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801

  钱渊手一撑站起来,笑骂道:“上榜心中茫然,名落孙山倒是胸有成竹……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修个宅子了?”
  “震川公三年跑一趟,钱某人受不得那般苦楚,索性就住下来,慢慢磨着呗,来个十次八次,就不信考不中!”
  诸大绶大笑指指钱渊,“又拿震川公说事,日后小心被他当面骂一顿。”
  “不怕不怕,震川公的连襟和文长兄是同僚,这份情面自然是要给的。”钱渊的视线落在徐渭脸上,扬扬下巴道:“现在明白了?”
  徐渭终于安静下来了,嘴唇抖了抖,想说什么却最终闭上了嘴巴。
  他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钱渊说的是郑若曾。
  “你徐文长是天下名士,是新科浙江乡试解元,但还有另一个身份,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汝贞的幕僚。”钱渊双手背在身后,“天下皆知胡中丞对你的重视,至少东南士子是很清楚这一点的,你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可能会被视为另有深意。”
  “这扯得上吗?”孙铤在后面小声嘀咕,“时间也赶不上吧,消息从北京到杭州,再从杭州到北京,怕是都初七初八了。”
  钱渊霍然转身,冷然道:“就算扯不上关系,难道不应该慎言慎行,又有谁知道日后不会出现类似的事呢?”
  “胡汝贞一手掌控东南大局,四处出击,推行提编法,筹银编练新军,不夸张的说,他如今是东南支柱。”
  “就算文长这一科高中,甚至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他身上胡汝贞幕僚的标签也不可能就此抹去。”
  钱渊又转身看向徐渭,“如今朝中局势诡秘多变,如若不想乡梓之地再遭大难,你就要老老实实,少说话少做事,更不能有什么特立独行之举。”
  徐渭紧紧抿着嘴,盯着钱渊好一会儿,一言不发转身回屋。
  陈有年摊摊手,“这下好了,文长终于没话说了。”
  “早就知道文长说不过展才。”诸大绶叹道:“每每见展才口若悬河,方知何为三寸不烂之舌。”
  “哈哈哈,说的是,说的是。”
  “展才这张嘴,把死人说活,把活人说死……”
  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夹杂着孙铤的高呼声,“快点,快点……三缺一,谁来?!”
  “展才你下来,你一上大家都得输!”
  “就是,这次上京就带了那么点银子,还想全拿走?”
  “哎哎哎,文长来了,文长这几日在会馆可也是大杀四方的!”
  徐渭一屁股坐定,看着钱渊的眼神里带着杀气,后者倒是泰然自若,不是智商高麻将水平就高的。
  杨文、张三带着人搬了几张桌子,十几个凳子,又扛来几只收拾好的小羊羔,还有串好的豆腐片、年糕。
  偌大的空地上,左边是两张麻将桌,时不时传来“碰”、“吃”、“胡”的高呼声,右边则架起烤炉,刺鼻诱人的辣椒味传来,惹的旁观麻将的众人忍不住垂诞。
  钱铮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好久好久都没人发现,最后只能黯然离去……还说什么聚众切磋学问,钻研制艺!
  一半是赌场,一半是饭馆。
第251章
食园诸事
  食园在杭州城里是很特殊的,这种特殊来自于巡抚衙门、总督衙门的另眼相看,更来自于去年的临平山一战。
  钱渊三年前在杭州为父兄复仇的传奇事迹早早就被改编成话本,之后崇德大捷、临平山大捷,以及被倭寇掳走,种种事迹都传遍这座城市。
  不过在钱渊北上之后,食园最特殊的地方在门房。
  书香世家、高门大户、官宦人家乃至于地方豪绅,门房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的不说,就算不长得堂堂正正至少不能是歪瓜裂枣。
  而食园的门房全都是残疾,两个少了胳膊,一个瞎了一只眼,一个右手的手指全被削断而腿也瘸了,不过来往行人投来的都是尊敬的目光。
  “老周,放心吧,老夫人真没事儿。”
  “如若有事,我们几个兄弟豁出命也要护住老夫人和小姐。”
  “真的真的,是少奶奶……不,大少奶奶患病。”
  护卫向来都称钱渊“少爷”,但实际上应该称“二少爷”,虽然钱渊兄长横死,但妻子尚在。
  周泽二十四五岁年纪,是最早一批跟着钱渊的,虽然身手算不上多好,但心思灵敏,被钱渊挑中南下查探家中详情。
  “没什么古怪的。”瘸了脚的门房一屁股坐下,“老夫人和小姐都好得很,我婆娘天天都在后院伺候着,还能不知道?”
