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801

  呃,钱渊的厨艺,不夸张的说,在这个时代是无敌的。
  还没动手,杨文进门挥挥手,“少爷,又送来两封信。”
  “谁的?”钱渊接过来拆开看看。
  一封来自于陆树德,信里乱七八糟不知所云……钱渊冷哼了声,离开杭州之前他去了趟食园看望王氏和小外甥,明显察觉到这小子对小妹心存不轨。
  丢下信,拆开另一封,是王寅的来信,恭贺钱渊高中举人,又提了提徐渭。
  钱渊随手将这封信递给田德惠,后者也不避讳接过来看了几眼。
  论科举实力,明朝中前期最强的是江西,有“翰林多吉水,朝臣半江西”的美誉,即使是嘉靖朝,先有费宏、桂萼,后有夏言、严嵩、聂豹。
  但浙江省渐渐迎头赶上,钱渊依稀记得大概就是这时候,浙江以及苏松士子在朝中渐渐得势。
  所以浙江、南直隶乡试是最为吸引天下士子的视线的,但今年的鹿鸣宴上,无数人的注意力都在那两个没有出现的新科举人身上。
  一个文坛大家,一个屡有战功,都名扬天下。
  两人都因为言语刻薄,舌厉如刀而闻名。
  两人虽然相识不久,但却因为那股倭寇而成为生死之交,至少在浙江,在苏松,无数人感慨于徐渭奔波数千里之举。
  当然,徐渭吸引无数人注意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坎坷的人生经历,连续四次乡试落榜后,带病赴考的他终于一跃成为新科解元,徐渭在这个时代终于正式登上了舞台。
  而且,徐渭是第一个缺席鹿鸣宴的乡试解元。
  而钱渊一出贡院就遭遇锦衣卫,之后消息传来,天子亲自召其入京面见,南京、松江、苏州、浙江各地都暗流涌动,即使是普通举人也能感觉得到。
  最让钱渊为新科举人盛赞的是,在被锦衣卫送入京中的途中,听闻徐渭重病即将撒手人寰,钱渊毅然南下探望。
  传奇故事以大团圆为结尾,徐渭死里逃生,又高中解元。
  田德惠忍不住扑哧笑道:“钱公子,以前说你是大报恩寺的,后来说你是莆田少林寺,现在变成苏州寒山寺了。”
  在大报恩寺修行,在莆田少林寺练武,而苏州寒山寺有精于医道的药僧……传说钱渊是带着神药南下杭州,徐渭才能保住这条性命。
  “反正总是没好话。”钱渊吐槽道:“今上喜道厌佛,非要把钱某这三千烦恼丝剃光了?!”
  历史上,嘉靖帝还真没有封禁《西游记》,不过还真的曾经几次抑制佛教,扶持道教。
  钱渊懒得搭理东南那边的事,眼看着就要入京了,全部的精力应该放到很快就会见到的那位嘉靖皇帝身上。
  洗洗手下厨烧了个锅子,又切了几片牛肉做烧烤,钱渊和杨文、田德惠等人坐在一桌,喝几杯酒暖暖身子,就这偌大的铜锅一顿狠吃。
  “别说,回头开个馆子,老田保证天天光临……”田德惠打着饱嗝,“不对,去不了几次……囊里就得空空如也了。”
  张三横眉竖目,“我家少爷现在就是举人,说不定翻了年就是新科进士,开饭馆……亏你想得出来!”
  “哎,别这么说。”钱渊把玩着酒杯笑吟吟道:“还真说不准呢,说不定回头陛下一道旨意……”
  “嘿,少爷你还是闭上嘴吧!”饶是杨文沉稳,也不禁小声吐槽,“乌鸦嘴……”
  田德惠哈哈大笑丢下筷子,“好了,明日进京。”
  顿了顿,田德惠冲着钱渊挤眉弄眼,“京中传来消息,浙直总督杨宜倒了大霉,陛下大怒将其下狱,今日正在庭推新任浙直总督。”
  钱渊脸色不变,沉吟片刻举起酒杯微微示意,不管怎么说,田德惠说出这番话,自己对局势的分析,以及准备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不过,田德惠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喝几杯酒,吃几道菜就会透露这种消息的人。
  谁能指使他?
  当然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一行人抵达通州已经五天了,先是休息两日,又接到乡试高中的消息又停留了三日……
  为什么要拖延?
  难道就是为了这次庭推?
