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530

  多的不说,光看看历史上,武帝刘彻登基之后,对原太子刘荣的几个同母兄弟如何对待,就能看出来了。
  ——对异母兄长河间献王刘德,武帝猪爷可是连‘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王其勉之’这种粗暴至极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样一句话由皇帝说给诸侯,大概是个什么性质?
  ——就差没指着鼻子,对河间献王刘德说一句‘大王上路吧’了!
  如果何奾在长乐宫没有通过考察,那皇后、储位自然是想都别想。
  等将来刘弘百年,新皇登基,对于曾经有机会成为皇后的何奾,以及差点成为储君的皇长子,那个小儿子能是什么态度?
  绝对不会比武帝猪爷,对河间献王好到哪里去!
  也就是说,张嫣提出的这个建议,是把刚查出怀孕的何奾,以及那个尚未出身的刘氏子,逼到了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地。
  一旦刘弘点头答应,那迎接何奾母子/女的,只有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
  ——要么一路走上巅峰,要么自此沉沦,迎接下一位汉天子对皇位潜在竞争者的秋后算账!
  但这个顾忌,只在刘弘脑海中停留了不到一秒,便随着刘弘微微点下的头而烟消云散。
  反应过来自己这么轻易地做出决定之后,刘弘自己都有些后怕。
  但对此,刘弘心里却没有丝毫的愧疚感。
  ——皇宫,本来就是危机四伏、机遇与危险共存的地方。
  当何奾将名字写在内史属衙的选秀簿上时,就应该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准备。
  至于何奾未来会遇到的险境,并非是刘弘方才这一点头才造成。
  在怀上刘弘第一个孩子的那一刹那,何奾和他肚子里的孩子,就已经默认进入到了刘汉政权的储位争夺当中。
  这不取决于刘弘、张嫣的安排,也和何奾的想法、主张无关。
  只要何奾肚子里的孩子或者出生,那这场关于皇位的竞赛,何氏外戚就是毋庸置疑的领跑者。
  如果是马拉松,领跑的兔子自然可以凭自己的心情,选择继续比赛,或是退出比赛。
  但在关于皇位角逐的马拉松之中,后妃进入皇宫的那一刻,便等同于报名参赛;至于‘退赛’的选择,则从来未曾存在过……
  ……
  又陪张嫣聊了聊最近朝中的大事,扯了扯家常,刘弘便恭敬的退出长乐宫,坐在了返回未央宫的御辇之上。
  立后、立储,似是迫在眉睫,但就目前而言,还是不急于下定论。
  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真正急迫的,还是正在进行,还不知道有没有正式打响的汉匈马邑战役!
  “呼……”
  “也不知道战况如何了。”
  从胸腔中挤出一股闷气,刘弘便掀起御辇的窗帘,试图让车外的风吹进来一些。
  九月过半,长安城内,总算是有了一丝凉爽之意。
  但那不时吹动车帘的凉风,却并没有让刘弘憋闷的胸腔感到舒适一些。
  但也不是身体原因,而是此次马邑之战的耗费,实在让刘弘有些心绞痛……
  ——根据柴武之前传回的报告中,预测的战役爆发时间,此时此刻,汉室预计为期二到三个月马邑战役,应该刚刚打响或还没打响。
  但在战役还没打响的现在,汉室就已经为马邑战役,砸进去了将近十万万钱!
  刘弘大笔一挥,关中良家子近十五万人,便在八月初召集完毕,而后和柴武东出函谷,旋即偷偷北上代国。
  至于明面上的‘征越大军’,则由刘弘另外从关中地区招收的民夫队伍近十万人代替,至今驻扎在梁都睢阳,‘威胁’着南越王赵佗。
  在过去这一个多月当中,光是这二十五万人,就消耗了足足五十万石以上的粟米,以及近十万石的白面!
  折合成钱,光是在军粮这一项,少府就砸进去了至少七千万钱以上!
  在未来的两到三个月当中,汉室还将在军粮这一项上,花费一万万四千万钱。
  价值二万万钱的军粮还在其次,大军随行懈怠的牛羊牧畜、军械的补充、弓羽箭矢的生产制造,以及军卒饷钱,这才是此次战役的大头。
  根据过去这一个多月的消耗,少府给出了一个大致预算:假设马邑战役在十一月二十日之前结束,再加上对有功将士的赏赐、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代北地区的战后重建,汉室的总花费,将会达到六十万万钱以上!
