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30

  斩钉截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柴武便目光灼灼的看着刘弘,等待着刘弘地答复。
  ——凌晨时分,柴武派人拿下杜氏满门之后,在杜氏分散于关中的二十多处‘庄园’中,搜集出将近六十万石粟米!
  作为手握兵权的重将,柴武自是不敢动私藏这批粮食的主意;不过,旁敲侧击的争取一些军粮,还是有可能的。
  刘弘闻言,却是陷入沉思之中。
  汉初边防部队军粮紧缺的问题,严重到在史书上都有所记载:文帝十一年,太子舍人晁错呈上《论贵粟疏》,其中便提出了‘纳粟授爵’之法。
  ——百姓向边塞输送一定数量的粮食,便可以换得相应的爵位,或者赎罪。
  而这个想法的提出,源自于文帝刘恒的一个愁苦:边防部队明明具备不低的战斗力,却总是因为军粮的问题,而丧失将匈奴入侵者包围歼灭的战机。
  光从这便能看出,汉初边军军粮紧缺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身为后世人的刘弘也很清楚:充足的军粮,不仅仅是军卒战斗力的保障,也是军队保持忠心的前提;肚子都吃不饱的兵士,即便可以为爱发电,热爱祖国,也不会有力气在战场上杀敌。
  而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边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问题的。
  沉吟片刻,刘弘便疑虑道:“若朕拨钱若干,许边墙之将官购粟,以充军粮……”
  话还没说完,刘弘便自顾自摇了摇头——对军队而言,刘弘要时刻保证‘恩出于上’,即:军卒必须无时不刻的体会到,自己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刘弘给予的。
  如果拨款,允许边防将领自己去买粮,就有可能导致底层士卒会产生一种错觉:军粮都是将军去买的,是将军给的。
  在这个没有电报,信息网络仅靠八百里加急维持的年代,刘弘绝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这样说来,晁错的提议,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了……
  “军粮之事,待朕思虑再言;除此之外,可另有隐患?”
  既然短期内无法解决,那就只能将军粮的事先放下;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边墙的稳定。
  闻言,柴武心中暗道一声可惜,心下也大致明白了刘弘的关注点。
  “陛下,今边墙戎卒几近二十万,然边墙甚广;胡虏每攻之,必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边军过于分散,无从合兵一处。”
  “贸然合兵,则有顾此失彼之虞。”
  说着,柴武面色也是郑重起来:“太祖高皇帝设飞狐都尉者,亦念及此,方令臣为边墙之犄角,胡从何来,臣便支援何处。”
  听着柴武解析边防局势,刘弘的眉头渐渐凝结在一起。
  情况,比刘弘想象中还要严峻。
  二十余万边防大军,零零散散分布在长达近万千里的长城一线,即便按每十里一处据点来计算,也不过二百人一队。
  这样一来,边防部队的作用与其说是守卫者,倒不如说是报信的哨卫——真有匈奴人入侵,二百人的作战小队,根本就不够匈奴骑兵集群塞牙缝!
  更何况,长城一线的守军,根本不可能处于方圆十里没有支援的境地;而是二里一烽,五里一燧!
  也就是说,汉家二十万边防大军,其实就是散落在整条长城上,每队不过几十人的哨兵;哪里受到入侵,都只能由飞狐军驰援。
  这就使得,飞狐军对边墙防御,具有无与伦比,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唉……”
  哀叹一起,刘弘不由满脸苦涩起来:“朕本以为,可调卿入朝,以助朕一臂之力呢。”
  但现在看来,柴武根本不能动!
  非但不能召回长安,还要大力支持,才能保证朝局不甚安稳的这几年,边墙能别出岔子。
  柴武闻言,心中却是警铃大震!
  ——陛下这意思,莫非是忌惮吾兵权太重?
  下意识的摸了摸怀里的衣带血诏,柴武心中不由紧张起来,便试探着开口道:“若陛下以为,臣当入朝,那臣自当奉陛下诏谕……”
  对于柴武目光中的审视,刘弘却是毫无发觉;只烦躁的起身摆了摆手:“今朝野动荡,边墙不容差池,非将军领飞狐军镇边不可。”
  见刘弘不似作伪,柴武才稍稍安下心来:“伏唯陛下作威作福。”
  不过此事,让柴武萌生了一丝隐退的心思——刘弘或许是无心之语,但柴武却是听进去了。
  衣带诏之事,虽说是柴武奉诏行事,但归根结底,还是坏了规矩;小皇帝心里未必没有芥蒂。
  趁这个机会让出兵权,入朝从政帮帮陛下,换个好印象,倒也不算差……
  如是想着,柴武便稍一拱手,试探着道:“陛下虽幸,然臣年事已高,还请陛下早做筹谋,以定飞狐军继任之选。”
  刘弘稍稍诧异的回过头,见柴武略带些心悸的面色,也逐渐回过味来,不由发出一阵苦笑。
  ——就连现在近乎毫无权势的自己,随口一句话,都能吓得柴武拱手让出兵权……
  封建皇帝的威权,果然深入人心!
