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801

  “据说胡中丞想招他入幕府。”只是个秀才出身的师爷显然有些羡慕嫉妒恨,“想必是千金买马骨吧。”
  “如今胡中丞麾下尽是名士,就连文衡山都为其整理文书。”史褒善摇摇头,“据说徐文长也入幕了?”
  “的确如此,徐青藤才华横溢,兼有文韬武略。”也是绍兴出身的师爷吹捧了一番才说:“今日他身边有一人……杨文,已经让人打听过了,是钱展才身边护卫头领。”
  “噢?”史褒善翻开军报细细看了看,“六月二十九,倭寇渡江袭李家镇,约莫五六十,大都髡头鸟音之真倭,其酋红衣乘马,另有一青衫人伴其左右。”
  “都说钱展才被视为倭寇克星,父兄还死在倭寇手上,没想到……”师爷装模作样长叹一声。
  “惟锡兄和钱展才订交,以兄弟相称。”史褒善摇头道:“他曾言,钱展才年纪轻轻却心机深沉,老谋深算,但胸有一腔热血,气节无双。”
  看了眼心腹师爷,史褒善加重语气道:“无论是嘉定、崇德、松江、杭州……”
  师爷一时被噎得无言以对,在舆论中,护送家眷去杭州,却孤身一人回返松江的钱渊是有着极高赞誉度的,更别说之后冒险出城,在临平山大败倭寇。
  史褒善没继续说说什么,手捋长须在心里琢磨,如果没有猜错,那青衫人应该就是钱展才。
  从徽州府到太平府,一路近千里路程,倭寇却没有杀了他……难道要养肥了,要知道过年还有大半年呢!
  丢开军报,史褒善不再想这些,只吩咐了声,“击溃倭寇后,让下面人注意一点,别伤了他。”
  “是。”师爷刚应了声,外头传来大声禀报。
  师爷几步赶出去拿来军报,“大人,应天巡抚曹邦辅、苏松兵备道副使王崇古已带兵抵达南京。”
  “来的好快。”史褒善脸色阴了下来,他从来没考虑过兵败的可能性。
  之前倭寇虽然一路横跨严州府、徽州府、宁国府,一直杀到太平府,但在他看来,倭寇横行无忌的最大原因在于,这三个府洲都已经百年无战事,兵备松弛,兵丁乡勇都举不起刀,拉不开弓。
  但太平府不同,在去年倭寇围扬州后,朝廷重设操江提督一职,史褒善麾下多达数千战兵,而且还刚刚从江宁镇调来六百兵,都是兵精粮足的精兵,指挥朱襄、蒋升都是将门出身,是南京出了名的武艺高强。
  所以,史褒善认为,胡宗宪这个不要脸的是让王崇古、曹邦辅来抢功的……东南沿海那么多倭寇还不够你胡汝贞杀的?
  不会就是因为北新关那场大败吧?
  这时候,外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大人,刚刚收到消息,倭寇破马厂镇!”
  史褒善拍案而起,喝道:“好!”
  跪在下面的小兵一脸茫然,师爷却捋须点头微笑,这消息还来得真是及时。
第194章
不能再等了
  世上总有天才,也总有庸才。
  但最惨的不是庸才,而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蠢材。
  看着眼前这一幕,钱渊简直要被气得吐血。
  从徽州府到太平府,仅仅他亲眼目睹,三座有城墙的城池被攻破,十余个小镇被劫掠,数十个村庄被焚毁。
  因倭寇而死的官兵、百姓不下千人,战死沙场的文武将官已经是两位数了。
  这些难道还不能让南京提高警惕吗?
  挡在倭寇面前的是不到一千的兵丁,瞪大眼睛细看,能清晰的看见排在前面的官兵个个骨瘦如柴,几个头发都白了的老兵举起的兵器简直就是颤颤巍巍,长枪的枪杆细得……估摸还没教堂里的教鞭粗!
  “别怕,样子货而已。”李福大大咧咧的拍拍有些颤抖的钱渊的肩膀,“待会儿别跟的太紧,杀散了再跟上。”
  正在擦拭长刀的倭寇首领也完全没把对面的官兵放在眼里,高吼道:“今晚歇息一晚,明天去南京逛逛。”
  哄闹声、戏谑的怪叫声登时响起,对面的官兵立即一阵骚动往后退了十几步,惹得倭寇一阵大笑。
  钱渊也往后站了站,踮起脚尖眺望,官兵后阵中有几个骑着马的将官,其中一人正在指手画脚。
  早在去年和吴百朋的闲聊中,钱渊就对朝廷官职选拔制度大加批驳,在钱渊狂风暴雨但有条理的狂喷中,吴百朋完全没有反驳的借口。
  原因很简单,朝廷往往是品级、气节、资历、背景来决定职位,而不去管这个人有没有能力胜任。
  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史褒善品级、资历都很合适,但他从来都没有过指挥作战、平乱的履历,最多是刚刚入仕以御史身份巡按辽东逛了一圈。
  钱渊面无表情的将背上的包裹放下,找了些布条打了几个结,扎扎实实的捆在背上,然后直起身看着准备好的倭寇们开始冲阵。
  和在南陵外的临平山一样,官兵射出的箭雨基本没有给倭寇造成任何阻碍,倭寇们一手挡在脸上,口里大呼不已,发足狂奔,到五十步内,另一手渐渐抬起,举起长刀。
  史褒善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在他印象中,这些官兵个个凶神恶煞,在长江南北几乎无人敢挡,每次操练也都精神奕奕,龙精虎猛。
  一旁的江宁镇指挥朱襄愁眉苦脸,他心里是有数的,这帮手下敲诈勒索都是好手,对着百姓都是高高在上,让他们去和倭寇对阵……其他的不说,军械都好几十年没换过了,有的弓箭据说还是成化年间的!
