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530

  但刘弘口中的‘面食’,张苍却是有幸在去年战乱后的庆功宴上,品尝到了其中滋味。
  单论口感而言,这种以冬小麦研磨成粉,以水合面而煮成的‘面食’,绝对完爆汉室如今的任何粮食!
  ——包括粮食中的奢侈品:梁米!
  毫不夸张的说,哪怕面食的营养不及粟米,也必然会凭借其香甜的口感,而取代粟米在汉室粮食界的统治地位!
  更重要的是:与每年就产出十几万石、几乎摆不上寻常百姓饭桌的梁米所不同,冬小麦的产量,和粟米相比只多不少!
  但此刻,张苍的注意力,却全都被刘弘话中暗含的深意所吸引。
  虽然刘弘没明说,但张苍已经很轻松的推断出,刘弘遇到的‘麻烦’是什么了。
  ——冬小麦的麦粒,在研磨成粉之后,体积肉眼可见的减小!
  而刘弘所遇到的这个问题,恰恰与张苍长期以来的困惑:‘一石米为何没有一石土重’高度相似!
  冬小麦和粟米同为粒状物;而尘土和面粉,则同为‘没有空隙’的粉末状!
  这一刹那,张苍心中的感觉,就好像一个苦逼的穿越者,在愚昧无知的远古时期,碰到了另一个穿越者!
  ——对方居然能听得懂自己说的话!
  这种感觉,让张苍感到无尽的幸福,和无边的喜悦!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张苍决定再试探一番,看看刘弘对这种‘奇异现象’的认知,是否和自己一致!
  “若臣所料无措,陛下之惑,或为宿麦一石,得麦粉者不足一石?”
  见张苍主动指出关键,刘弘面上,顿时流露出和张苍一样的表情。
  ——居然有人能听懂我说的话!!!
  不过,比起张苍的喜出望外,刘弘的喜悦还相对可控。
  毕竟对于张苍而言,能出现一个同样对重量、质量有研究兴趣的同道中人,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期望。
  但对于作为皇帝,尤其是穿越者皇帝的刘弘而言,找一个思想相对先进一点的官僚,却并没到‘可遇不可求’的地步。
  如果说张苍的喜悦,是‘朝闻道,夕死足以’的狂喜,那刘弘的喜悦,就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满足。
  如果说,当今汉室天下两千二百余万人,有那么一个人能明白‘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关系之间,还有一个密度作为自变量’的话,那这个人,必然是张苍!
  ——要知道张苍这货,可是在遥远的公元前一百五十年,欧洲还处于古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就尝试测算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的变态!
  要是这样一个人,都没法理解重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那别说汉室了,这个时间点的整个地球,都不会有人能理解!
  ——包括几十年前,被罗马士兵杀死的阿基米德在内!
  既然张苍能明白,刘弘也就没有必要再浪费口舌,去解释一石宿麦研磨成粉,为什么会只剩下半石余了。
  对张苍会心一笑,露出一个默契的眼神,刘弘便图穷匕见。
  “若北平侯所言无缪,朕或可以为,石同百二十斤之比,唯米粮可行?”
  “既如此,其余等物,石当合斤几何?”
  言罢,刘弘似是想起什么般,又补充道:“朕常闻,一金之重,大抵为一斤;若如此,当何以取得恰一斤重之金?”
  虽然心里大概确定,汉室必然有除了容量之外的测量方式,但刘弘还是无法确定,那个‘其他测量方式’,究竟是不是称重。
  但很快,张苍再一次给出了一个让刘弘惊喜不已的答案。
  “臣愚以为,陛下欲相问者,乃‘一斤’之重,当如何取之?”
  闻言,刘弘重重的点了点头!
  ——刘弘迫切需要知道,此时的‘一斤’,和‘1/120石’到底有没有必然联系!
