今年冬天,汉室天下依旧死了很多人。
  很多死有余辜,死的如尘如土的人……
  ……
  正武元年冬十一月,月中,朔望朝。
  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刘弘也已按照惯例,搬到了未央宫前殿以东的温室殿。
  但没办法——开国皇帝刘邦定下的规定:朔望朝,必须在宣室殿进行。
  即便不论这则‘祖制’,光是从现实角度考量,朔望朝‘公卿皆至,凡员数百人’的特点,也使得会议场所,只能由宣室殿承担。
  因为只有宣室殿硕大的殿堂,才能承担将这几百人容纳在内的重担。
  此时此刻,天子刘弘正端坐于御榻之上,朝臣百官、彻侯勋贵则跪坐东西两侧,殿中央,则是一位身形魁梧的将军,手持一卷长长的竹简,对御阶上的刘弘进行着汇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