  另一旁的蒋升到是不慌不忙,看了眼催促自己上前的史褒善,“护卫大人是下官应尽之责……”
  想了想,蒋升补充了一句,“倭寇没马。”
  史褒善感觉喉间有些甜丝丝的,这是要完蛋的节奏!
  转眼间,倭寇已经冲入阵中,刀光挥舞,迅捷如风,惨叫声连绵不绝,官兵们阵型立即崩溃,四散奔逃。
  但问题是,左侧是一座山丘,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灌木丛,而右侧是一个不小的湖泊,大量兵丁丢下兵器,返身回窜。
  “完蛋了,倒卷珠帘。”远远看着的王义当年久历战阵经验丰富,嘀咕了声,“还偏偏选了个好地方,逃都没地方逃!”
  “王哥,你看!”杨文将望远镜丢过来,伸手指着战场后方。
  “是少爷!”王义惊喜的低呼声,惹得一旁的护卫、狼兵一阵骚动。
  “走,走走!”
  王义一把拉住杨文,“现在路都被堵死了,多少人上去都会被败兵先冲溃。”
  “绕过去,绕过去!”
  “快快!”
  “不用太多人,十几个就够。”
  王义迟疑了会儿,又举起望远镜细细看去……呃,少爷和留守的两个倭寇正在谈笑风生,还捣了个倭寇的胸膛一拳,看样子相处的不错。
  咽了口唾沫,王义摸摸后脑勺,他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被抓去的,结果混成一伙儿了,而且似乎地位还不低!
  突然,山下传来的马嘶声打断了王义的思绪,他转头看去,倒卷的败兵将官兵后阵完全摧毁,试图骑着马逃走的将官和亲兵们被愤怒的败兵拉下马。
  蒋升还算是聪明的,虽然史褒善坚持不肯离去,但他抢过缰绳,然后给马屁股来了一鞭。
  而朱襄就惨了,还想着收拢几个兵丁……实际上这都是他私人财产,结果被败兵直接扯下马。
  还没等朱襄大骂,倭寇已经杀到面前。
  倭寇首领一脚将其踢倒,刀光闪过,朱襄的六阳魁首飞将出去,鲜血如瀑布一般从无首的躯干中喷射而出。
  这一幕让官兵彻底崩溃。
  王义咬着牙用力一拳捶在石头上,大喝道:“跟我来!”
  倭寇大呼举刀追击,官兵们惊骇胆裂之下拥挤着逃散,狭窄的道路容不下那么多人,大量被踩伤的兵丁哀嚎着躺在地上。
  一直追出数百步,前面一片开阔地,道路侧翼突然出现一股一两百人的兵丁,倭寇们立即停下追击的脚步,谨慎的转向直面。
  这次跟着倭寇冲杀在前的李福心里嘀咕了句,又是徽州府那些家伙,都追了近千里了还像牛皮糖似的的死缠不放。
  倭寇首领忌惮的看着对面战阵顶在最前面密密麻麻的竹竿,百人登陆之后这几个月横行数千里,他只在这股家伙面前吃过亏。
  龙川一战虽然先败后胜,但死伤了十多个兄弟,后来南陵城外遭遇,被狼狈赶走又丢了二十多个兄弟。
  倭寇首领犹豫了下,没想到对面却阵型前移,顶在前面的狼筅手大步往前走,盾牌手、长枪手紧随其后,两翼已经抽出苗刀的田洲狼兵目光凶狠。
  王义和钟南的想法很简单,这边缠住倭寇,那边绕过去的十几个护卫应该能将钱渊抢出来。
  倭寇首领不再犹豫,做了个撤退的手势。
  有龙川一战的教训在,王义和钟南不敢贸贸然追击,步步为营向前抵达之前的战场,远远看见退走的倭寇中那一抹青色。
  “怎么办?”本就黝黑的钟南经历了几个月的暴晒,浑身上下一片黑,“他也是傻,就两三个人守着,直接跑了……或者往湖里一跳!”
  “别急……别急。”王义回想着徐渭的交代,“这儿不是徽州、宁国府,大片平原没什么山,你们先回去,我带几个兄弟跟上去,
  摸摸清楚……”
  “实在不行,晚上偷袭把人抢出来。”钟南低声说:“再继续下去,应天巡抚带兵到了,只怕玉石俱焚。”
  “嗯,不能再等了。”
  不能再等了,这是徐渭、王义、杨文共同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