  再看向柴武,刘弘目光中隐隐带上了钦佩——手握重权,却丝毫不眷恋权势,进退自如……
  柴武,是个人物!
  装作不经意的回过头,刘弘淡然开口道:“将军之见,何人可担飞狐军之重责?”
  只见柴武脸上顿时带上了一片了然:“臣愚钝,还请陛下钦点。”
  看着柴武略带些失望的目光,刘弘暗自摇了摇——他真没有想抢飞狐军兵权的意思啊……
  柴武无论是能力,还是政治立场,都足以让刘弘放心!
  淡笑着摇摇头,刘弘不再拐弯抹角:“朕年幼,又如何知此等军国大事?”
  尽量以最亲和的语气说出这句话,刘弘目光中便带上了鼓励,继而道:“将军久行军伍,当于军中事务知之甚详。”
  说着,刘弘稍一躬身,由衷拜道:“还请将军不吝举贤。”
  琢磨不定许久,见刘弘目光中满带着诚恳,柴武才稍稍放下疑心,道:“边军将官之事,臣本不该议论……”
  说到一半,见刘弘目光中明显的带上了不愉,柴武赶忙止住话头,吐出了心中最满意的那个名字:“臣以为,飞狐军强弩校尉令勉,或可担此重任!”
  
第0106章
郎中令勉
  听到这个人名,饶是习惯了历史名人出现在身边的刘弘,面色也是稍稍一变。
  在原本的历史中,令勉就是以‘文帝任命之车骑将军、飞狐都尉’的身份出现。
  在发出那封衣带诏时,刘弘甚至为此担心过:根据史记记载,汉室的飞狐、霸上、细柳等常备野战军,是在文帝中期建成。
  但当时情况着实危急,刘弘只能冒险一试——验证飞狐军真如自己的猜测般,早在刘邦创立天下后不久,就被驻扎在了飞狐迳,以防备匈奴人的入侵。
  事实证明,刘弘所料无差:飞狐军,根本不是如司马迁所言那般,被文帝刘恒一道诏书拉起来,再塞个‘中大夫令勉’过去做将军,就成为天下强军的。
  在历史上,令勉以中大夫的身份,被任命为飞狐都尉;但现在看来,令勉早就在飞狐军服役,并被第一任飞狐都尉柴武举荐给了文帝刘恒。
  历史上,柴武入朝任大将军后,身为继任者的令勉,非但没有让‘失去’柴武的飞狐军战斗力下滑,甚至首创性的为飞狐军注入了封建史上的第一股军魂——京观!
  凡飞狐军所过之处,必有敌首垒筑之京观!
  这么说来,柴武的推荐十分客观——令勉,绝对可以担起飞狐都尉的职务。
  想到这里,刘弘顿时眼前一亮:“既如此,不若迁令校尉任飞狐都尉之职,将军入朝,以随朕之左右?”
  既然飞狐军有了继任人选,那柴武自是可以放心入朝了——哪怕不能如历史上那样成为大将军,也可以为刘弘赢得不小的军方话语权。
  却见柴武顿时犹豫起来,纠结道:“校尉令勉,确有都尉之能;然此资历不丰,陛下贸然简拔,恐难以服众……”
  言罢,柴武斩钉截铁的点点头,满脸正色道:“臣愚以为,校尉令勉,当再历练数年,方可继任臣之职。”
  闻言,刘弘满怀期待的面色顿时一淡,也不由点了点头。
  校尉和都尉,虽然只差一级,但并不是说校尉升官,可以直接升为都尉的。
  ——校尉,顶天了不过是个武将;都尉,则已经属于‘帅’的范畴!
  没有拿得出手的个人履历或战功,根本不可能有人能从校尉直接升为都尉!
  恐怕原本的历史上,令勉从中大夫的位置折道升任飞狐都尉,便是因为这个原因——资历不深,难以服众。
  华夏,无论是此时的封建社会,还是后世的现代社会,都具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人情世故,排资论辈。
  此时虽然还没有后世那般,明确的规定某官职需要多大年龄,但还是有着类似‘先来后到’的潜规则。
  飞狐都尉,身系北墙安危,光从柴武此时的将称——上将军就可以看出,其主将的地位有多高。
  在历史上,飞狐军的主将,更是被文帝提拔到仅次于大将军的‘车骑将军’一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