  “老齐你倒是好运气。”另一个少了条胳膊的笑骂道:“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居然赏给你了。”
  老齐得意笑笑,冲着周泽努努嘴,“不过也挺古怪,大少奶奶据说病的都起不了声,也没见几次大夫。”
  周泽在心里盘算了会儿,里面有人出来唤他进去。
  跪下磕了个头,将信递上去,周泽恭敬道:“少爷担心的很,令小人南下探看,另送来年礼。”
  谭氏让周泽起身,仔仔细细盘问儿子在京中诸事,一旁抱着孩子的王氏时不时插上几句。
  好一会儿后,谭氏才把周泽打发出去,回头看向女儿。
  谭氏不通文墨,王氏不好越俎代庖,信件自然是钱小妹来看。
  “哥哥在京中好着呢,就盼着咱们去,之前叔父信里说咱们一起入京,结果临时嫂嫂病了,哥哥派了护卫回来看看。”小妹啃了下手指,“三份年礼,一份姐姐,还有一份是陆家的。”
  “应该的,应该的。”谭氏连连点头,儿子摆在陆树声门下学制艺,顺利的连考连中,说不定明年就能一举登榜。
  王氏却有些惭然,自己在食园一住就是一年多,要不是钱家相助,不说怀里的儿子能不能出生,只怕自己都未必能挣得一条命,现在眼看着要离开了,还要带着一车年礼……
  没等王氏推辞,钱小妹就叽叽喳喳吩咐下来,食园外院负责的是王义,挑选几个人带着年礼,顺便送王氏去和戚继光团聚。
  现在的戚继光不在义乌。
  十二月十六日,兵部调浙江指挥使司游击将军戚继光为宁绍台参将,历史又一次回到了正轨上,这正是戚继光历史上南下抗倭的官职。
  虽然新军的训练还不尽如人意,虽然军械还没有全数到位,虽然新军至今只有一千余人,但戚继光第一时间率军赶往台州。
  王氏虽然是这个时代难得有独立精神的女人,但也难免思夫心切,决定去台州和丈夫聚首。
  谭氏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边走边逗,问道:“东西都收拾好了?”
  “去了台州,少了什么就让人带信回来,这边再捎过去。”
  “渊儿的小舅是台州知府,同知荆川公和渊儿相熟……”
  “哥哥在京中也知道这事儿。”钱小妹紧紧拉着王氏的手不肯放开,“说是已经写了信给小舅、荆川公。”
  王氏满心感激,却一时说不出口,这一年多来,自己先是在崇德被钱渊所救,之后姐弟相称,入住食园,丈夫也颇得助力。
  戚继光能够以游击将军的身份被允许自行募兵,除了田洲狼兵、俞大猷外,巡抚衙门、总督衙门对其的补给是最多的,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钱渊的推荐。
  即使戚继光在义乌招兵,其间也有钱渊的影子,王义带着数十护卫为其亲兵,也将戚继光军事理念中最重要的狼牙筅带到军中。
  而且其实募兵一开始很不顺利,当时还在徽州府的钱渊写了信,浙江巡按吴百朋亲自去了趟义乌,他就是义乌人。
  虽然还没准备好,但经过两年的打磨,戚继光这柄寒光闪闪的利剑即将现世,这比历史上戚家军的成军大概要早三年。
  连声劝慰,依依惜别,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王氏眼中也不禁泪光闪烁,她转头看了眼内院,迟疑道:“要不要去探看下黄妹子?”
  王氏这一年多来为了求子多去寺庙上香,每一次黄氏都陪着去,两人交情甚好,只是前段时间据说黄氏患病,不可见光,不可见风,王氏也好些日子没见过了。
  谭氏和小妹脸色都是一变。
  “不用了,不用了……”
  小妹尖锐的语调让王氏莫名诧异,但身后的脚步声让她放弃了仔细询问,毕竟是人家内宅事。
  两个年轻人一文一武并肩而来,一个欣喜,一个悻悻。
  陆树德今年出了孝期顺利考中秀才,但没有去赴乡试而是继续读书。
  戚继美如今已是军中把总,随兄长移驻台州,这次是专门来接嫂嫂去和兄长团聚的。
  “嫂嫂。”戚继美有些难受,原来小妹身边还有嫂嫂守着……
  陆树德还是习惯性的行礼并不开口,但脸上满是笑意,总算把这位熬走了……
  王氏无语的看着戚继美那委屈的眼神,她也知道小叔的心思,但难度太大,毕竟钱家书香门第,钱铮、钱渊都有功名而且名扬天下,文武殊途啊。
  谭氏虽然性子柔弱,而且也没什么城府,但碰到儿女婚事,自然是千番思虑,万般准备……陆树德哪儿哪儿都好,长的俊,性子好,年龄也合适,据渊儿说日后一个进士是十拿九稳的,但就是这个辈分……
  虽然钱锐钱铮早就分了家,但毕竟是兄弟,陆树德是谭氏妯娌陆氏的叔叔……
  虽然不是一族,也没有血缘关系,更没有实际的辈分,但谭氏实在难以接受……如果成婚了,自己日后见到陆氏怎么称呼?
  将王氏一直送出府们,谭氏和小妹这才回了后院,脚步匆匆显得急迫的很。
  “这边尽可放心,内院……至少没出什么事,老齐的媳妇去看过大少奶奶。”王义坐在门房中,笑道:“来来来,先把少爷在京中事说说,估摸少爷应该惹了事……不,是肯定惹了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