  诚然,有了宿麦、粟米的错开播种,汉室已经不那么缺粮食了;但不缺粮食,并不代表汉室不缺钱!
  富裕起来的,也只是百姓不缺粮食吃,相对不那么缺钱花;但汉室中央的财政状况,先前留下的缺口实在是太大,拼着这两年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国库和少府才刚刚摆脱‘贫穷’。
  过去一整年,少府的净收入是多少?
  答案是:在刘弘以每石75钱的价格收购,并在秋收后将售价降到75钱每石后,粟米专营一项,少府一分钱都没赚到!
  也就是冬小麦一项,让汉室勉强解决了此次战役的军粮。
  其他方面的花费,军械物资用的是少府的库存;军卒饷银用的是国库、少府的老本。
  
第0405章
神圣使命
  汉正武元年秋九月,丁丑日(十四)午后,名留青史的汉匈马邑战役,在匈奴先锋折兰部族的进攻号角之下,正式打响!
  城楼之上,此次马邑战役的总指挥柴武,正在几面巨盾的掩护之下,观察着向马邑北墙而来的匈奴攻城部队。
  “果不其然。”
  “攻城之事,胡唯有折兰部可担之。”
  看着约三里之外,正迎风表扬的折兰部鹰雕大纛,柴武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说来,折兰、白羊、楼烦三部,也算是柴武的‘老朋友’了。
  ——在接替颍阴侯灌婴,成为汉室大将军之前,柴武可是在燕国境内的飞狐迳,驻扎了十数年之久!
  每逢边墙有事,几乎都是柴武率麾下飞狐将士驰援。
  同样巧合的是:边墙每每有需要飞狐军驰援的状况发生,几乎都是这三个部族所主导。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和匈奴的战略方向、布置有关。
  根据冒顿最开始制定的双头鹰政策,左、右贤王实际上,都是针对汉室所布置。
  这其中,左贤王长时间驻扎在汉室北方防线的东半段,及云中至右北平一带的进攻任务。
  而右贤王,则主要负责汉室北方防线西半段,及陇右自云中一带的进攻任务。
  严格意义上来讲,左贤王理论上的常驻地,应该是大幕以南;而右贤王的常驻地,应该是河南地,也就是后世常说的河套地区。
  但这种情况只维持了没多久,就发生了转变。
  ——以左贤王为主的幕南诸部,在二十二年前,那次跟随冒顿进攻汉室的平城战役中,遭到了不小的打击。
  而因为远在河套而没能参展的右贤王麾下诸部,则反倒因为没能吃到肉,对冒顿起了牢骚。
  恰好平城战役之后,冒顿南下攻汉的决心也有所减退,匈奴的战略重心西移,放在了月氏人身上。
  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如今这般状况。
  ——原本应该驻扎幕南盐泽一带,负责攻击汉室燕、代地区的左贤王部,被调到了河套西部地区,承担起了攻打月氏人的任务。
  而右贤王则没有挪窝,依旧驻扎在河套中部,对汉室陇右、北地、云中等地区施加压力。
  至于原先由左贤王驻扎的代北、燕北地区,则是在那场令匈奴崩坏牙齿的平城战役之后,被匈奴暂时性放弃。
  但这片区域被匈奴短暂性的战略放弃,并不意味着汉室能很好地接替这个空缺。
  ——在几乎没有骑兵力量的情况下,汉室的军事威慑、掌控能力,还是要依托城墙、关隘拓展。
  而遍地山林、涛壑和雁门地区,也正是因为骑兵力量的短缺,而一直没能被汉室彻底控制下来。
  平常事日,边地的汉人百姓,以及归附汉室的胡人牧民,自然可以在这片区域自由放牧、活动。
  但一俟马蹄声响,整个雁门地区,都将脱离汉室的实际掌控!
  前秦之时,雁门地区的掌控,被秦始皇帝用一道连绵近万里的秦长城所解决。
  ——秦长城西起陇右,冬至右北平,在故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起码北推了将近三百里!
  而现如今,那段曾将整个雁门地区包起,使文明与野蛮彻底分割开的秦长城,已经不再是华夏文明的护栏了……
  就拿冒顿所率领的单于庭主力,现在正驻扎的盐泽来说,放在三十年前,那就是秦长城军团在长城外的第一处补给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