  钱渊隐隐猜测,要么是严嵩,要么是李默。
  前者和陆炳长期保持着不错的联系,而后者是陆炳的老师。
第221章
廷推
  西苑,万寿宫。
  坐在那的嘉靖帝似笑非笑,这位从少年时期就以心机深沉而著称的皇帝除了修道,最喜欢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权术是每个合格的帝王应该掌控的基本操作,但喜欢看见重臣在自己面前或明刀明枪,或暗箭偷袭,只能说明嘉靖帝真心是个变态。
  万寿宫内,不久前密奏却被嘉靖帝扔出去的李默正在舌战八方,严嵩、徐阶是最早败退下来的,当然,这两位主要是自重身份。
  再之后,刑部尚书欧阳必进、礼部尚书欧阳德纷纷败退,大学时吕本、兵部尚书杨博等人都独善其身,唯有不久前回京的工部尚书赵文华还在勉力支撑。
  殿内很多人都在诧异于今天李默的大发神威,简直堪称横扫。
  浙直总督杨宜无力弹压客兵私斗以至于福建参将当街被杀;浙江巡抚胡宗宪对境内倭寇束手无策,以至于小股倭寇流窜南直隶,南都险些被袭。
  八日前,李默上书弹劾胡宗宪,嘉靖帝留中不发。
  三日前,浙直总督杨宜无力弹压的消息传至京城,嘉靖帝大怒,命锦衣卫押送入京下诏狱。
  今日,嘉靖帝出乎意料的下令,廷推新任浙直总督。
  所谓的廷推,是明朝特有的,也是被后世诟病不已的推荐制度。
  这种制度在后世看来实在够扯淡,浙直总督的举荐、推荐票数掌握在一群对军事基本一窍不通的官员手里。
  三品以上的官员,大学士,包括六部尚书在内的九卿,推选出两到三个人选,排列成序,再由皇帝决定后下发内阁用印,一般来说,皇帝挑选的都会是排在最前面的那个。
  其实,嘉靖一朝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举行过廷推了,因为廷推的目标主要是立储、立都、入阁、边事。
  如今立储是不存在的,连续死了两个太子后,嘉靖帝选择相信“二龙不得相见”的鬼话。
  立都更是没影的事,而入阁往往是嘉靖帝亲自点名的,压根就不和别人商量。
  这也是为什么嘉靖一朝内阁风云变幻的主要原因,什么严嵩、夏言三上三下斗得如火如荼,费宏、谢迁都快挂了还被拉回来当首辅,更有张璁中旨入阁……嘉靖的骚操作太多了。
  边事也大都如此,嘉靖钦点,或者大学士、兵部尚书举荐,如之前的王民应就是嘉靖帝钦点,后面的屠大山是徐阶举荐,张经是聂豹举荐。
  而今天李默大发神威的主要原因是,他举荐的是官员,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内的。
  应天巡抚曹邦辅。
  推荐曹邦辅是有理由的,其最近一两年内虽有过败绩,但大都能取胜,苏州、松江两府今年少遭倭寇侵袭,这是个知兵事的文官。
  而浙江巡抚胡宗宪……用李默的话来说,这是个弄臣。
  李默并不是指责胡宗宪依附严党,而是在说……台州、绍兴今年战事频频,屡有败绩,而胡宗宪的主要注意力却放在苏州、松江、嘉兴这些只有小股倭寇侵袭的地点。
  李默虽然头铁,但也聪明,敏锐的找到了最可能引起嘉靖帝反感的策略……纵贼劫掠,拥兵不战,李默的同乡好友张经就是死在这条上的。
  而今天李默跳出来的真正原因在于,他开始深层次参与到朝政中。
  换句话说,李默竖起了旗帜。
  他是在告诉所有人,除了老迈的严嵩,沉默的徐阶,你们还有其他选择。
  在夏言被弃市后,朝中只有两面旗帜,严嵩、徐阶,另一个大学士吕本……呃,这是个打酱油的。
  但在两两对抗了七年后,嘉靖帝选择了李默。
  而李默本身也有着同样的野望,换句话说,这是一拍即合。
  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李默口才犀利的很,和他对喷的工部尚书赵文华脸上一片潮湿,已经不敢开口了……真怕吃了对方的口水。
  嘉靖帝直起身,狭长的双目眯起,逐一打量各人,良久后道:“赵文华举荐浙江巡抚胡宗宪,吏部李默举荐应天巡抚曹邦辅,还有吗?”
  殿内众人的视线落到了徐阶身上,这位个头矮小的大学士深深埋下头。
  对于徐阶来说,谁去担任浙直总督,和他一点干系都没有。
  他现在,只想着自己。
  或者说,他从来,只想着自己。
  略微等了会儿,嘉靖帝示意一旁的黄锦,很快结果出来了。
  大学士加上九卿一共十二人,胡宗宪票数为七,曹邦辅票数为五。
  这个结果一出,殿内安静了很多,七对五,差距并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