  却见张苍颇有些轻松地一拱手:“启禀陛下。”
  “凡民所用之‘一斤’,多以金重为考;若一金厚、长、阔结为一寸,则此金之重,变为一斤。”
  “与此金等重之物,亦为一斤。”
  言罢,张苍笑着将刘弘最后一个疑惑解开。
  “及至‘米粮一石,合百二十斤’,便因米粮一石同百二十金等重,方有此说。”
  呼……
  听到这里,刘弘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是安稳落地。
  ——既然百姓能理解‘一石不一定等于一百二十石’,那冬小麦磨成粉后,每石高达二百多钱的价格,就不会让百姓觉得这是‘高价’了。
  原因很简单:最起码,张苍所说的‘长宽高各位一寸的黄金,重量等于一斤’的概念,是必然为绝大多数汉人所接受的。
  而汉一寸,约合后世2.2至2.4厘米,一块‘一立方寸’的黄金,其大小比乒乓球还要小一半!
  即便没见过金饼,百姓应该也能反应过来:一百二十个一立方寸,总重打一百二十汉斤的金块,根本不可能盛的满十个‘斗’。
  这样一来,刘弘就可以稍稍改变一下策略,让少府在一开始,不以‘石’为单位出售麦粉,而是以‘斤’为单位出售。
  至于操作方法,也十分简单——反正少府在卖麦粉的同时,也还要卖粟米得嘛!
  如果百姓有疑惑,那就量取一石粟米,通过类似天秤的杠杆来称重,取得与一石粟米等重的麦粉。
  即:少府不保证,和一石粟米等重的麦粉是‘一石’,但绝对保证其达到‘一百二十斤’!
  如此说来,冬小麦收购之后的销售关键,就只剩下造出一个类天秤式的杆秤,并量产几百上千个。
  想到这里,刘弘地心情,终于是彻底放松了下来。
  ——发明杆秤,可以说了刘弘穿越之后,所遇到的事情中,最最最最简单地一件了。
  非常简单:取一粗细相对均匀的木棍,准确找到中点,系个悬绳,两边挖出对称的凹槽,以悬挂绑粮袋袋口的细绳,一款极其简单粗暴,又足够使用的原始天秤,就做好了。
  这件事,刘弘大可扔给少府,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内完成。
  ——几乎没有太高精度要求的天秤而已,又不是什么技术活儿,少府完成起来,完全不会感到吃力。
  而从这个‘长、宽、高各一寸的黄金重一斤’的测重方式中,刘弘也总算是知道了:后世的研究者,究竟是如何得出‘汉一斤约合258克’的换算关系了。
  汉一寸约2.37厘米,那一块‘一立方寸’的尽快,体积就是13.32立方厘米。
  再乘以金的密度:19.32,就可得出,这块黄金在后世的重量,为258克。
  而这块金块在汉时又被标为‘一斤重’,这就意味着一汉斤,等于后世度量衡中的258克。
  “啧啧。”
  “还是读书没用功,才平白手忙脚乱了这许久……”
  刘弘有七成以上的把握肯定:‘汉一斤合258克’这个知识点,在前世学到过。
  而这个换算关系的由来,也必然一同出现在客堂,被老教授掰开揉碎了见解。
  可刘弘却只记住了一汉斤等于多少克,却忘记了这个换算关系的由来。
  “网络游戏害人呐……”
  “嗨,慢慢补吧……”
  心里无奈的摊了摊手,刘弘便将表情整理了一番,将话题重新拉回正轨。
  “朕之所忧,乃少府得宿麦一石,磨而得粉,却余半石余。”
  “然少府购宿麦一石,须钱七十五;若售于名,或石作价钱逾二百。”
  “故朕忧,少府以石二百余钱售麦粉,民畏其价高,故弗食之。”
  将担忧毫不掩盖的摆出来,刘弘便将打算也一并道出。
  “依北平侯之见,若少府售麦粉,勿以‘石’量,而以‘斤’售,民当食否?”
  闻言,张苍稍一思虑,略有些迟疑的问道:“陛下欲令少府作价几何,以售麦面?”
  就见刘弘稍一思虑,便以一个略带些商讨意味的口吻反问道:“麦面一斤,作价一钱,或可行之?”
  一石冬小麦,在研磨成粉之前大概是一百二十斤,去壳、舂挑之后,也还能剩下一百一十斤以上。
  而研磨之后,虽然体积会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出头,但重量却并不会有多少损失。
  刘弘保守估计:一百二十斤冬小麦经过加工,得到的麦粉,至少也在一百斤以上。
  一斤一钱,一百斤就是一百钱。
  而这一百斤面粉,是少府花费七十五钱买来的一石冬小麦,加工而得的产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