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530

  略有些生涩的道出这么一句官场常见的彩虹屁,军官便停下脚步,环顾了一圈周围。
  确定方圆三十步以内都没有人影,军官才换上一副严肃的面容,将上半身微微前倾,声线也尽量压到了只有两人能听到的程度。
  “不瞒杨公,某此番率部前来,乃奉大将军棘蒲侯柴公之令,接管马邑城防,以备胡也!”
  只此一言,杨正便彻底忘记先前的猜疑、警惕,只陷入前所未有的震惊之中?
  “棘蒲侯柴公!”
  作为一个秩六百石级别的县令,而且还是一个边地小县的县令,棘蒲侯柴武的大名,对杨正自然是如雷贯耳。
  ——要知道高皇帝底定天下,至今才过去二十几年而已!
  要是从异姓诸侯尽皆授首、关东彻底安稳开始算,汉室天下进入平稳发育期,不过是十五六年前的事。
  就好似后世六十年代,几位开国元勋的大名依旧妇孺皆知一样,在如今的汉室,柴武这般功勋卓著,且依旧为汉室发光发热的开国元勋,自然是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即便撇开这些不说,杨正也不可能不知道柴武是谁。
  ——要知道柴武在一年多以前,还是汉室北方机动力量:飞狐军的主将!
  边墙无论是哪个方向出了问题,都是飞狐军充当消防队员的职责,冲到战争前线支援。
  自平城一战,高皇帝正式设立飞狐都尉部,直到现在的汉正武元年末,足足过去了二十二年。
  但凡是在边地做官超过十年的,那都起码有幸目睹过柴武的面容。
  但很快,杨正便从开始的震惊缓过神来,旋即再次陷入一丝困惑之中。
  “敢问将军,棘蒲侯如今驻军何处?”
  在战事一触即发,且几乎必然会发生的情况下,柴武率军提前抵达战场,自然是让杨正感到一阵心安。
  但这其中,却又一个杨正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的点。
  ——早在去年,柴武就已经从飞狐都尉的位置上,挪到了大将军的职务!
  按理来说,如今的飞狐都尉,仅仅只是理论上归属柴武管辖,实际上,柴武根本没有自主调动军队的权力。
  而眼前的军官自称是奉柴武之令,就意味着柴武所在的主力部队,也起码进入了代国境内,且很有可能抵达了晋阳。
  在战端尚未爆发的时间点,大将军亲自率军出现在边郡,这意味着什么?
  作为久居边地的地方官员,杨正对此再熟悉不过。
  根据城外这支千人左右的‘先锋部队’,杨正就不难推断出,柴武大军主力部队,很可能超过了五万人以上!
  这就意味着,柴武此番调动,必然是受到了长安朝堂,乃至于天子刘弘的直接授意!
  而在战斗爆发之前,提前率军抵达可能的战场,更是让杨正隐隐心悸之余,没由来的感到一阵激动!
  ——在战争之前抵达战场的,只有可能是战争发起方!
  这意味着接下来可能爆发的马邑战役,汉室并非是被动应对方,而是主动发起方!
  想到这里,杨正的鼻息已然是有些粗重起来,看向军官的目光瞪得如巴掌大的铜铃。
  战争,意味着死亡、意味着硝烟,意味着毁灭。
  但与此同时,战争往往也意味着军功,意味着武勋,意味着加官进爵,封侯拜将!
  而在这样一场由本方发起的,有完全准备的防守战役当中,一个军官晋升的速度,绝对不会比站上风口的猪慢到哪里去!
  很显然,军官也从杨正这幅‘饥渴难耐’的反应中,体味到了这一层讯息。
  就见军官摇头一笑,友好的将手握成拳,不轻不重的吹在杨正的胸口。
  “大将军此刻,已随代王至晋阳,大军于晋阳城外驻扎。”
  “此战,大将军柴公亲挂帅,隆虑侯周翁、曲周侯郦公、卫尉秦公、郎中令栾公,各位前后左右军!”
