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530

  “莫非,是要老夫告老还乡?”
  带着疑惑,灌婴终于来到刘弘地面前,当着长安百姓之面缓缓跪拜下来。
  “大将军颍阴侯臣婴,参见陛下。”
  叩拜过后,灌婴直起上半身,对刘弘再一拱手。
  “臣,幸不辱命!”
  随着灌婴一声掷地有声的拜喏,远处围观的百姓,也不由自发的呼嚎而起。
  “大将军威武!”
  “颍阴侯神勇!”
  “大汉万胜!!!”
  随着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彻天空,整个天地间,就仿佛只剩下一个声音:大汉万胜!
  却见刘弘微不可见的一皱眉,旋即亲切的将灌婴从地上扶起。
  “颍阴侯功勋卓著,力挫谋逆之乱臣贼子,朕心甚慰。”
  言罢,刘弘便拉过灌婴的手臂,向着御辇走去。
  “大军凯旋,朕令奉常拟以迎师之礼,颍阴侯何不随朕同至北阙,以睹锐士之风采?”
  ……
  “唔……”
  待刘弘和灌婴的身影出现在北阙之上,整个长安城,顿时被一阵庄重的嚎叫声所占据。
  而后,便是作为代表的北军将士,次第从横城门而入,顺着华阳街,径直向未央宫北宫墙的方向走去。
  但看着远处的将士一点点靠近,灌婴的面色顿时一紧,旋即孤疑起来。
  宫墙之上,也响起那婉转厚重的秦腔:祭辞。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地之灵,降甘风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
  “薄薄之土,承天之神;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既安且宁;维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灵……”
  在这哀伤的吟诵声中,灌婴终于看清,那列队进入长安城,来到未央宫北宫墙的北军将士手上,拿着的是什么。
  那一个个方形的木盒,以及木盒上盖着的白布……
  ——那,是此次悼惠王诸子叛乱之中,阵亡于沙场之上的将士遗骸!
  随着进入长安城的将士越来越多,那熟悉的秦腔祭辞,也逐渐响彻整座长安城。
  无数百姓不自觉的张开嘴,随着那厚重婉转的旋律,轻唱着那祭奠亡魂的祭辞,以表达自己的哀伤。
  甚至有不少人,如后世天安门外观看升旗仪式的爱国之人一样,留下了悲壮的泪水……
  “此,皆吾汉祚之阵亡英烈,吾汉室之英雄也!”
  待那数千个盛有将士遗骸的木盒,被北军将士托举着来到未央宫外,刘弘那青涩的嗓音,让响彻天地间的秦腔祭辞嗡时一止!
  而后,便是刘弘那孑然而立的身影,出现在长安城百姓,北军将士,以及满朝文武面前。
  在这万众瞩目之下,刘弘缓缓举起双手,在身前合为揖,又缓缓弯下腰,向宫墙外沉沉一拜。
  直起身,刘弘的面庞之上,便自然地带上了那流不尽的泪水。
  “吾汉家之丈夫,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今朕以眇眇之身,以临天下元元,战战兢兢,以获保宗庙。”
  “——英烈之心,万不可寒;之后,亦不可贫贱!”
  “诏命:凡死王事之英烈,皆追进爵三级;其家中父母双亲,于年节赐酒肉、布帛,年五十以上之烈属,赐几杖!”
  “功臣义士之后,入上林苑以组幼军;待国朝有后,储君获立,另为太子亲军矣!”
  说着,刘弘便满目悲伤的回过头,那高昂的嗓音,却丝毫看不出难过的痕迹。
  “兹尔颍阴侯婴,任之以为皇帝太傅,教朕以兵家之事!”
  “待来日,朕当亲执三尺剑,提兵北上,以逃天地之不臣,以全吾汉家英烈之遗志!”
  言罢,刘弘面无波澜的望向目瞪口呆的灌婴,自然地伸出手。
  “既班师回朝,亦不复为大将军,颍阴侯或当以兵符相献,以全君臣之名?”
  
第0292章
太后催婚
  “母后……”
  “儿臣年不过十六,不必如此着急吧……”
  长乐宫内,刘弘紧了紧身上的厚袍,面上满是局促。
  而在刘弘面前,太后张嫣则一脸担忧的看着刘弘,眉宇间尽是忧愁。
  “皇帝获奉宗庙,今又加冠亲政,怎可不大婚?”
  “纵皇帝不念朝堂之安稳,亦当为天下仓生计,早日大婚,诞下后嗣,以安宗庙……”
  看着张嫣一副苦口婆心劝说的模样,刘弘不得不将求助的目光,洒向一旁吃瓜吃的正欢的袁盎身上。
  见此,袁盎却是淡笑着对刘弘一拱手:“陛下。”
  正当刘弘以为,今天可以躲过去的时候,袁盎一语,却顿时让刘弘面色木然。
  “臣愚以为,太后所言,甚善……”
  说着,袁盎的面色也是稍微严肃了起来。
  “陛下当知,国无储君,于天下、于朝堂隐患者,甚巨!”
  “先孝惠皇帝,于陛下同未冠而承继大统;虽有吕太后代为掌政,然孝惠皇帝未壮,终使吕氏外戚、陈平外臣私窃大权,以祸乱江山也。”
  “更有甚者,孝怀皇帝无后而崩,宗庙社稷顿尔震荡!”
  “若非吕太后尚在,以兄终弟及之由,迎陛下以尊宗庙,只恐吾大汉,立国二十载,便三世而亡……”
  说到这里,袁盎的面色也染上一抹担忧,略一犹豫,终是先告罪一声,继而道:“且陛下当知,今匈奴豺狼窥伺于外,关东诸侯不恭于内,陛下得位,又以‘兄终弟及’之制知会于关东诸侯。”
  “陛下无后,则关东诸侯必有贼心不死者,或行大逆无道之事,以效陛下登基之故事也……”
  言罢,袁盎庄严一般:“臣昧死百拜,顿首顿首……”
  见袁盎这幅如临大敌的模样,再看看张嫣深以为然的面色,刘弘总算是知道,张嫣的担忧源自何处了……
  道理很简单:先帝刘恭无后,且幼年夭亡;而刘弘得到皇位,也正是得了‘刘恭没儿子’的便宜。
  从这个角度而言,理论上,只要让刘弘也与刘恭一样,在没有诞下后嗣的情况下‘夭折’,那皇位,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落到刘弘那几个弟弟头上。
  ——比起刘弘的强势,那几个弟弟做了皇帝,关东诸侯的日子自然会好过许多。
  最起码,推恩令的施行,必然会因汉室再一次‘主少国疑’,而被搁置。
  ——天子年幼,怎么能不依仗年富力强的宗亲诸侯呢?
  既然要依仗,那推恩诸子、肢解诸侯国,自是无从说起……
  再往深处想,甚至不难发现另外一种可能:关东诸侯窥伺大统,便串通一气,重新上演‘上非惠帝子’的故事,乃至于‘惠帝非高帝子’这样的‘创新’,从而试图将皇位夺走。
  在自身皇位已经稳固的现在,刘弘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做到两点:保证自己身体健康,以及,早日生下儿子。
  无论古今中外,政权领导人的身体状况,都会与政权的安稳息息相关;无论政权面临的问题有多大,只要政权掌控者还健康,就都不是问题。
  反之,则是再小的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政权颠覆、江山变色的缘由。
  而‘皇帝要早点生下儿子’,这个观点的内在逻辑,实际上在为了避免皇帝年幼,主少国疑的情况发生。
  ——只有早点生出一个儿子,并尽可能活到儿子长大,政权才能稳定,反之,则将是朝堂暗流涌动,天下人心难安。
  始皇帝嬴政未冠而登基,便有了‘成蛟谋逆’‘嫪毐造反’‘吕相把政’等事件。
  若非嬴政整齐,鬼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三家分秦’的事发生。
  之后的秦二世胡亥,年二十登基,赵高李斯乱权,秦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