  言罢,军官似是终于想起什么事般,稍有些严肃的对杨正一拱手。
  “在下不才,添为卫尉秦公所率羽林都尉部将,材官校尉舒駿是也。”
  听闻此言,杨正先是下意识一愣,旋即赶忙拱手一回礼。
  “竟是舒将军当面,失礼,失礼……”
  ……
  只片刻之后,原本喧闹的马邑城外,便已重归宁静。
  舒駿所带来的先头部队一千人,也已经在杨正的安排下次序入城,在城东校场埋锅造饭,决定稍作修整。
  而主将舒駿,也已经在马邑令杨正的引导下,来到了位于马邑正中央的县衙。
  “战事将至,杨公不必操劳,只合粗茶两碗润口,以述说战事之要即可。”
  听闻舒駿客套之语,杨正稍一思虑,便也没多矫情,只交代府中下人用最好的茶叶,去煮两碗浓茶汤。
  主宾分而落座,杨正便陡然直了身,目不转睛的望向舒駿。
  ——与后世地方军、政分离的核心纲要所不同,汉室地方行政部门的军事部门之间,往往不会那么渭泾分明。
  就拿一个县来说,县令主掌民政,县尉主掌军事,但理论上,县令拥有对辖地任何事务的决策权,包括军事。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县尉其实只能算是主官县令手下,专门负责军事的副县令而已。
  而在战时,这套体系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县尉作为军事长官,往往会被战区主将征召,当地武装部队也会被一同调走,在这种情况下,县令就会担起组织乡勇青壮,留守当地,保卫县城的任务。
  现在的状况又又又有所不同:马邑令、尉、丞,实际上都是杨正一人兼任!
  这种情况下,只要马邑处于战场范围内,杨正都必然会获得一个中层军官的职务。
  如果是在战场边沿,杨正大概率会被任命为xx区域县兵别部司马,负责保卫区域安全,并随时按照战区主将的命令机动,或支援、或撤退。
  若是现在这般,明确以马邑作为主战场的情况,那作为马邑唯一一个可以代表军方的官员,杨正最起码,也能被任命为偏将!
  就拿马邑举例,守城战中的偏将,指得便是在战争中,负责四面城墙其中一面整体防务的军官。
  简单来说,就是战后追责时,某一面城墙被敌人攻破,那负责这面城墙的偏将首先遭重!
  轻则贬官降职,再加一顿要人半条命的军棍;重则,便是对战斗结果造成了决定性影响,那偏将自身不用提,死半本户口簿是逃不掉的。
  按照惯例,如果舒駿在马邑战役中的任务真是保卫马邑,那正对敌人的北墙,应该会由舒駿直接负责。
  而事关成败的后方,即南城墙,应该是由舒駿手下最得力,最值得舒駿信任的队率司马负责。
  而杨正,则大概率能赢得马邑东、西两面城墙其中一面的防守任务。
  ——侧面城墙,往往只会面临敌人的佯攻,送上来的军功不说像捡人头,也绝对差不了多少!
  这样一来,杨正把自己的位置也摆的十分明确。
  不再是县令,不再是名誉县尉,也不再是马邑实际意义上的土皇帝。
  此时此刻,杨正唯一的身份,便是舒駿所部下辖之‘马邑别部’的队率司马!
  
第0394章
临场应变
  “敢请将军示下:马邑一战,下官当以何为纲要?”
  听着杨正毫无别扭的躬身请示,舒駿显然也明白了杨正的意思。
  就见舒駿稍一思虑,终是轻拍了拍杨正的胳膊。
  “且先不急。”
  “为今之计,乃归汉之故韩王部众,即刻护送长安事。”
  听着舒駿的话,杨正稍一思虑,也是不由点了点头。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对于马邑即将发生的一切,长安很早就有了预料。
  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在二十二年前逃亡草原,归附匈奴的韩王部众归汉一事。
  此事,原本不是杨正这样一个六百石的县令应该知道的,但好巧不巧——去年年初,当时还不是卫尉的秦牧抵达代北,与韩王派来接洽的韩颓当会面时,会晤地点恰恰就在马邑。
  严格意义上来讲,今年韩颓当和部众一同抵达马邑,已经是杨正第二次见到这位将来的弓高侯了。
  现如今,韩王部已经从武州进入汉室的控制区域,正于马邑修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